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懂得人生皆苦,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2)
-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 張曉萍編著
- 3290字
- 2014-11-26 21:12:03
寂寞是一種清福。寂寞可以讓人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脫離塵世的喧囂,在越來越狹小的思想空間里,任思緒盡情飛揚,任想象自由翱翔,讓憂傷透徹沉默,讓痛苦在此發光。
寂寞產生的緣由是多方面的,在越來越喧鬧的塵世中,人們卻越來越孤獨,才情被泯滅,個性被消枯,愛情永遠不知足,友誼腳步蹣跚,希望感到疲倦,創造與智慧分了手,只剩冷酷與死寂……寂寞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寫在臉上,一種是藏在心里;一種是精神貧乏者的寂寞,一種是精神富有的寂寞;一種是形體的、外在的、淺表的,一種是隱藏的、內在的、深層的。前者是因為他們不能或無法理解別人的許多思想和情感,后者是因為他們自己有很多的思想和情感體驗得不到共鳴,不能被他人所理解。
真正意義上的寂寞是一種文化底蘊的體現,含蓄、雋永;是一種理性有層次的思考,深刻、清醒;是一種精神領域的探求,睿智、通達。寂寞到了深處就不會把它掛在嘴邊,而只是淡淡的一句“天涼好個秋”,便蘊含了所有的意境,而不是無病呻吟,作繭自縛,人為地做出各種痛苦狀。寂寞有時候也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懂得寂寞,才會享受寂寞,寂寞才會是一種清福。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人們已很難靜下心來尋找自己的那一片心靈凈土,更談不上探求存在與生命的意義,尋找精神圣潔的家園,領悟寂寞時的深沉意蘊。沒有寂寞的體驗,做人也許是殘缺的。所以,學會讓心靈享受寂寞,就不會感覺人生和生活太過苦澀,也就會淡然看待。
6.幸福的終極不是完美
我們的初衷總是美好的,但是如果頑固不化地執著于完美,最終會吃盡苦頭。直到有一天我們才明白:為了尋求一片最完美的樹葉,而失去許多機會,是多么得不償失。
達莉從小喜歡唱歌,并且夢想當一名歌唱演員,但她的牙齒長得很不好看。
一次,她在一家夜總會里演出,在整個過程中,她總是試圖把上唇拉下來蓋住丑陋的牙齒,結果洋相百出。演完之后,她傷心地哭了。
正當她哭得最傷心的時候,臺下的一位老人對她說:“孩子,你很有天分,坦率地講,我一直在注意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飾的是你的牙齒。難道長了這樣的牙齒一定就丑陋不堪嗎?聽著,孩子,觀眾欣賞的是你的歌聲,而不是你的牙齒,他們需要的是真實。張開你的嘴吧,孩子,觀眾看到連你都不在乎的話,他們就會對你產生好感的。說不定那些你想遮掩起來的牙齒還會給你帶來好運呢?!?
達莉接受了老人的忠告,不再去注意牙齒,而是張大嘴巴,熱情而高興地歌唱,最后成為一流的明星。
我們的初衷總是美好的,但是如果頑固不化地執著于完美,最終會吃盡苦頭。直到有一天我們才明白:為了尋求一片最完美的樹葉,而失去許多機會,是多么得不償失。
凡事苛求完美,收獲的只能是無窮無盡的煩惱,它就像一個毒餌,吸引著煩惱和憂愁,聚集在我們的心頭。我們所處的世界本就不是完美的,世間的許多悲劇,正是因為人們對完美太過苛刻和執著。
每個人多少都有追求完美的傾向與需要,希望每件事都盡可能地做到完美的地步。這種傾向是人類追求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的動力源泉,促使我們為自己或某些工作設定較高的目標,并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它。但是,這種傾向若過度苛求,就會變成完美主義。持完美主義的人,對任何事都要求達到毫無缺點的地步,因而難免只按理想的標準苛求,而不按現實情境考慮是否應該留有余地。
過度完美主義的人,除了因苛責、批評而使自己及他人感到不愉快之外,也容易有由于所定目標過高,又怕無法完成所帶來的不完美感,而不敢有所作為。如此,反而會給人一種顧慮太多、畏首畏尾的感覺。
不少人為求完美而吹毛求疵,結果卻是降低了自己生活的質量。我們有時精神萎靡,心境惡劣,疲憊不堪,不正是由于我們過分注重一些毫無價值的小事才引起的嗎?這種性格上的弱點除了自我折磨以外,并不會產生任何積極的結果。
