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韌性時代:重新思考人類的發展和進化
- (美)杰里米·里夫金
- 16字
- 2022-12-05 11:47:26
第一部分
效率VS熵:
現代性的辯證法
第一章
口罩、呼吸機和衛生紙:適應性如何勝過效率
亞當·斯密是第一位現代經濟學家,也是現代經濟學的鼻祖。他在其著作《國富論》中寫了下面這段不朽的文字。這段話在商業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揭示了在整個進步時代人類如何形成對自己的定義,并捕捉到“人”的定義的精髓,因此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里,這段話被人們廣泛傳播。
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努力為他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誠然,他所考慮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社會的利益。但是,研究他自己的利益自然而然地,或者不如說必然地使他更傾向于對社會最為有利的用途。……他所盤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這種場合下,就像在其他許多場合一樣,他受到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引,去盡力達到一個并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卻常常能促進社會的利益,而且比有意這樣去做更加有效。
亞當·斯密將“有效”視為“經濟人”孜孜以求的那種“效率”的同義詞,也是社會頂禮膜拜的教條。
2021年5月14日的《紐約時報》頭條新聞的標題是《沒有它,你的汽車、烤面包機,甚至洗衣機都無法運轉,而它正面臨全球短缺》。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經濟學家亞歷克斯·T.威廉斯(Alex T.Williams)。
這篇文章講述的故事預示著一次經濟崩潰即將到來,而當這種在資本主義系統核心爆發的危機達到一定規模時,足以摧毀我們在過去兩個世紀所構建的經濟秩序和以此為基礎所建立的商業生活。文章依稀顯示一種可能取代資本主義系統的新體系正在誕生。
這篇文章的開頭平淡無奇,作者開門見山地指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短缺。”這些微小的芯片被廣泛應用于構成數字化智能世界的眾多流程和制造產品中。半導體產業的規模達5000億美元。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讓我們來看一家《財富》500強公司——福特汽車公司。該公司宣布,由于目前用于汽車制造和加工的半導體嚴重短缺,公司不得不做出悲觀的預測:下一年的利潤將縮減25億美元。在全球經濟嚴重依賴半導體的情況下,這些損失會被不斷放大——從醫療設備到輸配電網絡,我們終于開始意識到危機的嚴重性了。
美國總統拜登與福特汽車公司和谷歌公司的高管舉行了一次高級別的秘密會晤,旨在評估半導體(大部分在美國以外制造)短缺對經濟下行造成的影響和對國家安全產生的威脅。為了推動落實聯邦政府緊急資助半導體研發的專項資金和聯邦政府承諾的用于在美國建立半導體制造設施的基金,威瑞森通信、高通、英特爾和英偉達等行業巨頭組成了一個行業聯盟。該聯盟希望聯邦政府從當時正在草擬的基礎設施規劃中為這個行業留出50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這還只是開始,理由是存在半導體短缺可能導致美國經濟停擺的安全風險。
然而,這不單純是一個全球供應鏈短期中斷的問題。在文章中,讀者會發現定義危機本質的兩個詞,即“效率”和“韌性”。更深層的是,它預示了資本主義本身的一個根本矛盾,即“效率”和“韌性”之間不可避免的權衡取舍。
生產復雜的半導體產品的大型生產設備需要投入巨額資金,這會導致利潤率降低,因此,只有極少數投資了所謂“精益物流及供應鏈”和“精益制造流程”并獲得最高生產效率的公司才能成為業界翹楚。而“精益物流及供應鏈”和“精益制造流程”之所以能夠提高生產效率,是因為它們削減了生產流程中高昂的庫存成本和其他冗余費用。在一般情況下,這些庫存和冗余可能是維持正常運營所必需的,目的是防止出現意外的緊急情況,例如:額外的庫存儲備;可立即啟動的備用生產設備;可供快速部署的儲備勞動力,以防生產過程中的任何環節出現中斷;隨時可用的替代供應鏈,以避免物流系統出現中斷和放緩。
這些額外的開銷降低了企業運營效率并減少了營業收入,使企業越來越難賺錢。鑒于此,管理層和股東都會盡量避免這種額外的費用,因為它們會蠶食利潤。目前,全球的半導體市場由少數幾家巨無霸企業控制著。這些市場的領軍企業正是在生產過程中采用了“精益制造流程”,從而降低了運營成本,才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然而,這些企業越來越“高效”的代價卻是它們的“韌性”越來越差,在面臨突如其來的變化時,它們也愈加脆弱。威廉斯指出了這樣一個明顯的缺陷,他問道:“如果一場自然災害就能迫使一家超級高效、超級精益的工廠停產,而且它生產的芯片沒有備用庫存供應,那么這樣的工廠有什么用呢?”一切都是效率說了算,作為代價,韌性就只好被犧牲掉了。
在自然和人為破壞不斷升級之后,半導體短缺并不是第一個讓公眾對經濟缺乏韌性產生懷疑的事件。2020年春,資本主義體系的第一條裂痕出人意料地出現了。新冠肺炎的快速傳播令所有國家措手不及,因為醫療系統并沒有為疫情大流行做好準備,大家突然發現自己暴露在傳染病的威脅之下,沒有防護措施,也無法為家人提供必需品。
威廉·高爾斯頓(William Galston,曾擔任比爾·克林頓總統的副助理)于2020年3月發表在《華爾街日報》上的一篇評論文章意外地引發了一場經濟風暴。他在文章的導言中寫道:“效率并非經濟活動的唯一追求。”高爾斯頓說,他一直在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的經濟后果。疫情大流行導致的經濟下滑已經足夠令人擔憂了,然而,還有一件更加讓人震驚的事情:美國完全沒有做好滿足需求的準備。在每天晚上的新聞播報中出現的都是州長、醫療專業人士和廣大民眾在質問:N95口罩在哪里?個人防護用品在哪里?呼吸機在哪里?為什么抗菌肥皂甚至衛生紙等生活必需品都出現了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