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工作經常被看作是一種靠低聲下氣、卑微求人才能成功的職業。有些銷售員也認為需要向別人鞠躬作揖才能完成一筆生意。于是,他們總是對人逢迎諂媚、點頭哈腰、笑臉相迎。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越來越被人看不起。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一個滿臉奴相的人很可能被人認為他就是個奴才,而一個自信滿滿的人往往會被猜想是一個成功人士。畢恭畢敬和卑躬屈膝完全是兩個概念。做銷售謙虛有禮沒有錯,如果沒有尊嚴地圍著別人轉就不好了。
老實巴交的銷售員總是認為自己的鞠躬和諂媚能為自己贏得客戶,殊不知,這樣的舉動無形中就讓客戶看低了一籌,從而也就不屑于關注你以及你的產品了。
一些銷售員被人看不起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不注重自己的穿著。他們總是衣冠不整或者頂著一頭亂發到客戶面前去推銷自己的產品,在還沒有開口前顧客就躲得遠遠的了。起初,他們很不解,那些人為什么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自己。后來,有人告訴他,你要穿得像個經理一樣,西裝領帶,別人就不會再躲你了。得此秘籍后,他們從服裝市場淘來了西裝領帶,每天都穿上它去做銷售,只是腳下還是那雙白色的運動鞋,而且很好地發揚了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數年如一日地打磨著這僅有的一身西服。等待他們的還是白眼,因此他們更迷惑了:這些難伺候的顧客,他們到底喜歡什么樣的穿著?
一個炎熱的下午,一位銷售鋼材的專業銷售員走進了一家制造公司的總經理辦公室。這個銷售員身上穿著一件有泥點的襯衫和一條皺巴巴的褲子。他嘴角叼著雪茄,含糊不清地說:“早上好,先生,我代表森筑鋼鐵公司。”
“你也早上好!你代表什么?”這位總經理問,“你代表森筑公司,聽著,年輕人,我認識森筑公司的高層領導,你沒有代表他們——你的形象和外貌代表不了他們?!?
一些銷售員常辯解說,天天都在外面跑,哪有時間換干凈的衣服。銷售工作固然是個相當艱苦的工作,但盡管如此,一個聰明的銷售員也懂得外表是他的第一張牌。再好的商品,如果被穿著邋遢的銷售員拿著,商品的品質也會隨之受到質疑。日本銷售員界流行這樣一句話:若要成為第一流的銷售員,就應先從儀表修飾做起。
被人看不起肯定有被人看不起的原因,不能總是抱怨別人都是勢利鬼,應該從自身找原因,想辦法讓他們看得起。
一個滿臉奴相的人很可能被人認為他就是個奴才,而一個自信滿滿的人往往會被猜想是一個成功人士。
軟弱可欺
老實的銷售員往往成為某一群體或某種關系中的受損者,他們就是我們通常聽說的那些“受氣包”。他們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怕”字當頭,不“敢”為先。害怕受到傷害,害怕承擔責任,不敢突破常規,不敢表述情緒……做什么事都瞻前顧后、畏首畏尾。有良好的銷售計劃不能實施,有正當的利益不敢維護,使自己始終處于一種躲避退讓、被動挨打的地位,更助長了不良用心者得寸進尺、肆無忌憚的囂張氣焰,而他們自己本人呢,既在利益上受損又在心情上受折磨,可謂是飽受身心的雙重磨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就是一個互相適應的過程。這就像是一堆球放在一起進行相互碰撞,球質不能太硬,太硬了就會傷人傷己,但也不能太軟,否則就會被別人壓扁,喪失了基本的生存空間。老實的推銷員就屬于那種球質太軟的人,其交際行為基本上是一種退縮、隱忍型的,主張“和”為貴,強調“忍”為上,結果往往不能守住自己的最底限,不戰而降。說到底,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與別人爭斗的決心、勇氣和信心的緣故。 老實的推銷員不敢爭,間接地是源于其觀念上的束縛。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只要遵守原則,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想要的結果,去爭奪、去斗爭是對原則性的一種違背,因而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可取的。他們以安分守己為美德,以爭權奪利為丑惡,以不爭為高尚,以爭斗為可恥。因此根本就從思想上失去了進行爭斗的勇氣。他們誤以為,不爭不斗是獲得利益的最好方式,最安全、最可靠也最合理,這在計劃經濟下可能是對的,因為你即使是爭斗也沒有效果,只能適得其反,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是身處激烈競爭的銷售行業就行不通了,不敢爭斗、不去爭斗就不會有機會送上門來,更不會有免費的午餐供你享用。
