第13章 尋訪百家
- 武俠之我為蓋聶
- 小鷹伯勞
- 3370字
- 2023-02-11 21:30:29
一個時辰之后,蓋聶兩人起身來到竹林間的一處平地,隔著三丈距離默默對立,氣勢逐漸加強,已到了先天巔峰。
突然一道亮光閃爍,原來是伏念拔出了腰間寶劍,只聽他說道:“此劍名曰太阿,乃昔年歐治子和干將所鑄,是一柄威道之劍。”
據說只有持劍之人內心之威才能激發出劍道之威,出爐時天時、地利、人和三元歸一,劍未成而劍氣已存于天地之間,所以當年天下第一相劍師風胡子作“劍譜”,將此劍列為第三。
不想儒家竟然得到此劍,若是他人,恐怕早被諸侯奪取。現在作為小圣賢莊掌門佩劍,少了爭斗,也隱匿了幾分鋒芒。
驚訝之后,蓋聶也褪去了劍鞘,右手持劍開口道:“劍名擎天,乃昔日我親手在鬼谷所造,采用天上隕鐵煉就,以清溪泥水淬身。今雖無名,但來日必將名揚天下。”
長劍雖是鐵身,卻通體白亮,云紋隱現。劍柄處以黃銅修飾,顯得端莊大氣。
蓋聶更是耐心打磨劍身,使其光滑明凈。又以寒松為鞘,收斂銳氣。加上每日以內力溫養劍體,熟悉劍性。
只一眼,伏念就覺得此劍不凡,單論鋒利,尤勝太阿,且氣勢上光明浩大,陽似晴空萬里,陰若白雪傾城。
心下也鄭重起來,伏念言道:“蓋聶先生,我既年長,又為地主,還是你先行出手吧。”
蓋聶微微點頭,持劍便朝其攻去。所用雖然是基礎劍招,如擊、刺、格、洗,但卻威力不凡,凌厲異常。
縱劍攻于勢,勢又分為先勢、后勢、回勢、連勢、決勢,講究一氣相通,合己力、他力、自然之力于一劍,佐以陰陽,變化快慢,即為縱劍之妙。
面對這一手精妙絕倫的縱劍術,伏念也不得不展示出全力來,絲毫不敢大意,靠著太阿的威道之氣竭力抵擋。
儒家劍法重在舞樂,以協調人體力量,保持肢體節奏,不偏不倚,堂皇大氣,倒是和太阿劍相應。
雖然蓋聶步入宗師較早,而伏念才到先天巔峰,但蓋聶并未以功力壓人,反而和他保持均勢,只是單純較量劍法。
“黎明破曉”,蓋聶心下低喝一聲,當即使出似慢實快的一劍,劍端處有若晨光,直刺雙目,決勢而出。
感受到一股尖銳的危機感,伏念毫無他想,直接使出了草創的一招“圣王之劍”,以劍尖相對,正面迎擊而上。
“嗆——”,兩人僵持在了一起,對視了一眼,又立即分開。
讓對方稍稍調整,蓋聶又發動了一記“寒冰之力”,寒氣包裹著整柄長劍向前撩去,腳下地面也不斷結霜。
迎面氣溫驟降,伏念神色一緊,拿出了壓底的一式“太阿倒持”,宛如乾坤顛倒般與來劍交擊在了一起。
“叮”的一聲,兩人直接震退開來。
不愧是排名第三的太阿劍,竟有如此威能,蓋聶心中不禁感嘆,可手上卻是不慢,接連使出幾道強招。
難道這就是鬼谷傳人的實力嗎,大招隨便放,絕技隨意使,又功力渾厚,伏念一邊接招,一邊暗自叫苦。
他可不像蓋聶,只能憑借“圣王之劍”和“太阿倒持”不斷硬接攻勢,以拙破巧,以力破勢。
“泰山傾覆”,蓋聶又是一招自創劍法向著對方力斬而去。
心中略感無奈,伏念默道一聲“太阿倒持”,又和蓋聶戰在了一起。
“叮——”一道漫長的劍音過后,伏念倒退七步,蓋聶后退三步。
察覺到對方不停喘著粗氣,估計有些堅持不住了,蓋聶自己也是渾身發熱,隨即便開口道:“伏念兄,今日天色不早了,就切磋到這里吧。”
伏念抬眼一看,才發覺已經日落西斜了,是有些晚了,這才開口道:“蓋聶先生言之有理,多謝今番賜教。”一邊說著,伏念一邊作揖敬謝。
“伏念兄不用如此,是我上門請教,應是我道謝才對。”蓋聶一邊學著他作謝禮,一邊自謙道。
一番客氣之后,伏念便親自將他送出了莊外,眼見蓋聶幾個身影后便不見了蹤跡。
…………
深夜之中,客棧里一處上等房間。
當一陣誘人的聲音消散之后,一道疲憊的女聲響起,“良人,我們明日便要離開桑海了么?”
這時一青年男子回聲道:“雪兒,我們明早就走。”
“那我們是去何處呢?”
“臨淄。”
“稷下不是沒落了么?”
