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市場經濟課(1)
- 最受歡迎的哈佛經濟課
- 斯凱恩 韓曉龍
- 5320字
- 2014-11-11 19:28:29
不受干擾的市場機制
--完全競爭
在阿拉斯加自然保護區里,人們為了保護鹿,采取各種辦法消滅了狼。鹿沒有了天敵,生活很是安逸,于是就大量繁衍,從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瘟疫在鹿群中蔓延,導致鹿群大量死亡。
后來,護養人員及時引進了狼,狼和鹿之間又展開了生死競爭。在狼的追趕下,鹿只能拼命奔跑以保全性命。這樣一來,除了那些老弱病殘者被狼捕食外,其他鹿的體質日益強壯,鹿群顯得生機勃勃,又重新恢復了往日的靈秀。
完全競爭又稱自由競爭,是指一個市場完全靠一只看不見的手,即價格來調節供求。完全競爭具備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商品是完全相同的,不存在產品差別;買者和賣者都很多且規模相當,以至于沒有一個買者或賣者可以影響市場價格。
玉米市場就是一個典型的完全競爭市場,市場中存在無數出售玉米的農民和使用玉米以及玉米產品的消費者。由于沒有一個買者或賣者能影響玉米價格,因此,每個人都只是價格的接受者,競爭地位平等。
完全競爭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市場上有無數的買者和賣者;
(2)同一種產品都是同質的,沒有差別;
(3)市場資源是完全自由流通的;
(4)所有人都掌握著關于市場的全部信息。
既然市場上有大量的需求者和供給者,那么其中任何一個人買與不買,或賣與不賣,都不會對整個商品市場的價格產生影響;既然產品都是一樣的,那么對消費者來說,購買任何一家廠商的商品都是一樣的;既然信息是非常充分的,那么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暢可能產生的市場同時存在幾種價格的情況,價格只能有一種,否則顧客當然會去挑最便宜的商品。
在這樣的完全競爭市場里,商品的價格將完全由市場供給和需求決定,并且,每一種商品都會在最后形成一種均衡價格,也就是當市場供需相等時的價格。
如果多逛逛農貿市場,你很快就會發現,作為生活中的常備食品,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提個袋子或籃子去買雞蛋,而且,賣雞蛋的攤位也很多。如果我們"想象"一下,就可以認為雞蛋市場上有無數的買者和賣者。每個攤點的雞蛋都大同小異,只要不是碎的、壞的,一般沒有人會去較真,硬要比較不同攤位的雞蛋有什么區別,那就真成了"雞蛋里挑骨頭"了。所以,可以將所有的雞蛋視為完全同質。至于完全競爭市場的其他兩個特征,我們可以看到買方和賣方都能自由選擇進入或退出(也就是雞蛋買賣完全自由),至于雞蛋市場的信息,并沒有多少值得掌握,所以也可以看做人們全部了解相關信息。在這個雞蛋市場里,各個攤位的價格都一樣,而且是由供需決定的均衡價格。通過雞蛋市場,我們可以更形象地理解完全競爭市場。實際上,大多數農產品市場基本上都和完全競爭市場近似。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探討,在完全競爭市場或者近似的市場里,因為同質同價,賣方究竟怎樣才能賺取更多的利潤呢?難道只能靠運氣嗎?的確,在這樣的市場里,賣方完全受到市場支配,競爭激烈,在產品完全相同的情況下,賣方就不得不在降低成本上大做文章(如降低運費、減少開支等)。除此之外,賣主還要進行價格之外的營銷競爭,比如要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把雞蛋裝進盒子里便于顧客提攜、給雞蛋貼上商標等,都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消費者和生產者都不會有什么不利,因為完全競爭的存在,迫使商品生產者競相在降低成本、壓低售價上做文章,可以使消費者按實際可以達到的最低價格來購買,而生產者按此價格出售也可獲得正常利潤。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完全競爭促使社會資源可以有效地分配到每一個部門、每一種商品的生產上,使之得到充分利用。生產效率低的企業在競爭中逐步被打敗,就使得它的資金、勞力、設備等社會資源重新組合到生產效率高的企業中,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因為競爭能夠促進經濟良性循環,刺激生產者的積極性,所以,要大力鼓勵競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我們知道,現實中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競爭和市場,但是就像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室一樣,現實中能否實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這種完全競爭市場的模型,并對之進行分析,我們就有了一把尺子,就可以很好地加深對非完全競爭市場的理解。
為什么中國人要交漫游費?
