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您喜愛的座右銘——懷疑一切。

——[蘇]瓦·奇金《馬克思的自白》

一 問題意識

馬克思的法律思想為何具有鮮明的批判性?這種批判性又意味著什么?馬克思究竟批判了哪些法律現象、觀點和理論?馬克思所作的這些批判是以什么為根據的?通過這些批判,馬克思所要獲得的是什么樣的認識?如何認識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乃至,如何認識馬克思的法律思想?在具體的語境中,馬克思對部分法律現象、觀點和理論的具體看法究竟如何?馬克思對法學研究的態度如何?馬克思為何沒有以專著的形式對相關法律、法學問題進行系統性的闡述?馬克思完成了他在法律、法學領域的研究嗎?馬克思對部分法律、法學相關問題的研究有何現實意義?馬克思留下了哪些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這些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共同構成了研究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重要理由,也是該研究的問題意識之所在。馬克思對哲學、政治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都是在批判中進行的,因而對于學習和研究馬克思的法律思想而言,批判性無疑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角度。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特別強調了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對于法學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性,要求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1]在原本的語境中具體地研讀原著——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著作,這正是進行法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原本的語境中對文本進行具體分析,這樣的做法與對部分原理、理論進行概括和再表述的做法可能有比較大的不同。以部分相關重要文本為基礎,對馬克思所作的一些批判、對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這也可以被視為進行法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種嘗試。

二 研究思路

研究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自然要以馬克思對部分法律現象、觀點和理論所作的諸多批判為基礎,對批判性的研究首先是從對批判的研究開始的。

然而,馬克思留下的著作卷帙浩繁,篇幅有數千萬字之巨,馬克思對部分法律現象、觀點和理論的批判分散其間,對它們的梳理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纖悉無遺”的。因此,對馬克思所作的諸多批判的研究,不可能是完全意義上的整體性研究,而只能有所取舍:通過對部分具有重要理論價值、能夠體現馬克思法律思想不同發展階段風貌的一些重要文本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對馬克思在這些重要文本中所作批判的研究,以點帶面地實現對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管窺。馬克思對部分法律、法學問題進行專門探討的著作較少,因而對那些馬克思專門探討法律、法學問題的文本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這樣的文本主要有《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和《梅因筆記》。還有一些重要的文本,它們并非馬克思專門探討法律、法學問題的著作,但它們對于馬克思的思想和法律思想發展而言都非常重要,馬克思也在其中對部分法律現象、觀點和理論進行了批判,因而這些文本對于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研究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論猶太人問題》《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第一卷和《哥達綱領批判》。

同時,以馬克思在這些重要文本中對部分法律現象、觀點和理論的批判為基礎,研究這些批判在具體語境中的依據及其批判性,分別對這些文本中通過批判所表達的法律思想的批判性進行總結,對這些批判性的程度及其產生的原因(內在因素)等進行總結。

在對這些重要文本中的批判和批判性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總結之后,再從整體上對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外觀、使之具有此種批判性的內在因素進行分析,對批判性的外觀及內在因素的變化進行考察。進而,探討不同批判性和內在因素的屬性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并對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形成的特定時空背景進行討論。

最終,綜合對馬克思在這些重要文本中所作批判的分析、對批判性的外觀和內在因素的分析、對批判性形成的特定時空背景的分析,以它們為基礎,對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討論,獲得一些更為具體的關于馬克思法律思想的認識,進一步討論馬克思對部分法律、法學相關問題的研究對于法律理論發展和法律秩序形成的現實意義。

三 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外關于馬克思、馬克思的思想和馬克思的法律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已經非常豐富,對于某種文本中所承載的馬克思法律思想的研究也不在少數,但是,對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對馬克思在具體語境中所作批判的研究仍然較少。而在學術上,對于批判性方面的相關研究,多為對批判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運動的研究,間或論及西方的批判學術傳統。

(一)國內部分關于馬克思法律思想的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法學界對馬克思法律思想、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研究頗豐,經過許多法學家及數代學人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在這些研究中,就馬克思的法律思想研究來說,有對馬克思早期法哲學、法律思想的研究[2],有對馬克思法律觀的形成和發展的研究[3],有對馬克思關于法律本質的討論的研究[4],有對馬克思法學思想的概括性研究[5],有對青年馬克思法哲學探索的研究[6],有對馬克思法律思想與經濟法制建設的研究[7],有對馬克思法律觀的理論層次的研究[8],有對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研究[9],有對馬克思婚姻法學思想的研究[10],有對馬克思法律觀的概覽[11],有對馬克思法律思想史分期的研究[12],有對馬克思人權概念、人權觀的研究[13],有對馬克思關于刑法原則論述的研究[14],有對馬克思司法解釋思想的研究[15],有對馬克思國際法思想的研究[16],有對馬克思新聞法治思想的研究[17],等等。與馬克思法律思想相關的研究不勝枚舉,其中許多研究都是圍繞馬克思相關的正面論述所展開的。

