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公孫瓚震怒,率兵進攻劉羽!
- 三國:剛要稱霸,易小川讓我收手
- 余事
- 4797字
- 2023-02-11 15:06:44
公孫瓚從右北平土垠出兵馳援袁紹,這段時間晝夜不息,千里奔襲,終于來到右北平和漁陽郡的交界處薊運河一帶,也就是后世寧河一帶。
長途奔襲,公孫瓚部隊終于不得不在此休整調養。將士需要休息,否則冒然踏入前線戰場,皆是疲兵之態無異于送死。最重要的是,戰馬也需要后勤伺候。
很多人以為只有人需要后勤,但實際上戰馬更需要修養伺候,不是吃吃草就行。喂豆餅、喂鹽水,夜草不能斷,正所謂馬無夜草不肥,稍有不慎,就是掉膘體力不足。
到時別說戰場馳騁沙場,估計連馱人馱貨都做不到。甚至戰馬腸道嬌貴,煮好的豆子和精選草料必須一起喂服,不然會消化不良。
戰馬便秘了,飼養員還需要幫掏馬糞。牝馬(母馬)還要清理干凈產道避免感染。每天還需要遛馬,不然容易變成肥宅馬。
可以說,戰馬吃得比人精貴,住的比人舒服,用的比人更好。甚至偶爾還需要給戰馬喂養雞蛋補充營養等。公孫瓚部下的白馬,后勤需求更勝一籌!
此時千里奔襲,他們必須在薊運河一帶休整。眾將士休息,戰馬也需要后勤補給。
不過就在休整的時候,公孫瓚收到了公孫紀的密報,當看到內容的時候,他大驚失色!
“該死的劉虞,竟然兵不血刃的將幽州交給趙王劉羽?以諸侯王的身份執掌冀州已經是從無先例,此時竟然將幽州也交給趙王劉羽,這是想要干什么?重演七國之亂的慘劇嗎?”
公孫瓚破口大罵,氣急敗壞,“還有該死的趙王劉羽!果然在圖謀幽州!上一次鳩占鵲巢奪下冀州之仇,本將軍還沒有與你清算,沒想到如今將觸手伸到幽州了!”
公孫瓚這激動的情緒,以至于讓部下的將領謀臣有些驚訝,這可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公孫瓚如此氣急敗壞!
不過等到他們也看清內容之后,同樣是大驚失色,顯得有些難以置信!
幽州牧劉虞可是忠君愛國的漢室忠臣,竟然做出如此失智的做法!
將幽州交給趙王劉羽,這不就是變向支持趙王這狼子野心的諸侯王加劇割據狀態嗎?
甚至以趙王劉羽如今的勢力,已經近乎奪下冀州,理應抑制他發展,避免一家獨大后,鯨吞天下,竊據帝位!
幽州牧劉虞此舉,無異于助紂為孽,助漲趙王劉羽的氣焰!
不過想了想之后,眾人又有些理解過來!
因為人家是姓劉啊!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若是真的走到哪一步,趙王劉羽的阻力還真的是最輕,甚至根本沒有太大阻力的唯一選擇!
幽州牧劉虞本身也是漢室宗親,若是可以勤王救駕自然最好,若是不行,趙王劉羽也是為劉氏江山,大漢天下另謀出路的備選!
“將軍,如今我們只有兩條路可走了。”
部下謀臣倒是沒有失去理智,群策群力下,很快分析商議出接下來的走向。
“爾等可有什么辦法?”公孫瓚發泄過后,反倒是冷靜下來,但眼神冰冷駭人。
關靖拱手道:“將軍,趙王劉羽以趙國發家,最后卻能雄踞冀州,此時更是有兼并幽冀之勢,未來鯨吞天下,也只是時間問題。
“如今幽州牧劉虞將部下順利交接,讓趙王劉羽兵不血刃奪下幽州數郡,勢力又將提升。
“我們此時只有右北平、遼西等苦寒之地,不管是兵馬還是糧草后勤,想要與其一較高下,都不是明智的選擇。
“既然如此,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我們率先投靠趙王劉羽。未來等到趙王劉羽借著平定天下之偉業,再興漢室,必將借此登基。
“將軍有著從龍之功,未來封候拜將,成為封疆大吏輕而易舉!何必局限于幽州一地呢?”
這些謀臣此時的選擇,也是明智的選擇。并且公孫瓚和趙王劉羽雖然有些齷蹉,但還沒有到不死不休的地步,還有回旋的余地。
然而對于公孫瓚而言,本就壓下的火氣,更是隨著關靖等謀臣的計策,而暴漲出來了!
公孫瓚目眥欲裂,怒發沖冠,大吼道:“讓本將軍投靠趙王劉羽?還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我看是你們心思浮動,另有異心了吧?
“本將軍雄踞北平,手下兵強馬壯,白馬義從殺的夷狄聞風喪膽。哪怕面對西涼鐵騎,依舊是不逞多讓。憑什么讓本將軍投靠趙王劉羽?
“你們是覺得本將軍不如趙王那廝嗎?他趙王劉羽可以從趙國一郡之地發家,本將軍如今的地盤和勢力,比曾經趙王劉羽強大十倍不止,難道不能以此發家嗎?
