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瓷器與人間天堂
- (美)勞倫斯·貝爾格林
- 1617字
- 2023-01-04 18:28:10
權威推薦
入選出版總署向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
央視《讀書》欄目專題播出
史景遷(Jonathan Spence)
美國歷史學會主席、世界著名漢學家、耶魯大學教授
本書是對馬可·波羅永恒故事的熱情再現。勞倫斯·貝爾格林根據大量現存的馬可·波羅手稿,創作了一幅令人信服的馬可·波羅的肖像,描述了馬可·波羅如何到達13世紀的中國,以及他到達那里時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不熟悉馬可·波羅歷險的讀者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很多樂趣。
趙啟光
同濟大學中華文化傳播中心主任、美國卡爾頓學院亞洲研究系主任
勞倫斯·貝爾格林寫一個人,這個人就“再生”……馬可·波羅游記震撼和動搖了西方延續一千年的黑暗時代,在西方出現了波瀾壯闊的文藝復興運動……馬可·波羅是中國人不花錢的最好的公關。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我們都知道馬可·波羅為歐洲打開了通往亞洲的貿易之門。此外,我們對他幾乎一無所知。勞倫斯·貝爾格林彌補了這一點,他在這本如歡樂旅行日記般引人入勝的書中證明了馬可·波羅的歷史地位,及其存在的重要性。貝爾格林曾為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詹姆斯·阿吉和歐文·柏林作傳,他還在《黃金、香料和殖民地》一書中記述了偉大探險家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我是《黃金、香料和殖民地》這本書的忠實讀者,而讀了《絲綢、瓷器和人間天堂》之后我發現,這部作品無疑更加精彩。
《紐約太陽報》(New York Sun)
著名傳記作家勞倫斯·貝爾格林在其精彩的《絲綢、瓷器和人間天堂》一書中生動地再現了馬可·波羅的偉大冒險。為了使本書區別于傳統的傳記,貝爾格林參考了大量的學術文獻。無論原始資料是以漢語、蒙古語還是波斯語寫成的,他都求助于該方面專家,不厭其煩地進行吸收與借鑒。他將各種復雜的、時常相互矛盾的素材編織成了文筆優美,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他親自追溯了馬可·波羅在蒙古和中國難以捉摸的足跡,所以當我們閱讀時,可能會常常落后這位好奇的威尼斯人一步。作品中還有著大量精美的插圖,涵蓋了彩色的中世紀細密畫及絲綢之路上各國景點的壯觀照片,帶來了超凡的身臨其境之感。
《書簽》(Bookmarks)
全球知名書評雜志、被讀者評為“書迷的人間天堂”
勞倫斯·貝爾格林重走馬可·波羅穿越蒙古和中國的路線,以他豐富的研究和故事,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鮮為人知的異域風情。這部作品部分是傳記,部分是游記,部分是學術分析。貝爾格林認為馬可·波羅采納了一些忽必烈的理念并將其帶回了歐洲,他證明馬可·波羅不僅是一位思想開放的旅行者,更是全球化的早期推動者。
西蒙·溫徹斯特(Simon Winchester)
暢銷書《大西洋的故事》《教授與瘋子》作者
馬可·波羅終于又復活了!毫無疑問,勞倫斯·貝爾格林,這位美國最具活力的傳記作家對他筆下人物的成功塑造是無人可比的。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在這本引入入勝的傳記中,馬可·波羅為令人畏懼的蒙古人繪制了一幅引人共情,且影響深遠的畫像。勞倫斯·貝爾格林發現馬可·波羅的觀察大致是準確的,借助馬可·波羅零散的敘述,貝爾格林在書中再現了彼時中國,乃至亞洲地區的風土民情和社會現象。
《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這是一場豪華的閱讀盛宴。勞倫斯·貝爾格林在豐富研究的基礎上,有血有肉、生動靈活地再現了馬可·波羅的奇異之旅。
《費城詢問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這是令人著迷的一本書,其中豐富的細節和富有啟發性的觀點能帶我們穿越時間與空間,去到一個極具異域風情的時代,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走遍當時的山川湖海。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像有趣的旅行日記一樣迷人。
《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貝爾格林以其優美的語言、權威性的講述,讓馬可·波羅的世界成為了永恒。
《圖森公民報》(Tucson Citizen)
非常令人著迷……這是一段生動而詳盡的歷史,注定會成為關于馬可·波羅及其數十年冒險的權威記述。
《圣彼得斯堡時報》(St. Petersburg Times)
很有啟發性……一扇通向最奇異的地方和時代的窗戶。
《老實人報》(The Plain Dealer)
太迷人了……充滿了不斷的驚喜和快樂。
《書單》(Booklist)
本書是對馬可·波羅非凡生活的激動人心的重現……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調查研究和熟練的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