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趣味思考故事(3)
- 親子共讀經典智慧故事全集
- 星月
- 4113字
- 2014-11-26 16:42:55
周武王建國初年,吸收商朝亡國的教訓,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國勢蒸蒸日上,很快強大起來,四方的國家都來朝拜,甚至很偏遠的一個叫西戒的小國也送來一種特產有大狗,武王很高興收下了。
這時武王身邊的太保召公向他進諫說:明主不應該以珍禽異獸作為寶物,而應該以賢能之人作國家之寶。平時隨時注意積累德行,不能忽視細微的行為,比如筑一座九仞高的山,最后一筐土沒加上去,這座山就沒有堆成。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尚書·旅獒》,這句成語意思是,堆土山中因為差一筐而沒有完成。比喻事情最后時刻將要完成的時候遭到失敗。功:要完成的事。簣:土簣。
186鶴立雞群
嵇紹,字迫祖,他是三國時代魏國著名學者嵇康的兒子。晉武帝司馬炎即位后,任他為“秘書郎”,“侍中”。司馬炎死后,他輔佐惠帝司馬衷,在討伐成都王司馬穎叛亂中,皇帝陷于城中,周圍侍從皆逃散,唯有嵇紹挺身而出,以身護衛皇帝,重傷而死,血污皇上龍袍。亂平,回京后,侍從們要為司馬衷洗龍袍,惠帝不忍洗去,說,這是嵇侍中的血啊,留作紀念吧。加謐號為“忠穆”。有人說,嵇紹性格乖僻,才學出眾,就像仙鶴立于雞群之中一樣。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竹林七賢論》,意思是像仙鶴站立在雞群之中。比喻一個人的身材儀表或才能超過一般人。
187腳踏實地
司馬光,字君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十分聰明,但學習十分踏實刻苦,尤其愛鉆研歷史,遍讀各種古代的史書。英宗的時候,他奉命主編《資治通鑒》,從此,司馬光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兢兢業業,廢寢忘食。在編這部書的時候態度十分認真。他先廣泛搜集各方面的材料,考證出它們的真偽,然后,再對材料整理排列,一直到最后的加工潤色,一絲不茍,書成之后,英宗大加贊賞,這本書也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好的史書之一。
司馬光曾問他的朋友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那個人說:你是個腳踏實地的人啊。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是由司馬光問朋友自己是怎樣一個人而引發的,此句成語意思是形容作風質樸,態度認真,不虛夸和投機取巧。
188金石為開
漢朝的時候,有個著名的大將叫李廣,武藝超人,人稱“飛將軍”。一天晚上,李廣喝醉了,騎馬到外邊。走到半路,經過一個樹林,穿過樹林的時候,忽然一陣風吹了過來,李廣扭頭一看,見草叢中隱隱約約好像有一只老虎,他趕忙搭弓射箭,對著老虎射上一箭,就騎著馬跑了。天亮的時候,他讓人去看看昨天射的老虎。誰知原來不是老虎,而是一個像老虎的石頭,而且昨天射的箭已經射進石頭里去了。李廣見了,又射了幾次,但每次箭都折了,也沒射進去。別人都說李廣那天晚上射箭時精神特別專注,所以連金石也射得進去。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新序·雜事四》,這句成語的意思是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可以打開。比喻對人真誠能產生極大的感染力。也比喻意志堅定,能克服一切困難。
189九牛一毛
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辯護而惹怒了漢武帝,被處以官刑,從此沉默寡言,不再多發表議論。他的一個朋友叫任安的寫信責備他,認為身為朝廷官員應該注意向朝廷推薦人才,不應該整日消沉無為。于是司馬遷一封回信名為《報任少卿書》來辯解,他在信中說自己的先人沒有什么大功,得到皇帝的特別信任和賞賜。從事文、史、星、歷,近于卜者,巫祝之間,為主上所戲弄,包括他自己在內的這伙人被當作娼妓、以子來養著,如豬狗一樣被看待,皇帝殺他們就像九頭牛中的牛毛丟失一根毛,無關輕重。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漢書·司馬遷傳》。從九條牛身上拔出一根毛來,比喻數量極其微小或價值極其渺小輕微。九:虛數,形容多。
