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在最短的時間內創立最棒的NASA
“斯普特尼克1號”帶來的壓力

Listen now for the sound that forevermore separates the old from the new.

—NBC RADIO

“此刻你聽到的聲音將把新舊世界永遠劃分開來。”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世紀出現過的所有聲音中,改變歷史進程的竟然是一陣從收音機中傳來的“嗶——嗶——”聲。人們第一次聽到這個聲音是在1957年10月4日星期五這一天,一顆蘇聯的人造衛星于莫斯科時間22時29分發射升空。當天晚上衛星發射后不久,北美洲的人們第一次聽到了來自這顆衛星的獨特聲音。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特別節目對這顆名為“斯普特尼克1號”的人造衛星的發射及其造成的影響進行了報道。

當時,節目以地面接收到的長達18秒的“嗶——嗶——”聲錄音開場,主播道格拉斯·愛德華茲(Douglas Edwards)評論說:“這是我們在地球上從未聽到過的聲音。它轉瞬間就會成為20世紀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就像你的吸塵器發出的‘呼呼’聲一樣稀松平常。”這段由重復的0.3秒“嗶”聲與0.3秒間隔組成的“嗶——嗶——”聲,被認為是對美國技術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挑戰。這是改變世界的聲音。

就在這顆人造衛星發射的多年前,一些太空科學家在詹姆斯·范·艾倫(James Van Allen)的客廳里開會,討論如何利用第一個國際地球物理年的機會推進在太空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國際地球物理年起源于國際科學聯盟理事會國際科學聯盟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ce Unions,ICSU),2018年與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Council,ISSC)合并,現稱為國際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ISC)。——譯者注于1952年宣布的一項決議:理事會根據收到的提議,決定將1957年7月至1958年12月定為國際地球物理年。1955年7月,白宮宣布,美國計劃發射一顆人造衛星,以此作為對國際地球物理年的一項貢獻。這一聲明立即得到了蘇聯的回應。就在美國發布消息的4天后,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國際宇航聯合會第六屆大會上,蘇聯科學家列昂尼德·塞多夫(Leonid Sedov)宣布了蘇聯的計劃——在不久的將來發射一顆人造衛星。美蘇之間日益增強的冷戰氛圍為兩國最終展開激烈的太空競賽埋下了伏筆。

在此前兩個月,白宮新聞秘書詹姆斯·哈格迪(James Hagerty)宣布了美國在國際地球物理年的計劃。時任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批準了一項新的太空政策,其中包括發射一顆科學人造衛星,以及由陸軍、空軍和海軍分別開發運載火箭的軍事計劃。從1955年到1957年7月國際地球物理年啟動,為了在太空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國幾乎是同時開展了4項互不相同并且彼此之間也幾乎沒有合作的研究計劃。

與之相比,蘇聯采取了一種更務實的方法,他們將精力集中在一個統一的計劃上,將建立軍事發射能力與搭載科學有效載荷相結合。1957年1月,美國一系列項目的運行成本已經從當初預估的2 000萬美元增長到了8 000萬美元,艾森豪威爾總統開始非常擔心4項計劃的成本過高,他同意在當年10月安排第一次發射試驗,使用美國海軍領導研發的“先鋒號”運載火箭將一顆小型科學人造衛星送入太空。

與此同時,美國陸軍的太空發射計劃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這項工作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被帶到美國的德國火箭科學家領軍人物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帶領美國陸軍彈道導彈局進行。雖然美國海軍在1957年的橄欖球比賽中擊敗了美國陸軍,但美國陸軍的火箭計劃遠遠領先于海軍的“先鋒號”計劃。1956年9月,在蘇聯“斯普特尼克1號”人造衛星發射的1年前,美國陸軍成功發射了一個亞軌道多級航天器“木星-C”,最大飛行高度達到了1 097千米。這枚“木星-C”探空火箭本來可以在發射時搭載一顆人造衛星,但國際地球物理年的科學任務已被分配給了海軍的“先鋒號”計劃,這使美國錯失了率先發射人造衛星的機會。

美國國內一直有人對讓馮·布勞恩這樣一位德國火箭科學家來幫助美國陸軍開發遠程制導導彈一事心存疑慮。美國陸軍“紅石”火箭的飛行測試始于1952年,馮·布勞恩在當時就產生了在“紅石”火箭中安裝足夠數量的上面級來推進人造衛星進入環繞地球軌道的設想。馮·布勞恩曾說過:“我們當然可以用‘紅石’火箭……發射人造衛星。”

