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從《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到《梅因筆記》
- 黃點點
- 4061字
- 2022-11-17 16:32:40
導言
馬克思的法律思想具有十分鮮明的批判性。當把馬克思的法律思想同其他傳統以及現代意義上的諸多法律思想進行比較時,其批判性的特點會變得越發明顯。作為最為重要的外在特征之一,批判性應該能夠成為深刻認識馬克思法律思想的關鍵角度。
本書從批判性這一關鍵角度切入,力圖通過對相關文本和問題的具體梳理,探究馬克思法律思想具有鮮明批判性的原因,并對這種批判性的深刻意蘊進行分析,同時對馬克思在具體語境中所闡發的若干觀點進行考證,以獲得部分關于馬克思法律思想的相對而言更為準確的認識。以之為基礎,再從總體上對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外觀和內在因素及其變化進行分析,對其形成的時空環境進行分析,初步探討馬克思法律思想所具有的批判性對于21世紀法律理論的發展、現實法律秩序形成的重要意義。
批判的學術傳統,在西方學界源遠流長,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與批判的學術傳統有著某種內在關聯,作為一種學術傳統的批判,并不等同于政治意義上的“批判”,因而應以批判的學術傳統為背景來認識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研究某種思想的批判性,即通過分析該種思想所不滿的對象及這種不滿的程度,并深入探究這種思想對某些事物、觀點和理論進行不同程度否定的原因和依據,進而發現決定其批判性的內在因素,探討它們進一步延續和拓展的空間及其所具有的時代價值。
對批判性的研究,自然應該以對諸多具體語境中的批判之梳理為基礎。本書試圖以對部分貫穿馬克思法律思想發展各階段的重要文本中馬克思所作諸批判的梳理為基礎,勾勒出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外觀的大致輪廓,同時盡可能地將其內在因素串聯起來。
馬克思法律思想的發展似乎主要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從文本的角度看,馬克思討論法律現象和法學問題的著作相對比較集中。第二階段,馬克思討論法律現象和法學問題的著作相對比較分散。第三階段,馬克思討論法律現象和法學問題的著作總體上雖然較為分散,但仍有在理論上對之進行較為集中討論的著作。
對馬克思法律思想所具批判性的研究,并非那種對馬克思法律思想進行完全意義上的整體性研究,就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研究而言,研究的重要文本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那些馬克思從理論層面專門對法律、法學問題進行討論的文本,即《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和《梅因筆記》;第二部分,是那些在馬克思的思想和理論發展各階段中具有特別重要地位,且對部分法律、法學問題有較多重要論述的文本,如《論猶太人問題》《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第一卷、《哥達綱領批判》等。通過對這些文本中馬克思所作諸批判的梳理,分析出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外觀及其內在因素變化發展的重要線索。
本書對這些重要文本中馬克思所作的部分批判及其批判性進行了比較具體的梳理和分析。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對黑格爾的部分法哲學思想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批判,他在這一批判的過程中區分了庸俗的批判和真正的批判。馬克思徹底地否定了黑格爾的部分具體觀點,也徹底地否定了黑格爾從精神和精神活動出發、根據在抽象邏輯領域中已經形成了的思想來發展對象的考察方式。隨著批判的不斷深入,馬克思逐漸發現了更為深刻的批判根據。然而,由于《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手稿沒有最終完成,因而馬克思還沒有完全展開在最深刻層面上的批判。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中的部分內容以及其中涉及的相關法律現象的批判,與他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所堅持的研究立場密不可分。
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中所作的批判,其批判性是比較徹底的。他對以法律形式實現的政治超越、對以利己的人為基礎的人權觀念的不滿是十分明顯和十分強烈的。馬克思對部分法律現象和法律思想的批判,他的法律思想,都已經深入了人和私人利益的層面,以及人的類本質和類生活的層面。馬克思意識到了許多問題背后的金錢和私有財產因素,但他并沒有進一步展開。
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所作的批判,其批判性達到了十分徹底的程度,即具有非常強的批判性。他徹底否定了蒲魯東的“君主和法律賦予貨幣交換能力”“通過捐稅毀滅資產者”“工人罷工是違法的”等觀點,也徹底否定了蒲魯東對“辯證法”的拙劣運用。更為重要的是,馬克思徹底地揭示了法律本身的屬性和真正的作用,徹底地揭示了法律同現實的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特別是法律同現實社會發展已經展現出的必然性趨勢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作的批判,其批判性是十分徹底的。他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真實歷史出發,根據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指出了資產階級“法”觀念的片面性——將特殊意志奉為普遍性的法律、將特殊利益視為普遍利益,同時也指出了資產階級所有制關系的暫時性。他的這些批判,是以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為基礎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對14—19世紀英國部分勞工法、工廠立法的批判,以及對資本積累過程中部分法律、法律實踐的批判,具有極強的批判性。其批判性程度之所以是極為徹底的,主要是因為,他所作的批判是對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的具體運用。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對德國工人黨“平等的權利”“自由國家”等觀點的批判,以及對他們所提出的部分法律要求的批判,其批判性程度都是非常徹底的,即具有非常強的批判性。
