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金陵秦淮河畔的樓船上,高啟等十多人拿著剛才幕僚寫好的這首詩怔怔發呆。
尤其是后一句,真是難得一見的名句啊!
比起他們這些人寫的俗套的詩作,這首詩顯然更加恢弘大氣,詩中有眼界,也有氣魄,更有天下!
雖然他們一個個都說,文無第一,甚至有幾個人都準備好了,不管沈萬四拿出什么詩作出來,他們都不會承認是好詩。
可是當這首詩放在眾人面前,他們全都傻眼了。
這詩確實比他們的詩好,而且好很多,就算是高啟剛才寫的那首《塞下曲》,在寫戰爭疾苦方面,也有杜甫等人的珠玉在前,只能算二流了。
和這首詩比起來,也差了一籌了。
他們雖然臉皮厚,但是眼睛不瞎,面對這樣水準的詩,他們還要說不如自己的話,那只能說他們無恥,或者壓根不懂詩。
不管是哪一種,他們都不想別人這么看待自己。
但是要承認這首詩比他們的好,他們一時間也沒辦法說出口。
早知道沈萬四的侄子這么會寫詩,他們剛才說話就不該那么大聲了。
現在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場面有些許尷尬。
“這真是你侄子寫的?”呂敏問了出來,其他人也全都投來懷疑的目光。
“當然是我侄子寫的,難不成還是我寫的?我的水平你們也知道。”
沈萬四說完,眾人沉默了一會,沈萬四沒說“不是我侄子寫的,難不成還是你們寫的嗎?”,要是他這么說,他們可就尷尬了。
說白了,他們也知道就連他們也寫不出來這樣的詩句。
“好詩啊,好詩。”高啟最先忍不住贊嘆道,“你那侄子多大年紀?”
“今年才18。”沈萬四神情驕傲地說道。
眾人又是一陣沉默。
十八歲,就寫出這樣的詩,再看看自己,白活這么多年了!
“我不信!十八歲怎么可能得出如此厚重和寬廣眼界的詩篇?!”
“沈家有錢,我可聽說,王行去了你們家,只要你的侄子寫出一篇好文章來,沈家都獎賞他一百兩。”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誰知道這詩是誰寫的!”
“就是!”
這群人無法接受一個十八歲的少年比他們寫的詩還牛,一時間心理上無法接受,只能想出其他的可能。
沈萬四聽了更生氣了,你們覺得商人之家的人寫不出好詩來,現在自己拿出來自己侄子的好詩,他們竟然不肯承認,懷疑有代筆!
這可是對沈家上下人品的質疑,沈萬四無法接受這樣的懷疑。
“你們寫不出來,不等于別人就寫不出來啊,大唐天才少年王勃,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寫《乾元殿頌》名動天下的時候,也不過才十七歲,怎么我家侄兒寫了這么一首詩,就那么難以相信嗎?”
沈萬四說完,本以為他們會羞愧難當,哪知道他們聽了,倒是一點也不羞愧,反而更嘲笑了起來。
“沈萬四,就算你家侄兒寫了這么一首詩來,你就拿你家侄兒和王勃比,怕是不合適吧?”
“就是,別又是個方仲永。”
“這詩是不是他自己寫的還要存疑呢。”
“沈老板,你哪個侄兒?不會是那個要休妻的侄子吧?就他那樣,我看也寫不出像樣的詩來。”
庸人對于天才,那是崇拜向往的,而像是他們這些在同時代里屬于佼佼者的人,對于天才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
因為有天才出現,同時代的他們,就會變得毫不起眼,他們是螢火之光,若是夜晚,或許他們還能有些光亮,就是高啟、宋濂這樣的人,在他們看來也不過是個月亮的程度。
但是如果出現了一個太陽,那他們那點光亮,可就完全看不到了。
誰都希望自己受人尊崇,而不是一說起自己來,都是“給某人提鞋都不配”的角色。
所以這群人才會對沈萬四拿出了鐵證的情況下,反復的質疑甚至推翻沈萬四的說法。
沈萬四見他們這樣,也不在客氣了。
“是我三哥家的十一子寫的,不是那個要休妻的老七,說起老七休妻的事情,我這侄子還寫信來勸他,其中就有一首詞,你們不信的話,我倒是還記得,可以念給你們聽一聽。”
眾人聽沈萬四這么說,心想這可比命題的范圍更小,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一件事,而且還是最近發生的事情,看他能作出什么水準的作品來,要是這首詞差了不少,那就有得說了。
至少和王勃相比肩的“天才”名頭是保不住了!
