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培養(yǎng)解決問題能力的趣味思考故事(2)
- 親子共讀經(jīng)典智慧故事全集
- 星月
- 4094字
- 2014-11-26 16:42:55
莊子說:“你又不是我,又怎么斷定我不知道它們現(xiàn)在很快樂呢?”接下來又說:“你問我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這說明你知道魚的快樂才會問我。那我告訴你,我是從自己的感覺中體會的。我同你在水邊觀魚,悠閑自在,自得其樂。這魚呢?其實是水中游戲,從容不迫地觀望著我倆,它們當(dāng)然也和我們一樣,感到十分快樂。”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莊子·秋水》,它是形容鎮(zhèn)定自若,不慌不忙。從容:鎮(zhèn)定、沉著。不迫:不急促。
173車水馬龍
漢章帝母親馬氏知書達理,儉樸仁愛,明帝死后,即位的章帝就尊其皇后封爵,遭到了民太后的拒絕。
第二年夏天,發(fā)生了大旱災(zāi)。有些大臣又上書奏說,今年的旱災(zāi)都是由于去年不封外戚造成的,并要求再次封馬氏舅父。馬太后于是站出來,先是指出了這些大臣們的不良用心,然后又指出:“前幾天我路過娘家的花園邊,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cè)ィR匹往來不絕,好像一條游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也衣著華麗。再看我們的車馬傭人,比他們差遠了,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么能同意給他們加官晉爵呢?”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后漢書·馬皇后記》,形容車馬往來頻繁,熱鬧非凡的樣子。
174出人頭地
蘇軾二十歲時便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當(dāng)時主考官是翰林學(xué)士歐陽修。當(dāng)他讀了《刑賞忠厚論》一文后,十分高興,便準備取為第一。由于當(dāng)時試卷是封上考生姓名,便以為此文是其學(xué)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便取了第二,其實,這篇文章是蘇軾寫的。
后來,歐陽修得知此文并非其學(xué)生曾鞏寫的,而是初出茅廬的蘇軾寫的,便覺得心里過意不去,竟讓他屈居第二,更贊嘆不已。于是寫信給當(dāng)時頗有名氣的梅堯臣說:“蘇軾的文章實在是好,我應(yīng)當(dāng)讓路,使他高出我一頭。”
蘇軾由此得到了歐陽修等文壇名流的指點,加之自己的勤奮刻苦,文章便越寫越好,后來果然出人頭地,成為一代大文豪。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成語意為高出人一頭,形容高人一等或超出別人之上。
175出類拔萃
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的一大圣人,被稱為“亞圣”。
一天,孟子的學(xué)生公孫丑問孟子:“老師,你已經(jīng)是一位圣人了嗎?”
孟子回答說:“連孔子夫子都不敢稱自己是圣人,我又算得了什么呢?”接著,孟子借用了孔子的學(xué)生有若的一句話說:“麒麟和走獸,鳳凰和飛鳥,泰山和小土堆,河海和小水洼,它們是同類,圣人和老百姓也是同類,都是人,但圣人是遠遠超過那一類的。自有人類以來,沒有人比孔子更偉大了。”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意思是指超出同類之上,形容品質(zhì)和才能特別優(yōu)秀的人。拔:高出。萃:草叢。
176草菅人命
賈誼是漢文帝時著名的文學(xué)家,以《過秦論》《吊屈原賦》等文章而著名千古。他從小就聰穎好學(xué),極有才華,被文帝召為博士,后又擔(dān)任過大夫的官職,可是由于遭人嫉妒。被貶為長沙王主傅,由此寫出了《吊屈原賦》抒發(fā)心中的不滿和悲戚。后又被召回擔(dān)任梁王太傅(漢文帝最寵愛的兒子),希望賈誼好好教導(dǎo)他,賈誼就此說道:“指導(dǎo)皇太子讀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應(yīng)教他如何做人,做一個正直的人。像秦朝末年趙高教秦二世胡亥,就應(yīng)該滿門抄斬。胡亥一當(dāng)上皇帝就亂殺人,看待殺人,就像看待割茅草一樣,不當(dāng)一回事。這并非胡亥生性如此,而是教導(dǎo)他的人沒有引導(dǎo)他走上正道,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漢書·賈誼傳》,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輕視人生命,任意殘害人命,殺人就像割草一樣。菅,指的是一種茅草。
