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禮遇俘虜
張作霖愛才,即便是對待俘虜,也是有所區別,他從不野蠻槍決俘虜,而是認真甄別,只要是有才之人,他都會禮遇有加。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戰事吃緊時,吳佩孚調動軍校學生前往陣地實習。然而最后,這幾百名學生都陷入了張作霖的包圍圈,成了張大帥的俘虜。抓獲這些俘虜的是張宗昌,他在第一時間撥通了沈陽大帥府的電話,得意洋洋地向坐鎮沈陽的鎮威軍總司令張作霖報告了此事。張作霖一聽抓獲了幾百個軍校學生,非常興奮,迅速命令張宗昌將這些學生關押在小西門外的太清宮古寺中,等候處理。
結果,張作霖太忙了,竟然把這些學生的事情忘了,直到幾十天后,第二次直奉大戰結束,有一天,張作霖的衛隊長問張作霖:“大帥,押在太清宮的那些學生咋處理?”張作霖才想起來那幫學生俘虜還被押著。于是,他吩咐衛隊長好好對待學生俘虜,盡快將他們送到沈陽來。
回頭再說這被關押的幾百名學生俘虜。軍閥混戰期間,俘虜被殺是家常便飯,這些學生只聽說過張作霖是土匪出身,大字不識幾個,所以都以為他一定是一個五大三粗、滿臉橫肉、殺人不眨眼的魔王,所以天天心驚膽戰,面對上好的飯菜也食不下咽,在被押送到沈陽的路上,一個個愁眉苦臉,以為自己大限將至。
這群學生俘虜被押送到沈陽后,張作霖親下手諭,定于第二天晚上在某飯店設宴招待這些被俘的學生。
學生們一聽,大帥設宴招待他們,都絕望地哭了起來,他們以為,這就是張作霖為他們準備的“最后的晚餐”,大家哭罷,便紛紛開始寫遺書。
第二天,學生們被帶到飯店,酒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肴,自古以來,死囚行刑前總會有頓酒肉,這些學生認定這就是臨刑的酒宴了。
然而沒想到,張作霖落座后,竟然給大家都斟上了滿滿一杯酒,然后開門見山地說:“孩子們受苦了,我先敬大家一杯,算是賠罪。你們這些人都是受過正規教育的人才。我張某雖是個大老粗,卻也懂得人才的重要,所以,我才把大家請到奉天來。在這里,我先給大家壓驚了。”說完,張作霖一仰脖,先干為敬了。
“今天,我把大家請來,就是想跟大家說道說道。既然是當兵,在哪兒不是當,何必要跟著吳佩孚那小子瞎跑。只要你們答應留下來跟著我干,我保證不虧待大家,我給你們連升三級。要是實在不愿留下,我也不勉強,今天備酒,算我給你們送行,喝完酒你們就可以回家了。”
被俘的學生們一聽,傻眼了,真有這等好事?吃了飯還不殺頭?還能官升三級?想走的隨時都可以走?
學生們有的哭了起來,有的一臉茫然。飯沒吃完,大家就都紛紛表示愿意留下來跟著張作霖干,只有十幾個人說要回家。張作霖二話沒說,當即吩咐手下人端上來一些銀元,分給那十幾個學生,對他們說:“你們要走,就拿上這些盤纏,路上別為難,省得別人說我姓張的摳門。”這十幾個人愣住了,最后也都改變了主意,決定加入張作霖的隊伍。
就這樣,奉軍一下子多了幾百個軍校出來的學生,這讓張作霖開心不已。
張大帥不僅善待軍校學生,對待被俘的軍官也有禮有節,恩威并施。
第二次直奉大戰中,直系的最高指揮官—直系師長胡毓坤被奉軍俘獲。
張作霖召見胡毓坤的時候,就頗見手段。
張大帥一見胡毓坤,就開口訓斥:“媽了個巴子,你小子不是那疙瘩人(指今吉林省遼源市)嗎?不在家保衛東三省,跑進關里跟姓吳的瞎扯什么?憑你的本事,也算能威震東三省了!以后在家好好干,可不要再跟著人家亂跑了,我這個做家長的,還能虧待你嗎?你既是師長,那我也先給你個師長當!”一番話,胡毓坤愣了。后來,胡毓坤還真就跟了張作霖,為張大帥效命疆場,終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