“當初本將軍明明可以與渤海袁紹瓜分冀州,明明都已經逼走冀州牧韓馥了,誰知道被趙王劉羽此子鳩占鵲巢,到嘴的鴨子飛了。
“此仇本將軍還沒有找趙王劉羽清算,如今他竟然將觸手伸到幽州!是可忍孰不可忍,本將軍就算戰死,也絕不會在趙王劉羽這狼子野心之徒部下茍且偷生!
“本將軍有哪里不如劉羽那廝?!本將軍征戰沙場,悍勇無匹,立下赫赫戰功,本將軍比趙王劉羽強百倍不止?!呵呵呵!不就是因為他姓劉嗎?!”
公孫瓚這氣急敗壞的破口大罵,神色猙獰的宛如要擇人而噬一般,讓部下謀臣紛紛后撤,神色驚恐,不敢再多勸諫投靠趙王劉羽之事了。
此言一出,簡直就是離心離德!
關靖屬于公孫瓚的首席謀士,他此時幽幽的望著公孫瓚,更加確定公孫瓚沒有成大事的胸襟和能力,更沒有逐鹿天下的戰略眼光。
性格殘忍,日益貪婪,縱容將士劫掠百姓,反復無常,剛愎自用,無情無義。并且功過賞罰全在一念之間,而不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公孫瓚可以駐守一方,成為封疆大吏,一方諸侯。但絕對做不到鯨吞天下,令諸侯懾服,逐鹿天下的宏圖霸業!
趙王劉羽為什么比公孫瓚強?
不是因為他姓劉,而是他為政寬仁,知人善用,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禮賢下士的同時,也可以好謀善斷,從善如流。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政通人和。
田豐剛而犯上,趙王劉羽都能容忍,一笑置之,以至于田豐慚愧自省。趙王在其自責時還能說出“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千古名言,勉勵田豐,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益彰的佳話。
冀州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賦稅改革百姓交口稱贊,威望一時無兩。據說冀州人口已經突破千萬,這不就是民心所向?這不就是天下共主的端倪嗎?
趙王手下猛將如云、謀臣如雨,但可有任何微詞出現?士卒奮勇殺敵、密探滲透潛伏甚至不惜成為死間,蓋因趙王賞罰分明,功勛體系令將士信服!
其他種種不一而足!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趙王劉羽轄地的發明創造,每一項都足以改天換地。遠的不說,精鹽讓冀州有著源源不斷的財政收入!雙馬鐙甚至讓白馬義從的戰斗力暴漲!
以趙王劉羽如今的威望和權勢,公孫瓚拿什么去比較?公孫瓚也敢大言不慚的說自己比趙王劉羽強?!公孫瓚從頭到尾,從上到下,都完全不如趙王劉羽!
公孫瓚連善待百姓,連‘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都不懂,只知道窮兵黷武,只知道發展騎兵部隊!
關靖等謀臣也是想到這一點,才會勸諫公孫瓚識時務者為俊杰,趁著雙方還沒有走到不死不休的地步,趕緊投降趙王劉羽!
但可惜,公孫瓚此時完全聽不進去,隨著勢力的暴漲,公孫瓚的野心自然也是日益壯大,他已經不愿屈居在北平郡這一畝三分地之上!
公孫瓚想要圖謀幽州牧之位,想要雄踞北方州郡,成為權傾天下、不可一世的霸主!
可惜的是,能力沒有跟上野心的暴漲!
關靖心下嘆息一聲,直到公孫瓚終于冷靜下來后,方才繼續說道:
“既然將軍不愿意委身趙王部下,那么還有第二條路可走。
“此次趙王進入幽州,雖然兵不血刃奪下幽州,但公孫紀密報,趙王周身可是沒有太多兵力拱衛,并且其與幽州牧劉虞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甚至將己方兵馬馳援數千給劉虞入京勤王救駕。
“幽州于將軍而言,經略十數年,無孔不入,饒是幽州牧劉虞治下,都有將軍的眼線人馬內應。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能鋌而走險,擒賊先擒王。借著趙王部下兵力未至,并且與渤海袁紹交戰的時間差,盡快圍堵趙王所在。
“若是可以擊敗趙王最好,若是不行也能靠著圍堵之勢,圍點打援,一點一點蠶食伏擊趙王援軍,如此都能削弱趙王的兵馬。
“而在渤海袁紹,顯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兩面出擊,就算趙王經略冀州數年,手下兵強馬壯,勢必顧此失彼、左支右絀。
“并且將軍還有盟友黑山軍張燕,此將也在首鼠兩端,出工不出力,將軍不如許以重諾,以幽州戰馬為餌,讓張燕盡心出兵,遏制趙王后方。
“若是三方合力,未免沒有一戰之力!”
這一次關靖的計策,終于得到公孫瓚的認同,更是聽的他心潮澎湃。
公孫瓚目眥欲裂的猙獰姿態柔和下來,情緒實在反復無常,他望著關靖大笑道:
“士起(關靖表字)此計,甚和我心,就依你而言!本將軍經略幽州數年,手下兵強馬壯,此次務必要將趙王劉羽留在幽州!”
