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三角
不,我腦子很清楚,明白自己無論內在還是外在都沒有出人頭地的能力。也從來沒想到要出人頭地。真的,不騙你。
可是,當我經歷過在地方上工作,被調入做什么都要眼疾手快的大阪社會部后,雖然沒有成為當紅“獨家新聞記者”,但是通過策劃采訪或連載,總算刷出了自己的存在感。三十五歲以后,自信心也比較足了,態度上開始變得大大咧咧,對待年輕部下有了點老資格的作風。一直一起并肩工作的同期進公司的同事們,只要是正常的部屬職員,都自然而然地紛紛升職為“司法部領導”、“機動組領導”等職務。而我連一個候選人都沒能當上!明白這個事實時,我內心發生了巨大動搖,這一點連我自己都深感意外。
為何我被踢出局了呢?
自然,沒有任何人回答我。
其實我連問的勇氣也沒有。
因為,就算是別人羅列出來“你這兒不行”、“那兒不可以”,我也不可能會認同。我當然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可是,我最想知道的不是這個。
那時,支配我內心的是一種被害者意識,即:“或許……我被歧視了?”
我在公司里是屬于絕對少數派的女記者。當然,我們公司在制度上沒有性別歧視。所以,無論人事如何變動,都不是“歧視”,而是根據“能力”。
也就是說,我能力不足,所以才“被踢出局”的。可是,可是,真的是如此嗎?或許我不敢說自己比別人優秀,但是說我是平均分以下不是太過分了嗎?而這一點也無法向任何人確認。因為公開形式上是不存在任何歧視的。
沒有答案的問題實在是太恐怖了。
如何才能從這個左右為難的困境中脫離出來呢?當我思考這一點時,心底不禁打了個寒戰。
我所能做的只有承認“自己能力不足”,并且更加更加努力,除此之外別無選擇。不,不是我不想努力,而是我努力努力再努力,而結果是再次“被踢出局”,如此循環往復的話,我的精神到底能夠撐到何時呢?
沒有回報的戰斗,無論如何消除不掉的疑慮——“被歧視了吧”,以及號稱“沒有歧視”的公司。
如果不把這個稱為“死亡三角”,又能稱為什么呢?我好像陷入了一個無比糟糕的怪圈。難道公司職員必須要忍受如此殘酷的考驗嗎?
因此,一直以來在公司里被培養得非常任性的我也開始發現,今后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難道我今后的人生必須過這樣的日子嗎?每當宣布人事變動,心靈就不得安寧,為了不讓自己成為怨婦幽靈,就必須不斷地拼命控制自己……
再次極目遠眺,所見之處似乎盡是遍布陷阱的冰凍荒野。無論怎么想,能夠心情舒暢地跑出這片荒野的概率都低得可憐。
這種狀況能讓人心情不低落嗎?
況且,還有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