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節 物流管理的特征與作用

一、現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所謂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對整個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以不斷提高物流的經濟效果。物流管理的最基本目標就是以最低的費用向顧客提供滿意的物流服務。在現代社會中,物流管理呈現出以下發展特征。

(一)供應鏈管理趨勢

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通過構建包括從原材料采購開始,到制成中間產品,再到制成最終產品,最后到銷售給最終顧客的所有參與者,即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最終顧客、物流服務提供商乃至供應商的供應商、經銷商的經銷商等的網鏈結構,從系統觀點、合作觀點出發,最大限度地減少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內耗與浪費,通過整體最優來實現全體節點企業的共贏。供應鏈管理強調的是:未來的競爭更多的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而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的一些著名企業,如惠普、IBM、戴爾、沃爾瑪等紛紛導入供應鏈管理,顯著提高了企業的運行效率。

在物流管理中,對企業內部各物流要素的有效整合很重要,是企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但為了更有效地利用企業外部的資源,企業還必須強化與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在物流方面的合作,以便快速響應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實現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降低經營風險。供應鏈管理將物流管理的資源整合范圍從企業內部擴展到整條供應鏈,將大幅度提高物流管理的競爭力。

(二)全球化趨勢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終于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WTO的一名成員。加入WTO以后,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可獲得國民待遇,國際競爭國內化的格局加劇;另一方面,我國可以享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各WTO成員方提供的最惠國待遇,國內競爭國際化的程度也加劇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跨國采購、跨國生產、跨國銷售成為許多企業的基本策略。企業從世界市場上獲得質優價廉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在世界各地的工廠組織生產,然后將產品運送到世界各地的顧客手中。在這種情況下,物流管理的全球化趨勢必愈演愈烈。

(三)信息化趨勢

EDI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物流質量和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依靠的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EDI得以迅速發展,它簡化了企業之間的交易過程,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使得生產企業可以按照經銷商的訂單安排生產,供應商能夠準確掌握生產企業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需求情況。但由于利用EDI傳輸數據需要架設專用的增值網,前期投入門檻較高,限制了中小企業與最終顧客對EDI的使用。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飛速發展的互聯網則是一個開放的公共網絡,信息傳輸成本很低,中小企業、最終顧客與大企業在信息獲取、處理上處于同等地位,為降低物流管理的費用、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精益物流趨勢

所謂精益物流,是指運用精益思想對企業物流活動進行管理,以不斷消除各種形式的物流浪費,創造無中斷、無繞道、無等待、無回流的物流活動,達到至善至美的目的。隨著企業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劇,為了提高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壓縮一些可以壓縮的費用,零庫存逐漸成為企業努力的方向。而精益物流則有助于企業達到這一目標。因此,在物流管理領域,精益思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五)第三方物流趨勢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企業是專門承擔物流職能的企業。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在物流領域專門從事物流活動,容易在這一領域形成并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往往比企業自營物流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的歡迎。

(六)綠色物流趨勢

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生產力以空前的速度發展,但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隨之而來的是全球環境的不斷惡化、地球資源的銳減、“三廢”污染的加劇。環保意識在世界范圍內逐步覺醒,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開始掀起了一場空前壯闊的綠色革命,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總目標。這場綠色革命在生產中表現為清潔生產,在營銷上表現為綠色營銷,在消費上表現為綠色消費,在物流上則表現為綠色物流。綠色物流的思想強調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強化對回收物流和廢棄物流的管理,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二、物流管理在企業中的作用

對于企業而言,加強物流管理具有如下作用。

(一)確保顧客服務水平

物流服務水平主要取決于可得性及服務可靠性。

所謂可得性,意味著當顧客對原材料、零部件或產成品具有需求的時候,能夠立即滿足顧客的這種需求。加強物流管理,可以在不增加甚至降低存貨水平的前提條件下提高可得性。

所謂服務可靠性,是指物流服務的質量,如運輸過程中的破損率、倉儲過程中的損耗率、訂單履行期限的可靠性等。例如,如果企業對顧客承諾:在顧客訂貨后的第三天,顧客可以收到訂貨,則訂單履行期限具有可靠性就意味著顧客恰好在訂貨后的第三天收到貨物,如果訂貨延遲送達,則可能發生缺貨現象;而如果訂貨提前送達,則可能發生倉儲場所緊張的現象,都沒有達到服務可靠性的要求。

