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瀕危曲種聲腔藝術傳承保護研究
- 楊冬梅
- 539字
- 2022-11-16 20:45:33
三 研究方法
本著作采取個案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思路,通過對河南瀕危曲藝抄本及口頭文本的調查研究,揭示瀕危曲藝在大眾生活中傳播與接受的現實合理性,指出其在新時期的功能價值所在,進而觸及社會轉型時期曲藝創作和表演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探討傳統曲藝改革創新的突破口,推進曲藝創作的健康快速發展。
本著作以音樂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注重田野調查,將地方曲藝放至區域文化語境中進行“主位—客位”分析。同時,積極運用音樂傳播學、文獻學、美學、社會學、民俗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突出交叉學科的研究取向,從不同的角度揭示河南瀕危曲藝的文化特質及發展潛力。
此外,本著作著力研究河南瀕危曲種的聲腔特點,但由于部分曲種的老藝人年事已高,不便于采訪調查,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一些重點瀕危曲種進行聲腔的研究和分析,認為河南瀕危曲種的聲腔具有原創性的音樂價值、中和質樸的審美特質和開放融合的創腔能力。同時,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語境下,通過對老藝人進行口述史的采訪調查,將河南瀕危曲藝的唱腔、文本、功能、價值及其資源深入整合,打破瀕危曲種以某一地域、地區發展的單一局面,形成相互交流、相互滲透、相互借鑒、相互提高的發展態勢,為當代的曲藝創作和表演提供原生態的學術資源,以此推動瀕危曲種的保護、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