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的傳世家語:習禮篇
- 吳爍主編
- 761字
- 2022-10-28 11:03:01
國之四維不可丟

禮①義②廉③恥④,國之四維⑤;四維不張⑥,國乃⑦滅亡。
——《新五代史》⑧
字斟句酌
① 禮:禮節、禮法。② 義:正義、道義。③ 廉:廉潔不貪。④ 恥:羞恥。⑤ 四維:維系社會穩定的四個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把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⑥ 張:貫徹執行。⑦ 乃:就會。 ⑧ 《新五代史》: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編撰,原名《五代史記》,后世為區別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故稱其為《新五代史》。全書共七十四卷。
古文今譯
禮、義、廉、恥,是維系國家的四項道德準則;如果這四項道德準則不能被推行,國家就極易滅亡。
以古論今
禮、義、廉、恥是古代推行的道德準則,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它還適用嗎?答案是肯定的。
要明白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禮、義、廉、恥這四維的含義:“禮”是指禮節、禮法,“義”是指正義,“廉”是指廉潔,“恥”是指要有羞恥之心。用現在的話說,人生在世,要有正確的“三觀”,懂得應該崇敬什么,畏懼什么;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不能不識真善美,不辨假惡丑。如果整個社會都不遵守禮法、沒有公平正義,人們都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那么,豈不是會天下大亂嗎?“四維不張”,則社會不可能進步,國家不可能安定繁榮。
同學們,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少年,是國家未來建設和發展的中流砥柱,更要崇禮、行義、廉潔、知恥,以禮義廉恥來規范我們的行為。試想,連禮義廉恥都不顧的人,如何擔當國家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引經據典
最早提出“國有四維”的是春秋時期的管仲。《管子·牧民》中有:“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宋代歐陽修在編撰《新五代史·雜傳·第四十二·馮道》時,引前人觀點歸納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