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歷一百三十九億七千五百七十二萬年。
漆黑的天幕中閃現(xiàn)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光點,一息殘存的星火茍延殘喘著從爆炸后的蓬勃熱浪中脫出,在這廣袤無垠的星群中流浪漂泊了千萬年之久。然而在這場爆炸中幸存的漂泊者們的飛船動能究竟是靠什么來補充繼續(xù)的,已隨著他們的消亡而變得不再可考。
一代又一代的遺民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都在飛行器上進行,他們的壽命和人類近似,卻不像人類那般喜光。如果可以的話,BF-444號小行星遺民們更愿意待在恒久的黑夜中,因為光源會灼傷他們的皮膚,刺瞎他們的雙眼。
直到他們漂泊到一個名為“太陽系”的星群時,灼熱的火球終究讓他們回想起了千萬年前星球毀滅時的夢魘。艙內(nèi)的遺民在撕心裂肺的哀號中淪為一個個火球,只有一個躲在底艙內(nèi)的幸存者奄奄一息地活了下來。
失去控制的飛船毫不意外地朝著一個小行星的所在地飛墜而去。艙體劃過大氣層時,迸發(fā)出流星般燦爛的火光。
地球公歷1932年。
華國軍醫(yī)孫重華在山中采藥時,從一堆奇怪的廢墟中挖出了一個渾身是血的男人。男人的相貌生得不似華國中人,一身奇裝異服,也不會說話。
孫重華見他眼神清澈干凈,便將他留在了身邊,取名林司南。
從此,林司南成為BF-444號行星上唯一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