馬克思在《梅因筆記》中所作的批判具有非常強的批判性,并且是非常多樣的。不過,由于《梅因筆記》只是馬克思的摘錄和批注,這種筆記性質的文體意味著馬克思沒有對其中所涉及的所有問題進行充分展開,因而馬克思在《梅因筆記》中所進行的部分批判并不是最為徹底的。在《梅因筆記》中,馬克思嫻熟地運用了他所掌握的成熟的批判研究方法,并且具體地運用了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揭露了部分社會現實的內在必然性,從而揭露了一些觀點、理論對現實的歪曲。
以之為基礎,本書從總體上對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外觀和內在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對其形成的特定時空環境進行了分析。
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外觀,大體上經歷了從比較強到非常強、極強再到非常強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的趨勢并不是絕對的。在馬克思法律思想發展的不同階段,那些影響、決定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外觀的內在因素也有所不同。從總體上看,影響、決定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外觀的內在因素,大致經歷了由以批判的研究方法、現實主義的立場為主,到以對現實社會本身的邏輯及其內在必然性的認識為主、批判的研究方法和現實主義立場為輔的變化過程。
起初,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主要是以思維方式為基礎的批判性。之后,隨著馬克思對現實社會及其內在必然性認識的不斷深入,以社會現實及其必然趨勢為基礎的批判性逐漸顯現,并逐漸居于主要地位。最終,以社會現實及其必然趨勢為基礎的批判性,在以思維方式為基礎的批判性的伴奏下,形成了批判性的共鳴和協奏,正當這兩種批判性的共鳴非常強烈之時,卻隨著馬克思的逝世戛然而止。馬克思對法律現象、法的關系相關的社會現實的邏輯及其必然性的認識,在他去世時,并沒有最終完成。
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是在人類社會的整體性變革中形成的,倘若沒有這樣的一種整體性變革,就不會出現馬克思對部分法律現象、觀點和理論的強烈批判。馬克思不僅提供了對部分法律現象、法學問題進行研究的徹底的批判研究方法,以及對這種方法的示范,更加指出了一種研究的方向:研究現實的社會現象的具體變化,而不是這些現象在思維中的抽象,研究這些變化背后的內在必然性,即矛盾、沖突和發展的必然趨勢。
本書進一步探討了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深刻意蘊,初步探討了馬克思法律思想對于21世紀法律理論的發展和現實法律秩序形成的意義,同時獲得了對馬克思法律思想的若干具體認識,并試著將馬克思法律思想“科學抽象”為“必然法”思想。
基于批判性這一關鍵角度,通過對馬克思在部分重要文本中所作的各種批判的梳理,通過研究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外觀、內在因素及其變化,能夠對這種鮮明的批判性所要表達的內容有更為具體、深刻的認識,從而獲得一些更為具體的關于馬克思法律思想的認識。同時,通過分析馬克思對部分法律現象、觀點和理論的不滿,結合馬克思所運用的徹底的批判研究方法,以及他所指出的研究方向——對社會現實及其內在必然性的具體研究,也能夠獲得一些具有鮮明“馬克思烙印”的關于法律理論發展和法律秩序形成的認識。這些認識,對于理解繼續處于整體性變革中的人類社會來說,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價值。
許多存在于文本中的馬克思的法律思想,并不是馬克思根據自己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和計劃的研究方向所得到的完成意義上的“馬克思法律思想”;在馬克思那里,“法”和“法律”是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側重;馬克思的法律思想與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思想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以至于馬克思認為某些分析實證主義的法學理論是一種“虛構”;馬克思也是非常拒斥形而上學的。
馬克思的理論立場是徹底現實主義的,這種立場特別強調從現實存在的事物本身、從事物間的真實聯系出發,以期獲得更多對事物本身的邏輯及其內在必然性的更為具體、全面和深刻的認識;真正能夠解決“實然”與“應然”的對立問題,并能對法哲學和法律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的,是馬克思所強調的“必然”——事物本身的邏輯及其內在必然性。具體就法律領域來說,就是法律現象通過其歷史變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矛盾,以及這種矛盾運動的內在必然性;馬克思揭示了法律秩序的真正來源:文本意義上的法律秩序,即法律文本中所表達的形成某種特定社會秩序要求,來自社會中的特定集團,來自該集團在現實生活、生產實踐中產生的要求將自己的相關主張和對特定社會秩序的期望上升為法律的“法”觀念;而現實的法律秩序的來源,則是那些能讓文本意義上的法律秩序獲得現實性的相應的社會環境、社會條件,尤其是特定社會中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
馬克思所追尋的始終是一種“必然”,因此馬克思的法律思想可以被“科學抽象”為“必然法”思想。在經濟的必然性與法律的必然性之間,是他的“留白”,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留下了一個關于“法的關系”的提綱以及相關的重要備注。毫無疑問,按照馬克思所提供的方法和方向去探索這些問題,是后世學者們所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