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不可浪擲光陰

原文

諭紀澤

(咸豐六年十月初二日)

字諭紀澤兒:

胡二等來,接爾安稟(bǐng)安稟:舊時兒女給父母寫信,要請安問好,并且稟告自己的情況,因此把這類書信稱作“安稟”。,字畫尚未長進。爾今年十八歲,齒已漸長,而學業未見其益。陳岱云姻伯之子號杏生者,今年入學,學院批其詩冠通場。渠系戊戌二月所生,比爾僅長一歲,以其無父無母家漸清貧,遂爾勤苦好學,少年成名。爾幸托祖父余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hān)豢(huàn)佚(yì)樂酣豢佚樂:酣,久樂?;?,養。酣豢 樂即沉即悠溺享閑安樂樂之。中;佚,不復以讀書立身為事。古人云: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孟子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吾慮爾之過于佚也。新婦初來,宜教之入廚作羹,勤于紡績,不宜因其為富貴子女不事操作。大、二、三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雙寄余,各表孝敬之忱,各爭針黹(zhǐ)繡 等針針黹線:活縫兒紉。、刺之工;所織之布,所寄衣襪等件(評點者注:原抄本頂批“此處似有闕文”),余亦得察閨門以內之勤惰也。余在軍中不廢學問,讀書寫字未甚間斷,惜年老眼蒙,無甚長進。爾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擲光陰。四年所買衡陽之田,可覓人售出,以銀寄營,為歸還李家款。父母存,不有私財,士庶人且然,況余身為卿大夫乎!

余癬疾復發,不似去秋之甚。李次青十七日在撫州敗挫,已詳寄沅浦函中?,F在崇仁加意整頓,三十日獲一勝仗。口糧缺乏,時有決裂之虞(yú)虞:憂慮。,深用焦灼。

爾每次安稟詳陳一切,不可草率,祖父大人之起居,合家之瑣事,學堂之工課,均須詳載。切切此諭。

譯文

我兒紀澤:

胡二等人來,帶到了你請安的信,看你的書法還沒有長進。你今年已經十八歲,年紀也不小了,但學業還沒有進步。陳岱云姻伯那個號“杏生”的兒子,今年入學,學院評價他寫的詩為全場第一名。他是戊戌二月所生,比你僅大了一歲,他無父無母家境清貧,所以勤苦好學,少年成名。你有幸仗著祖父和父親的余蔭,衣食豐厚,無憂無慮,于是就貪圖逸樂,不再把讀書成才當回事。古人說: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就怕你過得太舒服了啊。你媳婦剛進門,應該叫她下廚做飯,勤于紡織,不能因為她是富家女就不動手干活。你那三個妹妹已經能做大鞋了嗎?讓她們三個小姑加上一個嫂子,每年做鞋一雙寄給我,一來表示對我誠心孝敬之意,二來展示她們針線活的水平;所織的布,所寄的衣襪等東西(評點者注:原抄本頂批“此處似有闕文”),我也可以從中察看女眷們的勤勞或懶惰。我在軍中仍然不敢荒廢學問,讀書寫字基本沒有間斷,可惜年老眼花,沒有什么長進。你今年還不到二十歲,一刻千金,切記不能浪費時間。咸豐四年在衡陽買的那塊田地,可以找人賣掉了,把銀子寄給我,我用來還李家的錢。父母仍在,不能有私財,平民百姓尚且如此,何況我是朝廷官員呢!

我的癬疾復發了,但不像去年秋天那么厲害。李次青十七日在撫州遭到挫敗,我已經在寄給沅浦的信中詳細說明了?,F在崇仁加意整頓,三十日打了一個勝仗。只是口糧缺乏,隨時有崩潰的危險,為此我非常焦慮。

你每次來信一定要寫得非常詳細,不可以草率,祖父大人的起居、家中的大事小情、學堂的功課等,都要詳細寫清楚。一定要牢記我的話啊。

評點

相對于九歲的小兒子而言,這封寫給十八歲的大兒子的信口氣要嚴厲些。紀澤春上完婚的,至今不過半年時間,仍處新婚宴爾時期。作為父親,最擔心的是兒子沉溺于男女繾綣之中而荒廢學業。故在兒子結婚不久,曾氏便勸他離家,從師求學,此信又再次叮囑他“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擲光陰”。并以自己為例,雖在軍中亦不廢學問,但年老眼蒙,無甚長進。以此告誡兒子,把握青春年華的重要性。

本來,人的一生中,唯青少年時期是最佳時光,各方面都處于上升長進的時候,一輩子的體格、品德、學問都在這個時候奠定基礎。今后能不能成就一番事業,這段時期可謂起著一半的作用,另一半則取決于信念和機遇。中年之后再發奮苦學雖然也是好事,但畢竟已過生長期,所學的東西難以進入血肉之中。所以古往今來有識之士總是勸告人們要抓緊小時候的寶貴光陰,切莫虛度年華,像“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樣的話,世世代代被視為金玉良言,實在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語,切莫當作老生常談。

然而在過去,又有一件事與之大相悖違,那就是早婚。男孩子十五六歲結婚較為普遍,紀澤十八歲結婚已不算太早。結婚后影響讀書,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曾氏曾經說過兩句湘鄉俚語:“床頭添雙腳,詩書束高閣。”許多男孩子便因過早結婚而不思上進了。補救的方法,便是要讓新郎官充分認識到青春時刻讀書求學的重要性,具體措施則是離開家,跟著外面的師傅去學習。

曾氏青少年時代,家境并不寬裕。在衡陽鄉下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曾氏的老家與衡陽接界,他少時就讀于衡陽金坑鄉唐氏家塾。家塾規矩,學生每月得交二十筒米,曾氏常常交不足。筒子是竹子做的,其底部通常也有寸把高。塾師汪覺庵愛其好學而憐其貧寒,在給曾氏量米時,則將竹筒倒過來,用其底部量,一面高唱:曾少爺的米,一筒,二筒……二十筒。量了二十筒,不過別人的四五筒。既為曾氏省了米,又顧全了他的臉面。

這個傳說是否真實已不可考,但早期曾氏家境不寬裕卻是事實。其《年譜》中有這樣的記載:“(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公謀入都會試,無以為資,稱貸于族戚家,攜錢三十二緡以行,抵都中余三緡耳。時公車寒苦者,無以逾公矣!”

哲人說:苦難是最好的學校。曾氏大約是深知這個道理的,晚年他自撰一副聯語:“世事多因忙里錯,好人半從苦中來?!彼麑⒋寺搹V為書贈門生部屬,把自己的人生體會傳授給社會。正因為此,曾氏深恐生長在舒適環境中的兒子走入邪路,故將“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訓切切告誡兒子。曾氏的良苦用心,實在值得物質生活日趨富裕的今日父母們深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炉霍县| 饶阳县| 海原县| 体育| 阳江市| 册亨县| 江阴市| 五莲县| 宁明县| 灵寿县| 锡林浩特市| 内乡县| 柘荣县| 监利县| 防城港市| 驻马店市| 曲阜市| 保康县| 平远县| 青岛市| 康定县| 崇义县| 德清县| 绍兴县| 镇安县| 商河县| 报价| 昭通市| 赤峰市| 吐鲁番市| 邵阳市| 右玉县| 德庆县| 东阳市| 林周县| 绩溪县| 高雄县| 永和县| 三台县| 柞水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