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新聞攝影鏡頭的選擇與保養
一、案例分析
案例1.2


二、相關知識
(一)新聞攝影鏡頭的選擇
在新聞攝影中,通常以鏡頭焦距的長短來劃分鏡頭的種類,一般分為標準鏡頭、廣角鏡頭、長焦鏡頭、變焦鏡頭等。
標準鏡頭指的是焦距長度接近相機畫幅對角線長度的鏡頭。例如,傳統135相機使用的膠片畫幅尺寸為24mm×36mm,其對角線約為43mm,那么,接近于43mm長度的就是135相機標準鏡頭,如人們使用較多的50mm、52mm兩款標準鏡頭。對于傳統120相機來說,其膠片畫幅尺寸為60mm×60mm,其對角線約為85mm,那么,接近于85mm長度的就是120相機標準鏡頭,如人們使用較多的75mm、80mm兩款標準鏡頭。也就是說,不同畫幅的相機,其標準焦距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不管是135相機的50mm,還是120相機的75mm,或是4×5英寸相機的105mm,它們的視角相同或接近。因此,一般認為,凡視角范圍在45° ~55°的都可以認定為是該相機的標準鏡頭,而這樣一個視角范圍和人們觀看到的范圍十分接近。圖1–19所示為135單反相機50mm標準鏡頭。

現代數碼相機通常以圖像傳感器即CCD芯片或CMOS芯片尺寸的對角線來劃分。例如,某一數碼相機CCD芯片或CMOS芯片的長寬尺寸為16mm×25mm,其對角線就是32mm,那么,接近于32mm長度的就是這臺數碼相機的標準鏡頭。如果數碼相機的CCD 或CMOS芯片的面積與傳統135相機膠片畫幅完全相符,那么,它們的標準鏡頭也就相同,這種數碼相機稱作全畫幅數碼相機。遺憾的是,絕大多數數碼單反相機的CCD或CMOS芯片面積都比傳統135相機膠片畫幅小。如果要與135相機對接,需要乘以一個系數,如1.5、1.6、1.2等。例如,佳能700D數碼相機標配的是18~105mm鏡頭,如果將18mm端拍攝的視角換算成全畫幅鏡頭焦距的視角,就要乘以1.6的系數,即18× 1.6=29,相當于135相機29mm焦距拍攝的視角范圍。而105mm端拍出的視角范圍相當于135相機168mm鏡頭拍出的視角范圍(關于轉換系數將在學習單元五中詳細講述)。
標準鏡頭拍攝的圖像和我們從水平視角觀察到的景物效果十分接近,也就是說,我們能看到的范圍大體上就是這種標準鏡頭所拍攝到的范圍,包括空間感、透視感也都十分接近。
廣角鏡頭是相對于標準鏡頭而言的,其焦距短于標準鏡頭、視角大于標準鏡頭。廣角鏡頭可分為小廣角鏡頭、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三類。以全畫幅數碼相機為例,凡焦距為35~40mm的稱為小廣角鏡頭;凡焦距為20~35mm的稱為廣角鏡頭;焦距在20mm以下的稱為超廣角鏡頭。圖1–20所示為24mm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具備四種性能:一是視角大。其規律是焦距越短視角越大。二是景深大。隨著焦距越來越短,被攝影像的縱深清晰范圍會越來越大。三是近大遠小收縮比例明顯,有較強烈的透視效果,且焦距越短效果越明顯。四是易出現畸變,特別是畫面的邊緣,變形會更明顯一些。這在新聞攝影中要特別注意,以防主體人物出現畸變。

由于廣角鏡頭能夠在比較近的距離內拍攝到比較大的場景,景深也很大,因而是新聞攝影記者必備的鏡頭之一。
