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虎山城又如火如荼地開工了,相比前兩日,大夾皮溝外圍多了一圈矮矮的木頭城墻,這是易清山吩咐的,保不齊就有敵人趁機偷襲。
另一邊,易清山讓姚義平帶著多余的馬匹、鐵礦、草藥拉去和朝鮮換取物資,今天終于滿載而歸。
總共是換到了一千多石糧食和一百多斤鹽。
姚義平還帶回來一個好消息,之前的漢商趙彥平打聽到他們在威虎山上建立了根據地,表示愿意主動提供一些物資。
吃飯問題暫時解決了,接下來就是練兵的問題,沒有成規模的軍隊,怎么和康熙打,所以必須練就一支屬于自己的強軍。
易清山十分看重那批火器,編成了一隊一百多人的火銃隊,作為保護自己的親軍。
由于人口不足,易清山打算采取全民皆兵的政策,把這一萬多人分為兩批,輪流干活和訓練,這樣就能生產與練兵兩不誤。
李拾壹則是被易清山派出,帶著100人去各地解救逃亡奴隸。
之前遇到商隊時,趙彥平便已告知他們東北有不少的逃奴,果然不出他所料,短短幾天李拾壹便帶回數百名奴隸。
金圣賢提議道:“李兄弟若是遇到驛站,千萬要摧毀干凈,咱們只有清除掉朝廷的眼線,使朝廷變成瞎子、聾子,這樣咱們才能在東北與其抗衡。”
易清山笑道:“就依先生說的辦,康熙老賊到時候想消滅我們,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楊越這時也說道:“咱們庫房都多得裝不下了,主公應該多多修建才是。”
易清山摸了摸下頜,“這倒確實是個問題,以后我們的人口會越來越多,所用的物資也會越來越多。”
楊越提議道:“不如從干活的人中分出一半用作耕作,正好在下精通農政,這樣威虎城內便能自給自足了。”
易清山記得在原本的歷史上,1685年在東北爆發了雅克薩之戰,雙方投入數千兵力,這說明沙俄的軍隊早在這之前就已經來到了黑龍江流域,經過精心準備才發動了這場戰爭。
事實也是如此,1581年,俄羅斯開始翻越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挺進;
1632年,沙俄在勒拿河流域建立了雅庫次克,作為向遠東擴張的據點;
從1638年開始,沙俄開始派遣多支部隊闖入黑龍江流域。
1643年,沙俄雅庫次克的長官彼得·戈洛文派瓦西里·波雅科夫帶領一支132人的遠征軍進入黑龍江流域。
他們帶領大量的彈藥、物資,他們在黑龍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糧食吃盡后竟然“吃掉了50個異族人”。
易清山問道:“好,我還聽說北方的羅剎國擁有產量較高的黑麥,不知二位先生有何見解?”
楊越答道:“北方羅剎國確實有一種黑漆漆的麥子,但是我們若是想去羅剎國就必須渡過黑龍江,我們不僅沒有渡口,況且也沒有船吶。”
金圣賢卻道:“先生此言差矣,這黑龍江雖然是條大江,水量也很大,但是此江結冰期足足有三月有余,足夠我們過去了。”
易清山笑道,“太好了,既然如此,稻種的事便交給楊先生了,明日先生帶20人去尋稻種。”
楊越卻道:“在下還有一事,只是不知當講不當講。”
易清山擺擺手道:“但說無妨。”
楊越嘆氣道:“我軍現在雖然不用考慮吃飯問題,但是大多數士兵拿的都是一些破銅爛鐵,別說是打仗了,就算是耕種田地也無農具啊。”
易清山驚嘆道:“這么大的礦場竟然沒有設置鐵匠鋪?”
楊越答道:“當然有鐵匠鋪,只不過都是由那些韃子經營,完全沒有讓我們漢人插手。”
易清山問道:“就算韃子不給漢人干鐵匠,我們軍中應該也有匠人吧?”