按照市場營銷學的理論,完整的產品概念包括核心產品、形式產品與擴大產品。在這個完整的產品概念中,核心產品為顧客提供最基本的效用,如電冰箱的制冷功能;形式產品是指顧客對某一基本需求的特定滿足形式,如電冰箱的質量、款式、品牌、顏色、容積等;擴大產品是指與產品相關的各種附加服務,如說明書、質量保證、送貨、維修、技術培訓、安裝等。其中,擴大產品最容易被企業所忽視,而物流服務則是擴大產品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企業一旦重視附加服務,則很容易形成產品的差別化優勢,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在競爭中獲勝。在傳統的觀念中,物流被看作是純粹的費用支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顧客對服務水平的期望越來越高。一些企業通過加強物流管理,形成了獨特的物流服務能力,贏得了顧客的青睞。

(二)節約物流費用

在不同類型的產品的售價中,物流費用所占的比重大相徑庭。例如,在石化產品中,物流費用占售價的30%~40%,而在煙草和服裝產品中,物流費用只占售價的5%~10%。但無論如何,任何一個企業在致力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售價時,都必須將降低物流費用作為其有機組成部分。

案例

安利:向物流管理要利潤

對于直銷企業而言,物流費用是公司經營成本中的重要部分。然而,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是,物流成本在安利公司總成本中的比重僅為4.6%,遠遠低于其他同類公司。作為一家在中國有著近230家店鋪、200多家生產工廠的大型企業來說,這一成績實屬不易。那么,安利公司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有什么秘訣呢?

非核心業務外包

對于一家生產工廠遍布全國的大型企業而言,物流配送方面一般的流程是將企業生產的產品、供應商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統一運輸到各個生產大區的倉庫內進行統一管理,然后再根據大區內的生產計劃和銷售需求,將生產物資和產品運送到各個省市內的店鋪、工廠。這一流程模式的關鍵在于企業物流部門的統一籌劃和協調,為此,不少企業選擇自建物流配送隊伍,以充分保證物流配送的有效性。

相比于其他同類企業,安利公司的物流部門同樣需要保證生產工廠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有效供應以及對銷售店鋪的各類產品進行及時補充。但是,安利公司在對公司物流管理任務和物流市場現狀進行分析后提出,公司在物流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體現在籌劃和協調相關資源的調配和運輸方面,而基礎的配送運輸過程不僅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直接導致物流成本上升。因此,安利公司決定將基礎的物資運輸環節向其他專業的物流企業外包,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物流運輸隊伍。同時,基于對國內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專業程度普遍不高這一現狀的考慮,安利公司在傳統的物流管理框架下,保留了自有的部分運輸能力,從而形成了“自有團隊+第三方物流”的運作模式。

在此基礎上,安利公司實施了“動態合作”的運作模式,保證了公司的利益。安利公司選擇了多家物流運輸企業,作為其“自有團隊+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的合作方。同時,安利公司還確定了多家企業作為備選合作伙伴。安利公司派專人定期對合作伙伴的運營情況和雙方的合作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重點關注合作企業的服務質量和價格。如果雙方的合作平穩且高效,安利公司將適當地增加雙方的合作業務量;而如果合作方出現質量不合格、價格背離市場水平等情況,安利公司則可以根據備選名單重新確定合作企業。由此,安利公司能夠充分地享受到合作伙伴優質的服務和優惠的價格。

控制建設費用

在物流管理的各項成本中,倉儲費用是重要的一部分。在美國,安利公司一貫采取“自建倉庫”的做法,但是在中國,出于降低成本方面的考慮,安利公司實行了“半租半建”的倉庫建設模式。

安利公司常規大小的物流中心通常占地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6萬平方米。如果安利公司采取“自建倉庫”的做法,那么建設費用將會在3000萬元~6000萬元。為了節省這筆開支,安利公司獨辟蹊徑,設計了“半租半建”的倉庫建設模式。安利公司選擇與倉庫物業所有者進行合作經營,該物業所有者負責提供土地和倉庫庫房,安利公司租用倉庫庫房,并負責庫房內部相關物流設施的引進和維護。

