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支

原文

茶對酒,賦對詩,燕子對鶯兒。

栽花對種竹,落絮[1]對游絲[2]。

四目頡[3],一足夔,鴝鵒[4]對鷺鷥。

半池紅菡萏[5],一架白荼縻[6]。

幾陣秋風能應候,

一梨春雨甚知時。

智伯恩[7]深,國士吞變形之炭;

羊公德大,邑人豎墮淚之碑。

注釋

[1]落絮:飄落的柳絮。

[2]游絲:飄逸的絲紋。

[3]四目頡:傳說為中華文字的創造者。

[4]鴝鵒:八哥鳥。

[5]紅菡萏:紅荷花。

[6]荼縻:一種落葉灌木,花白色,有香氣。

[7]恩:恩情。

釋義

茶和酒相對,賦(一種文體)和詩相對,燕子和鶯鳥相對。栽花和種竹相對,飄落的柳絮和飄逸的絲紋相對。傳說造字的蒼頡有四只眼睛,夔為舜時樂官,舜說:“得夔一足矣。”后來誤認為夔只有一只足。八哥鳥和鷺鳥相對。有半池的紅荷花,有一架白荼縻。幾陣秋風應著節氣而來;一場春雨過后,枝頭開滿了梨花,使人們了解到此時的節氣。春秋末年,豫讓受了智伯的恩情。后來智伯被趙襄王殺死,豫讓就將身體漆成癩狀,吞炭裝啞伺機刺殺趙襄王,事未成,被殺。西晉時,羊祜守荊州,很得民心。他登峴山,感嘆時光流逝,潸然流淚。他死后,人們在此豎立一塊碑,以記他的功德,人稱“墮淚碑”。

啟示

尋常事物來入對簡潔明快蘊活力;歷史典故相對出,仁義禮信潤心肺。

典故 一夔已足

夔,是遠古傳說中的一位杰出的音樂家,曾任舜帝時代的樂官。傳說中他制定了許多音樂方面的規章,創作了很多音律作品,為舜時期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

據說,“夔一足”——夔只有一只腳。

對這問題,從古代到今天,人們展開過多次激烈的爭論。一個人只有一只腳,那這位音樂家不就成為怪人了嗎?誰能相信呢?到了春秋時代,孔子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他翻閱了大量有關舜時代的記載,并認真分析了各種傳說。最后孔子把這個疑團給解開了。有一天,魯哀公向孔子問起了這個問題。于是孔子信心十足地解釋道:“當時舜要用禮樂教育百姓,所以請夔為‘樂正’。后來有人向舜建議廣招音樂人才,舜說,夔的才能很高,有他一個就已經足夠了。古書上所謂‘夔一足’,就是一人已足的意思,而并不是說夔只有一只腳。”人們都認為,孔子的解釋是合理的。

為了避免誤會,“夔一足”的說法,有的就改成了“一夔”。例如《后漢書·曹褒傳》說:“一夔矣。”宋人周必大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說:“作樂以一夔而足,所貴專門。”后來,人們更進一步明確為“一夔已足”這句成語,意思說:只要有一個有才干的人,就能辦好某件事,沒必要安排很多人。現在的大多數人都認為這種理解是正確合理的。

原文

行對止,速對遲,舞劍對圍棋。

花箋對草字,竹簡對毛錐[1]。

汾水鼎,峴山碑,虎豹對熊羆。

花開紅綿繡,水漾碧琉璃。

去婦[2]因探[3]鄰舍棗,

出妻[4]為種后園葵。

笛韻和諧,仙管恰從云里降;

櫓聲咿軋,漁舟正向雪中移。

注釋

[1]毛錐:毛筆。

[2]去婦:指休妻。

[3]探:采摘。

[4]出妻:也指休妻。

釋義

行動和停止相對,迅速和遲緩相對,舞劍和圍棋相對。寫信用的箋紙和寫在上面的字相對,竹簡和毛筆相對。漢武帝在汾水得到了一個大鼎,峴山有悼念羊祜的墮淚碑,虎豹和兇狠的熊相對。春暖花開,一朵朵的花簇擁在一起,如同錦布;流水蕩漾,碧綠清新,如同琉璃似的。據《漢書·王吉傳》記載,王吉的鄰居種有棗樹,結了棗子的樹枝伸到了王吉家的院子里,王吉的妻子就摘了幾個,王吉因此休了她。據《居記》記載,春秋時公儀休做魯國的相國,他吃飯的時候吃到了自家的葵菜,又看到自己的妻子在織布,他認為這樣做就會和老百姓爭利,于是讓人將自家的葵萊拔了,把妻子送回了娘家。笛聲的韻律和諧,就好像笛子是從云端落入凡間的一樣;搖櫓的聲音響著,漁船正向有雪的地段移動。

