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積極的自相矛盾:化為直觀形象的抽象概念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哲學革命”,體現在他認為純粹思想的能力,在于純粹直觀,這種純粹直觀并不求助于經驗,而是時間與空間,作為先驗的直觀形式,在時空中所描述的經驗,也就成為“先驗的經驗”,區別于唯物主義經驗論。關鍵之處,在于時空被認為是主體,也就是人的先天認識形式,它是自己產生自己的,并不來自外部世界。這里的“哲學人”既指哲學意義上的一般情況,也就是說它區別于自然態度(唯物主義態度),同時又特指“哲學人”是有限的。人的有限性又分兩種情形,其一指面臨著死亡;其二指人是孤獨的、獨享的親自性,不可置換。這又是一種自相矛盾。“先驗的經驗”的說法,區別于哲學史上所謂“唯理論”與“經驗論”,也不是把這兩者加在一起,根本的改變,在于“先驗的經驗”是自己產生自己的經驗。康德的“純粹直觀”概念,有盧梭對他的影響,盧梭把它稱為區別于感覺的感受,海德格爾也沿著這個思路改造盧梭和康德。

自然態度下的感覺的時間與空間,就是常識的或實證的態度,它來自并順從外部世界,而感受的或者作為純粹直觀的時空感,就是先驗的態度或哲學態度,它是自己產生自己的,它并不順從外部世界,用康德的說法,它給外部世界“立法”。

于是,時間的過去、現在、將來,以及空間的上下左右,都與實證的經驗及其再現無關,而異變為自己誕生自己的感受形式——當這些感受形式提到“經驗”時,不是指實證經驗。實證經驗指“一般情況”,而純粹直觀的感受是自己產生自己的奇遇。康德所謂以先驗的形式整理感性質料,其細節在每個人那里都截然不同。我說它是奇遇,也包括抵制僅僅從智力去感受同時又決不放棄智力。這種奇特的自相矛盾情形,就是康德所謂“先驗想象力”——科學家和藝術家都可以從中收獲自己所需要的靈感方向,在形式上它仍舊是一種概念思考,但它以直觀形象顯示出來,概念與視覺影像融為一體,釋放出獨特的抽象性,它是一種原創的實驗冒險,既是思想的又是藝術的。

作為概念,時間與空間是直觀,這個說法獨具創造性或想象力,它與傳統的唯理論與經驗論區別開來,概念的抽象性是形象直接顯示出來的,反之亦然。它們可以毫不理睬我們的日常經驗及其習慣,甚至它們可以僅僅屬于我自己——此刻我作為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

康德所謂直觀,是以內感覺為基礎的外感覺。狹義上講時間是內感覺,空間是外感覺,但空間感以時間感為基礎,因此空間感本身也是廣義上的“內感覺”——哲學、科學、藝術領域的空間感都是“先驗想象力”的產物,并非單純的實證空間。

康德以上的自相矛盾,使得如果我們單純用“主觀”概括他的哲學,很可能就看不出他的創見,尤其他對現象學的啟發,盡管可以但最好回避用“主客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研究康德,因此海德格爾用“此在”描述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如上所述,“內感覺”并非貝克萊那種主觀唯心論,“內感覺”也是抽象的心理事實甚至是科學事實,就像康德理解的“直覺”(intuition)或者從我們用感官看到的現象中抽象出來的“視覺影像”(visual imagery),曾經啟發過愛因斯坦著名的狹義相對論的思想實驗。[17]當然,就學科分類而論,愛因斯坦的物理學與海德格爾的“此在”完全無關。但是,哲學家的“解蔽”可以對這“無關”不管不顧,哪怕其中只有一絲思想瓜葛,就可以相互啟發。就像畢加索說的,他讀愛因斯坦的物理書,根本看不懂,但這不要緊,他從中弄懂了其他一些東西,對他創新繪畫很重要——總之,我們最好回避用“主觀”與“客觀”歸納以上思考的性質。