在這一合作框架下,安利公司只需要投資不到1200萬元,就可以建成同等規模和水平的物流中心。此外,采用“半租半建”的做法,可以縮減工期,使物流中心能夠更快地投入使用,間接地減少費用。相比于其他公司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設公司自有的倉儲物流中心,安利公司的做法不僅能形成同等水平的物流能力,而且不耗費財務資源。因此,安利公司在中國大量采用“半租半建”的倉庫建設模式,以降低倉儲成本。

提高物流運營效率

安利公司的另一個降低成本的方法是提高物流運營效率,實現“從效率中要利潤”。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安利公司將實現管理的信息化作為突破點,通過加大對核心系統的投入,提高公司的物流運營效率,進而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在這一方面,安利公司最有代表性的行動是投資近1億元,在全公司范圍內安裝了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覆蓋物流管理的各個環節,涉及配送、倉儲等多個方面,總體而言,該系統的上馬使得公司的物流管理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借助該系統的信息化支持,安利公司能夠詳細地了解每一批貨物、每一箱產品的生產日期、銷售數量、庫存狀態、有效日期、存放位置、銷售價值、成本等。同時,該系統作為安利公司全球管理信息系統的一部分,一方面,能夠及時地將安利公司在中國的每個物流中心的配送、倉儲情況上報給公司總部,并能從公司得到相應的信息反饋和支持;另一方面,通過該系統,安利公司能夠快速地將數據下發給各地分公司和各家店鋪,便于各分支機構據此組織生產或者補貨,保證生產和銷售工作的平穩進行,降低了由于信息溝通不暢而導致的缺貨成本。

除此之外,安利公司每年至少投入1000萬元,用于提高公司的信息化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從表面上看,安利公司進行了額外的投入,與降低費用和成本的初衷背道而馳,但從整體上而言,由于信息化物流在全公司范圍內的推廣,公司由此大幅度提高了運營效率,間接地降低了成本,形成了公司與其他公司競爭的優勢。

資料來源:許紹明.安利物流:邁向管理新時代.中國物流與采購,2005(1);李旭東.基于“外包+自營”組合模式的企業物流管理優勢分析.現代商業,2008(6);丁瑞紅.安利:削平物流成本.經理人,2008(8);佚名.安利與京東、蘇寧物流達成合作.知識經濟(中國直銷),2017(8).

(三)實現快速反應

一方面,伴隨著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企業的經營環境表現出越來越強的不確定性。

面對不確定性日益增強的經營環境,如果企業基于對市場需求的預測開展生產活動,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因為預測不準而導致產品缺貨或者積壓的問題。同時,事先將產品生產出來,資金占壓也很大。而按照顧客的訂單進行生產,則使問題迎刃而解。此時,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快速對顧客的訂單進行響應,否則,顧客可能轉向企業的競爭者。

因此,市場競爭的游戲規則不再是單純的“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成為市場競爭的新特點,這使得企業開始重視圍繞時間展開競爭,提前期(Lead Time)成為一個重要的考察變量。

所謂提前期,是指顧客為了確保在某個時間收到訂貨,而必須提前下達訂單的時間期限。例如,如果某企業為了確保在每周六收到某種產品,必須在上周六之前下達訂單,則該產品的訂貨提前期為7天。顯然,提前期越短,表明企業對顧客需求的反應速度越快;提前期越長,表明企業對顧客需求的反應速度越慢。

企業通過加強物流管理,可以加快原材料、零部件采購和最終產品向顧客傳輸的速度,大大縮短顧客訂貨所需的提前期,迅速響應市場的需要,做大“蛋糕”,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四)改善企業管理水平

對物流系統的任何改善都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以庫存為例,傳統的觀點認為,為了應付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供應不及時、消費需求的異常變化,必須保有適當數量的原材料、零部件、產成品庫存,以緩沖各個生產環節之間的矛盾,保證生產連續進行,提高對顧客的服務水平。而現代觀點則認為,一個庫存過量的生產系統會掩蓋生產中的各種問題,諸如設備故障造成停機、工作質量低造成廢品或返修、橫向扯皮造成工期延誤、計劃不周造成生產脫節等,都可以動用各種庫存,使矛盾鈍化、問題被淹沒,一旦矛盾累積到一定程度,容易造成大危機。因此,許多專家認為,只要看物流狀況,就能判斷出企業的管理水平。