啟示

一片錦鄉碧波,一聲漁舟唱晚;一種恬靜平和,一份情意深遠。

典故 拔山舉鼎

“拔山”和“舉鼎”都是用來形容人力氣特別大的,它們都是來自項羽的故事。

項羽少年時代,不愛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學不好,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說:“讀書只要能記姓名就足夠了,擊劍是對付一個兩個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能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就教他兵法,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認真鉆研。當時,項羽跟叔父住在吳中,因叔父項梁在家鄉殺了人,為了躲避仇家,便住到這里。項梁懂得兵法,很有才能,吳中的人很敬重他。對于項羽,人們也都說他不同常人,當時他才二十二三歲,身材魁梧,能把百斤重的鼎舉起來。后來,項羽起兵反秦,接著又同劉邦爭霸天下,從24歲開始,奮戰了八年,最后被劉邦軍包圍于垓下(今安徽靈璧),最終自刎于烏江。

自刎前的那天晚上,四面楚歌,項羽在營帳中對著愛姬和名馬“騅”痛飲高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這首歌的第一句是形容自己身強力壯,就是“拔山”一詞的來歷。

這里的“拔山”和前面的“舉鼎”,合并為“拔山舉鼎”,便是身強力壯的意思。

原文

戈對甲,鼓對旗,紫燕對黃鸝。

梅酸對李苦,青眼[1]對白眉[2]。

三弄[3]笛,一圍棋,雨打對風吹。

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

張駿曾為槐樹賦,

杜陵不作海棠詩。

晉士[4]特奇,可比一斑之豹;

唐儒博識,堪為五總之龜[5]。

注釋

[1]青眼:明亮的眼睛。

[2]白眉:白色眉毛。

[3]弄:撫弄。

[4]晉士:指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

[5]五總之龜:龜二百歲生出二尾,稱一總,至千歲生出五總,稱一聚,五總之龜無所不知。

釋義

長矛和鎧甲相對,戰鼓和旌旗相對,燕子和黃鸝相對。酸酸的梅子和苦澀的李子相對,明亮的眼睛和白色眉毛相對。手撫弄著笛子,心中盤算著怎樣下棋,雨水的浸打和春風的吹拂相對。海棠在春天睡得較早,楊柳在白天還打盹(一句擬人化修辭)。晉代的張駿在涼洲做地方官員時寫了一篇《槐樹賦》。杜甫因為自己的母親叫海棠,不寫與海棠有關的詩。晉朝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小時候看到別人玩賭博游戲,就能預測誰勝誰負,他父親的門人贊揚他說:“這孩子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唐代殷武猷學識廣博,賀知章稱他為“五總龜”(龜長壽,故以此相比)。

啟示

十副對,字字珍,平常事物平常心。四名士,個個奇,胸有博識名青垂。

典故 獻之與妻

王獻之在父親王羲之的熏陶下,年紀輕輕就出了名。那時,他住在南京。一天,他來到桃葉渡,在一處墻角下,看見有個賣硯臺的老漢。王獻之覺得他的硯很好,就買下了。臨走時,老漢告訴他,這個硯臺最好用三月初三的桃花潭水洗,這樣墨就不會干,寫出來的字又均勻又好看。王獻之把老漢的話牢牢記在了心中。

第二年三月初三這天,王獻之果然帶著書童,到桃花潭來洗硯臺。他卷起袖子親自動手,哪知他腳底下一滑,便跌進水里了。書童急忙去拉,王獻之卻叫書童先把硯臺捧上去。站在桃樹下的一個賣扇子的姑娘看到他的這一呆相,“噗哧”一下笑出來。而王獻之卻只顧捧著硯臺仔細瞧,看摔壞了沒有。姑娘也湊過來,叫道:“啊,這硯臺是我家的。”原來她家過去也是個讀書人家,現在窮了,借了人家的銀子還不起,他父親只好賣了心愛的硯臺還債。家里東西賣光了,又只好做扇子賣。

王獻之很可憐這姑娘,想幫助她。于是,他在姑娘賣的扇子上寫了好多詩,叫姑娘拿去賣。姑娘一見落款是王獻之,心想:王獻之的字,那些有錢有勢的人,請都請不去哩。

王獻之后來得知姑娘的芳名叫“陶葉”。兩人心中彼此有了好感,分手之后,陶葉經常捧著王獻之題寫過的扇子看。

又是一個陽春三月,王獻之重回桃花潭,在這里,恰巧又遇到了陶葉。這時的陶葉已是獨身一人,幾年前老漢病逝,于是王獻之伴著陶葉回到了家。后來,他們結成了夫妻,過著幸福的生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稻城县| 疏勒县| 永寿县| 睢宁县| 泸溪县| 博白县| 永平县| 鹤峰县| 民县| 友谊县| 文安县| 青神县| 西丰县| 昭通市| 洞头县| 甘泉县| 上饶市| 南郑县| 长岭县| 武隆县| 泰来县| 花垣县| 芒康县| 土默特右旗| 开封市| 阿克苏市| 大连市| 汕尾市| 拉萨市| 禄劝| 岑溪市| 勐海县| 高陵县| 那坡县| 鱼台县| 广州市| 义马市| 松潘县| 博兴县| 施秉县| 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