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父之言,在理!”
“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慶余?!?
“侄兒卻是認(rèn)為,唯有積善之家,方能有所慶余?!?
“榮華富貴迷人眼,唯有德才配位之輩,方能受之?!?
朱高煦今天是來認(rèn)錯了,所以他的態(tài)度很端正。
畢竟嘴上認(rèn)慫而已,又不會缺幾兩肉。
“侄兒往日紈绔,實在不該。”
“舅父先前規(guī)勸之言,侄兒一直銘記于心?!?
“今后,侄兒當(dāng)每日三醒吾身,靜思己過!”
朱高煦見到徐輝祖姿態(tài)有所放軟,朱高煦知道今天的事情大有可為。
所以他當(dāng)下就表明自己決心,就差對著滿天神佛起誓了。
“孺子可教也!”
“我等皆是皇親國戚,唯有謹(jǐn)言慎行,方能無愧朝廷供養(yǎng),方能不至于恩寵中落。”
“你為太祖孫、燕王子,尤其不可有作奸犯科之舉!”
徐輝祖,終究是朱高煦的舅舅。
在面對自己侄兒誠懇認(rèn)錯,他也在暗自思考,自己之前提議誅殺朱高煦的言論,是不是過于刻薄了?
至于徐輝祖說的皇親國戚,一點都不算夸張。
徐輝祖的父親徐達(dá),乃是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累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
徐達(dá)去世后,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賜謚號“武寧”,為其御制神道碑文,賜葬鐘山之陰,配享太廟。
朝野亦公認(rèn)徐達(dá)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功勛六王之首。
徐氏更是和老朱家結(jié)為姻親,
徐達(dá)的長女,嫁給了朱棣。
二女,嫁給了代王。
幼女,嫁給了安王。
論明初恩寵,徐氏為當(dāng)世第一。
“古人有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侄兒受教了!”
朱高煦連忙就是起身一拜。
“侄兒當(dāng)再敬舅父一杯,謝舅父醍醐灌頂之言!”
朱高煦恭敬端起酒杯。
“算了,喝酒誤事!”
“只要你能明事理,舅父我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徐輝祖雖然上前扶起了朱高煦,只是他沒有端起面前的酒杯。
“大哥,這酒你該喝!”
突然一個洪亮的聲音響了起來。
然后,一個中年漢子就如同一陣風(fēng)般走進了餐廳。
來人也是朱高煦三兄弟的舅父,他是徐達(dá)的小兒子徐增壽。
雖然徐達(dá)三個女兒都嫁得很好,可在封建社會這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兒子成器,才是一個家族的根本。
徐達(dá)共有四子,除了三子早夭之外,其他都是有官職在身的。
長子徐輝祖,是襲爵徐達(dá)的魏國公。
次子徐膺緒,任指揮使。
幼子徐增壽,是左都督。
對于徐氏榮耀,人們常以“一門三都督”來形容。
“大哥,這杯酒你非喝不可!”
徐增壽走到餐桌之前,大大咧咧坐了下去。
這是徐增壽自己的家,在場都又都是他的血脈至親,所以他也沒有什么需要顧及的。
“哦?”
“四弟為何覺得我該喝?”
徐輝祖對于自己的詫異,并沒有隱瞞,反而是通過神色表露出來。
“花前月下,舉杯對飲?!?
“今日我們一家人共聚一堂,自該以酒助興!”
徐增壽的理由很簡單,人逢喜事千杯少。
“四弟,這你就大錯特錯了!”
“水靜可以鑒物,明鏡可以鑒物,杯中酒也可以鑒物。”
“這喝酒誤事,古人早有定論?!?
“《尚書·酒誥》曾言,飲惟祀,德將無醉。”
“意思是說,只有古人只有在祭祀時才可以飲酒,并且要用德來扶持,不可爛醉如泥?!?
“《詩經(jīng)·大雅》也有“殷鑒不遠(yuǎn)”之言?!?
