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金融先行者與海上馬車夫--荷蘭(1)

歐洲大陸的西北部,有個面積僅4.1萬平方公里的國家。通常人們稱它為荷蘭,它的正式名稱為尼德蘭王國,荷蘭只是這個王國中最大的行省的名稱。

在800年以前,這里是一片沒有人煙,只有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直到今天,荷蘭仍有1/3的國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沒有一系列復雜的水利設施阻擋,荷蘭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每天將被潮汐淹沒兩次。就是這樣一個地方,300年前卻是整個世界的經濟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區。一個僅有150萬人口的荷蘭,將自己的勢力幾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被馬克思稱為當時的“海上第一強國”。

在17世紀,這個小小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隊,它們游弋在世界各大洋中,幾乎壟斷了全球的遠洋貿易,當時英法兩國的遠洋貿易總額加起來才勉強與它相當。世界歷史上的17世紀被公認為“荷蘭的世紀”。在那100年的時間里,世界上幾乎沒有人能夠忽視荷蘭:第一個真正世界意義上的“大國”,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大帝國。

第一(節)填海造地的國度

在荷蘭官方的文件中,荷蘭被稱為尼德蘭。尼德蘭的意思就是低地。這個詞準確的概括了荷蘭的地理狀況。即使到今天,荷蘭仍然有1/3的土地處于海平面之下。而荷蘭這個國家的歷史,就是從填海造地開始的。

一、圍海造地

荷蘭地勢低洼,全國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僅三分之一的地面高出海平面一米,其余地區海拔多在10~30米之間。由于地勢太低,加上地面仍在緩緩下沉,海水經常淹沒一些地區,使本來已是人多地少的荷蘭用地特別緊張。荷蘭人為了生存,從十三世紀已開始就在西北部順德海圍海造田,與海爭地,迄今已持續了700多年。共修筑堤壩1800多公里,造地7000多平方公里,相當于全國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昔日的河灘、海涂,變成了近1000萬畝的肥沃良田。

今天的阿姆斯特丹,就是在1282年一次海嘯中誕生的。海嘯在泰瑟爾島附近沖破了沙洲保護線,于是出現了今天的須德海。由于其高度低于海平面3米,倒灌進陸地的海水使城市四周遍布沼澤,河道縱橫,將整個城市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島嶼。

為了能夠生存下去,荷蘭人與自然進行了長期的對抗,最終成就了一段奇跡:通過圍海造田造就了國土面積1/3的新土地,而他們對抗自然的武器就是堤壩、運河和風車。在圍海造田的過程中,荷蘭人在廣闊的淺水區圍起堤壩,在堤壩上建起風車,在堤壩的周圍開出環形的運河。風車抽出來的水排入運河,運河再將匯集起來的水注入大海。經過年復一年的辛苦,終于有了現在的荷蘭王國。

二、國家雛形

16世紀之前的尼德蘭大致范圍是今天的荷蘭和比利時,在當時成為尼德蘭的北部和南部。北部包括荷蘭、澤蘭、烏特勒支、弗里斯蘭、奧福萊塞爾、格爾德蘭7個省,獨立前該地統屬于尼德蘭。尼德蘭地區物產豐饒,處于北海、波羅的海至地中海的商業要道上,有著發展商業的天然優勢。11-14世紀該地劃分為許多小領地,分屬法國國王和德國皇帝,15世紀時歸勃良第公國所有,16世紀初起,又歸屬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1581年,這七個省同盟宣布解除對西班牙國王的效忠,成立聯省共和國。經過多年的斗爭,1609年,西班牙被迫與荷蘭簽訂為期12年的停戰協定,默認了荷蘭共和國的獨立24。

