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意外之喜(已修改)
- 重生諸天從光字片開始
- 閑不住的老魚
- 3091字
- 2022-12-15 11:49:49
正事辦完了,周秉昆便帶著鄭娟,在吉春市里閑逛。
晚上和曲秀貞約好了,第一次登門,總不好空手去。于是,路過商店的時候,周秉昆買了二斤白糖。
曲秀貞愛抽煙,原本是想買兩盒煙的,不過想了想,畢竟是初次登門,還是帶點常用品合適。
中午找了一家面館,大碗的肉澆面,鹵子不少,肉看不到幾片。
本來還想點評幾句,都快趕上前世的蘭州牛肉拉面了。
看鄭娟吃的挺香,周秉昆也不毒舌了。
下午去河邊的公園逛了逛,看著時間差不多了,便騎車去往位于河邊的干部小區。
這個小區周秉昆來過,有一次他跟著大哥,去郝冬梅家玩的時候來的。
郝冬梅的父親是北省的領導,也住在這個小區。
這個干部小區里住的都是在官府上班的官員,不遠處就是官府的辦公地點。
到了小區門口,報了曲秀貞的名字,核實后才放行,
“秉昆,住在這的都是什么人吶?這里的房子蓋的真漂亮啊。”鄭娟羨慕的看著小區里的建筑。
都是獨棟的二層小洋樓,門前圍著小院子,種滿了花花草草。樓與樓之間的道路,全是水泥澆筑,打掃的干干凈凈,兩側還載種的大樹,綠樹成蔭。
“這里是官府管理人員的家屬院,住的都是在省里或者市里工作的大人物。”
找到曲秀貞家的門牌號,周秉昆按響了柵欄小鐵門上的電子門鈴。
沒一會,曲秀貞推開屋門,看到是周秉昆和鄭娟,笑著招呼:“是你們兩位小同志來啦,快進來。”
“曲書記好!”
推開鐵門,周秉昆二人跟著曲秀貞進屋。
寬敞的客廳里,明亮的光線,白凈的地板磚,厚絨布包裹的大沙發,從未見過如此環境,頓時讓鄭娟有點緊張。
曲秀貞見周秉昆眼神往進門的鞋柜看,便說道:“不用換鞋,我們家不講那個。”
周秉昆把白糖放在茶桌上,拉著鄭娟坐在沙發上。
周秉昆神色自然,鄭娟卻一臉局促,雙手放在腿上,規規矩矩的坐著。
“你這孩子,到我這還拿什么東西啊,待會走的時候帶回去,我這不興這個。”
曲秀貞給他倆倒了杯水,然后起身對樓上喊道:“老馬,小譚,我說的人來了,你倆快出來。”
曲秀貞性格爽朗,為人直率,兒子已經參加工作,常年在外地,這里就她和老伴馬守常住,就喜歡家里熱鬧一點,經常約一些朋友來家里喝茶聊天。
一個精神矍鑠的老頭從樓上下來,白襯衫外套著一個軍綠色的馬甲,袖口挽起,一副閑適模樣。后面跟著一個中年人,藏青色的工作裝,帶著一副黑框眼鏡,斯斯文文的,像一個學者。
“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是我愛人馬守常,你們叫他馬院長就行。這是咱們吉春歌舞團的團長譚林,這兩位小同志呢,男的叫周秉昆,女的叫鄭娟,我沒說錯吧?”
曲秀貞對著周秉昆笑笑。
“沒說錯,曲書記。”
“你好!”
“你好!”
幾人分別握手,又重新落座。
“小譚,待會你讓小周和小鄭再把那首歌給你唱一遍聽聽,我個人認為,這歌寫的非常好,詞好,旋律也特別好!”
曲秀貞笑笑,隨即站起身:“你們幾個先聊著,我菜都備好了,就差下鍋炒了。待會聊完了,一起吃個飯。”
說完曲秀貞便去了廚房。
譚林微笑著對周秉昆說:“小周同志,你這首歌曲書記可是評價很高啊,怎么樣,要不要先準備一下?”
周秉昆自信的笑笑,說道:“譚團長,昨天我已經和娟姐練習了好幾遍了,我倆先唱一遍,您給指點指點!”
隨即周秉昆和鄭娟站起身,往外走了幾步,站到客廳當中。
用幾秒鐘醞釀一下感覺。
鄭娟壓住心底的緊張,緩緩唱了起來:“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
鄭娟清靈悠長的聲音響起,委婉動聽的曲調,一下子便將初次聽到這首歌的人,拉進了那個美好的畫面中了。
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在眼前緩緩展開。
“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
第一段結束,周秉昆副歌跟著開始,聲音鏗鏘有力,與前半段形成鮮明對比,如山洪噴涌,沖滿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英雄氣概。
令聽者為之震撼。
第一段歌過后,鄭娟漸入佳境,三段歌曲如三幅美麗的畫卷,引人入勝。
當歌曲唱完,馬守常和譚林紛紛鼓掌贊賞道:“確實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小鄭的聲音天賦不錯,嗓音嘹亮回味悠長,就是缺乏一些轉音技巧的訓練,是一個唱歌的苗子。”譚林以專業的眼光點評道。
周秉昆拉著鄭娟坐下,把水遞給她。
唱完歌后,鄭娟又恢復了緊張拘謹的模樣。
聽到譚林對鄭娟的唱歌評價挺高,周秉昆心中一動,主動問道:“譚團長,你們單位還招不招人啊?”