--壟斷
先說一個笑話:某移動通信部門的領導回到當年插隊的地方看望老朋友,剛下車他就住進了鎮里的一家招待所。經過一路的顛簸,領導身上汗津津的,他便想洗個熱水澡。由于招待所條件有限,只有一個公用的澡堂。
領導剛到澡堂門口就被一個服務生攔住:"先生,您要洗澡的話請先交納15元的初裝費。我們將會為您安裝一只噴頭。"領導一愣,心想這招待所怎么這么黑!但礙于身份,領導沒有發作。他交了錢剛想進去卻又被服務生攔住:"先生,對不起,為了便于管理,我們的每個噴頭都有編號,請您先交納10元的選號費,選好的號碼只供您一人使用。"領導有些火大,但還是交了錢選了"8"號。服務生又說:"您選的是個吉利號碼,按規定您還得交8元的特別號碼附加費。""見鬼!"領導忍了又忍,說:"那我改成4號。4號也不是什么吉利號碼,總用不著交什么特別號碼附加費了吧?"服務生說:"4號是普通號碼,當然不用交特別附加費,但您得交5元的改號費。"領導無奈,心想當年這里的民風是何等的淳樸,沒想到如今為了賺錢竟如此巧立名目,真是世風日下啊!
領導交了錢后理直氣壯地問:"這下我可以進去洗澡了吧?"服務生笑著說:"當然可以,您請。"領導瞪了他一眼,踱著步往里走。服務生突然又補充說:"對不起,我還得告訴您:由于4號噴頭僅供您一人使用,因此不管您是否來洗澡,您每月還要交納7元5角的月租費。此外您每次洗澡要按每30分鐘6元的價格收費。另外,每月交費的時間是20日之前,如果您逾期未交,還要交納一定的滯納金……""夠了,夠了,我不洗了!"領導忍無可忍,扭頭就走。服務生便問:"您真的不洗了嗎?"領導疾言厲色地說:"對!我永遠也不在你們這里洗澡了!"服務生笑著說:"如果您不再使用4號噴頭了,那么您還得交9元8角的銷號費。只有這樣您以后才能再也不用向我們交納任何費用了。"領導大發雷霆,和服務生吵了起來。不一會兒,招待所的經理聞聲趕來。領導一見經理來了,便高聲嚷嚷著要投訴。經理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后,笑著對領導說:"先生,對不起,也許您還不知道,就像你們通信行業一樣,洗澡業在我們這里是壟斷經營的……"領導一聽這話,頓時啞口無言。
"壟斷"源于孟子的"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網市利"這句話,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縱貿易,后來泛指把持和獨占。在資本主義經濟里,壟斷指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簽訂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經濟學的壟斷一般是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上,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性的消費者。由于壟斷者是其所生產產品的唯一賣者,因此可以通過控制產品價格或產量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中國電信業的幾大巨頭屬于典型的行業壟斷。雖然電信業實行了新的重組,但正如有人所說的"合來合去仍挨宰,分分秒秒搞不清,漫天開價自己定,厘厘毫毫都不放"--無論是合并還是重組,這些運營商們都是不斷地靠壟斷優勢堅守著自己的利益堡壘。現在的漫游費成本幾乎為零的知識已經不再是一個秘密,而我們的漫游費卻一直繼續交著。由于這些通信行業的壟斷優勢,始終沒有在市場上形成一個有效的競爭格局,漫游費始終降不下來,更別提最終的取消了。
對于壟斷,我們完全可以用亞當·斯密的那一段頗為辛辣的描述來概括:"不論是在哪一種商品和制造業上,商人的利益在若干方面往往和公眾利益不同……一般來說,在于欺騙公眾,甚至在于壓迫公眾。事實上,公眾亦常為他們所欺騙,所壓迫。"
為什么買的沒有賣的精?
