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讀

《趣味物理學》(Physics Entertainment)是一本經久不衰、多年來廣受各國讀者歡迎的科普名作。該書初版于1913年,最后一版是1936年的第13版,但是在這之后也不斷地以各種語言重印。

該書作者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是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生于1882年12月4日,1909年畢業于圣彼得堡林學院的林學專業。因為《趣味物理學》的成功,別萊利曼后來還寫了《趣味物理學續篇》《趣味物理實驗》《趣味力學》《趣味化學》《趣味天文學》《趣味魔法數學》《趣味代數》《趣味幾何學》,等等。遺憾的是,1942年3月16日,在列寧格勒(由圣彼得堡改名)被德國軍隊封鎖期間,別萊利曼因饑餓而死。為了紀念他,月球上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趣味物理學》按照所屬的物理領域分為10章,基本覆蓋中學物理和大學普通物理的骨干內容:力學、液體和氣體、熱學、光學,唯一缺少的領域是電磁學(在《趣味物理學續篇》中有一章是關于電磁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包括通常物理學教程所忽略的、與生理學和心理學相關的視覺、聽覺方面的內容。可以稱這些內容為“日常世界的物理學”。每一章的每一節集中講解了一個問題。

直到今天,中學物理和大學普通物理的骨干內容仍然是這些經典的、宏觀的物理,基本沒有變化,所以這本書至今也沒有過時。20世紀物理學研究前沿最主要的發展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方面,這些方面通常不包含在“日常世界的物理學”中,在中學物理和大學普通物理中也只占有限篇幅。

當時曾經有人建議作者別萊利曼,加入物理前沿的問題(無線電、原子核,等等)。但是他認為,這些課題是其他書的任務,而這本書有其明確的目的。這使得這本書的目的和特色很鮮明,也是本書經久不衰的一個原因。

我們今天的科普讀物大多集中在科研前沿,就物理方面來說,主要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以及與它們相關的科學前沿進展。因此,集中于“日常物理學”的《趣味物理學》也就占據一個特殊的地位。另一方面,這也啟發廣大科普作者,對于老的科學,特別是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科普依然大有作為。

下面來談談為什么要讀這本書。

第一,培養對物理學的興趣和親近感。

2011年出版的本書一個英文版的封面上,引用了作家西爾維婭·納沙爾(Sylvia Nasar)的一句話:“《趣味物理學》確實有趣味——這是對美國的科學畏懼癥的解藥。”事實上,在世界各地,很多人都對物理有畏懼心理。原因各種各樣,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理解物理概念,也可能是因為老師沒有講好,還可能是沒有領略到物理學的趣味以及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等等。不管是什么原因,這本《趣味物理學》都可以提供幫助,消除這些畏懼心理。通過閱讀這本書,讀者能夠感受到物理學是有趣的、令人親近的。

第二,擴大知識面,增長見識。

英文版封面之所以引用納沙爾的話,想必是因為她寫過關于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里·佩雷爾曼(Grigory Perelman,2006年證明了數學上非常重要的龐加萊猜想)的著名報道,而《趣味物理學》就曾經對佩雷爾曼少年時期的成長發揮過重要作用。他告訴納沙爾,當時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多書讀,包括這本《趣味物理學》。這表明,課外閱讀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也許對于科學家來說,更是如此。還有一個巧合,別萊利曼和佩雷爾曼實際上是同一個姓,俄文和英文都是一樣的,不過這兩人并不是親戚。

我本人在少年時期也曾經閱讀過很多課外書籍,包括科普書。回想起來,這對培養科學興趣,對于學好科學,增加對各種專業的了解,發現自己的志趣所在,選擇將來從事的職業和專業,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本書是物理學系統學習的輔助資料。

本書從知識范圍上說,覆蓋了大部分的中學物理和大學普通物理(除了電磁學),因此自然可以作為對系統學習基礎物理的很有幫助的輔助資料。而且,與通常的輔助資料有所不同,本書特別有助于活躍思想,告別“死板學習”。

