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品牌管理的組織形式
品牌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建立科學的管理組織形式或制度,從歷史上看,曾經先后產生過三種主要的品牌管理的組織形式,即業主或公司經理負責制、職能經理制和品牌經理制。
(1)業主或公司經理負責制,是指品牌的決策活動乃至很多的組織實施活動,全由業主或公司經理以及公司的高層領導承擔,而只有那些較低層次的具體活動,才授權下屬去執行的一種高度集權的品牌管理體制。在這種體制下,有關產品促銷、渠道管理、品牌開發等涉及產品或品牌發展的問題,均需經過公司高層參與和拍板才能執行。這一體制最大的優點是決策迅速、協調能力強、企業戰略思路明確,同時,企業家個人的精神元素成為品牌競爭力的核心構成,可以為品牌發展提供強大的策動力。它一般適合產品和品牌種類比較少且規模不大的企業。
(2)職能經理制,是指在公司的統一領導和協調下,品牌管理職能主要由公司各職能部門分擔,各職能部門在責權范圍內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商標管理制度。這一制度在20世紀20~50年代的西方比較流行,至今也有一些西方企業仍在使用。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也采用這種管理方式。
(3)品牌經理制,是在企業管理層級中增加一個層次,為每個品牌的產品或生產線配備一名具有高度組織能力的經理,使其對企業的品牌開發、產品推廣、銷售市場拓展、利潤控制等全面負責,并由他來負責產品開發研制、生產控制、包裝設計、市場研究、業務拓展、廣告制作、促銷支援等活動,以及協調與其他相關的品牌職能之間的關系,然而這些部門不是品牌經理的直接下級。雖然品牌經理沒有權利對它們提出任何強制性要求,但是他必須運用一切手段完成任務。因此,品牌經理制運作起來比較復雜,品牌經理為完成任務需要處理的關系相當復雜,有時可能產生角色沖突。由此,對品牌經理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應具有的關鍵能力是溝通和決策,只有進行有效的溝通才能協調各部門及其相關人員,形成支持合力,在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