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江
- 聲律啟蒙(國學啟蒙書系列)
- 韓震主編
- 2709字
- 2014-11-18 19:12:18
原文
樓對閣,戶對窗,巨海對長江。
蓉裳[1]對蕙帳[2],玉斝對銀缸[3]。
青布幔,碧油幢[4],寶劍對金缸。
忠心安[5]社稷[6],利口覆[7]家邦。
世祖中興延馬武,
桀王失道殺龍逢。
秋雨瀟瀟,漫爛黃花都滿徑;
春風裊裊,扶疏綠竹正盈窗。
注釋
[1]蓉裳:芙蓉做的裙子。
[2]蕙帳:蘭惠做的帳。
[3]銀釭:銀制的燈具。
[4]幢:帷幔。
[5]安:使……安定。
[6]社稷:國家。
[7]覆:使……覆滅。
釋義
樓和閣相對,門和窗相對,大海和長江相對。芙蓉做的裙子和蘭蕙做的帳相對,玉制酒器和銀制的燈具相對。用青色的布料做成的幔,用油布制成的帳幕,寶劍和金缸相對。誠實忠厚就能使國家安定,巧言令色會使一個國家覆滅。東漢光武帝劉秀攻下邯鄲之后,就宴請為他立下了大功的馬武。夏代桀王荒淫無道,關龍逢直言相諫,卻被桀殺了。秋雨細細地下著,道路兩旁開滿了漫爛的黃花;春風和熙地吹著,綠竹已經長滿了窗口。
啟示
瀟瀟秋雨中,一幕幕歷史回放:不要忘,不要忘;裊裊春風里,一棵棵翠竹挺拔:永向上,永向上。
典故 漢光武帝——劉秀
漢光武皇帝劉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劉秀九歲的時候成了孤兒,是他的叔父將他撫養成人。他的兄長性情剛烈慷慨,自從王莽篡奪西漢劉氏江山以后,經常憤恨不平,心中不忘恢復漢室,廣交天下的豪杰義士。劉秀的妹妹是新野鄧晨的妻子,劉秀常與鄧晨拜訪穰人蔡少公,少公博聞強識,對劉秀說:“你將來定貴為天子?!痹谕趺М斦奶禅P年間,劉秀入住長安,被授為尚書。
王莽統治末期,天下連年災害,百姓顆粒無收,四處出現盜賊。劉秀躲避到了新野,把糧食賣給了宛人。宛人李守對其子說:“劉氏主政的時候,我李家為之輔助?!边€有個人叫通,和其弟軼說:“今群雄四起,漢室江山可以重新興復。南陽的劉氏后代,唯獨劉伯升兄弟有實力,可以收眾兵,以圖天下大事。”軼笑說:“這正是我的意思?!碑敃r,劉秀在市集中賣谷物,通和軼前去拜見,企圖說服劉秀。他們說:“如果你劉秀能恢復漢室江山,我李氏甘愿效犬馬之勞?!眲⑿阕畛醪辉敢膺@樣做,但轉念一想,兄長劉伯升常與有才能的人交往,一定會做成大事的,而且王莽已顯示出潰敗的跡象,天下大亂,于是和他們定下了誓盟。
后來,劉秀在其部下的鼓勵下,自立為皇帝,大赦天下。在以后的兼并戰中,逐漸統一天下,恢復了劉氏江山,史稱東漢。
原文
旌[1]對旆[2],蓋對幢,故國對他邦。
千山對萬水,九澤對三江。
山岌岌[3],水淙淙[4],鼓振對鐘撞。
清風生酒舍,皓月照書窗。
陣上倒戈辛紂[5]戰,
道旁系劍子嬰降。
夏日池塘,出沒浴波鷗對對;
春風簾幕,往來營壘燕雙雙。
注釋
[1]旌:旌旗。
[2]旆:一種旗幟,形狀像燕尾。
[3]山岌岌:山峰高聳。
[4]水淙淙:流水淙淙。
[5]辛紂:指商紂王。
釋義
旌旗和垂旆相對,車篷和車簾相對,故國和異鄉相對。千山和萬水相對,沼澤和江海相對。山峰高聳,流水淙淙,敲鼓和撞鐘相對。清風吹拂過酒樓,明月正照書房。周武王攻打商紂王,在牧野大戰中,由于紂王喪盡天良,他手下的將士紛紛倒戈攻打紂王,致使商軍大敗。劉邦的大軍攻打秦軍時,部隊逼近咸陽,秦三世子嬰看大勢已去,將劍系在道旁,請求接受投降。夏天青翠的池塘里,沙鷗一對對地在水面上飛翔;春天和煦的微風中,燕子一雙雙地在壘巢。
啟示
歷史的硝煙彌漫,掩映不住春的溫煦、夏的青翠。
典故 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字季,性情寬厚仁慈,喜歡幫助別人。他年輕時做過小小的官吏,看到秦朝大勢已去,于是立即招兵買馬,廣征賢才,在當地建立了自己的武裝,準備在混戰中建功立業。其后,他與項羽擁立孫心為楚懷王。
