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說到保險,就有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一份保單,短則一年,長則幾十年,甚至能保障終身:什么時候身故,什么時候才停止保障。
對于一個要持有這么長時間的東西,別說是買份保單,哪怕是種棵樹,我們也要想想,這棵樹能好好地活到我去找先人喝茶的時候嗎?
我們在看保險公司名字的時候,會發現有兩個字總是會重復,卻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人壽”兩個字。
“人壽”這兩個字,并不是和“保險公司”四個字捆綁的。比如中國平安公司,旗下除平安人壽外,還有平安健康、平安養老、平安財產。
也就是說,保險公司是有很多類別的,但是我們最常見的就是人壽保險公司(那些設置大型廣告牌的,基本都是壽險公司)。
從“人壽”這兩個字就能看出來,這類公司側重對人身和壽命的保障。
很多時候,代理人會跟我們說,保險公司是不會倒閉的。我們可以看看《保險法》里面是怎么解釋的,如圖1.1所示。

圖1.1 《保險法》第八十九條
在《保險法》里,保險公司因為這些原因,經過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后是可以解散的。其中,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只能因為分立、合并或者依法撤銷才能解散。
總而言之,就是保險公司確實是有可能會倒閉的。這里我們可以延伸地講一下,保險公司如果想要倒閉的話,需要經歷哪幾個步驟。
1.1.1 償二代
首先,保險公司風險監管體系通常叫作“償二代”。
我們先說償二代,償二代主要看三個指標:綜合償付能力、核心償付能力和風險綜合評級。
根據銀保監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保監會)的要求,現在保險公司每個季度都要更新一次這三個指標,并在各個保險公司的官網上顯示。
(1)償二代下的償付能力要求
首先我們說綜合償付能力和核心償付能力,這兩個指標的組合分三個檔位。
1)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大于12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大于60%的,屬于安全經營的公司。
2)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或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的保險公司為重點核查對象。
3)對于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或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50%的保險公司,銀保監會會開始采取監管措施。
當償付能力降到第3種情況的時候,就已經和保險公司的擴張以及高層人員的收入掛鉤了,如圖1.2所示。

圖1.2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第二十六條
同時,銀保監會還可以根據其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具體原因,采取第二十六條的其他措施。
如果說經過銀保監會的措施以后,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仍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甚至是進一步下降,那么銀保監會就會依法進行接管,或者保險公司申請破產。
在2020年,已經有數家保險公司被銀保監會委托其他保險公司接管。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思考另一個問題,如果這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但是它主要的資產都在境外,屬于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那么我們也可以放心嗎?
對于這種情況,《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也有考慮到,其規定“應當指定其中一家分公司合并評估所有在華分公司的償付能力,并履行本規定的償付能力管理職責,承擔償付能力管理責任”。
(2)償二代下的風險評級要求
銀保監會要求保險公司的評級在A和B之間,這兩個評級的保險公司屬于風險較小的公司。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第二十七條內容:“對于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但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流動性風險中某一類或某幾類風險較大或嚴重的C類和D類保險公司,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應根據風險成因和風險程度,采取針對性的監管措施。”
如果說保險公司還是撐不住,硬是走到了破產這一步,我們該怎么辦呢?
1.1.2 保險公司破產了
這時候我們可以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九十二條,如圖1.3所示。這里有提到幾個新知識點。

圖1.3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九十二條
第一個是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撤銷或破產后,這個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合同和責任準備金都將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
第二個是責任準備金。
第三個是如果保險公司不能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保險公司接管。
這里我們可以產生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一和三其實是相關聯的。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合同和責任準備金都將轉讓給其他保險公司,沒有保險公司接受的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會指定保險公司接管。
但是我們可以產生一個合理的懷疑,就是這種接收是無損的嗎?
第二個問題,什么是責任準備金?
這里,我們可以關注一下《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
(1)保險保障基金
保險公司收到的每一筆保費都需要準備責任準備金,其中一部分是作為或有負債,計為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責任準備金;還有一部分,就是按照相應的比例,劃到保險保障基金去。也就是說,保險公司每收入一筆保費,就要給保險保障基金交一筆“保護費”。
1)非投資型財產保險按照保費收入的0.8%繳納,投資型財產保險,有保證收益的,按照業務收入的0.08%繳納,無保證收益的,按照業務收入的0.05%繳納;
2)有保證收益的人壽保險按照業務收入的0.15%繳納,無保證收益的人壽保險按照業務收入的0.05%繳納;
3)短期健康保險按照保費收入的0.8%繳納,長期健康保險按照保費收入的0.15%繳納;
4)非投資型意外傷害保險按照保費收入的0.8%繳納,投資型意外傷害保險,有保證收益的,按照業務收入的0.08%繳納,無保證收益的,按照業務收入的0.05%繳納。
2019年,保險保障基金中的財險保障基金已達到了875.49億元;人身險保障基金510.65億元(安邦注資608億元尚未收回),總共1386.14億元。
同時,保險保障基金有著嚴格到“變態”的投資要求:
即使是中央企業債券、中央級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券,如果銀保監會認可的信用評級機構對其評級在AA級以下,保險保障基金也不能投資。
固定存款方面,銀行凈資產少于200億元,上年度資本充足率、不良資產率不符合監管要求的,不能作固定存款。
此外,單一銀行內各類存款余額不得超過每個基金年初余額的20%。
這些要求可以說是非常嚴格了,所以保險保障基金投資的安全性很高。
如果保險公司處在破產的邊緣,那保險保障基金就會出手。
歷史上,第一次出手是2007年,新華人壽經營出現危機,高層擅用新華人壽資金累計近130億元,當時仍有26億元尚未歸還。保險保障基金斥資16億元購買新華人壽股份,接管了新華人壽,2年后退出,持有股份轉讓,保險保障基金盈利12.5億元。
第二次出手是2011年,中華聯合保險經營出現危機,因為巨額虧損和償付能力不足也被接管,保險保障基金在2016年才退出,將股份轉讓給了遼寧成大、中國中車和富邦人壽,保險保障基金盈利84億元。
第三次出手是2018年,安邦人壽經營出現危機,公司并購太多境外資產,原董事長涉嫌經濟犯罪。保險保障基金再次斥資608億元接管安邦人壽,于2019年,安邦人壽已改名為大家保險。
也就是說,當一個保險公司真的經營出現危機的時候,保險保障基金就會介入,并且其龐大的規模,也足以支撐它實質性地接管保險公司。
(2)保險公司破產后
我們再假設一個極端情況,保險保障基金不接管這家公司,這家保險公司后續會怎么辦?
首先,是破產保險公司先進行清償。
在破產保險公司清償完畢之后,清算資產不足以償付人壽保險合同保單利益的情況下,保險保障基金會對保單受讓公司提供救助。
保單持有人為個人的,救助金額以轉讓后保單利益不超過轉讓前保單利益的90%為限;
保單持有人為機構的,救助金額以轉讓后保單利益不超過轉讓前保單利益的80%為限。
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寫明,保單受讓公司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至此,一個人壽保險公司才算是破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