獨斷論,是總體判斷,“永恒”真理——康德反對的方式,是考察其不可能性,但他是通過考察界限的可能性的方式,考察為什么獨斷論行不通。這種批判方式,在胡塞爾現象學那里,變異為擱置自然態度的還原方法。“還原”也是確立界限,用引號表示。海德格爾在評價康德的純粹直觀是認識的“起源”時,把“起源”打上引號,意味著他并不贊同“第一原因”的說法,但還得用“起源”表示,就像他在“being”概念上畫叉,但還得使用“是”與“不是”。這顯示語言不是直觀的精確表達工具,直觀領悟能力比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這也屬于對康德的哲學家式的解讀方式。

時間和空間問題,天然就反獨斷論——哲學家已經在時空之中,可是當他們討論時空概念時,卻不自覺地扮演成時空之外的旁觀者了。這就是說,我們不得不談論原本不能談論的時空,因為時空是人的直觀形式,我們就住在時空之中。但海德格爾說,人也住在語言中,語言也是人類的家。我們用語言討論時空,沒保持沉默,就得陷入自相矛盾,但它不同于康德所謂“理性的二律背反”,表現為直觀領悟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之間的沖突或者兩者之間的細節差異,被我們有意無意地視而不見。雖然康德說到概念無直觀是空洞的,直觀無概念是盲目的,但他這個說法的目的與我的不同,他是強調直觀與思維結合的可能性與必要性,我雖然承認這是必要的,但它是一種不可能完全實現的必要性。也就是說,這里不完全是一個智力的問題,更有直觀的神秘性,而康德在此處拋開了神秘性,沒有提到這里已經有“自在之物”的問題了。

時空是先驗的直觀形式,“先驗”發生在一切經驗之前,那么就隱含著舊形而上學的兩個假設,一是“第一原因”含義上的“自因”;二是“先驗”是從“有”而非“無”起步的。為了解構康德哲學中的傳統形而上學痕跡,海德格爾自己的哲學很少用“先驗”,而說“此在”。“此在”就是時間,此在與時間是互生的差異關系,其中還含有空間問題,這已經是現象學描述,脫離了亞里士多德下定義的說理方式。

直觀與概念的沖突,在于直觀的“準確性”尚無概念根據,是模糊的準確性,而概念與語言—邏輯屬于同一個“思想家族”。概念自身就意味著已經下了判斷,即在說理。概念起著“綜合統一”的作用。如果說直觀取決于天賦,是先天的,那么概念就相當于知識。只有當某個新概念(康德稱“先驗概念”)被首次創造出來的時刻,概念才變身為直覺,才不屬于“學而知之”。

在海德格爾看來,當康德說“純粹”,比如純粹直觀、純粹概念、純粹知性、純粹理性等,都具有“緣起”或“本體論”的含義,指創造行為的發生或思想的出發點。當康德使用“表象”或者“再現”,指的是重復,是已經形成理解力的知識。總之,“純粹”指創造,是思想的直接性,相當于柏拉圖說的發光的光源(理念),它產生影子但它自身不是任何別的事物的影子,“再現”指知識,指間接性,這里已經有重復或者影子的存在了,它不是光源而是反光。所謂反思或自我意識,也屬于這種情形,例如在柏拉圖的“洞穴之喻”中,太陽光使囚居黑暗之中的蒙昧人有了自我意識,理解了來源于自身之外的真理,人自身只是真理的影子。純粹概念在康德那里也叫“范疇”,以區別于再現的或反思的概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平县| 合川市| 平阳县| 民和| 淮安市| 万山特区| 民权县| 都兰县| 上杭县| 阳西县| 旬邑县| 万全县| 蛟河市| 文登市| 葵青区| 施甸县| 墨玉县| 平定县| 肥乡县| 且末县| 同德县| 赞皇县| 玉门市| 嘉义市| 乌拉特后旗| 扎赉特旗| 高碑店市| 双桥区| 衡阳县| 茂名市| 普陀区| 淳化县| 封丘县| 通江县| 上饶县| 余姚市| 阿图什市| 留坝县| 泰宁县| 河曲县| 镇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