楊越笑道:“確實如此,不瞞主公,在下已經清出了二十名匠人,他們是祖上都匠人身份,屬于匠戶。”
易清山吩咐道:“那把他們都叫來。”
“主公請稍等片刻,”說完楊越帶著一隊人精瘦精瘦的人來到易清山跟前。
他們都是匠戶出身,只不過現在他們都是奴隸,用手藝也換不到飯吃,世代傳承的手藝逐漸荒廢。
易清山問道:“你們可都會鐵匠活?”
“會”。
“會一點”。
“都會”。
他們都是楊越特意挑選的鐵匠匠戶,專門精通鑄造鐵器的,有的會打農具,有的則是會打兵器。
“打農具沒什么稀奇的,不過我要你們造出這個。”說著,易清山把自己隨身攜帶的火銃拿出。
“這是火銃,小人認得。”一名匠人說道。
易清山大喜,連忙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匠人答道:“小的姓錢,名禮,小的父親以前在世的時候教過小的做火銃,不過小的好久不做已經生疏了。”
“既然會做那就好辦了!”易清山轉頭對著楊越說道,“楊先生,咱賬上還有多少銀子?”
楊越回道:“礦場所獲加上商隊賣物資所得,再加上趙彥平所贈,共計白銀1500兩左右。順便提一嘴,庫中尚還有數萬斤生鐵,足夠支用。”
易清山說道:“那極好,以后所有工匠每造出一桿火銃賞銀二十兩,若是教會一名徒弟,則賞銀一百兩,我說到做到。”
易清山心想這個獎勵不僅可以激勵工匠們加緊干活,還能極大程度地避免工匠們偷工減料,畢竟有錢賺誰還會去冒風險偷工減料呢。
并且這時候的工匠都是很值錢的,更何況是在這偏遠的東北,能培養得出一位會制作火銃的工匠就很不容易了,多下點本錢也是應該的。
工匠們聞言都面面相覷,一把火銃造價也才二兩銀子,教會一名徒弟更是用不了幾個月,而這位年輕的首領出手竟如此大方。
易清山轉而嚴肅道:“有賞就有罰,每人每月月必須做出三把火銃,其中若是有兩把不合格,則罰銀一百兩。”
一名工匠試探著問道:“要是一個月有三把不合格呢?”
易清山冷笑道:“若是有人一個月三把都是殘次品,立馬斬立決。這火銃質量可關乎著將士們的生死,我最痛恨那些偷工減料到了,到時候可別怪我事先沒說。”
工匠們連連點頭,表示以后做出來的火銃絕對保質保量,不敢有偷工減料。
易清山又補充道:“以后每做出一把火銃,須得在槍把上刻上姓名,所有人的尺子也得確保統一標準,我可不希望看到參差不齊的產品。”
錢禮趕緊說道:“質量我們可以保證,只是這一月三把火銃確實有點趕,火銃最重要的就是槍管,做一根槍管差不多就得要去十天。”
易清山笑了笑,“這個還不簡單,既然靠人力鍛造槍管困難,那咱就借助別的力,你看到威虎山上流下來那條河了嗎。”
錢禮錯愕道:“我們鍛造槍管跟河有什么關系……借助別的力……難道……”
錢禮恍然大悟道:“河水確實能提供動力,在我老家云南有一種水車,它通過水來推動滾輪,當地人用它來碾米,只不過很少人知道這個方法罷了。”
易清山笑道:“正是如此,既然水能推動動水車,為何就不能用來鍛造鐵器?這樣匠人們便不用辛苦捶打了,豈不是方便的多?”
錢禮欣喜道:“確實可以。”
“那你能不能造出這種水車?”易清山期待地問道。
錢禮想了想說道:“若是能給小的一點時間,我想應該能做出來。”
易清山松了一口氣,“這個月就先不打造火銃了,大家多打一點兵器和農具吧。”
眾工匠領命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