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與邱少寧的第一次見面
- 重生諸天從光字片開始
- 閑不住的老魚
- 3425字
- 2022-12-16 00:08:00
太平胡同,鄭家。
鄭娟到家后,還沒進門,撩開簾子便激動的說道:“媽,我找著工作了!”
“啥?”鄭老太太睜大昏黃的眼睛,不可置信。
“我找著工作了,吉春市歌舞團!”鄭娟抱著母親的胳膊高興的說道。
“今天秉昆帶我去曲書記家,見到了吉春市歌舞團的團長,他聽了我唱歌,說我是個唱歌的苗子,同意我去歌舞團上班學習。”
這回鄭母聽明白了,神情變得激動,眼淚留了下來,嘴里嘟囔著:“有工作啦!有工作啦!”
鄭娟見母親高興的流淚,也跟著流淚。
光明聽到家里有好事,也高興的直跳。
鄭母拉著鄭娟坐下,又對秉昆說道:“秉昆也坐下歇會,你們跟我說說,這究竟是咋回事啊?”
鄭娟便將今天去曲秀貞家的經過,一五一十的仔細說了一遍。
當然,還說了那棟漂亮的大房子,舒服的大沙發以及豐盛的晚餐。
這是她從未有過的經歷。
今天的所見所聞,她迫切的想說出來,讓家人與她一起分享。
一份工作,給予了她希望,還有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仿佛打開一扇大門,讓她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鄭母聽完拉著周秉昆的手,緊緊握住,滿懷感激的說道:“秉昆,你是個好孩子,你是我們鄭家的大恩人,大娘謝謝你啊!”
“咋又說這話呢,大娘。現在娟姐有工作了,你身上的擔子也能輕快點了。大娘,你要把身體養好,等娟姐和光明出息了,讓她們伺候你,好好享福。”周秉昆看老太太情緒有點激動,趕忙勸道。
“媽,以后你就在家別出去了,我好好上班養這個家。”鄭娟雙眸微紅。
“媽,我長大后肯定好好孝順你。”光明很懂事,立馬跟著姐姐表態。
鄭老太太欣慰的點頭微笑,眼淚卻怎么都止不住的流。
第二天,周秉昆陪著鄭娟,帶著申請書去街道辦找到了喬春燕的母親喬嬸。
把鄭娟被吉春市歌舞團錄取的事說明,喬嬸也替鄭家高興。
鄭老太太雖然是外來戶,但她一人獨自把倆孩子拉扯這么大,確實不容易。
鄭老太太年齡大了,倆孩子年齡都還小,街道辦平時也只能在補助上適當的照顧點。
現在鄭娟有了工作,也算是幫街道辦解決問題了。
這個時代的街道辦,要管的事很多。街坊里的大小事,小到調解夫妻吵架,大到給成年的孩子介紹工作、介紹對象,啥事都得管。
有了街道辦的身份證明介紹信,當天上午鄭娟就帶著申請書,去了吉春市舞蹈團的工作地點。
手續辦理的很順利,團長譚林應該是提前和辦公室打過招呼,辦公室主任是位約莫三十出頭的女性,叫趙蘭。
趙蘭把寫好的工作證交給鄭娟,上面清楚的寫著:吉春市歌舞團,歌唱演員鄭娟,學徒工。
“鄭娟,這是你的證件,收好了。你是歌唱文藝演員學徒工,每月工資22.5元,22斤糧票,半斤肉票和二兩油票。布票暫時沒有,等定級以后就有了。”
鄭娟捏著工作證,看著上面書寫整齊的鄭娟兩個字,心情激動。
“謝謝您,趙主任。”
趙蘭微笑,和氣的說道:“鄭娟,以后叫我趙姐就行,單位里的孩子們都這么叫。工作上有什么困難,隨時可以來找我。”
鄭娟點點頭,“嗯,記住了趙姐。”
“那行,今天你先回去準備一下,明天正式來上班。”
從辦公室出來,出了歌舞團單位的大門,周秉昆正蹲在路邊等著。
“秉昆!”鄭娟招呼一聲。
“咋樣,手續辦完了?”
“嗯,辦完了,你看!”
鄭娟拿出藍色封皮的證件,遞給周秉昆,上面寫著一行金色的字體;吉春市歌舞團,下面是一個金燦燦的國徽。
“成了!從今天開始,娟姐,你也是一名光榮的文藝工作者了!恭喜你!”
“嘻嘻,謝謝!”
鄭娟美滋滋的把證件收好。
周秉昆大手一揮,說道:“今天咱們慶祝一下,我請客,朝陽飯店!”
“秉昆,要不咱們還是去吃碗面吧?那肉醬昨天我還沒吃夠呢!”
鄭娟舍不得花錢,有點猶豫。
“吃面算啥慶祝?今兒聽我的,就朝陽飯店!”
說完不容商量,拉起鄭娟的手就走。
燉小雞,溜肉片,涼拌豆腐絲,還有一小盆西紅柿蛋湯。
三菜一湯,兩碗米飯。
周秉昆一個人吃了一碗半米飯,不夠飽,又要了三個饅頭。
鄭娟對周秉昆的大飯量已經習以為常,要不咋能長這么大個子呢!
像個二十來歲的小伙子。
還打包了兩份紅燒肉,一頓飯花了五塊錢。
鄭娟心疼的要命。
兩人回到光字片,周秉昆遞給鄭娟一份紅燒肉,“這個你拿回去,給大娘和光明吃。聽話,拿著!”
不等鄭娟拒絕,已經塞進她的手里。
周秉昆回到家,果然大哥和二姐都不在家。
“媽,你看我給你帶啥好吃的了?”