荷蘭共和國的最高權力屬于三級議會,設在海牙,它由各省代表組成,擁有立法、決定稅負、宣戰、媾和等權力,各省代表都擁有一票表決權,三級會議的決議必須所有代表全體通過才有效,存在意見分歧時可由執政來協調。三級議會的常設行政機構是國務會議,它由12名委員組成,職能包括軍事和財政,根據各省納稅的數量來決定委員的人數,因荷蘭省和西蘭省納稅最多,故出5名委員,他們實際上左右了三級議會。

地方權力機關有省議會和市議會,各省在處理地方事務時擁有廣泛的自治權。各省經濟發展狀況不一致,這就使得各省議會的社會成分和作用不完全相同,如荷蘭省的省議會中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占了絕對優勢,而東部的格利德恩省和奧維依謝爾省貴族則占多數。

共和國同時設立一名執政,做為三級會議的首腦,享有最高行政權和軍權。根據規定,如果三級議會代表對重要國務問題有意見分歧由執政進行協調,該職由奧蘭治家族世襲。由此,世界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掌權的國家正式形成。

三、資本主義的福音

無論在中央政權還是在地方政權中,資產階級成分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荷蘭市等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城市在國家和地方決策中都能起到主導作用,這就決定了荷蘭的國家政策必然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近代早期跨洋貿易不斷為各國提供新的商機,國際商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荷蘭的這種政治優勢成為其取勝的法寶。這一點在17世紀錯綜復雜的商業外交中得到了清晰的反映。

荷蘭共和國注意支持、鼓勵社會各階層積極參與工商經營和國際貿易以及海外殖民冒險。如東印度公司股東650萬荷蘭盾,其中大股東數萬盾,小股東幾十盾,持股者遍及社會各階層。到17世紀中葉,人口不足200萬的荷蘭擁有了全歐洲商船噸位的3/4,是英國的4-5倍,法國的7倍。

荷蘭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實現了宗教寬容,這與資本主義自由貿易、自由競爭的原則在自由的社會環境中才能實現有關。早在共和國草創時期的1566年,三級會議的報告就提出了教派平等、政府不介入教派紛爭、不實行國教的政策,而且荷蘭也從未迫害過異端。荷蘭的這種政策,不僅避免了國內的政局混亂和流血沖突,而且還吸引不少受到宗教迫害的外國經濟人才到荷蘭避難。在西班牙統治之下的一些富商、企業家和擁有雄厚資金的猶太商人就因為無法忍受西班牙的宗教迫害而投奔荷蘭,僅來自商業中心的安特衛普一地的就有幾千人,這些人為荷蘭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并促進了城市繁榮。阿姆斯特丹的人口在1585-1622年間從3萬人增加到10.5萬人。1686年法國《南特敕令》解除后,胡格教徒受到迫害,大批法國工廠主帶著技術和資金來到荷蘭,而荷蘭為了歡迎他們的到來,特意取消城市行會條例,為其開業提供便利,這一舉措有利的促進了荷蘭手工業的進步。此外,很多背井離鄉的德國教徒、葡萄牙猶太人以及各方朝圣人士最后都把荷蘭作為自己永久的家園。

與宗教寬容相輔相成的是社會和諧。荷蘭在17世紀就創辦了養老院、孤兒所和救濟院,是世界上最早的由政府興辦的慈善機構。荷蘭的市政建設在當時的歐洲也屬于領先水平,城市布局合理,公共秩序也讓人心安。與曾經的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荷蘭沒有充斥街頭的流浪漢,也很少發生搶劫事件,國內的社會秩序比較好,官民關系相對融洽,政治環境較好。

第二(節)金融先行者的腳步

荷蘭能夠以一介小國成為17世紀的商業霸主,自然有其過人之處,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荷蘭國內具有很強的金融創新,從而激發了經濟建設中的積極因素,并且為整個國家的興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一、銀行業的興旺