一般來說,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趣味性科普往往寫得不夠系統。與此相反,本書卻寫得很有系統性,對于學生、教師、科普作者和科研工作者,都很有啟發性。

第四,增強對日常現象的科學認知。

對于大多數公眾、非專業人士來說,學習科學的一個主要意義,就是了解科學是如何與日常現象、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這使得生活更有意義,“活得更加明白”。對科學的感性認識,也使得公眾更支持科學研究事業。楊振寧先生說過,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了解發電機的原理這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科學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而這本書正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和遇到的問題,給出了非常好的、有趣的物理解釋,從感性認識出發,打開物理學的大門。比如,對于風箏、像滑翔機一樣的動物、滑翔的種子、回旋鏢這些熟悉的事物,介紹了絕大多數讀者并不了解的物理原理,知道動物的滑翔巧妙地利用了空氣阻力來克服重力,飛機的發明更是對這個原理的神奇運用。

在中學物理和大學普通物理的學習和教學中,加強和日常生活的聯系非常重要。基礎科學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日常現象的科學原理,還非常有利于培養物理直覺,有助于對科研工作者的培養。

第五,本書包含了很多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物理現象或者原理,很值得了解。

本書討論了一些通常意想不到的現象。比如:火車車輪上有些區域的速度與火車行駛速度相反;在空氣中,稱出來的一噸木頭和一噸鐵的真正質量是不相等的;紙盒子裝水,放在火上,不容易燒著,因為水或金屬吸收了熱量;不平滑冰面比平滑的冰面更滑,因為接觸面積小,所以壓強更大,冰的熔點更低;如果光能瞬時傳播,日出的時刻不會提前,反而延遲,因為日出其實是源于地球的自轉,而且瞬時傳播使得折射現象消失,如此等等。

另外,有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著令人驚訝的原理。比如:用吸管喝水的原理;洗澡后腳穿不進鞋的原因;關著的窗戶透風的原因是室內空氣溫度的不均勻;衣服保暖的原因是阻擋我們身體的熱量向外傳遞;關于冰柱的問題:屋頂的雪比地面的更容易融化,是因為太陽光與房屋屋頂的角度大于與地面的角度;昆蟲的嗡嗡聲來自翅膀的高頻率振動,以及“側耳傾聽”的道理,等等。

第六,提高鑒別偽科學的能力。

從歷史到如今,偽科學和騙局一直不斷地存在。本書能幫你提高鑒別能力。比如,在第四章介紹了若干所謂的“永動機”,解釋了它們如何違反物理原理,是不可能的,介紹了一些“永動機”騙局。除了這些具體的例子,通過本書的閱讀,也能提高讀者從物理學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助于鑒別其他的偽科學和騙局。

第七,了解基于物理原理的一些生活技巧。

掌握了物理學,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因此也能提高生活技能。比如:在跳離行駛的車時,應向什么方向跳;如何巧妙地用不準的秤測量質量;如何分辨生雞蛋與熟雞蛋;怎樣找到回聲;回聲的原理;如何用聲音傳播時間來測量距離,如此等等。

我特別推薦關于視覺的一章,其中又特別是關于看照片或繪畫時,如何獲得最佳效果的那些討論。我想,絕大多數人乃至絕大多數物理學工作者平時都沒有想到過這些問題。有趣的是,作者告訴我們,在這方面近視眼有其優點。只用一只眼睛,而且放在合適的距離,更能看出立體效果,而最佳距離就是照相機的焦距。但是因為這是正常人眼焦距的一半,所以只有近視眼可以實現;對于正常眼,需要將照片放在眼睛焦距處,并借助放大鏡,這樣等效于將原照片放在照相機焦距處。作者還告訴我們電影院里最好的座位,如何看畫報,如何看繪畫,解釋了其他有助于產生立體感的方法。現在立體電影很普遍,我們可以在立體電影院體會本章的有些內容。作者還討論了繪畫藝術中對于視覺錯覺的利用,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至今一直有人在研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尋找相關的資料,做進一步的了解。本章還有很多其他的物理學與生理學和心理學結合的例子,這些問題,今天還值得進一步研究。

