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張全家福
- 重生諸天從光字片開始
- 閑不住的老魚
- 3241字
- 2022-12-29 00:08:00
臘月二十七,海鷗照相館。
周父還是穿著結婚時的那套中山裝,正襟危坐,周母穿著小兒子給她買的大衣,兩位老人坐前排,三個兒女站身后。
依然笑容滿面,相比四年前,三兄妹的臉上,少了一分稚嫩,多了一分成熟。
這是周家一家人第二次聚在一起拍全家福,上一次還是建國十六年,在周父參加大三線建設臨走前拍的。
那會,兒女們還都在念書,轉眼間都工作了。
不知不覺間,兒女們都已慢慢長大,父母卻在漸漸老去。
“笑一笑,OK!”攝影師傅按下了快門。
咔嚓!
拍完照,周父想解開領子松口氣。
“爸,你等會。”周秉昆拉住了父親的手,說:“還沒拍完呢!”
“還要干啥?”
“你沒看見還有人等著么?”
“嗯?”周父沒明白周秉昆的意思。
“冬梅姐,我未來的嫂子。曉光哥,再過三個月就是我姐夫了。娟子,您未來的兒媳婦,正好趁今兒人都挺齊,咱再來一張!”周秉昆解釋道。
“這……”周父不知道該怎么說了。
“爸,遲早都是一家人,您今兒就聽我的,坐好了,別動啊!”
鄭娟和郝冬梅有些害羞拘謹,蔡曉光卻一點不把自己當外人,熱情的幫著周秉昆招呼眾人站位。
攝影師傅說道:“來,笑一個!”
咔嚓!
閃光燈再次亮起!
這是一張齊聚了老周家第一代和第二代人的照片。
拍照的那一瞬間,周秉昆摟住了鄭娟的肩膀,蔡曉光主動把頭貼向了周蓉,周秉義和郝冬梅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周父問:“這回可以松口氣了吧?”
周秉昆呵呵一笑,“這回行了,爸,你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可以出去抽煙了。”
又對著其它人說道:“你們還有誰想照相的,趕緊的啊,后面還有排隊的呢!娟子,你把大娘和光明叫進來照相!”
“嗯。”
這回是鄭母坐在椅子上,光明站鄭母旁邊,周秉昆和鄭娟站在鄭母的身后。
“冬梅姐,看見沒?我哥啥都好,就缺秉昆這種主動的精神。”周蓉在一旁和郝冬梅說話。
郝冬梅笑笑,這周家老三確實和他哥不一樣,膽大心細,才十五歲就敢一個人跑兵團那么遠的地方去。兩個哥姐在人情世故上,反而不如這個弟弟。
大年夜,周秉昆先去鄭家待了會后,才回家里吃飯。
一家人熱熱鬧鬧的把新年過完,又要面臨著各奔東西,回去上班。
初三把周秉義和郝冬梅送走,初五周蓉和另外兩個女知青,一起騎車回小柳溝去了。
家里就剩下周父、周母和周秉昆三人。
周父定的是初八的票,后天也要走了,回大山里繼續工作。
周秉昆思前想后,決定有些事還是得說一聲,當面溝通總比寫信要好不少。
“爸,媽,我哥和我姐都走了,我有點事得和你們商量一下。”
周母說:“這有啥事,還得避著你哥和你姐的啊?”
“不是避著她倆,我是不想讓他們有什么心里負擔。”周秉昆笑笑,接著說:“我是這么想的,爸,我哥雖說今年不考慮結婚,可總得結婚吧?還有今年五一,我姐也要結婚了。咱家就這兩間房,我姐那屋還是隔出來的。”
“現在冬梅姐和我姐還擠在一塊,那將來女婿探親住哪?我哥兩口子回來住哪?我結婚了住哪?這不都是事么?”
周父深深的嘆了口氣,點點頭說:“是啊,眼下面臨著一個個成家了,家里確實住不下了。”
“現在政策沒有放開,不允許私人買賣或者承包土地,咱們只能在咱家這一塊地里想辦法。我是這么想的,把院子西頭雜物房拆了,東西兩頭都蓋半間房,院子中間就一條兩米的過道。半間房雖然不大,總能住倆人不是?”
周母說:“兩間正房,半間東房和半間西房,東房和西房住人,東西就放正房里。”
周父說道:“也行,就是東西房一蓋,這正屋的采光可就不太好了。院子也沒了,以后想放點東西,都沒地擱了。”
周秉昆說:“光字片大部分人家都是出門就是大街,不也一樣過么?你要沒意見,開春我就動工,錢我都準備好了。”
周父一愣,“這蓋房可花的不是一點半點的,買料雇人我估計得六七百塊錢。你才剛上班,一個月二十幾塊,哪夠啊!”
“嘿嘿,有些事我一直沒寫信告你,這幾年我經常接點翻譯的活,我還寫了本書,賣的也挺好,攢了點錢。”
周母也幫著說道:“這事我知道,曉光經常帶些文件來咱家,讓昆兒給他翻譯,翻譯一回能給三四塊錢。昆兒在吉春歌舞團交了個朋友,叫邱什么來?”