三、物流管理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對于整個國民經濟而言,加強物流管理具有如下作用。

(一)降低物流費用的消耗

關于物流費用,曾經出現過一系列的學說。從這些學說中我們可以看出,加強物流管理對于提高國民經濟的運行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黑暗大陸說”

1962年,美國管理學泰斗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在《財富》雜志上發表一篇題為“經濟的黑暗大陸”的文章,指出流通是經濟領域里的“黑暗大陸”。德魯克所強調的是流通領域,但在流通領域中,物流活動的模糊性尤其突出。因此,“黑暗大陸”的說法目前主要針對物流而言。

“黑暗大陸說”認為,在消費者所支出的商品價格中,大約50%是與商品流通有關的費用。由于當時企業物流以外的活動已經得到明顯的改善,生產方面的機械化、自動化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銷售方面采用了科學的營銷方法,因此,物流被視為降低成本的最后領域。

廣角鏡

各行業的物流費用率

物流費用率是指物流成本占產品價格的比例,可以體現物流環節對產品價格的重要影響。相關研究表明,我國農副食品加工行業物流費用率為11.8%,紡織行業物流費用率為11.4%,鋼鐵行業物流費用率為10.5%,醫藥行業物流費用率為11.9%。

2.“物流冰山說”

“物流冰山說”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學西澤修教授在《主要社會的物流戰》一書中提出來的。通過對物流費用的專門研究,西澤修教授發現,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方法不可能掌握物流費用的實際情況,人們對物流費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的,甚至有很大的虛假性,他把這種情況形象地比作“物流冰山”,即物流費用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的我們看不到的黑色區域,而我們看到的物流費用不過是冰山的一角。

3.“第三利潤源泉說”

“第三利潤源泉說”同樣出自西澤修之口。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兩個大量提供利潤源泉的領域:其一是資源領域,其二是人力領域。20世紀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石油價格的上漲造成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能源、原材料、勞動力的價格全面上漲,傳統的兩個利潤源泉的潛力越來越小。在利潤開拓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物流領域的潛力日益為人們所重視,被稱為“第三利潤源泉”。

在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的大背景下,物流成本的節約似乎成為企業提升利潤的“救命稻草”。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不少商品的總成本中,物流費用占到20%~40%,節約潛力巨大。2015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達到16%,繼續保持下降趨勢,物流效率有所提升。但與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10%左右的物流總費用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1]。作為戰略性、基礎性產業,物流行業的發展和壯大無疑將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二)發展、壯大新興的產業部門

在現代社會中,物流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整個社會物流管理能力的提高,必將造就一批具有現代化水平的物流企業,促進物流業自身的發展與繁榮。對于物流業中的運輸、倉儲等產業部門而言,必將加快現代化的步伐,實現新的業務增長點;而對于配送、包裝加工等物流業中的新興產業部門而言,必將邁出可喜的發展步伐。

(三)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在整個社會商品交易中的比重逐漸攀升。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相比,電子商務能夠減少交易的中間環節,節約文件的制作費用和處理費用,實現無店鋪經營以及買賣雙方的即時溝通,從而大幅度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從本質上而言,電子商務是對商流的現代化,而商流的現代化必須以物流的現代化為基礎,由于買賣雙方不見面,所以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必須以高效的物流系統為基礎。從我國近些年來的實踐看,物流發展滯后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尤其是B to C(企業對消費者)型電子商務,由于配送時間長、成本高,使得電子商務交易時間短、交易費用低的優勢幾乎喪失殆盡。因此,加強物流管理對于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注釋

[1]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15—2016).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梧州市| 阳曲县| 罗田县| 饶平县| 本溪市| 惠东县| 大埔区| 临泉县| 镇远县| 墨竹工卡县| 龙胜| 邹平县| 九寨沟县| 潍坊市| 石泉县| 梅河口市| 浦县| 泸溪县| 自治县| 任丘市| 东兴市| 永善县| 淮北市| 罗江县| 溆浦县| 长兴县| 阿拉善左旗| 吴川市| 鹤庆县| 高青县| 克山县| 神木县| 白玉县| 镇赉县| 忻城县| 德化县| 宣汉县| 天长市| 湘潭县| 澎湖县|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