開辦銀行并非荷蘭人的創舉,因為早在15世紀,意大利就已經開始發展銀行業。但荷蘭人在近代商業體制上的創新卻一直為歷史學家們所稱頌。荷蘭人在商業體制上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賦予銀行以全新的功能(信用功能),1609年建立阿姆斯特丹銀行就是一個典型,通過這種途徑,阿姆斯特丹發展成為歐洲經營外匯、黃金和白銀的中心。二是大力發展期貨、商品投機、股票投機、國庫券等金融技巧,通過這種空對空的交易,荷蘭壟斷了歐洲許多商品,使得荷蘭成為許多商品名義上的“囤積地”、“集散地”和“中轉地”,而無需將這些商品直接運到荷蘭25。

而且,荷蘭政府和立法機構的舉措也對銀行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一是立法保證銀行的交易自由;二是政府在歐洲大陸的戰爭中保持中立。由此,一個看上去不可思議的現象出現了:當荷蘭和西班牙的艦隊正在海洋上廝殺時,西班牙貴族手中的白銀仍可以自由地從阿姆斯特丹銀行的金庫中流進流出。荷蘭的銀行,可以合法地貸款給自己國家的敵人。

1.阿姆斯特丹銀行

阿姆斯特丹銀行于1606年經市議會批準,1609年正式開始營業。該銀行不是發行貨幣,而是以存款為主要業務,當時各地使用不同的貨幣,而商人又無法找到大量合乎標準的貨幣匯票,這成為興起的國際貿易的一大缺陷。阿姆斯特丹銀行則發行了一種有價值保證的“銀行票據”,即阿姆斯特丹銀行在吸收不同成色的金屬貨幣存款時,先對其進行稱量和檢驗后,給存款人以它自身所定的一種等于荷蘭幣的信用貨幣登記于賬簿之上,這樣,存款人即以此信用與人交易。之后,銀行又接受金銀條塊業務,以類似的方法進行存款26。

這座銀行得到了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的擔保,市政府為它的銀行提供保證金,這些保證金只能存儲在銀行里,不能用于其他任何目的。阿姆斯特丹銀行在不同國家的現金儲備數量巨大,所以沒有任何停止支付的危險,這使它成為18世紀共和國多次財政危機中最有價值的金融機構。阿姆斯特丹銀行不僅成為共和國而且成為歐洲商業領域中的重要因素。由于它提供的信貸和它的匯票到處都有信用,所以極大地促進了共和國對外商業的發展。

這家銀行有接受存款、轉賬、開發匯票的業務,它還有權兌換貨幣、買進金銀和外國鑄幣、鑄造法定貨幣等。當時規定所有價值在600弗羅林以上的票據只有通過銀行才能辦理,所以幾乎每個商人都在銀行開立賬戶。但是阿姆斯特丹匯兌銀行不向客戶提供任何個人貸款,也不允許私人賬戶透支。存入該匯兌銀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擔保,一直到1683年,該銀行都為票據交換提供免費服務。盡管類似的銀行迅速在漢堡、米德爾堡、紐倫堡等城市建立(據估計,到1697年歐洲已有25家公共銀行),但是沒有一家銀行具有阿姆斯特丹銀行這樣的信用和實力。1721年,該行共有2,918個賬戶,價值共達28,886,000弗羅林。1660-1710年,該銀行依靠阿姆斯特丹無可爭辯的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多邊支付體系的中心。當時荷蘭的貿易公司遍布世界各大商業中心,荷蘭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著阿姆斯特丹建立穩定的匯率體系,穩定的匯率又鞏固了它在貿易中心的主導地位。阿姆斯特丹的匯票是萬能的通行券,幾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兌。

由于儲蓄和兌換的安全、便利,阿姆斯特丹銀行于1683年開創信托業務。先是對儲戶提供貸款,后又發展了“承兌信用”,使得全歐洲的票據都涌向阿姆斯特丹。無數的匯票云集在這座城市的上空,然后再分散、集中,反復循環,“就像血液隨著心臟的搏動,貫穿著整個歐洲的商業系統”。