老實的銷售員不敢爭,直接的原因就是害怕承擔后果。畢竟任何突破常規的行為都要冒一定的風險,任何的斗爭都可能會有流血犧牲,他們被想象中的后果所震懾,從此便變成了軟弱者。而人一旦在一件事情上變得軟弱,那么就很可能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在接下來的一連串事情上繼續軟弱下去。
他們以安分守己為美德,以爭權奪利為丑惡,以不爭為高尚,以爭斗為可恥。
只有客戶沒有朋友
雖然每天都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時刻要與大大小小的人物打交道。但是,有些銷售員在忙碌中感受著孤獨,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時時處處是客戶,朋友卻寥寥無幾。
只有客戶沒有朋友是那些老老實實做銷售的人的一大悲哀。沒有朋友就等于沒有人脈,沒有人脈就等于沒有錢脈。聰明的銷售員會不斷地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子,培養自己的人脈資源。只有老實的銷售員才只知道攻堅客戶,不知道采取迂回戰略,不懂利用自己的朋友去開拓新客戶。
在大森林中狩獵的獵人,最親密的朋友是他的獵狗。獵狗嗅覺靈敏,奔跑迅速,可以幫助獵人發現獵物,捕獲獵物。
老實的銷售員在看展業務時,沒有像獵人那樣擁有一些親密的“獵狗”朋友。他們眼中只有“獵物”,所以他們總是獨自一人與“獵物”周旋,捕獲獵物的幾率當然小之又小。
如果你生來沒有富爸爸,也沒有機會結識富家女,那么你只能靠不斷交朋友來扭轉自己的命運。銷售行業是一個靠人脈賺錢的典型,作為一個銷售員,如果你不努力去拓展自己的交際圈,你的仗會打得越來越艱難。
沒有朋友就等于沒有人脈,沒有人脈就等于沒有錢脈。聰明的銷售員會不斷地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子,培養自己的人脈資源。
“混”了多年還只是個底層銷售員
老實的銷售員在群體中基本上處于一種不受重視的地位,沒有什么實際影響力,也很難出類拔萃成為銷售主管。老實銷售員的這種生存狀況與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分不開的。
首先,老實的銷售員不善于表現自己,自己的優點與能力常常不為人所知,給人的印象很平常,所以很難引起他人的重視。
其次,老實的銷售員不善于為自己的長遠發展謀劃和爭取利益,實力跟不上。即使是有自己的看法也很難產生影響力,有多高實力就有多大的發言權這是人類一切外交行為中最基本的一條定律。
再次,老實的銷售員不懂得運用也沒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手腕,在處理各種關系上原則太多、圓融不夠,很難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也不容易使自己成為一個廣受歡迎的人。最后,老實的銷售員人不加入任何的利益團體,也缺乏給別人帶來實惠的能力,而給別人帶不來好處的人在整個利益關系的鏈條中就要處于不被人重視的地位。
老實的銷售員在群體中沒有什么地位,在利益分配過程中就沒有什么發言權,只能被動地等待組織或其他人的安排?,F實利益畢竟是有限的,而人們對利益的需求又是層出不窮的,所以,老實人常處于一種任人宰割的地位,別人吃肉他喝湯,甚至連湯都沒有。如此循環往復,老實人便會陷入一種利益的惡性循環,實力越來越弱,地位也越來越低。
那么,什么是提高自己群體地位的根本方法呢?光悶著頭努力是不夠的,還必須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方法實現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我們激勵老實的銷售員,就是要促成這種轉變的快速實現,使老實的銷售員不再做銷售行業最底層也是最受忽視的人。
老實的銷售員在群體中沒有什么地位,在利益分配過程中就沒有什么發言權,只能被動地等待組織或其他人的安排。
沒信心,覺得自己不是干推銷的料
有人稱銷售員是“孤獨的戰士”,因為銷售員必須“頂”著公司的招牌單槍匹馬地到處推銷商品。有的銷售員對自己缺乏信心,他們在屢次碰壁后,認為自己根本不擅長推銷。
“我不是干推銷的料”,“我們的產品沒人要”……這些銷售員往往在不該謙虛的地方過于自謙,甚至自慚形穢。沒有足夠的自信心,這也使得他們的成功幾率相當微小。
許多銷售員都存在一個問題:對自己沒有信心,他們有很強的自卑意識。他們往往以“不能”的觀念來看待問題。對困難,他們總是推說“不可能”、“辦不到”。就是這種自卑的觀念將他們囿于失敗的牢籠。
有些銷售員進入一家公司后,由于某些原因對公司失去信心,或者僅把公司當作過渡的橋梁。這是很多銷售員都有的心態,這種心態的存在將他們的銷售能力大打折扣。
在推銷過程中,不少銷售員常常把產品不好作為自己業績不好的最大理由。他們認為產品本身影響了自己的銷售業績,所以他們往往怨聲載道。