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德國被禁止研究火箭,但這并沒有阻止馮·布勞恩追求夢想。他展現出極富遠見的領導能力,并且廣泛地分享自己太空探索的設想,比如建立通過自旋產生人工重力并讓宇航員在其中工作的空間站,以及飛往月球的計劃。他甚至還提出了載人火星探測的任務構想。在當時,他的設想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一樣,但在僅僅幾十年后,設想中的很多部分成為現實。

1957年7月,隨著國際地球物理年的開幕,美國猜測蘇聯要搶先發射人造衛星。美國政府意識到,蘇聯可能會在日益激烈的冷戰中利用率先成功發射人造衛星大做文章,而本國研發進度推進緩慢,美國要落在蘇聯身后了,艾森豪威爾總統越發感到沮喪,他敦促美國海軍加快進度,哪怕率先發射一顆最簡單的人造衛星。

隨著夏季一天天過去,美國政府猜測蘇聯的衛星馬上就要發射了。然而,他們還是低估了蘇聯,成功發射的衛星、精心策劃的宣傳、衛星上不斷傳來的“嗶——嗶——”聲讓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以及美國公眾和媒體大吃一驚。哈格迪在“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發射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美國的人造衛星計劃從來沒有打算“與蘇聯人比賽”,但人們對此番解釋并不買賬。

兩個月后,美國海軍的“先鋒1A號”人造衛星和火箭“先鋒1A號”(Vanguard 1A)人造衛星是美國海軍早期研制的人造衛星,與后來美國的“先驅者號”(Pioneer)系列探測器不同;此次發射衛星的火箭名稱為“先鋒號”(Vanguard)。——譯者注。也準備好發射。研究團隊曾因“斯普特尼克1號”的發射而士氣低落,但他們很快就重整旗鼓,投入緊張的發射試驗準備工作中去。1957年美國東部時間12月6日上午11時44分35秒,研究團隊的希望隨著火箭點火的轟鳴聲騰空而起,但馬上就宣告破滅。火箭在空中只上升了約1.2米,發動機就失去了推力,火箭未能成功升空,墜落下來的火箭還在發射臺上發生了爆炸。雪上加霜的是,火箭的鼻錐從火箭本體上脫落下來,其中攜帶的衛星也在“嗶嗶”地響著。鑒于11月蘇聯的第二次成功發射蘇聯于1957年11月3日成功發射了“斯普特尼克2號”人造衛星,這顆衛星搭載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只進入太空的大型動物——一條名為“萊卡”(Leica)的小狗。——譯者注,美國媒體對這次“先鋒1A號”的失敗大加批評,將其諷刺為“磕普特尼克”(Kaputnik)、“停普特尼克”(Stayputnik)和“落普特尼克”(Flopnik)。

失敗是成功之母,正是失敗后的所作所為決定了是否能夠最終成功。噴氣推進實驗室和美國陸軍彈道導彈局沒有被批評所嚇倒,他們于美國東部時間1958年1月31日22時48分成功發射了“探險者1號”衛星,成為美國參與國際地球物理年活動的一部分。這顆由噴氣推進實驗室研制的人造衛星配備了相關科學儀器,并在發射升空后首次發現了環繞地球的范·艾倫輻射帶,而美國陸軍彈道導彈局也改裝了一枚“木星-C”火箭改裝后的火箭稱為“朱諾1號”,它發射了美國第一顆衛星“探險者1號”。——譯者注,用于將這顆衛星送入太空。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次任務的圓滿完成是對國際地球物理年做出的杰出貢獻,但是它的成就被蘇聯“斯普特尼克1號”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和美國“先鋒1A號”人造衛星的失敗掩蓋了。雖然“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發射的“嗶——嗶——”聲音信號只持續了23天,并且在發射后不到100天的時間內就在再入地球大氣層的過程中燒毀了,但其產生的影響卻遠遠大于“探險者1號”衛星,盡管后者獲得了更重要的科學發現。

“自從珍珠港事件以來,還沒有任何事件能在社會公眾中掀起如此大的反響。”