西漢元年,劉邦率兵先于其他諸侯來到灞上。秦三世子嬰素車白馬在那里等待劉邦,接受劉邦對自己的招降。劉邦部下要求誅殺秦三世,而劉邦說:“懷王派我來征討,是因為我能寬厚待人,且子嬰已經降服,就不該殺他?!焙髞韯钣窒铝罘饬饲爻闹閷?、財物、府庫,把軍隊撤回了灞上,以等待項羽大軍的到來。可以說,這是劉邦騙取項羽信任的第一步。
在秦國滅亡以后,項羽的實力大大超出劉邦。開始時,劉邦知道自己的實力不如項羽,于是忍辱負重,事事恭敬項羽。但到了公元前206年,劉邦的軍隊已經大大提高了戰斗力,而且有著像張良這樣的勇將、韓信這樣的猛將、蕭何等富有軍事才能的人相助,劉邦也不甘心屈尊于項羽。于是,在這一年,他挑起了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楚漢之爭,最后以劉邦大敗項羽而結束。劉邦在統一全國之后,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史稱西漢。劉邦乃漢朝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在賢相良臣的輔助下,逐步安定了國家,恢復了生產,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了巨大的貢獻。
原文
銖對兩,只對雙,華岳對湘江。
朝車[1]對禁鼓[2],宿火對寒。
青瑣闥[3],碧紗窗,漢社對周邦。
笙簫鳴細細,鐘鼓響摐摐。
主簿[4]棲彎名有覽,
治中展驥姓惟龐。
蘇武牧羊,雪屢餐于北海;
莊周活鮒,水必決于西江。
注釋
[1]朝車:上朝乘坐的車。
[2]禁鼓:廟堂上的鼓。
[3]闥:宮門。
[4]主簿:縣令的屬官,主管文書簿籍之事。
釋義
銖(古代計量單位,一銖為二十四分之一兩)和兩相對,只和雙相對,泰山和湘江相對。上朝乘坐的車和廟堂上的鼓相對,宿火和寒燈相對。上著青鎖的宮門,碧綠的紗窗,漢代的地域和周代地區相對。笙簫發出的聲音柔而輕,而鐘鼓則發出響亮的聲音。據《后漢書》記載,東漢東留人仇覽,少時做事長,后來做了主簿,自稱做鷹鳥不如做鸞鳳。據《三國志·龐統傳》記載,龐統做來陽令時無所作為,魯肅對劉備說:“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蘇武在匈奴牧羊的時候,用雪充饑,而不改其志向;莊周要想救活泥坑里的魚兒,他得去引西海之水。(見《莊子·外物篇》記載的一則寓言故事,名為“涸轍之鮒”。)
啟示
蘇武牧羊,多么沉重的歷史呀!寫入對文,讀來卻在詩意中徜徉。
典故 莊子和他的《逍遙游》
莊子,名周,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現存《莊子》33篇。
莊子全面繼承老子的宇宙觀,并且在本體論和道與物的關系方面有進一步的發展。莊子在老子的基礎上進一步向本體論的方面邁進,明確地指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碧齑蟮卮?,沒有道大,陰陽之氣中也同樣貫通著自然的天理,即具體事物本身特有的物性,這顯然具有泛道論的色彩,解釋了宇宙萬物的多樣性。而人就可以通過實踐和悟性,“判天地之美,析萬物存在”。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夠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就在于他完全把握了牛的內在結構。這就為人們體悟規律、運用規律提供了典范。
《逍遙游》的人生觀是莊子思想體系中最神奇的著名論述。在《逍遙游》中,莊子對政治斗爭采取批判與回避的態度。莊子認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是由于受外界物質條件的束縛,二是由于受自身肉體的束縛。
莊子還啟迪人們用“坐忘”的辦法實踐這一切。忘掉一切,不僅是忘掉外界事物,而且還要忘掉自身的肉體,達到人與自然混然一體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