190鞠躬盡瘁
三國時候,天下大亂。劉備為了平定天下,四處招賢納士,后來他聽從水鏡先生司馬微的推薦,到隆中三顧茅廬訪南陽臥龍諸葛亮。請他幫助自己興復漢室,平定天下。諸葛亮被他的誠心誠意所打動,慨然允諾幫助他成就事業。后來,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終于取得蜀中,同魏和東吳鼎足三分天下。后來為了統全國,諸葛亮又多次北伐魏國。劉備死后,諸葛亮在北伐前給后主劉禪上的《后出師表》中說自己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準備為了蜀國的事業竭盡全力,到死為止。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后出師表》,成語形容恭敬謹慎,盡心盡力地工作。鞠躬:恭敬謹慎。瘁:盡瘁,竭盡勞苦。
191開卷有益
宋代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六記載,宋太宗每天看《太平御覽》三卷,如果因為有事耽誤了,而沒有看的話,有空的時候,不定期要抽時間補上。他常常說:“人只要一打開書看,就會有好處,我這樣做,自己不嫌麻煩。”后來用這句話比喻學習知識就有好處。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澠水燕談錄·文儒》。卷:書。成語意思是打開書閱讀,就會獲得益處。
192樂不思蜀
三國時候,蜀漢后主劉禪昏庸無能,被魏國滅了之后,全家都被帶到洛陽,司馬昭奏明當時有皇上,封他為安樂縣公。有一次,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在宴會中間的時候,司馬昭讓手下的人表演蜀漢地方的歌舞,一道來的原來蜀國的舊臣們看到這里非常傷心,只有劉禪嬉笑自若,沒有一點反應。過了幾天,司馬昭問劉禪:“你現在還想念蜀國嗎?”劉禪說:“在這兒高興得很,我不想念蜀國。”司馬昭因此知道劉禪昏庸無能,成不了什么大事。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三國志·蜀書·后主劉禪傳》。樂:快樂。成語通常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憂的意思,含有貶義。
193門庭若市
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叫鄒忌的人,是齊國的相國,也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有一次,他向齊王進諫說:“徐公是全國有名的美男子,可是當我問我和徐公誰美時,我的妻子、小妾、朋友都說我比徐公漂亮,我也以為是這樣的。后來我見到徐公了,才發覺徐公比我漂亮多了,我們根本沒法比,可是我周圍的人卻說我比徐公漂亮,這是為什么呢?我想了想才知道,妻子這樣講是因為愛我,妾這樣講是因為她怕我,朋友這樣講是因為他們有求于我。我尚且如此,大王周圍難道沒有這樣的事嗎?”齊王大受啟發,于是新發布了一道命令,說誰能當面指出他的過錯重重有賞,命令頒布以后,群臣爭著進諫,門前像趕集一樣熱鬧,齊國也因此更加強大。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戰國策·齊策》。庭,庭院。市:集市。成語意思指門前和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形容來往進出的人很多。
194名落孫山
