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無線機器人:人工智能算法與應用
- (美)陳光禎
- 884字
- 2023-01-06 17:38:04
1.2.2 系統動力學
任何人工智能系統通常在時間上都是動態的,尤其是在機器人領域。根據經典力學,物理對象的運動可以用六個自由度來表示:(a)三維空間的位置x、y、z;(b)繞x軸、y軸、z軸的旋轉角度,即θx、θy、θz。牛頓力學統治著這種系統動力學的解析描述。
系統模型可用如下的實值函數表示為:
S:X→Y?。?.2)
圖1.5描述了這個表達模型,其中S表示系統,x,y∈R。這樣一個輸入輸出均為函數的系統盒稱為行動者(actor)。

圖1.5 系統的行動者模型
直觀上,如果系統的輸出僅僅依賴當前和過去的輸入,則稱系統是因果的。如果疊加性成立則系統是線性的,即?x1,x2∈X,?a,b∈R,
S(ax1+bx2)=aS(x1)+bS(x2) (1.3)
如果S是線性的,并且不隨時間而變化,則系統是線性時不變(Linear Time-Invariant,LTI)系統。系統輸入和輸出都是有界的,則稱系統是穩定的。圖1.6表示一個反饋系統,誤差信號(也就是輸入和反饋之間的差)實際上反饋到S中。在控制工程中普遍采用這樣的系統結構來使系統穩定。

圖1.6 反饋系統
在本書或系統工程中,一直采用狀態(state)這一概念。系統的狀態直觀上定義為特定時間點上的狀況。狀態一般會影響系統對輸入的響應方式。一個狀態機形成一個系統模型,它具有從輸入到輸出的離散動態映射響應。如果狀態集是有限的,那么狀態機就是有限狀態機(Finite-State Machine,FSM)。基于狀態機的狀態轉換圖可以很好地表示系統的動態。這些狀態通常被描述為矩形或圓形,而條件/動作通常被描述為有向弧。下面的示例描述了一個FSM狀態轉換圖的例子。
例:認知無線電被認為是一種具有智能能力的無線電終端,在發射前感知頻譜可用性。默認狀態處于“接收”模式。如果有數據包要傳輸,無線電終端首先感知頻譜機會(即頻譜可用性),進入“感知”模式。如果存在頻譜機會,無線電就轉向“傳輸”模式。一旦傳輸完成,系統又回到“接收”模式。如果沒有頻譜機會,它就停留在“感知”模式。如果傳輸失敗而終端知道了,它就退回到“感知”模式。圖1.7總結了認知無線電FSM的狀態轉換圖。

圖1.7 認知無線電操作的狀態轉換圖
注:FSM的概念在計算、計算的數據流、邏輯操作或電路、軟件流、控制和通信或網絡中都有用。我們在后續章節中也將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