“金融流通轉而又產生并維持了低利息率,阿姆斯特丹銀行的借貸利率最低曾下降到2%,這表明存在著過剩資金。于是投資業務又蓬勃發展起來。由于荷蘭本土缺乏相應的工業基礎,荷蘭資金便滾滾外流。向歐洲各國發放貸款是阿姆斯特丹銀行的又一金融利潤來源,這一情景甚至延續至18世紀末,雖然那時荷蘭早已把世界霸主的地位讓與英國,但荷蘭的信貸業務卻依然十分發達。波爾多1/3的貿易依靠荷蘭的貸款,連英國也離不開荷蘭的資金,依賴程度之深,以至英國人覺得自己已被荷蘭所控制。由此可見,稱阿姆斯特丹銀行為荷蘭的重要經濟支柱并不為過,是它為荷蘭經濟和貿易的繁榮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27。

2.信貸投資活動的旺盛

銀行制度的創立,使得荷蘭商人可以3.5%的低利息獲得貸款,而其他歐洲國家從該銀行的貸款利息則是6.25%。由于英國17世紀的借貸利息是荷蘭的一倍,所以荷蘭商人可以用比英國人更低的出價買到英國的煤炭,以及其他國家的產品和資源,這乃是荷蘭奇跡和荷蘭崛起的重要原因。而實際上,根據一位英國歷史學家的研究,英國人欠荷蘭阿姆斯特丹銀行的利息,到300年后的今天依然沒有償清。而清償利息,則是18世紀以來的英國加快海外掠奪和殖民活動的一個重要動力。

大量的資本積累造成了票據的風險投資,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世界的經濟信息在這里匯總,無數的票據在這里交易。除了期貨和票據交易,荷蘭的信貸實力還表現在國家經營的公債。從17世紀開始,無論是興建公共事業,還是招募雇傭軍,或者裝備軍船,國家都不缺錢。聯合省發行大量的公債。它的信譽非常好,國家支付利息從來不拖欠,因此所有的投資人都不想抽回資金。當國家需要發行公債的時候,認購的人趨之若鶩。

如同美國今天發行大量的歐洲美元,讓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一樣,阿姆斯特丹也以自己的信用和實力在歐洲范圍內發行貨幣。一位經濟學家曾這樣描述過阿姆斯特丹的信貸能力:“阿姆斯特丹的10名或12名頭等批發商聚會研究一項銀行信貸業務,他們當場能夠讓2億多弗羅林的紙幣在歐洲流通,并且比現金更受歡迎。沒有一個國家的君主能辦到這種事情。這種信貸使這10名或12名批發商能夠放手的在歐洲各國施加影響。”

荷蘭一個世紀的商業的繁榮造就了荷蘭的資金過剩,其數量之大,即使荷蘭向歐洲各地的商人提供信貸,仍不足以吸收全部過剩資金。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各國紛紛向荷蘭借款,其中有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薩克森選候、巴伐利亞選候、再三舉債的丹麥國王、瑞典國王、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甚至漢堡市。已經進行獨立戰爭的美國起義軍也向荷蘭借過錢。這些王公貴族將自己價值連城的首飾拿到阿姆斯特丹作抵押,與荷蘭商人達成借款協議。

荷蘭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

二、證券業的興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巢湖市| 西乌| 顺义区| 临汾市| 乳源| 如皋市| 阿克陶县| 宜章县| 绥化市| 平乐县| 昆明市| 合作市| 尼勒克县| 梁河县| 清苑县| 固镇县| 瓮安县| 绵竹市| 公安县| 丽水市| 沙田区| 红桥区| 芷江| 博罗县| 五指山市| 凤山县| 济南市| 上杭县| 林西县| 图木舒克市| 兰州市| 拉萨市| 佛山市| 荣成市| 绥棱县| 大庆市| 定边县| 望城县| 大同县| 筠连县|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