“沒錯,稷下是沒落了,但臨淄卻還是天下最富庶之地。我此行便是去拜訪農家、墨家等百家名門。”
被喚作雪兒的女子“嗯”了一聲,隨即就和男子安寢了。
…………
幾日后,蓋聶兩人來到了臨淄城。
先是在稷下與數人理論了一番,折服了眾人之后,蓋聶又打聽起百家學派的駐點來。
然后他就一一上門拜會,與農家論道谷物百草,與墨家論道算數機械,與名家論道辯證推理,與其他各家學派辯論討教,最終各有所得。
期間找了一個偏僻之地,蓋聶趁勢突破到了宗師中期,液化的真氣足有一團,自身實力也翻了數倍。
至于雪女,她也是到了后天中期的境界了,畢竟有蓋聶經常指點,還從權貴手中給她奪取了一本高深功法,名叫素陰訣。加上鬼谷的雙修秘術,雪女受益匪淺,功力精進極快。
離開了齊國,蓋聶又前往其他六國拜訪各家學派。
…………
僅數月時間,蓋聶先后到了齊、魏、韓、楚、秦、趙、燕等七國,與諸子百家論道,與名門大派切磋,與賊匪強盜搏殺,不僅在江湖上闖出了諾大名聲,就連各國權貴也有所聞名。
在新鄭時,他還和衛莊交手了一番,但后者不過先天中期境界,倒是劍法有所長進,手下還收攏了一些人手。
雖然蓋聶帶了雪女,可她卻從未公開露面過,畢竟她的實力尚低,極容易被人挾持。
而他的易容之術卻有了不小的長進,外敷藥膏,內縮骨質,可謂“面目全非”,進出各國如若游魚,幾乎無人能夠尾隨其后。
暗中回到即墨,蓋聶不禁思慮起未來,合縱聚于勢,可如今大勢在秦。秦王即將主政,而六國君王差之遠矣。
現在可以看好的繼承人也沒幾個,燕國太子丹雖然沒有太大的才能,到底還是心懷燕國,有強國之心。
另外,楚國公子負芻倒是有些氣度,可惜只是庶出。而遠在秦國的昌平君熊啟頗有賢名,但卻從未回過楚都,更別說繼承王位了。
唯獨秦國明君在位,且國力強盛,只待國君加冠,秦軍必定東出天下。
可秦國不怎么缺人才啊,蓋聶最多只能錦上添花,更別說有李斯、蒙恬這等人物。且秦國法制健全,又以耕戰為主,排斥其他思想,就算鬼谷傳人也只能成為一個方面之才。
還有,現在各國都沒怎么招賢納士了,反而門客之風盛行,名聲和舉薦相當重要。
所以,蓋聶當下的第一步便是打響名聲,光靠論道切磋是不行的,還得有實際的政績軍功。
秋收之后,秦國東郡的駐軍傳來動靜,蓋聶聞聲而動,留下雪女陪伴父母。
…………
公元前240年,秦國發兵攻打魏國汲地,而魏國為了防備東郡的秦軍,只能眼看著秦國占據本就不多的國土。
在秦軍出動之際,蓋聶不僅沒有趕到現場,反倒是一路向西,抵達了高原地帶。
直到一月之后,他才返回了大梁,帶著“重禮”去拜會魏太子假。
蓋聶一襲華服,又招來了兩架馬車,臉面十足之后,這才去太子府遞上拜帖。
誰想太子假竟然不在府中,反而在娛人署飼養魏獒,對犬之癡迷可見一斑。
無奈之下,蓋聶也只好掀開了后面馬車的華蓋,亮出了他的大禮。
“吼”“吼”
兩聲雄壯的猛獸叫聲頓時驚住了過往的行人,所有人注目一看,又是被驚了一跳。
兩只體型龐大,黑毛棕口,雄俊異常的巨獒顯露在了人前,不僅眼神鋒芒凌厲,而且四肢粗壯有力,宛如神獸一般。
看見周圍人群的反應,蓋聶早有預料,稍作打算,哈哈一笑道:“你們可知這獒犬來歷?”
行人有的搖頭,有的擺手,有的互相詢問,就連太子府的侍衛都是一臉疑惑的樣子。
見狀,蓋聶又笑了笑,指著兩只藏獒夸口道:“此犬來自昆侖山,名叫天獒。傳說是給西王母看門的神獒后代。”
此言一出,立時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這些人不知道“昆侖山”在何處,甚至學識不夠的人都沒聽過,可“西王母”的大名卻是家喻戶曉的,數百年前“穆天子西巡”的傳說至今流傳不絕。
“這是神獒?”侍衛大驚,急問道。
蓋聶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道:“這是神獒后代,乃昆侖天獒。”
“先生,恕我無禮,還請您入府歇息,小的這就去通報管事。”侍衛有些慌忙失措地道。畢竟太子乃是愛犬之人,要是將貴客氣走了,他必然會讓自己沒有好果子吃。
蓋聶微微一笑,卻又搖了搖頭,指了指兩只大獒。
侍衛隨即明白,讓手下去搬來矮榻,請蓋聶坐下,自己親自去請管事來。
不一會兒,就來了一個穿著體面的中年人,行人都知道這就是太子府詹事,也是太子的“狗友”。
中年人抬眼就看到了后面馬車上的兩只巨獒,心里頓時砰砰直跳,接著狂喜地奔向了馬車,圍著所謂的“天獒”看了個不停,臉上喜色也越來越盛。
足有一刻鐘后,中年人才從驚喜之中緩過神來,對著蓋聶恭敬道:“這位先生,您是太子府的貴客,請隨我從正門進入,這輛馬車就從側門而入,我會立即讓人去通稟太子,到時太子必然欣喜。”
然而蓋聶還是晃頭道:“我是帶著禮物而來,自然要帶著禮物一起進去,走側門便行了。”
隨后蓋聶便坐回了前面的馬車,在太子府侍人的引領下,和后面的兩只天獒一起掉頭入了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