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
無論身在傳統公司、科技巨頭還是尖端創業公司,無論處于職業生涯的初期、中期還是末期,本書都能為致力進取、希冀豐厚回報的人提供幫助。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吸收了眾多學者、咨詢師和其他人的工作成果,他們從大量數據資源中尋找有用信息以理解相關趨勢,這些工作成果均在本書中得到體現。此外,我還從眾多公司找到了很多管理層人士,了解他們對以下問題做出的回答,從而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1.如果一個充滿野心的人現在想在你的公司擁有一段成功的職業生涯,他需要做些什么?
2.我能見一見取得這種成功的人嗎?
記者工作讓我接觸到了一些全球知名的公司,如微軟、高盛、通用電氣和沃爾瑪。我也拜訪過一些小型公司,從電影《猩球崛起》、Shake Shack漢堡、沃爾沃無人駕駛汽車、金賓波本威士忌等產品的創造者那里獲益良多。我游歷世界各地,將人們的故事和答案寫在本書中。
在當下,關于如何為職業生涯做好充分準備,人們有過激烈爭論。答案取決于你的詢問對象,他們可能是大學選擇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跨學科教育方式)專業的人,可能是參加培訓成為一流程序員的人,也可能是接受自由派藝術教育、接觸大量不同專業信息的人。然而,我不斷發現,重要的是培養自身的適應能力,培養自己學習有難度的新事物的能力。那些能在不斷變動的經濟環境中擁有長久職業生涯的人,他們與失敗者的區別就在于當主流編程語言發生變化或者舊的營銷方法不再奏效時能夠及時做出改變和調整。
讀者如何獲得這種超能力?
我在本書的前3章中講述了如何成為最受當代雇主重視,并獲得最高回報的專業人士。我反復聽到一種說法:局限于過于狹隘的角色,成為只有單一技能的高技術專家,是巨大的錯誤。首先,在今天還很重要的東西也許到了明天就變得無關緊要,所以在面對新事物時需要適應能力和調整能力。其次,現代極端復雜的機構構成確實要求人們具備出色的綜合能力,同時也需要能夠理解不同業務部門如何合作的能力。機構需要能與技術背景完全不同的人進行合作的人才,由這樣的人組成的團隊才能創造出比各部分簡單相加更優秀的產品。
我發現成為這種人才的最佳方式,就是在職業生涯初期積極尋求接觸不同專業的機會,跨越專業界限。我會在書中介紹在這方面取得成功的人的故事。
第4章和第5章介紹的是我們從大數據及管理經濟學中吸取的經驗教訓。事實上,雇主們利用海量數據了解人們工作方式(公司盈利方式)的這一全新能力,出人意料地為我們研究在數據驅動的變化環境中如何成為成功的員工提供了路線圖,但前提是你得知道這個路線圖怎么用。如果你能理解最有效管理方式的最新例證,你就更有可能找到能幫助自己學習及成長的優秀經理人,并最終讓自己也成為這樣的經理人。
第6章到第9章提供了一些時代背景的介紹,以幫助讀者了解重塑現代工作環境的四大經濟形勢變動,即贏家通吃效應的出現、與有形資本相比信息的重要性逐漸提高、雇主與員工之間忠誠關系的終結,以及合同與其他非傳統雇傭關系更大范圍的普及。
掌握了這些信息,你就能大幅提高自己擁有漫長且圓滿的職業生涯的概率(更準確地說,是一系列職業生涯)。你將會充滿信心地接受并利用改變,而不會恐懼或抗拒改變。
當然,人生的目標并不是只擁有圓滿的職業生涯,而應該是擁有圓滿的人生。幸運的是,為我們帶來圓滿職業生涯的技能將幫助我們獲得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