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生死攸關

要建立起一個由華人把持的日本政府,首先必須要顛覆現在掌握日本大權的德川幕府。

顏思齊深知這件事一旦開始策劃,就可能招致殺身之禍,但他并不是知難而退的人,閩南文化中有一種\"愛拼才會贏\"的精神,人生有時要豪賭,賭輸贏,甚至賭生死。

顏思齊將自己的想法透露給自己的最好朋友楊天生,楊天生比顏思齊小六歲,泉州晉江人,是一艘中國商船的財副。

楊天生成為顏思齊的第一個支持者,他是一個天生的鼓動家,有著非凡的組織才能,他精心制訂了一個計劃。

根據這個計劃,他首先要收羅一批敢作敢為的華人海商,然后秘密結社,以中國特有的江湖結義的方式,結為異姓兄弟。要達到這個目的并不難,因為顏思齊仗義疏財的美名早已使他在平戶擁有一批崇拜者,而且在亦商亦盜的海商集團中不缺好勇斗狠的亡命之徒,在楊天生招羅的名單上,所有人的年齡都比顏思齊要小,這是為了確保顏思齊龍頭大哥的地位。

很快地,顏思齊與楊天生收羅了二十六人,這些人幾乎都是福建人,這個不奇怪,當時平戶的華人海商以泉州、漳州二地最多。

這二十六人當中,便包括了鄭芝龍。

鄭芝龍結識顏思齊,大概是在他到達平戶之初,當時的鄭芝龍還無親無故,生活潦倒,他很可能得到顏思齊的幫助。

1624年,鄭芝龍從澎湖島返回平戶,很快他就接到顏思齊等人的邀請,加入了二十八名組成的小團體。這個小團體具有秘密會社的性質,成員除了顏思齊、楊天生、鄭芝龍之外,還包括有陳衷紀,一名來自顏思齊老家漳州海澄的海商,莆田人洪升、惠安人張弘、同安人林福等。

顏思齊的小團體中并沒有海商巨頭李旦,作為平戶華人商團勢力最大的李旦,不可能愿意屈于顏思齊之下,而且李旦似乎也沒有什么政治上的抱負。

農歷六月十五日,顏思齊等二十八人正式結義為弟兄,他們舉行了古老的結拜儀式,效法桃園三結義與梁山泊英雄好漢的方式,以年齡的大小排序兄弟的位次,顏思齊作為最年長者以及海商巨頭的身份,理所當然坐上頭一把交椅,這一年他三十六歲,而年僅二十一歲的鄭芝龍則是最年輕者,位列末席。雖然這次位次排名對鄭芝龍來說顯得無足輕重,但實際上他作為李旦的義子,身份自然重要,至少在顏思齊眼中,鄭芝龍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

鄭芝龍在日本的三年里,不僅成為李旦、顏思齊兩大海商巨頭青睞的對象,而且他與重要貿易伙伴葡萄牙人與荷蘭人也有密切的交往,他的才能隨著閱歷的增長而越發的突出,他身上有海盜好勇斗狠的本性,有商人的精明與干練,這使他在眾多的華人海商中脫穎而出。

不過在這個時候,包括鄭芝龍在內的二十六人,都不知道顏思齊的真實意圖。

楊天生在這個秘密團體中扮演軍師的角色,他站在臺前,而顏思齊居于幕后。

楊天生開始鼓動造反的言論,在一次秘密集會上,他開始放出風聲:“日本地方廣闊,上通遼陽、北直,下達閩粵、交趾,真是魚米之鄉,若得占踞,足以自霸。”

這個充滿煽動性的話,若是在文人書生聽來,恐怕要嚇出一身的冷汗,但對于提著腦袋縱橫無邊海洋的海商們來說,真是令人興奮不已、刺激神經的言辭。

陳衷紀等人按捺不住激動了,反倒催促沉默不言的結義大哥顏思齊,但老謀深算的顏思齊卻故意隱藏起自己的真實意圖,他的謹慎是有必要的,他施展欲擒故縱的伎倆,假裝拒絕楊天生、陳衷紀等人的意見。

楊天生便不失時機地鼓動諸位弟兄力勸顏思齊,最后使這位龍頭大哥勉強答應參予起事,他沒忘記提醒眾人:“事當秘密,觀人而言。倘一造次,性命攸關!”

這群十七世紀的水滸英雄們開始以高昂的熱情,將顛覆日本幕府的密謀轉化為行動。

他們中的很多人有自己的船只甚至是船隊,有武裝到牙齒的私人雇傭軍,有強大的財力作為支撐。他們開始屯積武器與糧食,秘密招華人中的勇士,將船只進一步改造武裝起來,配備銃炮與火藥。

七月十二日,在楊天生家中再舉行一次秘密會議,再次重申這次行動需絕對保密,“座中諸人,敬有異心者,天其殛之。”并且共同宣誓:“富貴與共,生死匆替,若有違約者,鳴鼓共誅。”

在諸位兄弟的擁戴之下,顏思齊理所當然地被推為大首領,他在進行一番作秀的推托之后,終于接受了。

偉大的事業似乎觸手可及,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今天他們還被稱為\"海寇”,明天呢?是開拓海外的民族英雄吧?