產品賣不賣得出去關鍵不在于產品本身,而是看銷售員有沒有把產品賣出去的信念以及是否有一套可行的推銷方案。事實上,只要銷售員改變觀念,商品是可以銷售出去的。商品沒有賣不出去的道理,只有銷售員“賣不出去”的觀點。
許多銷售員都存在一個問題:對自己沒有信心,他們有很強的自卑意識。
灰心絕望、焦躁不安
有人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用紙做一條中空的長筒,使中間的空隙可以容納一只蝗蟲爬過去,被捉進長筒的蝗蟲沒有一只穿過了這條隧道,而是無一幸免地死在了里面。
但是,當人們將螞蟻放進長筒時,它們卻非常有秩序地慢慢地爬了出來。
究其原因,是蝗蟲因為性格太過暴躁,在身陷囹圄時從不想著怎么逃脫,而只是拼命地掙扎、撕咬,所以盡管有著鋒利的嘴巴和堅實的大腿,還是于事無補。而螞蟻則不然,相比之下,它們因為冷靜和嚴肅的秩序而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很多銷售員在陷入困境時灰心絕望或者焦躁不安。他們不是冷靜地思考問題、尋找出路,而是徒勞地掙扎,結果越掙扎情況越糟糕。糟糕的情況好比敵人,在敵我對峙的情況下,如果士氣低沉、軍心渙散,那就不需要敵人攻擊了,自己的陣容早已自行崩潰。
他們不是冷靜地思考問題、尋找出路,而是徒勞地掙扎,結果越掙扎情況越糟糕。
盲目模仿成功人士
銷售界一直是一個奇跡迭出的領域,那些銷售明星往往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創造出別人無法企及的業績。老實的銷售員認為只有模仿成功人士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一些推銷員模仿成功人士之后就開始改變自己的銷售風格,用所謂的“正宗”的銷售方法去銷售。當一個銷售周期結束之后,他們往往會發現自己的業績未升反降,客戶資源未增反減,未來的銷售之途未寬反窄——顯然,這一切都與自己的期望相去甚遠。
一位隱士派他的三個徒弟去遠方。他把他們送到路口,吩咐他們說:“從這兒往南都是暢通的大道,沿著這條大路走,不要走岔路?!?
三個徒弟把師傅的話銘記心中,然后辭別師傅,沿著大路向南走去。他們走了50多里發現有條河橫在面前,沿河岸向東走半里就有橋。其中一位徒弟說:“我們向東走半里路,從橋上過吧!另外二位皺著眉頭說:“老師讓我們一直往南走,我們怎能走彎路呢?不過是水罷了,有什么好怕的?”說完,三人互相扶著涉水而去,河水水深流急,他們有幾次差點送命。
過了河,又往南走了100多里,有一堵墻擋住了去路。其中那一位又說:“我們繞繞吧?!绷硗鈨蓚€仍堅持:“謹遵老師的教導,無往不勝。我們怎能違背老師的話呢?”于是迎墻前進。“砰”然聲響,三人碰倒在墻下。三人爬起相互勉勵:“與其違背師命茍且偷生,不如遵從師命而死?!倍笥窒嗷v扶,直向墻撞去,最后撞死在墻下。
許多銷售新手,往往喜歡從成功人士那里獲得成功秘訣,然后竭力模仿,全然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為是在遵循“圣旨”行事,可最終結果卻多是“撞死”在了“南墻”上。
老實的銷售員認為只有模仿成功人士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抱怨環境和命運
有些推銷員業績不好時,總是怨天尤人,抱怨生意不景氣,抱怨客戶不好應對,抱怨市場競爭激烈。他們從不從自身找原因,總把失敗歸于外部環境,更談不上下苦功努力改進,結果業績越來越差,離成功也越來越遠。
一個從未受過正規商業教育的人,為了養家糊口,在街上擺了個攤位,賣“熱狗”。他的努力使生意不斷發展,最后他弄了個更大的烤盤,樹起了“熱狗”的標志,并做廣告來促進“熱狗”的銷售。當然他所獲得的金錢不但能使全家過上不錯的生活,而且還有能力供大兒子上完大學。
大兒子畢業后回來,取得了營銷學學位。他看了看父親的生意,告訴父親現在是經濟蕭條時期,應該改變做生意的路子,重新規劃,削減開支。父親雖未感到現在的顧客比以往少,但還是聽從兒子的建議,因此也就不再做廣告了。此后,他又摘下了寫有“熱狗”的牌子,減小了“烤盤”的尺寸,最后甚至也不叫賣了。一天,父親很沮喪地回到家里,兒子又問他:“父親,發生什么事了?”父親答道:“你是對的,兒子。這該死的經濟確實很蕭條,我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幾天前還好好的,可現在竟然一個顧客也沒有了?!?
你的環境本來就如此;從來就沒變。你被欺騙了,被占了便宜,或遇上破產——這些因素都無法改變。當你決定拋開你的抱怨時,你將會發現人生變得比較順利、有趣。抱怨只會讓你可憐自己——悲傷、憤怒、受害、多疑或自以為是。
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成功人士會對環境大發牢騷,抱怨不停,煩躁不安,盡管他可能克服了天大的障礙才有他的成功。相對的,我們卻常常見到老實人不斷抱怨環境惡劣,社會不公,因為他缺乏喜樂和富裕。
抱怨只會讓你可憐自己——悲傷、憤怒、受害、多疑或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