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安之聽到吳三桂這三個字的時候,面頰明顯不經意的抽搐了一瞬。
吳三桂這廝原本是遼東大將,怎奈關鍵時刻叛變投敵,竟是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
倘若吳三桂沒有變節,神州華夏也不至于是當下的境地。
“吳三桂一直屯兵漢中,對四川虎視眈眈。眼下我大明雖然控制了成都、重慶、夔州、嘉定四府之地,但北面的保寧、龍安等府尚且在韃子手中。故而一旦吳三桂率部南下,確實是危機重重。”
文安之單手負于身后走到輿圖前仔細端詳。
作為一名文官,要做的不是沖鋒陷陣,而是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
這恰恰也是文安之的優勢所在。
“其實吳三桂這個人還是很精明的。別看他現在是替韃子在賣命,但是如果虜首不能夠對其許以重諾的話,他也是不會輕易動手的。”
李來亨的這個判斷其實還是相當的精準的。
歷史上的吳三桂一開始屯兵漢中只是采取了觀望的方式,并沒有立即南下攻打四川、重慶的意思。
也是在清廷允諾他拿下四川、云南、貴州后便予他封地稱王且世襲之后,吳三桂才使出全力。
可以說吳三桂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利己主義者。
他能夠真切的做到不見兔子不撒鷹。
吳三桂的實力相當強大,他的主要依仗便是跟隨他多年的關寧軍舊部。
距離甲申國變僅僅十年,關寧軍尚且很能打,而吳三桂本人也正是四十余歲的壯年。
這是一個武夫最黃金的年齡,所以這個時期的吳三桂確實對于南明來說是巨大的威脅。
如果說洪承疇現在控制的湖廣是千瘡百孔的話,那么吳三桂控制的漢中,李國英控制的保寧則是兵精糧足。
他們的存在如同芒刺在背,讓明軍非常痛苦,進退兩難。
李來亨剛剛提醒文安之也是希望文安之在全面部署戰局的情況下能夠考慮到吳三桂這個變數。
何況因為李來亨的穿越,已經形成了不可預見的蝴蝶效應。
如此一來,即便是發生任何的事情都不奇怪了。
“老夫心意已決,不論如何,我們都得出兵攻打夷陵。這個時間點上如果我們不做什么的話,真的對不起西寧王和張本兵的付出。”
文安之這個時候毅然的攥緊了拳頭,展現出了一種決絕的態度。
李來亨心中登時波濤洶涌。
照理說,他是一個穿越者,應該不至于這么快的就跟文安之共情。
但他也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對于南明的這段悲壯的歷史他可謂十分的有感觸。
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如果南明各方面的派系勢力能夠少一些勾心斗角的話,那么很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眼下,給了他一次重來的機會,李來亨當然要緊緊的抓住,這樣才能夠做到問心無悔。
“既如此,末將愿任憑督師差遣。”
李來亨當先抱拳請命道。
既然從歷史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那么李來亨就一定要竭盡全力,不留遺憾。
...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要想攻打夷陵自然不是一拍腦袋就能夠做的事情。
從明軍控制的夔州府出發,一路順江而下,到清軍占領的夷陵足足有五百里。
何況路上可能會遭遇種種變故,還是應該提前將各種情況都考慮到的為好。
文安之最是擅長后勤補給之事,兵馬糧草在他的準備下顯得是井井有條。
而李來亨也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那就是他的先知先覺和上帝視角。
作為一名穿越者,這是他最大的優勢。
李來亨很清楚,眼下的湖廣清軍大部分都集中在長沙府、武昌府,剩下的分駐在襄陽和夷陵。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永歷八年的時候愛新覺羅·屯齊部清軍北撤,陳泰部清軍尚未南下。當下清軍在夷陵的駐軍人數應該不會超過三千人。
這還是算上了臨時招募的鄉勇團練。
如果只算戰兵的話,應該不足兩千。
當然,洪承疇完全可以臨時的從襄陽乃至武昌、長沙調兵。
但是這就涉及到了一個戰機的問題了。
兵貴神速,如果明軍采取的是閃擊戰的話,洪承疇是完全反應不過來的。
李來亨甚至想出了讓郝搖旗部去牽制襄陽清軍的計劃。
畢竟郝搖旗的大本營在鄖陽府房縣一帶,距離襄陽很近。
李來亨并不是讓郝搖旗真的攻打襄陽,只是佯攻。只要他起到了牽制的作用,那么正面戰場上文安之所率領的忠貞營主力就會有更大的機會。
相較于襄陽的綠營軍,武昌、長沙的清軍顯然距離更遠,可謂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在明軍的全力圍攻之下,夷陵的清軍應該守不住多久。
等到洪承疇老賊反應過來想要派兵前來增援的時候可以說黃花菜都涼了。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李來亨的初步計劃。
具體還要看文安之的意思。
畢竟文安之是督師,總的戰略方案還是得他來制定的。
如果沒有得到文安之的首肯,李來亨就貿然行事,很可能導致明軍內部產生分歧。
李來亨可不希望忠貞營和嫡系明軍好不容易形成的凝聚力瞬間土崩瓦解。
至于其他穿越者那種動輒制造列裝燧發槍排隊槍斃碾壓式的勝利方式,李來亨認為是不可能的。
且不說真的實現這一點的難度,便是有這個技術,要實現燧發槍的全部列裝也得要數年時間。
何況,眼下的大明有這么多的鋼鐵儲備和鍛造技術嗎?
云貴川三地能夠養的起十幾萬的大軍已經是殊為不易了,要想一波爆兵滅掉對手是不現實的。
李來亨知道要想戰勝清軍,光復神州,得付出極大的努力,而且要耐得住性子。
這種平推碾壓式的勝利應該只存在于穿越爽文之中。固然很爽,但是太不現實了。
眼下的南明雖然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但是形勢也并不樂觀,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把劣勢搬回來才行。
路要一步步的走,飯要一口口吃。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李來亨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夷陵之戰,李來亨已經準備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