不是公孫瓚自大,他野心如此膨脹,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
初平二年,公孫瓚率兩萬多步騎,大敗青州黃巾軍三十多萬,收降七萬余人,繳獲財物無數,并且借此戰奪下青州數地,這才有田楷駐守齊地,劉備駐守平原的由來。
經此一戰,公孫瓚狠狠發了一筆橫財,一躍成為河北大軍閥之一,勢力暴漲,野心膨脹,自然想要染指圖謀幽州。幽州牧劉虞無疑成為他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也是公孫瓚的底氣!
原歷史這個時期,袁紹甚至忌憚公孫瓚,將渤海太守的官印都交給公孫瓚緩和關系,公孫瓚竟目中無人、驕傲自大的任命從弟公孫范為渤海太守。
公孫瓚與曹操相似,靠著戰敗青州黃巾軍之利,威震天下!
這一世雖然有著趙王劉羽插手改變,但公孫瓚戰敗招降青州黃巾軍之事還是出現了。
并且公孫瓚與袁紹的關系,沒有原歷史那么水火不容。自然有聯手抗敵的想法。
……
公孫瓚這位主公首肯之后,部下的戰略目標立刻轉移,馳援袁紹前線的路線,也轉向進攻此時在廣陽郡薊縣的趙王劉羽等人。
并且公孫瓚派遣弟子公孫續求援黑山軍張燕,準備利用幽州戰馬為誘餌迫使張燕盡心出兵相助。同時去信袁紹處,讓他立刻出兵,火力全開,拖住趙王的兵力。
如此一來,本就兵力不足的趙王,將陷在幽州之中,公孫瓚有很大把握將趙王劉羽圍堵在薊縣,不管是擒賊先擒王的斬首行動,還是借此圍點打援,都有利可圖!
……
漁陽郡雍奴。
鮮于輔千里迢迢從廣陽郡薊縣疾馳而來,正是為了征召田豫這位有勇有謀的至交好友!
田豫此人的才干,此時還不凸顯,冠禮之年,初出茅廬,甚至對一些諸侯而言,還覺得太年輕難堪大任。
但趙王劉羽得知鮮于輔舉薦的人才是田豫后,立刻下令他親自前往征召。
其他人不知道,但劉羽知道田豫的才干!
原歷史田豫一開始在公孫瓚部下任命,可并不受到公孫瓚重用。《三國志-田豫傳》記載“瓚雖知豫有權謀而不能任也。”
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點就是田豫曾經在劉備部下任用,并且與劉備關系密切,后因為母親年事已高暫時離開,與趙云的經歷何其相似。
田豫此將,有勇有謀,雖然不如趙云威名遠揚,名流千古,但也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將帥之才。這一點從田豫能入史書傳記可見一斑。
原歷史田豫在公孫瓚部下,后公孫瓚敗亡,他勸說同鄉好友鮮于輔共同加入曹操,這審時度勢,識人之明可見一斑。畢竟當初河北霸主可是袁紹!
就連曹營中不少高層將領謀臣,都暗中私通袁紹。這才有后面曹操為穩人心,燒掉通敵信件的情節。此舉既是為了穩住人心,也是收買人心。
然而連曹營不少高層都看不透,而當時的田豫卻能看出曹操的優勢,直言“最終能夠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應該趕緊投奔他,不要等著以后遭禍。”
鮮于輔聽從了田豫的建議,因而受到曹操的重用和封官、尊寵。曹操召田豫為丞相府軍謀掾,任命為穎陰、郎陵令,遷升為弋陽太守,所到之處,都得到很好的治理。
雪中送炭總比錦上添花更得人心,在袁紹和曹操兩大勢力必有一戰之前,田豫和鮮于輔投靠明顯勢單力孤的曹營,這對曹操而言就是雪中送炭!
后來田豫常年鎮守曹魏北疆,從征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多有功勛;也曾參與對孫吳的作戰,在成山斬殺周賀,于新城擊敗孫權。官至太中大夫,封長樂亭侯。
種種戰績,都在說明田豫的有勇有謀,能征善戰,經略才干。并且他還是曹操麾下,為數不多的以外姓將領獲得‘假節鉞’的將領之一!
田豫的才能,劉備明顯看出來了。在公孫瓚部下,劉備最看重、也是最相談甚歡的兩將——趙云和田豫,公孫瓚都不能任用,最后兩將都各投其主,名留青史!
這一世,趙云提前被趙王劉羽截胡,根本沒有投奔袁紹、公孫瓚的經歷。但遠在幽州漁陽郡的田豫,鞭長莫及,先后依附劉備和公孫瓚。
此時正好是田豫借著母親年事已高回鄉,此舉顯然也有離開公孫瓚的順水推舟,就如同原歷史趙云借著兄長去世,離開公孫瓚一般,田豫顯然也有此意。
而鮮于輔的舉薦,也讓劉羽順水推舟,命他親自征召田豫這位人才!
并且劉羽此時,雖然還沒有得到幽州牧之名,但已經有了幽州牧之實,恰逢其時,豈能放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