第八,科普與科幻的結合。

本書的問題除了出自日常生活,還有一些是來自科幻小說,主要是凡爾納和威爾士的作品,這是當時的主要科幻作品。現在,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更是琳瑯滿目,廣受歡迎。作者對他所在時代的科幻中的科學元素(包括錯誤)做了討論,這能夠引導讀者對我們目前的科幻作品中的科學元素做類似的分析。

第九,培養物理直覺和物理思維方法。

直覺對于學好物理是很重要的,在此基礎上的數量級分析是物理學研究和學習的一個基本技能。本書對于培養物理直覺、物理方法和精神,都是非常有益的。

比如,本書第一章對于若干常見運動,給出了速度的大概數值,培養了讀者對速度的直覺,然后以太陽、地球和月球為例,進一步闡述了速度數量級,這也有利于培養空間想象力。

本書中的有些問題,愛思考的人可能想過,但不一定想到正確答案。有些現象是經常碰到的,但是大概并沒有很多人思考背后的物理學。讀者可以想想:“我為什么沒有提出這樣的問題,或者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沒有得到正確的答案?”

下面談談如何閱讀這本書。

前面對于“為什么讀本書”的討論,就包含了一些關于“如何讀本書”的信息。下面我主要講講讀這本書的兩種順序。從順序上來說,閱讀本書有兩種方法。

首先,是將本書作為一本系統的書,從頭到尾系統、循序漸進地閱讀。這樣可以系統地獲得作者傳遞的信息,對這些基礎物理內容做一個系統的瀏覽。

第二種方法,是選讀和查閱。本書整體上有它的系統性,但每一章是基本獨立的,甚至每一節也基本相對獨立,除了少數情況下有一點連貫性。

不管采取哪種順序,都可以對照相應的物理原理來閱讀。為了深入全面理解相應的物理內容,可以在閱讀本書之前,先復習相應的物理教科書。

比如,對應于熱脹冷縮這個物理原理,本書第六章討論了火車鐵軌、電話線、埃菲爾塔、玻璃杯的炸裂、古希臘的祭壇和一種自動上發條的鐘;對應于費馬原理(光線沿著最短路徑傳播),本書第八章討論了反射定律、與反射定律類似的烏鴉飛行路線、折射的原因和折射定律。

最后,我講一位大物理學家的故事。在20世紀,費米是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是唯一在實驗和理論上都做出杰出貢獻的物理學家。他是意大利人,由于納粹上臺,移民美國(他妻子是猶太人)。費米是美國研制世界上最早的原子彈的領袖科學家之一。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的時候,費米做了很簡單的實驗。爆炸40秒后,空氣沖擊波到達費米的隱蔽所。他在沖擊波到達之前,到達期間,以及到達之后,都丟下了一些小紙片。他測量了這些小紙片飄過的距離,發現沖擊波經過的時候,紙片飄過了2.5米。據此,他估計出爆炸的能量相當于1萬噸TNT(三硝基甲苯炸藥)所產生的能量。這個估計的數量級是對的,后來通過放射化學的方法,測量出能量是1.8萬噸TNT。

費米對美國物理學影響極大。他的個人風格,比如重視物理圖像和直覺,在美國物理學中留下了烙印。他的學生有很多,包括大家熟悉的李政道和楊振寧。上面這個故事說明了,科學研究中做定性和半定量估計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而《趣味物理學》正適合培養這種對科學的感性認識以及定性和半定量估算能力。

施郁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镶黄旗| 万载县| 北海市| 故城县| 红原县| 台中县| 托克托县| 靖州| 怀安县| 偏关县| 定襄县| 华宁县| 苗栗市| 信丰县| 日照市| 余江县| 松原市| 安吉县| 宜宾市| 徐闻县| 双峰县| 富民县| 兴宁市| 崇义县| 莎车县| 泸州市| 潼南县| 康平县| 张北县| 方城县| 陈巴尔虎旗| 通渭县| 陈巴尔虎旗| 越西县| 龙泉市| 洛宁县| 沙坪坝区| 通辽市| 黄石市| 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