——沃爾特·麥克杜格爾(Walter McDougall)美國歷史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教授,他的作品《天與地:太空時代政治史》(The Heaven and the Earth)曾獲1986年普利策歷史獎。——編者注

20世紀50年代末的美國是一片充滿發展機會的樂土。中產階級正在快速擴大,并從新的生活方式、商品和服務中獲益。但在探索太空方面,美國居然落在了蘇聯身后,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美國必須做出回應,它確實也做到了,“探險者1號”衛星就是美國立即做出的回應。但蘇聯的“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引發的公眾效應是如此深刻,以至于直接促成了NASA的建立。NASA的建立標志著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成為美國新的戰略優先事項,并為即將到來的10年空間探索奠定了基礎。

艾森豪威爾總統和美國國家航天委員會美國國家航天委員會(National Space Council,NSC)是美國政府引導航天政策的中樞機構,歷史上均由總統或副總統擔任主席,最早于1958年隨NASA一同建立(當時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委員會,即NASC),領導NASA直至完成“阿波羅”登月計劃,隨后在1973年由于美蘇太空競賽的結束而解散;1989年布什政府為重啟登月計劃再度組建,并于1993年解散;后于2017年由特朗普政府第三次組建。——譯者注認識到,美國探索太空需要一個統一協調的領導機構,NASA由此誕生。但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的是,NASA明明肩負著領導美國太空探索計劃的使命,NASA的第一任局長卻由一位具有電影業背景的大學校長來擔任。

局長的完美人選,領導能力比專業技能重要

并沒有一套具體的模式能指導一名領導者如何成功,或許因此才有那么多的書籍、研討會和課程來專門討論這一話題。領導力基于掌握廣泛的技能,領導者利用這些技能,結合技術能力和行為能力來影響大型團體取得成果。艾森豪威爾總統的科學顧問詹姆斯·基利安(James Killian)認為,時任美國俄亥俄州的凱斯理工學院的校長托馬斯·格倫南(Thomas Glennan)將是NASA首任局長的完美人選。

格倫南回憶說:“我接到基利安的電話時大概是在8月初,因為總統是在7月29日簽署的《美國公共法案85-568》[即《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ct)]。基利安在電話里說:‘格倫南,我希望你能盡快到華盛頓來,我想和你談談你是否有可能參與這里的工作,總統有可能想見你。’”格倫南回應說:“好的,基利安。”

格倫南于當晚抵達華盛頓后就去了基利安的公寓,基利安給他看了用于組建NASA的預算清單。格倫南快速掃了一遍后說:“嗯,這雖然困難重重……但我想它應該是可以運作起來的。你需要我做什么?”基利安說:“我推薦你擔任NASA的首任局長。”后來,格倫南評論說:“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會被列入局長候選人名單,基利安認識我,但我們不是很熟,不過,我確實將凱斯理工學院辦得不錯。”

格倫南曾在耶魯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專業。畢業后,他在有聲電影業中擔任了一系列領導職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成為美國海軍水下聲學實驗室的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格倫南在安仕高公司(Ansco)擔任過一段時間的管理人員,隨后成為凱斯理工學院的校長。

格倫南在擔任凱斯理工學院校長期間,在調整學校組織架構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正如許多謙遜的領導者一樣,格倫南對基利安由于他的成就而選擇他作為NASA首任局長一事做出了謙虛回應。為了組建NASA,格倫南面臨許多挑戰,他說:“我們有一個好基礎,可以嘗試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一個新機構,我們有好多事情要做。就像在學校時,我不是學者,過去也沒教過一天課,就是通過依靠他人的力量,通過招攬優秀的人才,通過籌集資金來重建一個機構的。”在基利安的心目中,格倫南是一個成熟的領導者,他所擁有的技能體系對于領導NASA是至關重要的。

“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發揮美國在太空探索上的領導力,要主動明確我們的目標。目前僅僅針對蘇聯的行動做出被動反應的做法是不對的,這注定會失敗。”

——托馬斯·格倫南

第二天,艾森豪威爾總統會見了格倫南。“我記得基利安并沒有和我一起進入辦公室,但他把我介紹給了艾森豪威爾先生……總統讓我坐下來,告訴我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然后問了我幾個問題。我告訴他,我甚至根本不知道火箭是在哪一端點火的!我之前一直忙著調整學校的組織架構。然后,總統說:‘我想任命你為NASA局長,希望你盡快行動起來,不要讓我等著。’”格倫南回答說,他將以最快的速度行動,做好學校工作的交接。8月19日,格倫南宣誓就職NASA局長。