這群在遼闊海洋上打打殺殺多年的年輕人,忽然感覺到他們事業中神圣的一面。在海外稱王割據,這個想法并不是始于顏思齊,實際上,在顏思齊之前的二百年,就有華人先驅邁出了這一步,在南洋的蘇門答臘島,梁道明割據一方,成為三佛齊的國王。

在這次聚會之后,鄭芝龍返回家中,他的夫人田川氏已經懷胎十月,一個新的生命將降臨這個家庭。

可是鄭芝龍必須全力以赴地將精力投放在秘密造反的準備工作上,騰不出很多的時間陪伴在妻子的身旁。

兩天后,即七月十四日,西歷1624年8月27日,田川氏到海濱散步,忽然一陣巨痛,她倚靠在海邊的巨石上,產下了一名男嬰。這個堅強的女人輕輕抱起嬰兒,用長袖將嬰兒裹起,抱在懷中,很艱難地走到巖石邊的一棵古松下,讓樹蔭遮住耀眼的陽光。

這個出生的嬰兒,便是我們書中的主人公鄭成功,但是在之后幾年的時間里,他被母親叫為\"福松”,因為他是在這棵古松之下出生。在之后將近四百年的時間,有無數的人群,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憑吊這位英雄頗不尋常的出生之地:立于海濱的巨石,并將其命名為\"兒誕石”。

小福松出生了,但還是將他先撇在一旁,繼續我們的冒險故事。

新生兒的來臨,給鄭芝龍帶來歡樂的同時,但并沒有打消他的造反決心。

顏思齊將起義的時間定在八月十五日,中國傳統的中秋節。然而,意外發生了,在八月十三日,起義的消息不慎走露,日本的軍隊開始行動,準備剿滅這支海商造反隊。幸好華人的勢力在平戶不小,而且諸海商耳目眾多,顏思齊馬上通知所有弟兄,緊急向海洋撤退。

八月十四日,包括顏思齊、鄭芝龍、楊天生等人在內的二十八個結義弟兄,連同他們的手下嘍啰,跳上十三艘船,揚帆啟航,使向大海。這是一次驚心動魄的大逃亡,撤退非常及時,因為當他們的船只剛剛駛離海岸,設置在海岸的日本火炮就開始開火,如果再遲片刻,這些船只將成為海上的浮靶,被大炮轟得粉身碎骨。

這一次顛覆日本政府的驚天大行動,在爆發之前嘎然而止,光打雷沒下雨。所幸的是參予起事的二十八人,都安全無恙,但他們沒有目標,只想盡快地逃出虎口。鄭芝龍的第一個兒子此時剛剛滿月,他不得不將妻兒拋棄在平戶,去面對人生的挫折所帶來的沮喪。沮喪的人不止是鄭芝龍,這些下滿賭注的海上賭徒們,忽然間發現自己已經輸得精光。不,并沒有精光,他們還剩下最后的一個籌碼:希望。可是希望在哪里呢?

失去奇襲的機會,再想要顛覆日本幕府幾乎不可能了。德川幕府進入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統治時代,戰國時代已結遠去,僅憑數百人的力量,很難能成功地推翻幕府的統治。如果以成敗論英雄,那么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中國海寇,但如果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一些,這些富有冒險精神與開拓的勇氣的中國人,是大航海時代的真正英雄。

其實他們遠遠不是失敗者,顛覆日本的失敗,卻使他們意外地走向另一個成功,而且其意義之深遠,是連他們自己都料想不到的。

當十三艘船駛離平戶后,漫無目的地在九洲島的外緣游弋,擺在所有人面前的問題是,究竟要選擇什么地方作為落腳點呢?是伺機重新在日本群島中尋找一處淺灘登陸呢?還是另尋一塊荒蕪的海島作為重振旗鼓的根據地?要在日本重新落腳的可能性非常的低,因為日本幕府閉關鎖國的大政方針初定,除了平戶等少數幾個港口之外,絕大多數的海港全部關閉,即使登陸成功,也不可能有華商的龐大勢力作為強大的后援。

陳衷紀的提議迅速得到眾人的認同與支持,他將目標選擇在了中國東南最大的海島:臺灣島,他的意見是,這塊海上荒島\"勢控東南,地肥饒可霸,今當先取其地,然后侵略四方,則扶余之業可成也”。在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這塊中國最大的島嶼一直寂莫地漂浮在西太平洋遼闊的水面上,這并不奇怪,因為中國龐大的土地還有太多富饒的耕地可以被開發出來,數千年來,人口的緩慢增長不足以對土地構成壓力,很少有人愿意漂洋過海,去往海峽的那一邊建立起新的家園,只有土著居民世世代代居在這片被大海隔絕的世外桃源。

現在,一群拓荒者闖入這塊神奇般的土地。經過八晝夜令人疲憊不堪的海上航行,顏思齊的十三艘船駛進了臺灣島西部的淺灘,這個地方被稱為北港。”臺灣島\"這個名稱,在這時并不通行,它被籠統地稱為琉球,在大約一千四百年之前,中國還處于三國鼎立時代,鼎立中的一方吳國曾經派出一支一萬人的軍隊經略當時稱為\"夷洲\"的臺灣島,但莽莽的叢林彌漫著令人恐懼不安的瘴氣,最后染疾身亡的士兵多達八、九成。當顏思齊、鄭芝龍等人登陸之后,茂密的叢林、青青的綠草、淌流于其間的小溪在平原開闊地帶構成美麗的圖卷,美麗的背后是一片蠻荒。

對于這群習慣在海上打打殺殺的人來說,一項艱巨的任務擺在面前:要在這片荊榛未開的蠻荒之地,開拓出一片嶄新的家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巴中市| 高台县| 隆回县| 永仁县| 乌什县| 巴林左旗| 陈巴尔虎旗| 肥城市| 纳雍县| 延川县| 杂多县| 佛教| 潼关县| 托克逊县| 囊谦县| 宁远县| 永定县| 张家口市| 沙田区| 湛江市| 五大连池市| 张家川| 威信县| 金乡县| 嘉定区| 瑞丽市| 剑河县| 阿城市| 万宁市| 新河县| 明光市| 九寨沟县| 乌兰浩特市| 天柱县| 泾川县| 伊春市| 衡山县| 沧源| 盐城市| 平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