就馬克思法律思想相關文本的研究而言,有對《論離婚法草案》的研究[18],有對《資本論》中法律思想的研究[19],有對《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法律觀的研究[20],有對馬克思《人類學筆記》中法律思想的研究[21],有對《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相關法哲學問題的研究[22],有對《論猶太人問題》中法律思想的研究[23],等等。

另外,對馬克思的法律思想進行研究的專著,主要有《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24]《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述要》[25]《馬克思法哲學思想述論》[26]《馬克思主義法學論著導讀》[27]《馬克思恩格斯環境法律思想研究》[28]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29],等等。

其中,也有學者論及了特定文本中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指向”[30],不過討論的重點并不是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而是馬克思在該文本中所作的批判,以及他在批判過程中的若干洞見。

(二)國外部分關于馬克思法律思想的研究

國外法學界對馬克思法律思想的討論也很多,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馬克思與正義[31]、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概括性研究[32]、馬克思與法律實證主義[33]、馬克思與人權[34]、馬克思法律思想與強制的研究[35]、馬克思與麥金農女權法律思想[36]、馬克思與自然法和私有財產[37]、韋伯與馬克思的法律分析[38]、馬克思與法律自然主義[39]等等。此外,在一些批判法律運動成員的著作和后現代法學的著作中,馬克思的一些觀點也常被論及。

不過,在國外的諸多關于馬克思法律思想的研究中,對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進行專門討論的著作同樣比較少見。一些國外學者在對馬克思的法律思想進行討論時,常常援引關于馬克思法律思想、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某些原則性概括,或援引部分流傳度較高的文本中的一些論斷,而在具體語境中對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文本進行分析和闡釋的研究也較少見。

(三)關于批判性、批判性思維的部分研究

一些學者在論及批判性時首先想到的便是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特別是馬克思哲學的批判性。如對馬克思哲學觀核心的研究[40]、對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研究[41]、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性的反思[42]、對批判性和開放性的研究[43]等等。

國內學界對批判和批判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批判性思維、有效論證等形式邏輯領域以及教育領域。國內學界對于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美國批判性思維運動影響的結果。

國內學界對批判性思維的關注,首先是從教育領域開始的。相關的研究如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研究[44]、批判性思維和教學的研究[45]、批判性思維與人才研究[46]、批判性思維與法律人才研究[47]等等。略晚于教育領域的研究,在形式邏輯和有效論證等方面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也逐漸深入,如對批判性思維的語義和概念的研究[48]、對批判性思維運動的研究[49]、對批判性思維與蘇格拉底方法的研究[50]等等。

國外學界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則更加系統和具體,如對蘇格拉底方法的本質的研究、[51]對批判性反思的分類和哲學基礎的研究、[52]對批判性思維能力測度的研究[53]等等。

四 本書結構

本書主要由四個較大的部分組成。

第一章為第一部分,主要討論批判和批判性的概念、蘇格拉底方法、批判性思維運動和批判的學術傳統等與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關系密切的內容,為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相關研究作鋪墊,同時對馬克思法律思想及其重要文本進行概述,并從不同的角度對馬克思法律思想具有鮮明的批判性進行說明。

第二章至第四章為第二部分,主要對馬克思在其法律思想發展不同階段的不同重要文本中所作的或集中或分散的批判進行梳理和分析,在具體的語境中考察馬克思所作的諸多批判,并對不同文本中的批判性程度和批判性產生的原因進行總結,從而為對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基礎支持。《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和《梅因筆記》是馬克思專門探討法律、法學問題的文本,他在其中所作的批判比較集中,因而各成一章。

第五章為第三部分,主要對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外觀及其變化、產生批判性的內在因素及其變化進行討論,并對兩種具有不同基礎的批判性及其關系進行討論,同時對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形成的特定時空背景進行分析。

第六章為第四部分,主要以前述各章的討論為基礎,對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討論,闡述那些通過對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研究所獲得的關于馬克思法律思想的一些具體認識,并進一步討論馬克思對部分法律、法學相關問題的批判性研究對于法律理論發展和法律秩序形成的現實意義。


[1]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4年10月29日第1版。

[2] 陳學明:《馬克思早期法哲學觀及法律思想初探》,《中國社會科學》1983年第1期。

[3] 趙振江:《馬克思法律觀的形成和發展——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國外法學》1983年第2期。

[4] 李龍、朱開化:《馬克思論法律的本質——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法學雜志》1983年第2期。

[5] 李壽昌:《論馬克思的法學思想——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法學評論》1983年第1期。

[6] 公丕祥:《試論青年馬克思對于法哲學的探索》,《社會科學》1983年第10期。

[7] 凌相權:《馬克思的法律思想和我國的經濟法制建設》,《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1期。

[8] 杜萬華:《論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法律觀的三個理論層次》,《現代法學》1986年第2期。

