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星隕五丈原
建興十二年八月二十三,五丈原的秋風帶著早來的寒意。諸葛亮躺在褪色的青布軍帳里,手指微微抽搐著劃過輿圖上的陳倉道。油燈將他的影子投在帳壁上,枯瘦如秋枝。
“丞相,該進藥了。“醫(yī)官捧著藥碗的手指發(fā)白。
榻上人勉強睜眼,渾濁的瞳孔映著跳動的燭火。
五丈原的秋夜沁著刺骨寒意,諸葛亮枯槁的手指突然攥緊輿圖,羊皮質(zhì)地在寂靜中發(fā)出“咯吱“悶響。醫(yī)官的藥碗應聲翻落,褐色的湯藥順著“漢中“二字蜿蜒漫開,將陳倉道的墨跡暈成模糊的淚痕。
“丞...相?“楊儀的膝蓋重重砸在青磚地面,額角抵著冷硬的磚縫。更漏銅壺滴落寅時初刻的水珠,墜在他痙攣的手背上,激得他猛然抬頭——燭芯爆出最后的火花,映亮榻邊懸掛的《隴西屯田策》,策論末尾朱批“儀可佐軍“四字猶自鮮紅。
帳外忽起戰(zhàn)馬嘶鳴,楊儀以袖掩面,指縫間溢出的嗚咽驚飛了棲在轅門的寒鴉。待掌心濡濕冷卻,他緩緩起身,指尖撫過諸葛亮未闔的眼瞼:“卑職...定不負所托。“這話說得極輕,像是怕驚醒什么,又似在說服自己。
一旁的醫(yī)官顯得不知所措,楊儀瞥了他一眼。
“你來。“楊儀的聲音裹著秋霜,“速取冰鑒鎮(zhèn)住丞相遺體,對外只說丞相病重需靜養(yǎng)。“目光掃過醫(yī)官蒼白的臉,“若走漏半點風聲,你該知漢中刑獄的手段。“
待帳內(nèi)重歸死寂,楊儀就著殘燭展開軍報。火光在他眼底躍動,映出建興八年南谷口的舊事——彼時魏延的長槊挑飛他的冠冕,嗤笑“豎儒豈知兵“的嗓音猶在耳畔。
“來人!“他擲筆于地,“速請費祎、姜維兩位大人,就說...丞相有要事相商。“
帳簾卷起的剎那,姜維的佩劍穗子纏住了青銅燈臺,十二盞燭火齊齊搖曳。費祎踉蹌著扶住藥案,碰翻的艾灸筒滾到諸葛亮榻前——那只曾執(zhí)掌千軍的手,此刻正無力地垂在案上。
“丞相!“姜維單膝跪地,甲胄碰撞聲里帶著顫音,他仰頭望著榻上素帛覆蓋的身影,恍惚又見建興七年祁山雪夜,諸葛亮握著他的手在沙盤推演:“伯約當知,為將者最忌意氣用事。“費祎亦是老淚縱橫。
半晌,姜維道:“此事須速報魏將軍。依軍制,合該由前軍師統(tǒng)領三軍。“
費祎口中嘆氣緩緩開口:“文長若掌兵符,怕是要盡起全軍強攻長安...“
“諸君都錯解了丞相心意。“楊儀的聲音像鈍刀劃破死寂。他緩步至輿圖前,指尖劃過斜谷道蜿蜒的墨跡:“臨去前,丞相握著楊某的手說'北伐大業(yè),當徐徐圖之,若我不在,你須將全軍平安帶回成都。”
費祎、姜維聽罷,皆沉默不語。
楊儀繼續(xù)道:“十日,十日內(nèi)大軍可退至漢中。留得這些軍士,可報蜀地無憂,也不枉丞相一片苦心。”
“丞相……當真說過由你統(tǒng)軍?”姜維突然抬眼望向楊儀。
“千真萬確,莫非伯約……不愿相信?”楊儀反問。
“不敢,如此安排,合情合理。”姜維雙手抱拳。
“儀兄。“費祎的稱謂悄然變化,“撤軍路線當如何布置?“
楊儀將輿圖推至眼前:“伯約率前軍引路,某領中軍押送丞相靈柩,至于文長...司馬懿的追兵,總要有人擋著。“
楊儀將寫好的軍令交給傳令兵,讓他盡快通知各營地。
帳外馬蹄聲漸遠,費祎的玉笏在掌心轉(zhuǎn)了三轉(zhuǎn):“文長素來桀驁,豈會甘愿斷后?“
姜維正在系緊臂甲的手忽然頓住,帳內(nèi)燭火將三人的影子投在“克復中原“的匾額上,扭曲如魍魎。
楊儀突然起身,陰影籠罩案上撤軍圖,“我等護著丞相靈柩先行,文長若真有忠義之心...“他刻意頓了頓,“自會替漢室守住最后隘口。“
姜維追問道:“若他不同意呢?”
“若文長抗命...“楊儀吹熄燭火,黑暗瞬間吞沒輿圖上猩紅的斷后標記,“便請伯約代丞相清理門戶。“
卯時的晨光刺破霧靄時,楊儀站在觀星臺上俯瞰連營。
“長史真要如此?“費祎的聲音在身后響起。
楊儀將虎符按在冰冷的石欄上:“你看西南角的炊煙——魏延的親兵營比平日早炊半個時辰。“他瞇起眼,“那廝定是察覺了什么。“
姜維按劍登臺:“探馬來報,魏延部正在拆除箕谷鹿砦。“
“他敢!“楊儀突然提高嗓音,“傳令各營:魏延違抗軍令,私拆防務!“楊儀點了人馬,準備向魏延興師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