177春風(fēng)得意
孟郊雖為唐代著名的詩人,卻在仕途上每每遭受挫折。平日過著近乎隱居的生活,與人交往也很少,直到遇到韓愈后,他的詩作才被韓愈所賞識。盡管韓愈多次催他參加科舉考試,卻屢次不中,也沒有擺脫貧困的處境。
到了四十一歲,他曾兩次上京應(yīng)試,便都落了榜,等到第三次應(yīng)試中了進士時,已快五十歲了。中了進士后,興奮地作了首《登科后》絕句:“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大體上說:“從前那段窮困潦倒的歲月不值得一提了,今天的心情才真正的開朗起來,還是在這春色美好的京城騎馬游逛吧,恨不得一天就把長安最美的景色看個夠,這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孟郊《登科后》,這句成語常用來形容達到目的以后洋洋自得的樣子。
178大材小用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金人南侵后,他便組織了兩千多人的隊伍在故鄉(xiāng)起義,后又帶這支隊伍投奔抗金領(lǐng)袖耿京的起義軍。不久,他們的部隊便同朝廷一道有力地打擊了南侵的金軍。
可是,由于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辛棄疾一直得不到重用,只得長期閑居在江西上游一帶,直到六十多歲才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官。上任后,第二年,宋寧宗召他去臨安,征詢他對抗金的意見,臨行前,好友陸游寫了一首長詩贈給他,鼓勵他抓住時機施展自己的才華。詩中稱辛棄疾是同管仲、蕭何一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現(xiàn)在當(dāng)浙江紹興知府,實在是大材小用了,并鼓勵他為恢復(fù)中原而努力。最終,辛棄疾仍未被重用,六十七歲那年終于在憂憤中死去。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陸游贈辛棄疾的詩。原指大材料用在小地方,現(xiàn)多指對人才的使用不當(dāng)。材:木料。
179大公無私
晉平公時,南陽需補個縣令,于是晉平公問大夫祁黃羊誰去合適,結(jié)果他推薦了自己的仇人解孤。晉平公大為不解,祁黃羊則說:“您是問我誰擔(dān)任縣令可以,并沒問我的仇人是誰。”解孤不負期望,任職后,為民眾做了大量實事好事。又一次,朝廷需增加一名軍中尉,晉平公又讓祁黃羊推薦,出乎意料,他竟然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之后他向晉平公解釋道:“您要我推薦軍中尉合適的人選,并沒有問我兒子是誰?”結(jié)果,晉平公接受了這個建議,派祁午擔(dān)任軍中尉,祁午也不負眾望,干得非常出色。
孔子聽說這件事后,大為感慨道:“太好了,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外不排斥仇人,對內(nèi)不回避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啊!”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管子·形勢解》。這句成語的意思是,一心為公,毫無私心雜念。
180對牛彈琴
古代有一位大音樂家公明儀,他對音樂有很高造詣,彈得一手好琴。一天,風(fēng)和日麗,他漫步郊野,只見在一片蔥綠的草地上有一頭牛正在低頭吃草。清靜怡人的氛圍激起了他的表演欲望。他首先彈奏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盡管他彈得非常認真,琴聲也極其優(yōu)美,可是那牛卻依然如故,只顧低頭吃草,根本不理會這悠遠的琴聲。公明儀先是很生氣,但他靜靜觀察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聽不見琴聲,而實在不懂得曲調(diào)高雅的“清角之操”。于是公明儀又彈起像蚊子、牛蠅、小牛叫聲的琴聲后,那頭牛停止吃草,豎起耳朵,好像在很專心地聽著。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莊子·齊物論》,這句成語多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只會徒勞。
181奮不顧身