他們想要的,就是這么一個結果。
“沈老板,你既然記得,那還請你念出來,我們鑒賞一番。”高啟的態度,倒還是有些謙虛的,語氣里沒有那些嘲諷和鄙夷。
沈萬四道:“好。”
說完沈萬四大聲念道: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兄》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沈萬四念完,再看向他們,只見他們這下全都安靜了下來,而且這次,他們的臉上終于有了羞愧和心虛的神情。
幕僚將詞謄寫出來,送到了高啟的手上。
高啟又看了一遍,臉上的神情變了幾變,最后他仰頭長嘆道:“果然是天縱英才啊,就這一詩一詞,比我等強多了,萬四兄之前說的,不僅沒有夸大,反而很謙虛了……十八歲的少年,寫得出來這樣的詩詞,他日不可限量啊!”
高啟都改口稱沈萬四為“萬四兄”而非“沈老板”了,顯然是承認他是他們當中的一份子了。
高啟說完,其他人面面相覷,陳則也緩了好久,才說:“沈家能出這么一個才情驚艷的少年,誰還敢看不起沈家啊!”
“是的……”
“嗯……”
其他人也尷尬地應和道,神色也都比之前和善多了。
高啟道:“你們都自謙地說,我最后來寫詩,算是你們拋磚引玉,現在看來,我們都是磚,萬四兄侄子的詩才是真玉啊!”
“是啊,這少年才情這么好,王行去教他……怕是沒什么可教的了。”
“恕我直言,王行都寫不出來此等詩詞。”
“恭喜啊,萬四兄,沈家這下算是揚眉吐氣了啊。”
“萬四兄,改天我們詩會,叫上你那侄兒,我們都想見見。”
“對對對。”
眾人一口一個“萬四兄”的叫著,沈萬四明顯感覺大家對自己的態度變了。
這種被這群原先看不起自己的人尊重的感覺,真好!
“萬四兄,你那侄兒叫什么名字?”
“沈敬。”
“好名字啊。”
“萬四兄,令侄還有什么詩作沒有,拿出來給我們開開眼啊!”
“目前就這兩首……”
“就這兩首??”
眾人有些吃驚,就寫了兩首,水準這么高?!
沈萬四自己都覺得這很夸張,于是道:“可能他有其他的,只不過覺得不太好,所以我不知道……”
這群人,開始不愿意接受大明朝還有個天才少年在,但是兩首詩詞下來,他們不承認也得承認了。
既然真的存在這么一個天才少年,無法改變,那對于他們來說,可能只有一條路——交好!
沒有詩篇流傳千古,和天才少年交好成為文壇佳話倒是很有可能。
這天底下的讀書人,誰不認識汪倫呢?
這也算是曲線救國了吧。
沈萬四第一次在這群人面前挺直了腰板,心里面卻是對著遙遠的沈敬充滿了感激。
一直以來,侄子里面,沈萬四最喜歡的,都是老四沈至,而沈敬自己從來沒有正眼瞧過他,覺得他不會有出息的。
可是偏偏,是這個侄子,讓自己挺起了胸膛來。
也真是感謝老天啊,沒有收走這個好侄兒,不然哪有自己今天這么揚眉吐氣啊!
.
“阿嚏!”
周莊的沈敬打了個噴嚏,他緊了緊衣服,心想天氣轉涼了,以后得穿得厚實一點才行。
“少爺,夫人請你過去。”夏蕓過來說道。
沈敬一聽,問:“叫我過去干嘛?是不是知道我又逃學了?”
“我可不知道,少爺要是怕了,就不要逃學不就好了嗎?”夏蕓道。
“我看是老爺回信來了,所以夫人才叫你去呢。”
“我爹回信了?”
“是啊,早上差人送來的。”
沈敬一聽,知道上次寫信去說的事情可能是有眉目了,于是一溜煙地跑到了趙雪娥的房間去。
“娘!”