[9] 曹之虎:《對馬克思所有制理論的系統研究》,《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

[10] 楊遂全:《試論馬克思的婚姻法學思想》,《中國法學》1986年第4期。

[11] 公丕祥:《馬克思法律觀概覽》,《中國法學》1990年第3期。

[12] 呂世倫:《論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的分期》,《法律學習與研究》1991年第2期。

[13] 公丕祥:《馬克思的人權概念》,《江蘇社會科學》1992年第6期。

[14] 高格:《馬克思恩格斯論刑法的基本原則》,《法制與社會發展》1997年第6期。

[15] 李明和:《馬克思司法解釋思想探析》,《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16] 藺運珍:《早期國際法學者對馬克思國際法思想的影響》,《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17] 汪振軍:《馬克思新聞法治與新聞倫理思想初探》,《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年第2期。

[18] 胡仲英:《馬克思〈論離婚法草案〉初探》,《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3期。

[19] 種明釗:《略論馬克思〈資本論〉中的法律思想》,《法學雜志》1984年第4期。

[20] 李力、杜萬華:《淺談〈德意志意識形態〉的法律觀》,《現代法學》1984年第 2期。

[21] 公丕祥:《馬克思晚年〈人類學筆記〉中的法律思想初探》,《法學研究》1992年第 1期。

[22] 周尚君:《〈巴黎手稿〉的法哲學問題》,博士學位論文,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23] 胡興建:《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指向——以〈論猶太人問題〉為分析對象》,《北方法學》2008年第5期。

[24] 李光燦、呂世倫主編:《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25] 馬朱炎、邵誠、葛洪義主編:《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述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26] 公丕祥:《馬克思法哲學思想述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7] 黎國智、王啟富主編:《馬克思主義法學論著導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28] 李可:《馬克思恩格斯環境法律思想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9] 公丕祥主編:《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第一卷),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30] 胡興建:《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指向——以〈論猶太人問題〉為分析對象》,《北方法學》2008年第5期。

[31] Daly J., “Marx and Justi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Studies,2000,8(3):pp.351-370.

[32] [英]休·柯林斯:《馬克思主義與法律》,邱昭繼譯,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33] Leiter B.Marx,“Law,Ideology,Legal Positivism”,Virginia Law Review,2015,(No.4):1179-1196.

[34] Brenkert G.George,“Marx and Human Rights”,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1986,24(1):pp.55-77.

[35] Wall E., “Marx,Law,and Coercion”,Journal of Social Philosophy,2001,(NO.1):pp.70-77.

[36] Sutherland K., “Marx and MacKinnon:The Promise and Perils of Marxism for Feminist Legal Theory”,Science and Society,2005,(No.1Special):113-132.

[37] Peterson G.P., “Karl Marx and His Vision of Salvation:The Natural Law and Private Property”,Review of Social Economy,1994,(No.3):pp.377-390.

[38] [美]德拉甘·米洛瓦諾維奇:《韋伯與馬克思的法律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法律的發展和功能》,于慶生譯,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39] [美]歐魯菲米·太渥:《法律自然主義:一種馬克思主義法律理論》,楊靜哲譯,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40] 賀來:《哲學:一種批判性的“自由思想”——馬克思哲學觀的靈魂和核心》,《哲學動態》2003年第1期。

[41] 郝貴生:《論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與革命性》,《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年第1期。

[42] 黃明理、談育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性的當代反思》,《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43] 何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批判性與開放性》,《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44] 石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思想政治課教學》2015年第6期。

[45] 劉儒德:《批判性思維及其教學》,《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46] 趙曉芬:《批判性思維:創新人才的首要思維范式》,《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年第 3期。

[47] 繆四平:《批判性思維與法律人才培養》,《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48] 武宏志:《批判性思維:語義辨析與概念網絡》,《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49] 武宏志:《論美國的批判性思維運動及其教益》,《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

[50] 武宏志:《批判性思維的蘇格拉底模型》,《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

[51] Furedy C., Furedy J.John,“Critical Thinking:Toward Research and Dialogue”,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1985(23):pp.51-69.

[52] Mezirow J., “On Critical Reflection”,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1998,48(3):pp.185-198.

[53] Ennis R.H., “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5,43(2):pp.44-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乌拉特前旗| 睢宁县| 东港市| 隆子县| 赤水市| 桂阳县| 民丰县| 华阴市| 昭通市| 张家界市| 岳阳市| 台江县| 仲巴县| 富民县| 永善县| 十堰市| 阿荣旗| 高清| 双鸭山市| 安福县| 石台县| 霸州市| 资中县| 泰宁县| 马公市| 蒙山县| 台州市| 娄底市| 温泉县| 大石桥市| 宾川县| 桦甸市| 波密县| 深州市| 夏津县| 蓬溪县| 隆化县| 双辽市| 连城县|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