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李嘉誠商道真經
  • 李問渠編著
  • 2853字
  • 2022-10-27 17:36:43

別樣家教傳授做人道理

李嘉誠如是說:人的志向是由兒時的幻想到以后成長中的實際情況決定的,也是一個縱向發展的過程,這其中就涉及到兩個環境:其一是你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現實生活所給你的。這兩個環境就是你無法抗拒的,他們相互斗爭的過程,也是磨礪你意志的過程。

精彩解讀

李嘉誠出生于一個書香世家,從曾祖父開始到李嘉誠的父親,都是以教學治學為生涯。在書香世家里長大,李嘉誠具有了許多成功人士具備的良好的品質和素養。在傳統文化下成長,李嘉誠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從而鑄就了他的成功品質。

據李氏族譜載,明末清初,一世祖李明山,為避戰亂,舉家由福建莆田遷至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州市)。家史再往前溯,李氏家族的祖先在中原。從一世祖李明山定居潮州,傳至李嘉誠這一輩,正好第10世。1928年7月29日(農歷6月13日),李嘉誠出生在廣東潮汕地區韓江之畔的祖屋里。李嘉誠的曾祖父李鵬萬,是清朝甄選的文官八貢之一。在李家門前還有一座3米高的碑臺,上插貢旗,以記其事。李氏家族,世代教學治學,聞名鄉里,深得四野鄉村人崇敬。李嘉誠的祖父李曉帆是清末秀才,也是飽學之士,無奈未能求得功名,只好在村中做了一個教書先生。20世紀初,軟弱無能的清政府飽受西方列強欺凌,人民痛苦不堪。同時,西方的先進文明成果也逐漸滲透進來。飽讀四書五經的李曉帆夢想教育救國,他毅然送兒子李云章、李云梯東渡扶桑(日本)留學,一個學商科,一個念師范,他們學成回國后,分別在潮州、汕頭從事教育工作。 李嘉誠的父親李云經,從小聰穎好學,1912年(15歲)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立金山中學,中學畢業后,由于家境貧寒,無緣繼續求學,他便受蓮陽懋德學校之聘,開始了執教生涯。他學識淵博,教學有方,深得上司的賞識及當地百姓的好評,在鄉鄰四野頗受尊重。1935年春,他被聘請為庵埠宏安小學校長。

李嘉誠早期接受的教育就來自于父親李云經的傳統文化教導。深厚的家學培養了李嘉誠許多優秀品德。不可否認,這些優秀品德對他后來的發展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少年時代所受的教育如何,有時的確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李嘉誠3歲就能詠《三字經》、《千家詩》等。李嘉誠正是在這些童蒙讀物中,最早接受了傳統文化的熏陶。 5歲的時候,李嘉誠在父親的引導下,祭拜孔圣人,進了潮州北門街觀海寺小學念書。當時新文化運動已經歷10多年的風風雨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正在經受工業革命的洗禮。而這個學堂儼然還是以“之乎者也”為內容的傳統教學。在這樣的古舊學堂里,李嘉誠不滿足于老師所講的詩文,他對陌生的詩文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對那些千古流傳的愛國詩篇,他雖然似懂非懂,竟也能沉醉其中。

就是在這所學堂里,李嘉誠初步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當時課堂的墻壁上,貼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天天看,天天念,這對聯早已爛熟于心。雖然根本不懂得何謂“國事”,但是對于一個5、6歲的孩子來說,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后來,李嘉誠在課外的書籍里逐漸接觸很多愛國教育的詩文。李氏家族古宅里的藏書閣,給小小年紀的李嘉誠開辟了一個廣闊的天地。每日放學回家,李嘉誠便泡在藏書閣,孜孜不倦地閱讀詩文。他涉獵甚廣,《詩經》、《論語》、《離騷》、唐詩、宋詞、元曲……他尤其喜歡文天祥、陸游、岳飛、辛棄疾等人的詩詞,漸漸地,他也能體味出其間的豪情與憂憤。在書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誠常做著狀元及第、衣錦還鄉的美夢,他對那些精忠報國之士尤其敬佩不已。 他還經常纏著父親給他講解不懂的詩文、歷史背景、人文故事等。

