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的傳世家語:勤思篇
- 吳爍主編
- 785字
- 2022-10-28 11:01:26
互相幫助

施①惠無念②,受③恩莫④忘。
——《朱子家訓》⑤
字斟句酌
①施:施予。②無念:一作“勿念”。③受:受到、受過。④莫:不要。⑤《朱子家訓》:又稱《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修身”“齊家”為宗旨的傳統啟蒙名著。作者朱柏廬,名用純,自號柏廬,清朝初年人。
古文今譯
對他人施與恩惠,不要老掛在心上;受到他人的恩惠,則不要忘記。
以古論今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明明幫助了別人,他應該心存感激,可如果對方沒有感激你或報答你,你往往會感到氣憤,認為對方忘恩負義。如果你幫助了他人,是否會擔心別人忘記了,而有意無意地把這事掛在嘴邊呢?其實,大可不必有這樣的心理。樂于助人是一種美德,苛求回報的善并非真正的善。
這一章告訴我們:做了好事,不要老放在心上、掛在嘴邊,也不要總是希望得到別人回報。如果真心幫助他人,他人自然會感激你。相反,如果別人幫助過自己,自己就不應該忘記別人的這份恩情。不求回報與知恩圖報都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體現。
知恩圖報是一種美德,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操和品質。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寬容,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待周圍的每個人,才能生活在快樂之中。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趣讀故事
韓信報恩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年幼時家境貧寒。一天,韓信饑餓難耐,來到淮陽城下的小河邊釣魚。一位洗衣的老婦人見韓信可憐,就主動給韓信一些自己帶來的飯食。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覺十幾天過去了,韓信吃著洗衣婦帶來的飯食,感動不已,他對洗衣婦說:“日后我定會重重答謝你。”沒想到,婦人卻說:“我是見你可憐才幫你的,從沒想過得到回報。男子漢大丈夫,要自食其力。”韓信聽后倍感慚愧,心想:我不能這樣碌碌無為,以后一定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數年后,韓信功成名就,衣錦還鄉,要重金酬謝當年對自己有“一飯之恩”的婦人。然而,洗衣婦早已忘記了這件陳年小事,可韓信卻終生牢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