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這樣買保險,怎么樣都不會錯
很多人的保險啟蒙,都來自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
他們會告訴你,我這里有一個×××保險,特別適合你,你來了解一下。
但是面對一個陌生的領域,大部分人都不了解這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能給自己什么樣的幫助。在不清不楚的情況下,有的人可能為了顧全親友的情面購買,又不知道會不會買錯;有的人拒絕對方說自己不買,又不確定這份保險對自己來說是否真的無意義。
所以在這里,我為大家梳理一個問題:怎么買保險,不會錯。
在買保險的時候,天字第一號保險就是社保。社保是唯一一款沒有核保也不會斷保的保險。只要持續繳費,那么任何時候生病了,社保都可以按照報銷要求,幫我們承擔一部分的醫療費用。通常一次住院,社保中的醫療保險能報銷大半的金額。
所以在買保險之前,我們要先看一下,家里還有誰沒有交社保。
在職員工一般在公司交,公司承擔一部分的保險費用;
孩子如果沒有交,可以在居委會或者街道辦咨詢一下;
父母如果之前沒有交,或者夫妻中有全職在家的,如果是城鎮居民戶口可以咨詢當地社保中心,辦一個城鎮居民社保,非城鎮戶口可以找村委會辦新農合。
一家老老小小加起來,一年可能也就支出收入的很少一部分,但是萬一生病了,社保就是我們堅強的后盾。
在參加社保的基礎上,我們再來考慮我們為什么要買保險。
其實買保險這個東西,說來說去就是一個字:錢。
歸根結底,買保險就是為了應對意外情況。如果在某些時候出了某些事情,我覺得我可能一下子拿不出這筆錢來,那么這時就可以提前利用好保險的杠桿,用小成本保證我到時候能拿到那么一筆錢。
這就是保險的初衷,一個有償的互助機制。
1.2.1 考慮什么時候會需要這一筆保障金
平日里最常見就是感冒發燒,但是治療一次感冒發燒通常也就幾十元錢,很多時候哪怕不吃藥過幾天也就康復了。
很明顯,這一類屬于頻次高但是風險低的事情,如果我們想轉移這一部分的風險,因為頻次太高,那么理賠率也會很高,保費不會比實際就醫費用低多少。所以這一部分完全可以自己承擔,沒有太大必要轉移出去。
費用稍微高一點的就像肺炎、乳腺纖維瘤手術這些,花費一般在一萬元之內,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可以承擔,但如果能有杠桿比較高的保險就更好了。
像一些比較嚴重的疾病,比如說早期癌癥一類的,花費可能是幾萬元,對于這些,屬于能轉移風險最好,但是沒有合適的保險產品的話,勉強也能自己承受。
最怕的,莫過于重大疾病、高等級傷殘以及意外去世。
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幾萬元算少的,通常都要幾十萬元,并且一般發現病情后都需要盡快籌到一筆錢。
家人的意外去世,對于家庭來說不僅僅是情感上難以承受的打擊,如果是家庭經濟支柱身故,更是經濟上的滅頂之災。
新聞報道中有很多燒燙傷案例,如大面積三度燒傷,基本治療費用加后期植皮,花費動輒上百萬元。
所以,對于轉移風險來說,我們應先考慮哪些風險是難以承受的。轉移了這一部分難以承擔的風險,再去考慮其他經濟損失較小的風險。
有的人可能說,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那這種情況,應優先考慮的是重疾和傷殘。
有的人說,我有公費醫療,醫療費用全額報銷,那重點考慮的是殘疾后的收入和身故補償。
不同的個人情況,面對的問題不同。
讀者可以考慮一下,你最擔心的是什么風險?
1.2.2 怎么解決這個風險
我們先給風險分個類。
報銷類的,包括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傷殘的治療費用。
費用補償類的,包括重大疾病治療導致的收入損失、殘疾后續的收入彌補、家庭經濟支柱離去后給家人的經濟補償。
報銷類的這兩種,主要是靠醫療險解決,特點是醫療費用不定,可能幾萬元也有可能幾百萬元,所以需要的額度較高。
費用補償類的,重大疾病治療靠重大疾病保險;殘疾后續的收入,意外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補償;家庭經濟支柱離去,這個經濟補償可以靠壽險。
以上內容,就是把不同的風險用不同的產品進行了解決。
這個時候很多人會認為:買了這種產品就解決了這種問題。
可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
舉個例子:
小明今年30歲,已婚,有一個孩子,夫妻雙方的父母也都健在。
A情況,小明給孩子買了全面的保險,然后小明的父親得了重疾。
B情況,小明給全家都配置了重疾險和意外險,給自己買了壽險,一年交不少錢。結果小明的父親得了重癥流感,在醫院十幾天花了幾十萬元。
這兩種情況暴露出來兩個問題,一個是保險要買全,另一個是保險要買足,不是買了就算完成任務。
因為不管是家里的誰出了事,都會牽動這一個家庭,都需要去花錢。所以在買保險的時候,不能只給一個人買保險。
每個人是不是都有了保障,每個人的保障夠不夠全面,都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
1.2.3 買保險怎么買
上一小節已經提到了,中國的保險公司有著重重保障,破產是很少見的情況,即使破產了,那么也是有其他公司接手的。
在嚴格的監管之下,保險產品有以下兩個特性。
(1)安全
保險公司的經營嚴格受到銀保監會的監管。
在償二代體系下,保險公司每個季度都要公布自己的償付能力。我國的這一套監管體系十分先進,已經走在了其他國家前面。
另外,保險公司的投資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非穩定性極高的投資渠道,都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些情況,比如被認為“激進”的華夏保險,選擇的投資方式是成為平安保險的股東。
(2)嚴格按照條款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保險賠付嚴格按照條款進行。
雖然個別人在銷售保險的時候會存在誤導行為,但是條款本身的內容都不會變,所以我們如果不確定這個人說的對不對,可以去看看條款。
如果條款有多種解釋,那么《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要求選擇偏向于投保人的解釋。
在這兩個特性下,我們在明確自己的保障需求之后,更需要關心的是這個保險產品的條款保障的東西夠不夠全面,有沒有保障上的“硬傷”,以及這個保險產品的杠桿有多高,是不是能真實地起到保障作用。
【小結】
在我們真正去選擇一個合適的保險時,最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個問題。
1)我家里的人是不是都有社保了?
2)我擔心什么?
3)什么險種可以解決我擔心的問題?
4)這個產品,條款列明的保障責任夠不夠全面?費用與市場同類產品相比合不合理?
只有從需求出發,從真實想解決的問題入手,你所買到的保險,才是怎么樣都不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