西漢將領(lǐng)李陵率軍同匈奴作戰(zhàn),由于寡不敵眾,無奈投降匈奴。聽說李陵投降了,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為他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zé)李陵沒有骨氣。
太守司馬遷不同意這種觀點,說道:“我和李陵一向沒有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為解救國家的危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lǐng)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shù)萬名敵兵對陣,最后由于傷亡慘重,援絕糧盡,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將其關(guān)進監(jiān)獄,施行“腐刑”。之后,武帝還將李陵家人全部殺害,李陵只得在匈奴娶妻成家,無法實現(xiàn)其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愿望。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意為奮勇向前,不顧個人安危。
182廢寢忘食
孔子年邁時,開始周游列國。在他六十七歲那年,來到了楚國的葉邑。
葉邑大夫沈諸梁,熱情接待了孔子,沈諸梁人稱葉公,聽說過孔子的名氣很大,并有許多的學(xué)生,但對孔子本人并不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學(xué)生子路問孔子的為人。
子路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一時卻不知怎么回答,故沒有作聲。
之后,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就對子路說:“你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為人呀,努力學(xué)習(xí)而不厭倦,甚至于忘記了吃飯,津津樂道于傳業(yè)授道,而從不擔(dān)憂受貧苦;自強不息,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紀’這樣的話呢?”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王融的《曲水詩序》,意思是由于對某事專心,以致于忘記了吃飯和睡覺。形容工作和學(xué)習(xí)專心努力。
183改過自新
西漢時候,有個叫淳于意的人,是當(dāng)時諸侯國齊國的名醫(yī),因為有罪,遭到逮捕。在差役將他抓住,送進監(jiān)獄,準備帶往長安的時候,家中亂成一團,他有五個女兒,沒有兒子,因此在生氣的時候脫口罵女兒們說:“生孩子不是兒子的話,有什么緊要的事的時候,滿腔熱情派不上用場。”他最小的女兒叫緹縈,聽了十分傷心,就哭著跟著自己的父親到長安,向皇帝上書說:“我父親當(dāng)官,齊地的人都說廉潔公正,現(xiàn)在因為犯法,應(yīng)該受刑,我很傷心,因為死的人不能復(fù)活。以后雖然想改過自新卻沒有法子了,我愿意到皇宮里作一個奴婢,替我父親贖罪不受懲罰,使他能有新的機會。改正以前的錯誤,從頭開始,重新做人。”皇上被她感動,就下令除去肉刑這種處罰。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孝文本記》,這句成語的意思是改正以前的錯誤,從頭開始,重新做人。
184高山流水
古時候,有個叫俞伯牙的人彈琴彈得非常好,無論有什么所感所想都能用琴聲完美地表達出來,當(dāng)時的人都很佩服他。
一天晚上,月色皎潔。俞伯牙動了雅興,同幾名弟子一起,帶上琴到江邊散步,到了江邊的時候,看到水波浩蕩,金光瀲滟,十分可人,于是就同弟子們彈琴作樂,他先彈一曲《滿江紅》。琴聲慷慨激昂,眾弟子聽后都交口稱贊。過了一會兒,眾弟子都要求老師再彈上一曲,讓他們見識見識,俞伯牙撫琴而彈,琴聲美妙宛如天籟,弟子們聽得如癡如醉,然而誰也不知道老師彈的是什么東西。這時候附近的草叢中有人走出來,此人就是鐘子期,無論伯牙彈什么曲子,巍巍高山或潺潺流水,他都能聽出來,二人也因此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列子·湯問》,人們通常用這個成語來比喻知已或知音。
185功虧一簣
殷商末年,君王荒淫無道,百姓民不聊生。周武王聯(lián)合天下和諸侯討伐他,經(jīng)過牧野之戰(zhàn),一舉推翻了商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