“敬兒,你過來。”趙雪娥喚道。
沈敬走上前,趙雪娥打量了他一番,問道:“最近我聽說你可沒有好好跟著王先生學習啊,整天逃學。”
沈敬略有些尷尬,只能撒嬌起來:“啊呀,娘呀,你沒聽王先生和陸姨娘說嘛,我這樣的天才,不能以常人那樣來教,不然給我天才教成庸才了。”
趙雪娥啐了一口,說道:“哪有自己說自己天才的!”
“那只能說明娘親您生得好!”
“哈哈哈,你這小子,今天嘴巴怎么這么甜?我看準沒有什么好事!”
沈敬嘿嘿一笑,道:“娘,你記得我們之前金陵回來的時候,爹爹說只要我跟著王先生好好學,學好了,就可以學其他東西,可以找其他老師來教我,對不對?”
趙雪娥一愣,無奈地點了點頭。
“你爹確實這么說過。”
“那您看,之前王先生也都說了,天才有天才的教導方式,我這樣的就應該順著我,想做什么就讓我做,想學什么就讓我學,你看現在,我是不是可以學點其他東西了?”
趙雪娥就知道,今天沈敬來沒好事。
不過,沈敬要求進步,要學東西,作為母親,趙雪娥當然是支持的。
“你想學什么?”趙雪娥道。
“什么都想學!人家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我這樣的天才,學東西,當然也是多多益善了!”
沈敬巴不得全天下的人都跟王行這樣,耗費沈家的錢財呢。
“具體說說,你說了我才好讓人給你找先生啊!”趙雪娥道。
“孔圣人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我覺得是這樣,我們搞個大型招聘會,凡事……”
“什么會?”
趙雪娥一臉茫然,這兒子又說胡話了,不過,可能天才都這樣吧。
“就是……告示……讓所有有本事的人來我們沈家,不管他們是哪方面有一技之長,只要我想學,他們能教會我一點本事,我們沈家都會按照王先生的標準給他們賞錢。”
趙雪娥道:“你這胃口也太大了吧,什么都想學?”
沈家當然是什么都不想學,但是如果能有王行這樣的消耗,那沈敬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王行這,一來沈敬此時記得的明朝之后的詩作并不多,得省著點用,不然到時候自己背上個江南才盡的名頭可就不好看了。
二來沈敬也不想太高調,所以這陣子都沒有寫詩。
王行也問過,問就是沒靈感,不過有了之前兩首詩詞的基礎,王行也沒有逼得太緊。
所以這陣子,王行這邊的賞錢是沒有給的,沈敬系統,【人】的分類里,還是累計2天而已。
這時候,要是有別的人來共同承擔這個分類的敗家金額的話,沈敬自然是樂意的。
“對呀,什么都學一點,才能知道自己最喜歡什么,知道自己最擅長什么嘛。”沈敬道。
趙雪娥顯然不太愿意,道:“你爹之前答應過的,我們當然也不會耍賴,只是你這一下子要學太多,我看你也學不來,這樣吧,和念書作詩一樣,你先選定一個,我們找人去請名家來,只要你做得好,我們就讓你繼續學下一個,好嗎?”
“不好,那太慢了,沒有效率,我就要廣招門師,技多不壓身啊,娘!”
“答應他吧,姐姐。”
趙雪娥正在猶豫和苦惱的時候,陸香春帶著趙蓁來了。
陸香春拿著一封信,道:“姐姐,萬三來信了,說敬兒詩寫得很好,給他和他四叔長臉了,之前答應他的事情我們要做到,讓他多學一些東西,總比他出去胡來得好,而且想要成為好的詩人,那一定要有足夠的見識,多學一點東西沒什么不好,不過……”
陸香春看向沈敬,“敬兒,你的詩文不可以耽誤,要是耽誤了,可就不給你學其他的了。”
沈敬一聽,當下高興極了,道:“放心吧,娘,姨娘,我一高興,興許就能寫出更好的詩作來了!”
陸香春詢問似地看向趙雪娥,趙雪娥見沈萬三都來信說了,道:“我也不懂你們說的那些,就聽萬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