“這句話是在說,周公認(rèn)為以殷商滅亡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商紂王沉迷于酒池肉林之中,導(dǎo)致私德不修而誤了國事?!?
“前車之鑒,后世不可不查!”
徐輝祖雖然是出自將門之家,可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
要不然,建文帝也不會讓徐輝祖成為《太祖高皇帝實錄》的文職編修之一。
要知道,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他的言行將會被后代子孫奉為金科玉律。
而建文帝繼位的法統(tǒng)又來自于朱元璋的指定,建文帝更是要把朱元璋塑造成千古一帝。
“舅父,你錯矣!”
朱高煦猛的開口。
“哦?”
“你倒是說說看,我哪里錯了?”
面對朱高煦的質(zhì)疑,徐輝祖也是起了好奇之心。
更重要的是,徐輝祖想知道自己這個往日紈绔的侄兒,今天到底會有怎么一套說辭?
“飲酒誤事,飲酒失德。”
“那么侄兒想問一下,什么是酒德?”
不等徐輝祖開口,朱高煦又快速接著往下說。
“早在千年前,古人在《尚書》中就提到了酒德?!?
“這酒徳,指的就是飲酒者在飲酒時候的道德規(guī)范,以及飲酒者在酒后應(yīng)有的風(fēng)度?!?
“合度者有德,失態(tài)者無德,惡趣者更無德。”
“有酒德的人,能夠讓和他一起喝酒的人,都感覺如沐春風(fēng)?!?
“至于不講酒德的人,會把整個酒局?jǐn)嚨脕y七八糟,從而暴露本性,失了人心?!?
“飲酒者,可分為三等。”
“雅、清,第一等?!?
“俗、濁,第二等。”
“惡、污,第三等。”
關(guān)于酒徳,朱高煦自有一套說法。
“古人飲酒,其中充斥禮儀?!?
“敬酒首先是主人敬主賓,然后是陪客敬主賓,接著是主賓回敬,最后是陪客互敬?!?
“敬酒應(yīng)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等為先后順序。如果是平輩,按座位順序就好了。”
“在傳統(tǒng)習(xí)俗里,碰杯前都要有祝酒詞,說些吉祥話、祝愿詞。不要單純地為了飲酒而飲酒,而失去聯(lián)絡(luò)感情的好機會?!?
“敬酒之時,右手握杯,左手墊杯底?!?
“敬酒之人的杯子,永遠(yuǎn)要低于被敬酒的人?!?
“敬酒時如果碰杯了,敬酒者不可比對方喝得少。”
“敬酒之時,應(yīng)該走到對方身邊去倒,而不是在對面拿著他的杯子”。
“替人斟酒,杯滿為禮,不溢為敬?!?
得益于穿越前經(jīng)常去參加酒局,朱高煦在這飲酒一事上,可謂是酒桌文化深厚。
“古人將個人德行融入飲酒,也把酒徳融入國政之中?!?
“酒徳和國政一說,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jīng)》。”
“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于酒?!?
“《尚書·酒誥》,飲惟祀,無彝酒,執(zhí)群飲,禁沉湎。”
“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
“無彝酒,不要經(jīng)常飲酒,平常少飲酒?!?
“執(zhí)群飲,禁止民眾聚眾飲酒?!?
“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
“這都是古人對于飲酒的規(guī)范?!?
說到飲酒,朱高煦可謂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古人雖然認(rèn)為飲酒失德,不過他們也是認(rèn)為可以飲酒的?!?
“尊老奉賓,飲酒有度,有禮有恪?!?
“《禮記·玉藻》中有記,君子飲酒,一杯表恭敬,二杯顯溫雅,三杯知進退。”
“如今侄兒等敬酒舅父,就是尊長!”
朱高煦繞了一圈,這才說出了主題。
作為晚輩尊敬長輩,那么晚輩敬酒不是灌酒,而是晚輩一刻孝悌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