長焦鏡頭也是相對于標準鏡頭而言的,其焦距長于標準鏡頭、視角小于標準鏡頭。長焦鏡頭可分為中長焦鏡頭、長焦鏡頭和超長焦鏡頭。以全畫幅數碼相機為例,凡焦距在70~160mm的稱為中長焦鏡頭;凡焦距在170~260mm的稱為長焦鏡頭;焦距在270mm以上的稱為超長焦鏡頭。
長焦鏡頭也具備四種性能:一是視角小。其規律是焦距越長視角越小。二是景深小。隨著焦距越來越長,被攝影像的縱深清晰范圍會越來越小,特別適于拍攝虛實結合的影像。三是明顯壓縮畫面應有的空間感,使被攝前后的景物或人物感覺像貼在了一起,且焦距越長這種現象越明顯。四是不易出現畸變。
在新聞攝影中,長焦鏡頭適合于抓拍和偷拍,距離被攝對象越遠,被攝對象越不易被打擾,因而能夠拍攝到更為真實的狀態。長焦鏡頭還尤為適合體育新聞攝影。常用的有70~200mm、100~300mm、500mm等變焦鏡頭和定焦鏡頭。
長焦鏡頭也會帶來一些操作上的不便:一是持機穩定問題。由于焦距長、景深小,易產生影像的不實。二是清晰度問題。遠距離拍攝時,由于空氣中塵埃、顆粒物較近距離拍攝要更多一些,加之透鏡本身的問題,所以易產生影像偏灰和反差偏小的現象,導致圖像整體效果下降。
一只變焦鏡頭可以起到若干只定焦鏡頭的作用,它可以在不更換鏡頭的情況下通過旋轉鏡頭上的變焦環而改變焦距。比如一只70~200mm的變焦鏡頭,只需轉動變焦環就可以獲得70mm至200mm之間的任意焦距段,因而廣泛應用于新聞攝影之中。圖1–21和圖1–22所示均為變焦鏡頭。


變焦鏡頭一般分為自動變焦和手動變焦兩大類,在鏡頭上通過旋轉變焦環來改變焦距的為手動變焦,而通過機身上的按鈕來改變焦距的為自動變焦。數碼非單反相機通常為自動變焦,數碼單反相機通常為手動變焦。對于變焦鏡頭,可以從變焦范圍和變焦倍率上加以了解。
從變焦范圍來看,有超廣角到廣角變焦的,如17~35mm;有廣角到中長焦變焦的,如24~105mm;有標準鏡頭到中長焦變焦的,如50~100mm;有中長焦到長焦變焦的,如80~200mm;有長焦到超長焦變焦的,如200~400mm;還有從廣角到超長焦變焦的,如28~300mm等。
從變焦倍率來看,有三倍的變焦鏡頭,如35~105mm;有四倍的變焦鏡頭,如50~200mm;有五倍的變焦鏡頭,如28~135mm;還有六倍直到十倍以上的。不管變焦倍率如何,實際上都是長焦和短焦之比。變焦倍率越大,使用起來就越方便,但帶來的問題也越多。首先,變焦鏡頭的成像往往不如定焦鏡頭成像質量好;其次,變焦倍率越大,要求的透鏡片數相對就越多,對透鏡的成像質量要求就越嚴格。專業變焦鏡頭的成像質量相對較高,而業余變焦鏡頭的成像質量相對就差多了。
使用變焦鏡頭進行拍攝時,需要首先將鏡頭調至最長焦距處進行聚焦,也就是說,將鏡頭旋轉到最長焦距端聚焦,然后把焦距旋轉到所期望的焦距段上,只有這樣,所有焦距段上的影像才能始終保持清晰。
防抖鏡頭是指具有防止抖動功能的鏡頭,其簡稱為“IS”(image stabilizer)、“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具有防抖功能的鏡頭能夠減弱因手持相機拍攝不穩或晃動而使影像清晰度下降的現象。防抖鏡頭通常能夠解決兩級快門速度。舉個例子,使用120mm鏡頭拍攝時,快門速度一般不應低于1/120s,但是如果使用具有防抖功能的鏡頭拍攝,快門速度可以降至1/30s,同樣可以達到1/120s的穩定效果。