周母把手上的針線放下,接過油紙包裹,打開后一股香味傳來。
大塊的紅燒肉,雖然不熱乎了,但肉香味依然很濃。
不等老媽問話,周秉昆捏起一塊,先喂到母親嘴里。
“怎么樣?有咱家燉的好吃么?”
周母瞪了他一眼,吃掉嘴里的肉問道:“少給我打馬糊眼,從哪來的?”
周秉昆嘿嘿一樂,“今天上午和娟姐去歌舞團辦手續,這不高興么,就買點好的,慶祝慶祝。”
“就不能讓你兜里有倆錢!”
“哎,別停啊,專門給你買的,多吃點。要不等我姐回來,你連湯都喝不上了。”
“小兔崽子,有你這么說你姐的么?”周母伸手敲打周秉昆。
周秉昆眼疾手快,又捏起一塊塞進老媽嘴里。
老太太趕忙把油紙又包起來,起身下炕,把肉拿廚房去,準備等晚上人都回來了再吃。
小兒子懂事,老太太心里高興,也懶得跟這個皮猴計較。
鄭娟有了工作,她們一家的戶口正式落在光字片了。
把太平胡同那些還沒戶口的街坊們羨慕壞了。
為此,鄭娟拽著秉昆,帶著小光明又去了一趟曲老太太的家,感謝馬守常開口幫忙。
這回沒有專門買東西,拿了兩條家里腌制好的咸魚。
曲秀貞聽說這魚是周秉昆從河里摸上來的,忍不住夸了一句:“小伙子可以啊,松伊河里的魚可不好抓,看來水性不錯啊。”
光明聽曲秀貞夸贊周秉昆,立馬補了一句:“曲奶奶,秉昆哥不但會摸魚,還會抓野雞野兔呢!等下回我們抓了野雞,給您送一只嘗嘗。”
曲秀貞笑著摸著光明的頭說:“你也是個小機靈鬼。”
馬守常和曲秀貞夫婦很高興他們來做客,還鼓勵鄭娟好好學習。尤其是乖巧聽話的小光明,深得老兩口的喜歡,走的時候硬是給裝了一兜子的大白兔奶糖。
這個夏天,鄭娟有了工作開始上班。
大哥周秉義辦了一張市圖書館的借閱證,天天泡在里面學習。
二姐周蓉,還有她的“親密朋友”蔡曉光,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了鄉下,給村里的孩子們上課。
人是曬黑了不少,不過周蓉精神頭倒是挺足,覺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蔡曉光陪著她來回折騰,樂此不疲。
周秉昆也沒有閑著,夏天雨水多,一下雨門前院子里積水,滿腳都是泥。
他找人借了平車,每天拉著車跑到河邊撿石頭。
然后拉回來,把石頭一個個砸進地里,然后敲平,大大小小的石頭,在院子里平鋪了一層。
小院里一下子變得整潔不少。
再下雨的時候,也不怕踩上滿腳的泥了。
......
鄭娟在歌舞團除了每天各種排練,歌舞團還給她指派了個師傅,專門教她聲樂。
這個人叫邱少寧,四十出頭。他老家是廣東的,父親曾是大商人,供他出國留學,現在很多親戚都在香江、印尼等地。
曾有個老婆,逃難的時候走散了,便沒有再續弦。
這個人本事挺大,會很多樂器,像弓弦類的小提琴,琴類的鋼琴、手風琴什么的,只要是用手玩的樂器,他好像都會一點點。
邱少寧自己也寫歌玩,受西方影響太深,不合主流,只能孤芳自賞。
歌舞團團長在部隊的時候,他那時窮困潦倒,幫助過他。譚林轉業分配到吉春市,他便跟著來了。
周秉昆第一次見邱少寧,是在松伊河邊上。
他聽鄭娟講了周秉昆摸魚本事后,作為一個資深釣魚佬,覺得小姑娘一定是被人忽悠了。
便跟鄭娟講,下回周秉昆再去摸魚的話,一定要告訴他一聲,他無論如何得去看看。
松伊河的魚難釣,在吉春是出了名的。
好像這里的魚已經學會了,如何和人類斗智斗勇!
鄭娟竟然說,周秉昆每次都能摸十幾條魚,怎么可能?
而且還個個一斤以上!
呵呵,這就有點扯淡了......
站在一道壩上,鄭娟把邱少寧介紹給周秉昆認識。
邱少寧穿著白襯衫,洗的發白的藍色長褲,短發,臉龐消瘦,但眼神卻很明亮,一副賊精賊精的模樣。個頭不高,一米六五左右,身材也比較單薄。
既然是鄭娟的師傅,周秉昆便想主動客氣的問好。
“邱師傅,您……”
話還沒說完,邱少寧伸手攔住,說道:“別,我可不敢當你師傅。我聽娟子說,你一次能摸十來條魚,還都是一斤以上?”
邱少寧一臉嘲諷的樣子,擺明了不信。
“沒錯。”
周秉昆納悶,這人怎么回事,一見面說話就陰陽怪氣的。
“嘿,都到這了,還犟?”
邱少寧樂了。
“邱師傅,秉昆他……”鄭娟看氣氛不太對,想開口解釋。
邱少寧打斷她,說道:“娟子,這事你別管,我今兒幫你揭破這個愛吹牛小子的底。別看他長的眉清目秀的,專哄你們這種啥都不懂的小姑娘。”
嘿,這老同志,我哄不哄鄭娟,關你啥事?
“你敢不敢和我打個賭?”
“打啥賭?”
“一個小時內,你要是不能摸上來三條一斤以上的魚,以后別老圍著我徒弟轉悠!”
“我要是能摸上來呢?”
“我管你叫師傅!”
“好,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唉,鄭娟痛苦的捂頭。
這事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