“邱少寧!”
“哦,對,邱少寧!沒上班那會,昆兒成天的往他那跑,也不知道寫的啥玩意,厚厚一摞紙。不過賣錢這事,我還不知道呢,昆兒,那書賣了多少錢?”
周父這回是真的驚呆了,這幾年不在家,這還是我的老疙瘩么?
小兒子這么有本事,他怎么一點沒發現?
周父緩了緩神,問道:“你翻譯的啥?”
“就光哥他爸帶回來的一些文件,俄文,讓我幫著給翻譯翻譯。”
“俄文?你啥時候學會的?”
“我哥學的時候,我也跟著學會了唄。”
“你哥知道不?”
“知道啊,有一回我哥拿張報紙,讓我翻譯上面的詩,他還說我翻譯的比他還好呢。”
“真的?”
“我騙你干啥?”
周父擔心的問道:“那你咋還寫書了呢?我聽說現在審的都很嚴,好多人都因為寫東西下基層了,你咋還敢碰這個?”
“爸,我知道你擔心啥。我這事就老邱一個人知道,我媽只知道我成天寫東西,別的她都不知道。”
周父這才放心了點,又問:“那你寫的書發表了?”
“爸,這就是為啥我要和你當面說的原因,我要寫信說這事,被別人知道了,就惹禍了。我寫了本武俠小說,在香江那邊的雜志連載,一千個字給十塊,賣了一萬三千多塊。”
老兩口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多少?”
“一萬三千多塊,是港幣,合咱這三四千吧。”
周父感覺心臟有點扛不住了,小兒子今天給的驚喜有點多,一時半會適應不了。
周父緩緩氣說:“那也不少了。”
“我這一年啊,不吃不喝也就五百多塊,你一本書就頂我干十年。”周父感嘆一句,才四年不見,小兒子就給他整了這么多大事。
突然周父眉頭一皺,問道:“秉昆,你這書是怎么去那發表的?”
周秉昆低聲說道:“爸,這話只能咱們知道,老邱的大哥在香江做生意,他有路子把書寄過去。這事可不能往外說,別人知道了就麻煩了。”
周父點點頭,對周母提醒一聲:“素華,這事你也得爛肚子里。要是外人知道了,咱們家也會惹上大麻煩。對了,那錢呢?你放哪了?”
“在家放著呢,我沒存。”
周父再次松了口氣,說:“沒存就好,要存了可就麻煩了,這么多錢可解釋不清。”
周秉昆回他那屋一趟,拿了個小包出來。
他把包打開,里面全是扎好的現金。這其實都是他每天簽到系統給的,現在拿來充數了。
親眼看到這么多現金,還是讓老兩口震驚了好半天。
周秉昆從里面拿出一個折子,上面寫著二百六十四元的存款。
“這個錢是我的工資,還有給曉光他爸翻譯掙得錢,這個不怕查,我就存折子上了。”
周父看了看,對著周母說道:“家里還有多少錢?”
周母趴在炕里頭,翻起墊子,拿出一本折子說:“都在這呢!”
周父打開看了眼,笑了一聲說:“沒想到還能攢八百多,我這一個月工資五十幾塊錢,管了一家吃喝,還能攢下這么多,還是你媽厲害!”
周母最自豪的地方,就是把三個兒女都健健康康的養大成人,而且還都這么優秀。
整個光字片,誰家不羨慕她的這三個孩子?
“過年我看給我買的又是手表又是大皮靴的,心里還覺得,你剛掙倆工資就亂花錢,只是家里人多我就沒說你。沒想到,你是真有能耐了,三個兄妹你最小,現在看,反倒是你最先支棱起來了。”
周父把手里的折子遞給周秉昆,說道:“你那個錢不要動,還是藏好,等過些年再說。家里蓋房的錢,用這個。這個家現在還沒交給你呢,這錢得我出。”
周秉昆樂了,說:“爸,你是一家之主,你說了算。”
周父拍拍周秉昆的肩膀,“你呀,好好上班,不要再寫那些東西了,在家把你媽照顧好。”
周母不樂意了,說:“啥叫把我照顧好,我還沒老呢,不用他管!”
“哈哈,我不管,媽說啥就是啥!”
“還是我兒子會說話!”
蓋房的事定了,父子倆便開始在院子里,研究這到底該怎么蓋才好。
周父八級瓦工,蓋房子是強項。
只要下大雪,光字片總有人家的房子被壓塌。
可老周家的房子,啥時候都沒事,由此可見周父的本事。
周父擔心兒子干不好,不但把圖畫好,還把需要用的材料,全都算出來列在紙上。
又細細交代一番,蓋房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地方,可謂事無巨細。
“不愧是八級瓦工啊!我原來想,這蓋房,不就砌幾堵墻再搭個頂子的事么,沒想到里面還有這么多說道。不過,有了爸的指導,我這回心里算是有底了。”
周母也說道:“你知道啥,你爸的本事大著呢!”
收獲兒子崇拜的目光,頓時讓周父心情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