李嘉誠的父親雖居住在世外桃源般的潮汕,但是時刻不忘著為國效忠。他重義輕利,熱衷于教育事業,希望能通過教育振興中華。他在李嘉誠小的時候,就經常給他灌輸愛國思想。李嘉誠從小就聰明好學,不僅悟性極高,而且還勤勉刻苦,深得父親的喜歡。到了1934年,李云經受聘擔任宏安小學校長不久,李嘉誠便轉入宏安小學就讀,從此父子倆有機會天天相聚。父親時常向他講起日本侵占東三省的暴行。隨著父親娓娓的話語和憂郁的神色,李嘉誠仿佛看到憂國憂民的屈原,仰天吟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壯懷激烈的岳飛,仰天長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還有位卑不敢忘憂國的杜甫,在寒冷的秋夜,對著自家的破茅屋,高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父親的這種愛國精神時不時地激勵著少年時的李嘉誠。年少的他,將父親奉為自己的楷模。李嘉誠父親的許多優秀品質就這樣慢慢地滲透到李嘉誠的內心。父親不僅知識淵博,而且還憂國憂民。深受其影響的李嘉誠就暗地里立志:勤勉苦讀,出人頭地,報國為民。

可以看到,李嘉誠后來在商業道路上許多做人的品質,都來自他兒時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父親的影響。父親教給李嘉誠豐富而珍貴的做人道理。比如“貧窮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等。父親的熏陶和教育,李嘉誠永志不忘,并延展為從商的準則。李嘉誠是有口皆碑的儒商。

一個人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就必須有遠大的志向。立志對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有著重要的作用。立志就是制定人生的大方向,有了方向,在人生的奮斗之中才不至于迷失。這個大志向跟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立志宜高遠,這樣,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自尊自愛;即使身處貧賤也不會自輕自賤,而力求改善不利處境,以獲得受人承認的成就和受人尊重的地位。

有記者問李嘉誠,你今天的成功說明你是一個非常有志向的人,你認為志向是不是天生的李嘉誠回答說,以哲學的角度而言,事物都是發展的。人的志向是由兒時的幻想到以后成長中的實際情況決定的,也是一個縱向發展的過程,這其中就涉及到兩個環境:其一是你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現實生活所給你的。這兩個環境就是你無法抗拒的,他們相互斗爭的過程,也是磨礪你意志的過程。就拿我自己來說,童年的時候,父親教育我要學習禮儀或遵守諾言,而我呢,也受到父親的熏陶,自小便很喜歡念書,而且很有上進心。那時候,我就暗暗地發誓,要像父親一樣做一名桃李滿天下的博學多知的教師。但是后來環境一改變,貧困的生活迫使我孕育一股更為強烈的斗志,就是要賺錢。可以說,我拼命創業的原動力就是隨著環境的變遷而來。當我14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我要肩負家庭的重擔,因為我是長子,而父親并沒有留下什么給我們,所以讀書是絕對不可能了。賺錢是迫在眉睫的必須,這樣志向就有了改變。而且,在接下來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日子里,我有韌性,能吃苦,因為我不計較個人得失,只是勤備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誠可靠,反而一路進步,薪金也一路增加。

智慧小語:追究一個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處,家庭背景往往是一個重要的考察因素。中國人歷來都重視家傳,很多家庭都有“耕讀傳家”的訓條。家庭是一個人的啟蒙學校,一個人的性格、人格素養,以及做人準則,都是在這所特殊的學校里培養的。雖然說家庭背景并不能決定一個人日后的人生道路,但是家庭對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來說,還是舉足輕重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奎屯市| 太和县| 云霄县| 虹口区| 奈曼旗| 伊吾县| 通化市| 电白县| 宿松县| 桑日县| 招远市| 广宗县| 响水县| 湘潭市| 苍溪县| 乌兰浩特市| 河南省| 南通市| 湖口县| 黄石市| 富民县| 济源市| 山西省| 株洲市| 丰台区| 佛冈县| 靖安县| 蒙山县| 呼玛县| 阜宁县| 保靖县| 乌兰浩特市| 武安市| 泗洪县| 桂林市| 庆云县| 睢宁县| 涿州市| 石棉县| 曲周县|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