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的制造業:日本制造業的敗北(珍藏版)
- (日)湯之上隆
- 2字
- 2023-01-06 17:24:27
前言
世界巨頭接連隕落
很多曾屹立于世界之巔、享有榮耀的產業和企業也會在頃刻間衰敗、隕落、倒閉。
我自1987年進入日立制作所成為半導體技術人員以來,曾多次目睹世界巨頭隕落的悲劇。其間,我本人也曾被卷入過此類悲劇。
我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為半導體技術人員,當時日本的半導體存儲器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占世界市場份額的80%,以世界最高質量著稱,被稱為“產業中樞”,然而在2000年,日本卻不得不黯然退出半導體市場。
僅存的一家是NEC[1]和日立DRAM合資的企業爾必達[2],雖然其技術實力優于三星,但它還是在2012年2月破產,被美國鎂光科技[3]并購。
日本半導體產業退出DRAM后,開始進軍數碼家電及汽車用半導體SOC(system on chip,即在單個芯片上集成一個完整系統的片上系統)市場,并上馬了大量國家級項目。但這些項目無一例外地陷入赤字,尤其是日立、三菱和NEC合資成立的瑞薩電子[4],雖然在汽車用半導體領域,以世界市場占有率超過40%這一有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和世界最高品質聞名業界,但最終卻陷入倒閉危機,被以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為中心的官民聯合資金收購。
過去日本的核心產業——電視產業,在數字電視領域以世界最高畫質聞名,然而在2013年3月,索尼、夏普、松下的赤字合計達到100.6萬億日元,三巨頭紛紛更迭社長,采取大規模裁員措施。
類似事件不僅發生在日本,自1992年后,曾高居世界半導體銷售額榜首,致力于開發世界最先進半導體技術的美國英特爾公司[5]也在一夜間面臨經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