譚林笑笑:“哦?小周同志是有什么要求嗎?”
周秉昆不好意思撓撓頭,說道:“呵呵,要求不至于,剛才聽您說娟姐是一個唱歌苗子,所以隨口問問。”
譚林并沒有介意周秉昆的提問,他微笑的說道:“我們吉春市歌舞團一般是以各單位推薦為主,當然也不排除從地方選一些好的苗子培養。小鄭,你現在應該還在讀書吧?”
鄭娟聽到譚團長提問,有些緊張的回答道:“我家條件不好,沒有念過書,平時就在家幫我媽干點家務活。不過我識字還會算數,都是秉昆平時教我的。”
周秉昆把鄭娟的家庭情況簡單說了說,馬守常坐在一邊感嘆:“確實不容易啊,秉昆也不錯,能主動幫助鄭娟家,還教她讀書寫字,是個好孩子。”
馬守常又問:“鄭娟,你今年多大了?”
“十四歲。”
馬守常想了想建議道:“小譚啊,我看這孩子不錯,不如就讓她進你們歌舞團,先不定崗,當一個學徒工,培養看看,等她十五歲了再考核定崗,怎么樣?”
馬守常是從布隊上轉業回來的,為人熱心開朗,了解了鄭娟的家庭狀況,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主動的幫她說起了話。
譚林一聽老領導都說話了,他也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于是便點頭答應下來。
“好,回頭你寫一份申請,帶上你的身份證明,去歌舞團找我。”
“太好了,謝謝馬院長,謝謝譚團長!”周秉昆高興的站了起來,和鄭娟一起不停的鞠躬道謝。
沒想到第一次來馬守常夫婦家拜訪,竟然解決了鄭娟的工作問題。
(Ps:這里有兩段話,實在不知道怎么改,直接刪掉……)
能坐在這里,那就是機緣,多少人一生不可得。
周秉昆抓住了機會,收獲了一份意外之喜。
果然如原劇中點評那樣,這是一對有人情味的兩口子,雖然都是大人物身份,但對身邊的人,依然能熱情幫助,也不擺令導架子。
一份穩定的工作,不但能緩解鄭家的經濟壓力。
有了這份工作,戶口問題也一并解決了。
貧窮混亂的太平胡同,那里住的人大部分都沒有戶口,因此無法正常就業,鄭娟一家也是如此。
即使是一個學徒工,也意味著鄭娟從此以后身份的轉變。
她不再是無業游民,而是一個有正式工作的人了。
可謂意義重大。
客廳里回蕩著歡聲笑語。
譚林說道:“小周,現在咱們可以聊聊這首歌的事情了吧?”
“譚團長,您有什么想問的?”
“這首歌是誰教給你的?”
“是一對夫婦,他們去光字片的時候,當時我在附近玩耍,聽到他們在唱歌,覺得好聽便記下來了。這首歌,您以前沒有聽過么?”
“沒有,這首歌如果流傳出來,一定會被廣為傳唱的。你知道那對夫婦是誰嗎?”
周秉昆心中詫異,原來這個時空并不是完全和前世一樣。
可惜沒有手機和網絡,沒辦法查證腦海里的事。
他只能裝傻,搖搖頭說道:“不認識,估計是去誰家走親戚的吧。”
譚林嘆氣:“能寫出這么優秀的作品,卻不知道是誰,真是令人遺憾。”
馬守常點頭說道:“優秀的作品不應該敝帚自珍,宣傳一直是我黨不容忽視的陣地。不過,小譚啊,你們可以先把這首歌唱給廣大人民群眾。等到這首歌家喻戶曉的時候,原作者找上門了,不就知道是誰寫的嘍?”
“哈哈,還是老領導厲害!我回去就排練這首歌。”
“準備吃飯啦!”
曲秀貞端著倆菜往餐桌上擺。
“曲書記,我倆給您幫忙!”
周秉昆趕緊拽著鄭娟起身,去廚房幫著一起端菜,擺放碗筷。
飯桌上,周秉昆幽默風趣,談吐不凡,再一次令幾位領導刮目相看。
飯后閑聊一會,譚林和周秉昆幾人起身離開后,馬守常端著茶杯,坐在沙發上感嘆:“秉昆這孩子,小小年紀,不但見識不凡,品性善良,將來肯定有出息啊!”
曲秀貞坐在一邊戴著老花鏡,正在看文件,聽老伴說話,贊同道:“嗯,這孩子確實不一般,有股子機靈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