吹毛求疵者的眼光總是非常狹隘、非常近視的。他們只顧眼下,不管將來;只計較細小的事情,沒有遠大的計劃;只貪圖分厘的利益,不計算萬千的收入。有這樣性格的人,必將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局限于一個極小的范圍,逐漸變得自私、冷漠、吝嗇、苛刻,失去一切感情,失去一切友誼,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你吹毛求疵,是因為你把許多無足輕重的事看得太重要了。實際情況肯定并非如此。在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重視和謹慎處理的是那些足以改變命運的事件、機遇和挫折。人沒有必要處處留神,那只會增加你的負擔。
對待生活中的其他事也是如此。一個健康的人,有時感到不愉快、不舒暢,對一些過去的事惋惜和悲傷,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但總的態度都應該是積極的,想得開,放得下,朝前看,從而才能從瑣事的糾纏中超脫出來。假如對生活中發生的每件事都力求完美,就是在自我折磨,那實在既無好處,又無必要,而且敗壞了生活的詩意。
凡事不必太完美,才能真正品味到生活的樂趣,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處理大事,進而有所發現,有所領悟。這樣,心境也就自然日益變得舒暢起來。
我們無法使自己的外貌完美,但卻有能力使自己的內心完美。人生也是如此。正因缺憾,未來就有了無限的轉機、無限的可能性,沒有缺憾我們便無法衡量完美。
世界萬物皆不完美,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事物。當你凡事苛求時,結果只會讓自己因沉重的心理負擔而不快樂。不如換個視角看人生,其實缺憾也是一種美。當缺憾在美麗中升華,也就不稱其為缺憾了。
完美是世間最好的祝福語,缺憾是人生難免的深印記。完美是美好的,這種美好來自于歲月的積累,來自于平凡的凝聚;缺憾是人人不喜歡的,但正是有了缺憾,才讓人類有了對完美的追求。所以,完美是平淡和平凡的最高獎賞;缺憾是美麗和魅力的另類恩賜。
7.苦難讓我們成熟和強大
身處苦難之時,我們會倍感痛苦與無奈,但當走過困苦之后,我們才會更加深刻地明白:正是那份苦難給了我們人格上的成熟和偉岸,面對一切無所畏懼的能力,以及與這種能力緊密相連的面對苦難的心態。
宋朝有個人名叫陳堯咨,是個聞名于世的射箭高手,他也為自己的箭術感到十分自豪,經常當眾表演。
有一次,陳堯咨在旁人的起哄下,找了一塊市集旁邊的空地表演射箭,只見他不僅箭箭正中紅心,而且支支穿透箭靶,出神入化的箭術果然名不虛傳。
旁觀的人無不大聲拍手叫好,以無比欽羨的眼光投向陳堯咨,只有一位賣油的老人沒有拍手,而是以淡然的眼光看了他一眼,好像是認為他的射箭技術沒什么了不起。
一向被人捧上天的陳堯咨看到了老人的反應,不免有些不服氣,他徑自走向賣油的老人,問道:“老先生,請問您也會射箭嗎?”
老人搖了搖手說:“我并不會射箭,不過我知道,箭射得再好也不過是手法熟練而已,沒什么特別的?!?
陳堯咨哪里禁得起這番羞辱,頓時怒火中燒,沖口便說:“豈有此理!
既然你不會射箭,又怎么能批評我的技術呢?”賣油的老人聽了,并不生氣,他只是拿起一個盛油的葫蘆放在地上,在葫蘆口上放了一個銅錢,然后舀起一杓油,不慌不忙地把油從錢眼中倒進葫蘆里。一杓油倒完了,銅錢上卻連一滴油也沒沾到,眾人無不嘖嘖稱奇,連陳堯咨也不由得甘拜下風。此時,老人舉起了葫蘆,笑著對陳堯咨說:“雕蟲小技何足掛齒,不過是熟練罷了?!?
老鷹在練習飛翔時總是順風而飛的,但是一旦遇到了危險,轉過頭來逆風而行時,反而可以飛得更高。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草木不經霜雪則生意不固,人不經憂患則德慧不成,什么樣的環境,便造就出什么樣的人。
很多人都曾抱怨:“成功實在太辛苦了?!逼鋵嵥麄冋f的沒錯,成功非常辛苦,可是你想過嗎?失敗是更辛苦的。因為成功者辛苦一陣子,就能夠幫助自己成功,然而失敗者卻要辛苦一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失敗者的“毅力”比成功者更堅強,因為他們是在忍受一輩子。然而成功者往往不能忍受,所以他們才迫不及待地追求成功。
怕苦會苦一輩子的,不怕苦只要苦一陣子??梢哉f你如果能在一陣子當中把你一輩子能吃的苦都吃下去,接著你就開始享受成功的果實。然而如何快速濃縮你的苦一次吃完呢?就是不斷地行動;不斷地忍受失??;不斷地忍受嘲笑;不斷地接受被潑冷水;不斷地接受打擊,然后還能接著行動,這都是成功者在成功之前做的事情。
如果你想成功,請你暫時忍受一時的辛苦,拿出努力,大量行動。假如你還不愿采取行動幫助自己成功,那表示你還不是那么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