格倫南明白,組建一支經驗豐富的領導團隊對成功至關重要。他奉命將美國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美國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National Adr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以下簡稱NACA。——編者注整體并入NASA。他工作的第一步是說服NACA的技術總監休·德賴登(Hugh Dryden)成為NASA的副局長。格倫南回憶說,NACA團隊非常崇拜德賴登,“如果我們不堅持讓德賴登擔任副局長,就得不到NACA員工的廣泛支持和合作”。在短短幾個月內,格倫南就招納了8 000名NACA員工,拿到了1億美元的年度預算,并且將NACA旗下3個大型實驗室納入了NASA,分別是蘭利航空實驗室NASA蘭利研究中心(Langley Research Center)的前身。——譯者注、艾姆斯航空實驗室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的前身。——譯者注和劉易斯飛行推進實驗室NASA格倫研究中心(John H. Glenn Research Center)的前身。——譯者注,以此為基礎組建了新的NASA。

構建多元能力,吸引最優秀的人才

格倫南的短期戰略是把NASA打造成一個擁有最優秀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卓越組織。他的長期策略是,“用自己的方式開發一個項目……旨在讓我們在這場競賽中朝著最終領先的目標前進”。整合全美在太空探索領域的力量至關重要。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格倫南就將美國聯邦政府機構中參與太空探索的幾個小組納入了NASA。他將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一部分納入NASA,促成了位于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特市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成立。他將幾個不同的衛星項目,以及空軍和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研究計劃整合在一起。其中,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一直在開發具有100萬磅約等于445萬牛頓。——編者注推力的單燃燒室火箭發動機。

1958年12月,格倫南將噴氣推進實驗室并入了NASA,這是一個由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加州理工學院經營的實驗室。最后一個關鍵的戰略性決定是將美國陸軍彈道導彈局納入NASA,并在亞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市建立了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格倫南在擔任局長的短短幾年內,就迅速增強了NASA的研究與開發能力,并且還在他的高級管理團隊中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團隊文化。格倫南認識到,他需要專注于更廣泛的戰略問題,關注NASA與白宮和政府的關系;而德賴登則負責“水星”計劃的規劃和建設,為美國的載人航天計劃打下基礎。格倫南還創建了太空任務組太空任務組(Space Task Group,STG)是NASA專門負責管理美國載人航天計劃的工作組。——譯者注,由羅伯特·吉爾魯斯(Robert Gilruth)擔任組長,并使科學家霍默·紐厄爾(Homer Newell)加入任務組。這四位具有不同背景和技能的領導人對NASA的成功至關重要。

為了成功地將人類送上太空,NASA必須繼續迅速發展壯大。格倫南回憶說:“我進入政府機構并不是來增加政府機構人員工資開支的……在我任職的30個月里,我們從約8 000人增加到18 000人,但其中只有1 600人是新聘人員,其余的都是從美國陸軍彈道導彈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美國陸軍戰略信號部隊和其他地方借調來的。”

開發將要用于“水星”計劃的新飛船意味著NASA需要迅速研發新技術。對此,新的工程師人才很關鍵,但也需要更多的幫助。其中就包括私營企業的幫助。格倫南召集各大航空航天企業開了一個會議,宣傳了NASA即將開展的項目計劃,并介紹采購程序的競標要求。他建立了三個獨立的評標委員會,一個負責評估管理因素,一個負責評估經驗和執行情況,另一個則側重于評估技術能力。任何一個委員會的人都不知道另外兩個委員會包括哪些人。每個委員會的建議都被提交給格倫南和德賴登,由他們決定哪家企業中標。

對格倫南來說,安全是至關重要的。有許多已知和未知的風險必須加以管理,他想建立一個流程來管控預料之內和預料之外的事項。在統計質量控制理論剛剛興起的時候,他就把統計質量控制作為NASA的一個優先事項。他說:“對于‘水星’計劃和載人航天計劃,再小心也不為過。我們找到了一個人……他是一個精通業務的統計質量控制工程師。我給他充分的自由,只要能夠提高計劃或項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他可以查看任何東西,可以要求做任何事情。如果制造或裝配過程中存在缺陷……他會發現它們的。”