有個名叫孫山的人,是吳地(今天的江蘇一帶)人,為人非常幽默詼諧。有一次,他到外地去進行科舉考試,同鄉的一個人讓自己的兒子同他一起去赴考。結果,考試揭榜時,那個鄉下人的兒子沒有考中,孫山是榜上的最后一名。那個鄉下人的兒子因為心情不好就晚幾天回去,孫山先回去了。那個鄉人見孫山回來了,就去問自己兒子有沒有考上,孫山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意思是說榜上的最后一名呢是我孫山,你的兒子還排在我后面,指沒有考中。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過庭錄》。孫山:中國古代的人名。成語說名字在孫山的后面,比喻考試未被錄取,因為孫山是所錄取的最后一名。
195弄巧成拙
北宋徽宗時期,畫家們養成了求新求實的畫風,繪畫事業十分興旺。當時一位叫孫知微的畫家,他為壽寧寺畫了幅《九曜圖》,內容是水星菩薩和侍童。輪廓畫好后,他吩咐學生著色。學生們著色時發現侍童瓶子是空的,于是便在瓶中畫了一枝鮮艷的蓮花。學生們滿以為得到老師的夸獎,結果孫知微一看,頓時變了臉色,他克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說:“你們這是弄巧成拙。《道經》上說這水星菩薩的瓶子是用來鎮妖伏水的寶貝,不會有花兒草兒,否則不是與普通花瓶一般無二了嗎?”學生們恍然大悟,十分羞愧地低下頭。
邊讀邊想:巧:聰明。拙:愚笨。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原想弄聰明,反而做了蠢事。
196嘔心瀝血
這是唐代詩人李賀寫詩的故事。他從小熱愛山水自然,注意實際觀察。每天早晨出門,騎著一匹瘦馬,帶著一個書童背著一個很大的錦緞布袋。沿途觀賞景物,遇有靈感就寫成詩,裝到錦袋里。有一天晚上外出歸來,他母親讓侍女把書袋接了過來,打開一看,里邊都是書籍和詩作,便說:這孩子,非把心吐出來才停止啊!后來,由于他身體瘦弱,做詩辛苦,以致英年早逝,死時年僅27歲。
邊讀邊想:嘔心:吐出心。瀝:滴。這個成語比喻苦思冥想,埋頭寫作費盡心血的意思。
197拋磚引玉
唐代,有一個人叫趙嘏,他的詩寫得特別好,就連大詩人杜牧也喜歡他的詩。傳說此時,有一個人叫常建,也是個詩人,他一向傾慕趙嘏的名氣,趙嘏有一次去靈巖寺游覽,常建想到趙嘏的詩句,便先在寺里墻上順手寫了兩句詩。后來趙嘏看見墻上只有兩句詩,于是順手寫了兩句,續成了一首完整詩,這就達到了常建想得到他的詩句的目的。常建的詩沒有趙嘏的詩寫得好,而常建的這種作法稱之為“拋磚引玉”。這個故事只是個傳說,實際上常建與趙嘏不是同一年代人,但因為不少古籍中這樣引用過,所以我們也做了引用,并作此說明,借以防止以訛傳訛。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景德傳燈錄·十》這個成語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粗淺意見,引出他人高明的見解。
198披荊斬棘
東漢光武帝劉秀有一位得力大將軍叫馮異。劉秀在建立了東漢政權后,任命他為征西大將軍,派他前往平定關中。他鎮壓赤眉軍大戰后,又用武力掃清殘部,圓滿完成了劉秀交給的使命。當馮異從駐地赴京城朝見劉秀時,劉秀指點著他對朝廷說:“他在我身邊多年,現在又為我像‘披荊棘’那樣平定了關中。”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后漢書·馮異傳》。荊棘,有刺的榛梗灌木叢。成語由“披荊棘”演變而來,后來人們以此比喻前進道路的困難。
199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派他的大將章邯打敗趙國大將軍張耳。張耳保護趙王逃往巨鹿,章邯又派人圍攻巨鹿,趙國向楚懷王求救,懷王派宋義做上將軍,項羽做副將,帶領部隊前去救趙,宋義到安陽(今山東曹縣)聽說秦兵強大便停軍不前。項羽要求進兵,宋義不準。項羽一怒之下殺了宋義,派黥布、薄將軍率兵三萬過漳河救趙國,但沒有取得重大勝利。于是項羽就親自統率部隊作戰。大軍剛過漳河,他就命令全軍砸破所有做飯的大鍋,鑿沉全部渡船,燒掉營房,每人帶了三天的干糧,決一死戰。結果楚兵以一當十,銳不可擋,打敗秦軍,救了趙國。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孫子·九地》。釜,做飯的大鍋。舟:船。砸破所有做飯的大鍋,鑿沉全部的渡船。成語意思是下定決心,決不后悔去達到自己的目的,現在常常用來比喻決不更改自己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