最早提出防抖概念的是日本尼康公司,該公司在1994年推出了具有減震(VR)技術的袖珍相機。次年,日本佳能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帶有圖像穩定器的鏡頭EOS-75-300mmf/4-5.6 IS,其中IS是影像穩定系統(image stabilizer)的縮寫,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防抖系統”。防抖鏡頭所采用的防抖技術主要有光學防抖、CCD防抖和電子防抖三種,其中,光學防抖技術效果最好。光學防抖技術是將鏡頭內的陀螺儀檢測到的微小移動信號傳至微處理器,通過計算得出需要補償的位移量,然后通過補償鏡片組,根據鏡頭的抖動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補償,從而有效克服因相機抖動產生的影像模糊,確保畫面圖像的清晰度。
數碼鏡頭分為數碼專用鏡頭和數碼優化鏡頭兩種。
數碼專用鏡頭一般只適用于同類型號的數碼相機,對于全畫幅的或傳統單反相機都不適用,它不能覆蓋全部像場。因為這類鏡頭是專門為傳感器小于24mm×36mm全畫幅數碼相機而設計的,是針對這類數碼相機的成像特點而改進的鏡頭,如采用APS-C型傳感器、3/4型傳感器的數碼相機。
數碼優化鏡頭是為了防止覆蓋在傳感器上的低通濾波器產生的強反光再由透鏡折射回傳感器,而在畫面上產生雜光信號。這種優化過的鏡頭適用性比較廣,只要鏡頭的卡口一致,無論是數碼相機還是傳統單反相機都可以使用。
攝影鏡頭的種類并非只有這些,還有魚眼鏡頭、微距鏡頭、透視調整鏡頭、水下鏡頭、柔焦鏡頭等,由于這些鏡頭在新聞攝影中并不常用,故不再一一介紹。
(二)攝影鏡頭的使用與保養
攝影鏡頭的使用與保養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若想保護鏡頭,首先應購買一只UV鏡或天光鏡安裝在鏡頭上。這兩款濾光鏡對攝影曝光并無影響,對色光也無影響。
首先,在說話時要偏離鏡頭,以免唾液飛濺到鏡頭上;其次,不要用手指和其他臟物接觸鏡片表面,防止鏡片表面沾上水珠和油污;最后,拍攝完畢應立即蓋上鏡頭蓋,卸下鏡頭應立即蓋上鏡頭后蓋。
日常鏡頭的保養并不等于天天擦鏡頭,鏡片表面極小面積的灰塵、水漬對于成像其實并無太大影響,經常擦拭鏡片表面反而會將鏡片表面的加膜層擦傷。
使用鏡頭時應輕拿輕放,使用完畢應將調焦距離調節到“∞”的位置,變焦鏡頭縮到最短處,光圈調節至最大,以提高鏡頭的抗震性能。
使用鏡頭時要防止火花、雪花、雨水等飄落其上,存放時要選擇干燥通風處,以免因潮濕而引起鏡頭發霉;在存放和使用過程中要避免高溫和長時間日曬。
相機鏡頭是十分精密的部件,其表面做了防反射的涂層處理,一定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手去摸,因為這樣就會粘上油漬及指紋,這對涂層非常有害,而且對照片質量影響也很大。
相機使用后,鏡頭多多少少也會沾上灰塵,最好的方法是用吹氣球將灰塵吹掉,或者是用軟毛刷輕輕刷掉,千萬不要用紙巾等看似柔軟的紙張來清潔鏡頭,而應使用鏡頭紙。在擦拭之前,要確保表面無可見的灰塵顆粒,以免灰塵顆粒磨花鏡頭。同時,應輕輕地朝著同一個方向擦拭,不要來回反復擦,以避免磨傷鏡片。另外,市場上也有相機鏡頭專用清洗液,但要注意,使用清洗液時應該將清洗液沾在鏡頭紙上擦拭鏡頭,而不能將清洗液直接滴在鏡頭上。
要記住,絕對不能隨便使用其他化學物質擦拭鏡頭,而且只有在非常有必要時才能使用清洗液,清洗液多少會對鏡頭有傷害,不得已用了一定要晾干。
思考題
1. 什么叫焦距?焦距不同會帶來怎樣的畫面效果?
2. 大口徑鏡頭在攝影中有哪些優勢?
3. 鏡頭有哪些種類?
4. 鏡頭的使用與保養應注意哪幾個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