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亨對文安之的第一印象很不錯。
在他看來,文安之完美符合他對于文官的期望。
如今在奉節(jié)得以相見,也算是了卻了一樁心愿。
文安之微微頷首道:“三原侯免禮,坐吧。”
李來亨這便撩起袍衫下擺,十分謹慎的坐了下來。
在他看來,文安之這么緊急的召集夔東十三家的成員前來奉節(jié),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商議。
所以他十分仔細耐心的等待著文安之開口。
文安之卻是不疾不徐的沉聲道:“西寧王主導的新會之戰(zhàn)已經(jīng)持續(xù)了幾個月的時間,魯王也派張本兵攻打南京。本督師覺得這個時候卻是我們沿江而下舉兵伐虜?shù)慕^佳時機。”
聽到這里,李來亨的心中一沉,心道來了,這真的來了。
原本他以為文安之對于天下大勢了解的并不算是非常的透徹,但是現(xiàn)在看來,卻是他看輕文安之了。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何況是進士乎?
文安之可是正兒八經(jīng)的天啟朝的進士,又被永歷皇帝委以重任,拜為宰輔,如果沒有兩下子怎么可能做到這個高位?
“文督師,您覺得我們該從何處下手?”
李來亨把話頭遞到了文安之的嘴邊,就是想要看一看這個節(jié)骨眼上文安之有什么真知灼見。
忠貞營之所以沒有動作并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要有所擔當,而是因為缺乏一個明確的目標。
如果文安之能夠在這個時候給予他們一個相對而言明確的目標的話,事情將會變得簡單許多。
“老夫想要攻打夷陵。”
“攻打夷陵?”
如果李來亨沒有記錯的話,歷史上文安之確實曾發(fā)動夔東十三家的成員主動進攻過清軍,但那是永歷十二年的事情了。
而那時夔東十三家進攻的是重慶。
可以說,永歷十二年文安之組織夔東十三家進攻重慶是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那個時候,清軍正大舉向貴州、云南進攻。他率部攻打重慶是為了轉(zhuǎn)移清軍的注意力,緩解李定國在正面戰(zhàn)場上的壓力。
而現(xiàn)在,永歷八年的形勢雖然不如幾年前,但是遠比永歷十二年好的多。
這個時候正面戰(zhàn)場上采取進攻的反而是明軍。
不管是率部攻打新會的李定國,還是進攻南京的張煌言、張名振都是搞的清軍一頭包。
何況這個時候重慶以及四川都在明軍的掌控之中。
這個時候忠貞營前去攻打夷陵可以說是毫無后顧之憂的。
“不錯,攻打夷陵!老夫覺得這個時候攻打夷陵恰到好處。”
文安之輕輕的捋著胡須,優(yōu)哉游哉的說道。
“諸位來看這里。”
文安之起身指著掛在墻上的一幅輿圖道:“夷陵是湖廣的門戶,只要我們能夠第一時間拿下夷陵,則可順江而下直取荊州。拿下了荊州之后,進可攻打武昌,退可拿下襄陽,光復湖廣指日可待。”
至此時刻,李來亨真的對文安之佩服不已。
雖然當下文安之并沒有清軍的第一手情報,但是對于局勢的分析可謂是分毫不差。
只要按照他的這個思路進軍,明軍確實可以取得不小的優(yōu)勢。
李來亨沖文安之抱了抱拳道:“督師所言極是。依末將之見,韃子在湖廣可謂是兵力空虛。駐扎在湖廣的本是尼堪所率的滿洲精銳騎兵,但是此僚在兩年前被西寧王(李定國)斬殺,這些殘部又在周家鋪幾乎被秦王(孫可望)率部圍剿。眼下只剩下洪承疇這老賊率部一萬在湖廣苦苦支撐,如此這般,卻是光復湖廣的最佳時機。”
“哦?”
聽到這里之后文安之頗感興趣的問道:“三原候是如何得知湖廣清軍只有一萬的?”
李來亨心中立時咯噔了一聲。
他乃是脫口而出,沒有做過多的思考,因為這些本就是他所掌握的歷史常識。
但這明顯是他站在上帝視角下做出的判斷,實際上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真的很難得出如此精準的定論。
“回稟督師,末將曾派幾十名細作前往湖廣,這些細作散落在湖廣各地,會定時飛鴿傳書將信息傳遞給末將,故而末將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情報。”
李來亨的反應也算是足夠的快,給到了文安之一個看上去還算是不錯的解釋。
文安之背負雙手在屋子里踱起步來。
“如果是這樣說的話,其實西寧王(李定國)反倒算是碰到了一塊硬骨頭。”
從六月開始李定國率部攻打新會,持續(xù)到了十月都未能夠拿下,足以說明清軍在廣東布防的兵力并不算少。
與之相較,洪承疇手里能夠打的牌就真的是相當?shù)纳倭恕?
“非但如此,江西、南直隸等地韃子亦是布防空虛,如若我們能夠拿下夷陵,不但可以繼而謀取湖廣全境,甚至可以順勢拿下南直隸以及江西。”
李來亨這個時候也是覺得熱血沸騰。
在他看來,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事實上,南明的機會從來都不少,但是就是因為各部之間沒有做好聯(lián)動,從而導致機會屢次從手邊生生溜走。
至于為何各部沒有做好聯(lián)動,原因就有很多了,比如說各方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都要提防著對方,這種互相之間的不信任可以說是最要命的。
“不過...”
“不過什么?”
文安之凝神皺眉道。
“不過末將建議我們還要提防一個人。”
“誰?”
“韃子新委任的兵部尚書,李國英。”
李來亨毫不猶豫的說道。
說出李國英這三個字的時候,李來亨可以說是咬牙切齒的。
這廝對于南明局勢的影響絲毫不比吳三桂、洪承疇這些老賊小。
可以說如果沒有李國英的存在,南明可以長時間的控制四川、重慶。
有了安穩(wěn)的后方,形勢就截然不同了。
“老夫?qū)@個人有些印象。這廝最開始是韃子委任的四川巡撫,兩年前秦王(孫可望)、撫南王(劉文秀)率部攻打保寧府時,這廝曾經(jīng)率部偷襲,占了不少便宜。”
提起這個家伙,文安之也是一頭的包。
“除去此人外,再就是屯兵漢中的吳三桂,這廝絕對是我軍心腹大患。”
李來亨一字一頓道。
...
...
注:孫可望封秦王時間較早,而李定國、劉文秀等封晉王、蜀王,包括李來亨封臨國公,袁宗第封靖國公以及其他夔東十三家成員晉升封爵為永歷十年。之前他們的爵位低一級,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