格倫南回憶說,吉爾魯斯曾為這件事專門從蘭利研究中心跑來找他,說:“你在做什么?我們不需要這個人。我們一直小心謹慎、反復確認。質量控制已經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了。”格倫南回應說:“吉爾魯斯,我很抱歉,但你必須接受。我們所做的一切必須有來自外部的質量控制審查。”作為一個領導者,格倫南明白,要在NASA文化中建立風險控制意識,領導層的支持非常重要。

吉爾魯斯在擔任NASA太空任務組組長之前,在NACA擔任工程師一職,他深知格倫南希望NASA能夠得到最優秀的人才。從建立之初,NASA就是一個能夠吸引優秀人才的組織。基于對人才的不懈追求,吉爾魯斯來到了加拿大多倫多,因為碰巧與蘇聯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發射同一天,多倫多的莫爾頓機場正在舉辦阿弗羅飛機制造公司(AVRO)的戰斗機CF-105“箭式”的揭幕儀式,現場聚集了很多人。

阿弗羅的工程師歐文·梅納德(Owen Maynard)回憶說:“我們把阿弗羅‘箭式’推出機庫讓媒體看到的那一天……并沒有受到媒體的很大關注,我們想不通,不知道為什么……”幾個月后該項目就被取消了,一些加拿大頂級的航空航天工程師也因此失去了工作。對于負責招聘優秀工程師的吉爾魯斯來說,“箭式”項目的取消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他回憶說:“我接到一個在加拿大的朋友的電話,他說加拿大制造戰斗機的項目被取消了,他們將不得不解雇這些最優秀的人才。但在NASA太空任務組,優秀人才是絕對緊缺的……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NASA團隊審查了400份“箭式”團隊成員的申請,最終雇用了25名經驗豐富的航空航天工程師。

到1960年夏天,格倫南已經為NASA日后的成功打下了穩固的基礎,它已成為美國幾乎所有太空活動的主要領導機構,只有少數仍由美國國防部控制的項目除外。在1961年1月,格倫南離開了NASA,重新擔任凱斯理工學院校長一職。幾個月后,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進行了人類首次載人航天飛行,隨后艾倫·謝潑德(Alan Shepard)也進行了美國歷史性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1967年,格倫南協助談判并促成了凱斯理工學院與西儲大學的合并,成立了凱斯西儲大學。然而,作為NASA的首任局長,格倫南為NASA留下的“遺產”,最終幫助NASA鎖定了在美蘇太空競賽中的勝利。

NASA能有格倫南擔任其首任局長,是它的榮幸。航空航天史學家羅杰·勞尼厄斯(Roger Launius)稱格倫南是“領導新組織的完美人選,一個曾在政府、工業界和學術界工作的工程師……格倫南為NASA訂立了清晰的目標,在美蘇日益激烈的太空競賽中,NASA是一支主力軍”。格倫南擁有作為一個領導者的成熟經驗使他成功,他知道該做什么,也做了需要做的事情。他組建了一支在日后成功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團隊,他塑造了一種愿意挑戰不可能、有能力應對不可能的NASA工程師文化。

工程師思維

行內圖 如果從不信任的立場出發,建立信任就需要很多年。如果領導者被信任,他們的領導力就應該被信任。

行內圖 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盡可能地整合資源,盡可能地合作,以提升能力、效率和專業水準。

行內圖 找到最優秀的人才,雇用最優秀的人才,把他們培訓得更好,然后讓他們放手去做。

行內圖 建立一個高層團隊,他們需要擁有各自不同但彼此互補的技能和經過驗證的領導專長。信任他們并聽取他們的意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平武县| 璧山县| 易门县| 郑州市| 宁蒗| 普宁市| 罗田县| 杭锦旗| 古浪县| 平陆县| 康马县| 上饶市| 舒城县| 留坝县| 遵化市| 临武县| 东乡族自治县| 错那县| 北票市| 东莞市| 临潭县| 罗江县| 旅游| 衡阳县| 平塘县| 密云县| 娄烦县| 平阳县| 荥经县| 长阳| 崇州市| 余庆县| 蛟河市| 阿拉善左旗| 靖州| 洛隆县| 甘德县| 隆尧县| 河西区|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