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桃夭
書名: 詩經(國學啟蒙書系列)作者名: 韓震主編本章字數: 1143字更新時間: 2014-11-24 12:05:16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
①夭夭:指桃樹茂盛的樣子。②灼灼:紅色鮮明。指桃花鮮艷盛開的樣子。③華:同“花”。④之子:這個女子。此處指新婚女子。⑤于歸:指女子出嫁。⑥宜:和順。⑦室家:指新婚夫婦所居住的家。⑧蕡:果實大又多。⑨實:指果實。⑩家室:指新婚夫婦的洞房、臥室。蓁蓁:茂盛。
【譯文】
桃樹生長得多么繁茂,桃花鮮艷如紅霞。這位姑娘出嫁了,歡喜和睦進夫家。
桃樹生長得多么繁茂,果實累累掛枝頭。這位姑娘出嫁了,歡喜和睦進洞房。
桃樹生長得多么繁茂,桃葉蔥綠枝茂密。這位姑娘出嫁了,歡喜和睦全家人。
【啟示】
一位年輕的女子就要出嫁,她心中對未來的婚姻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希望過上幸福美滿的新生活。
【典故】
屈子投江殉國屈原是戰國后期楚國的政治家,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天資聰穎、博聞強記、文采出眾,并懷有遠大的抱負。屈原曾任楚懷王的左徒,兼管楚國內政外交。每逢楚懷王與屈原商議國家大事,屈原總能提出獨到見解,因此深得楚懷王信任。
但楚懷王身邊有一批舊貴族結黨營私,腐敗奢靡,他們深深畏懼屈原的一腔報國之心及他淵博的學識,認為只要有屈原,他們自己的利益就無法維護,就極力排擠他。于是楚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并貶遷了屈原。
楚懷王死后,頃襄王繼位,他同樣剛愎自用,昏庸無道,將屈原流放到了江南楚國的邊疆。
楚國的南疆,即現在湖北省南部和湖南省北部一帶。當時,那里人跡稀少,很多地方都是無邊無際的草原林莽。屈原從郢都出發,順長江東下,在洞庭湖和湖南、沅水流域的廣大地區,走著艱難曲折的道路,過著貧病交加的生活。
一年一年過去了,屈原衣衫襤褸,面色灰暗,身體日漸消瘦,可他還在等楚王召他回宮為國效力。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下楚國郢都,楚國滅亡在即,人民在戰亂中流離失所。這一情景,對于為楚國傾注了畢生心血的屈原來說,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
春天的汨羅江畔,萬花盛開,百鳥齊鳴,藍天如洗,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只有一位老人對這明媚的春色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卻時而低頭吟哦,時而仰面長嘆,時而放聲痛哭,時而陣陣冷笑。他,就是屈原。
經歷十幾年的流放生活,屈原已從一個精力旺盛的中年漢子變成了一個飽經風霜、傷病纏身的花甲老人,62歲的他哀痛、悲憤、絕望地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決心以身殉國,寧愿跳入江心、葬身魚腹,也不愿讓貞潔的品格蒙受世俗的污垢。
于是,屈原最后作了一首詩《惜往日》,這首詩注入了他自己的全部情感。然后他抱起一塊大石頭跳入了滾滾的汨羅江。就這樣,這位我國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結束了自己悲劇的一生。
人民一直懷念著屈原,每當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殉國的日子,人們就用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紀念他,這天又被稱為“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