--信息不對稱
一位大齡男青年多次到婚姻介紹所征婚都沒有結果,不是這里不滿意,就是那里不合適。時間長了,漸漸也就對征婚失去了信心。不料,婚姻介紹所又一次給他強力推薦了一位女士,稱對方長得溫柔賢惠、楚楚動人,男青年動了心思,向婚介所付了費用。然而在和女青年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后,男青年發現自己又一次上當,因為對方有著女性中比較罕見的口吃病。憤怒之下,男青年去婚介所索要費用,但是對方卻明確拒絕,理由很簡單:我們最初提供的信息是真實的,她確實長得不錯,我們并沒有說謊。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男青年吃虧在什么地方。我們知道,在市場上,任何一方都應盡可能多地掌握信息。另外,如何傳遞信息也很重要。婚介提供女士的信息時,肯定了解該"商品"(女士)的詳細信息,但是卻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使男士處于不利地位,他并不了解她的某些不利的特性(如口吃)。結果,在付費之后才驚覺上當。由此可見,買賣雙方對商品的了解如果處于信息不對稱的狀態,信息較充分的一方將更加有利;反之,信息不充分的一方就被動了。
在生活中,有些人常常會因虛假廣告而上當受騙,蒙受損失,這便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最常見的就是那些"神奇的"醫藥廣告,廠家(賣方)的宣傳多是專治某種疾病,甚至還制造出一些"醫學權威"的幌子。每個患者都希望自己早日康復,但是他們卻往往缺乏對相關的醫藥知識和醫療動態的了解,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就會容易輕信那些虛假廣告。
"一個人掌握的信息達到何種程度,就會采取相應的選擇。"這是信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在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總體而言,誰處于信息劣勢,就會處于博弈劣勢。因為虛假廣告上當,從表面上看是因為受害者眼光不夠準確,一時沖動花錢當了冤大頭,但是以信息經濟學的眼光看,則是由于受害者掌握的信息不夠充分,只能根據僅有的信息做出選擇。消費者總是希望自己買到質優價廉的商品,但是現實生活中常常會出現買回的東西用了不久就發現質量糟糕的情況,這就是因為他當初購買該商品時掌握的信息不夠,不能發現真相。
以上所列舉的是個體在接受外界信息時的情況。反過來,我們也會向外界傳遞自身的信息,求職就是其中一例。這時情況就反過來了,招聘方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劣勢。公司不可能在短期內對應聘者(也就是我們自己)的品質、能力、經驗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那么在這時,用人單位在進行"信息選擇"時,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你提供的文憑。一般情況下,文憑信息是不容易造假的。盡管也會出現"高文憑低能力"的情況,但總體而言,企業對應聘者的信息掌握不完全時,借助文憑信息還是簡單實用的。
信息不對稱對于市場而言是不利的,因為它會限制市場的能力。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二手汽車市場。現在買二手汽車比較流行,在二手車市場上,買者和賣者之間對汽車質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對稱的。賣者知道所售車的真實質量。而買者最多只能通過外觀、介紹及簡單的現場試驗等,來獲取有關車質量的信息。
但買者根本無法知道汽車的真實質量。因為車的真實質量只有通過長時間地使用才能看出,所以二手車市場上的買者在購買汽車之前,并不知道哪輛汽車是高質量的,哪輛汽車是低質量的,他只知道二手車市場上汽車的平均質量。所以,買者只愿意根據二手車的平均質量來支付價格。但這樣一來,質量高于平均水平的賣者就會將他們的汽車撤出二手車市場,市場上只留下質量低的賣者。結果是,二手車市場上汽車的平均質量降低,買者愿意支付的價格隨之下降,更多的較高質量的二手車退出市場。在均衡的情況下,只有低質量的汽車成交,極端情況下甚至沒有交易。在二手車市場上,高質量汽車被低質量汽車排擠到市場之外,市場上留下的只有低質量汽車。也就是說,高質量的汽車在競爭中失敗,市場選擇了低質量的汽車。這種選擇就是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產生的"逆向選擇"。
要避免"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現象的發生,首先需要掌握真實、可靠的信息。對于企業或者個人而言,在信息生產、傳遞的過程中,只有真實信息才能長期地發揮作用,虛假信息也許會贏得一時的利益,但不可能長久立足。其次需要逐步健全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減少短期投機,建立長久合作。充分發揮制度和誠信的效力,必將有力消除信息不對稱對市場的危害。
為什么共有的草地一天天荒蕪?
--公共地悲劇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生物學家哈丁教授曾經發表了題為《公共地悲劇》的論文。在論文中指出:在公有的草地上放羊,因為增加放養的羊會給放羊人帶來利益,所以放羊人不斷增加羊的數量。由于羊群的進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場被過度使用,草地的狀況迅速惡化,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公共產品(Publicgood)是私人產品的對稱,亦稱"公共財貨"、"公共物品",指能為絕大多數人共同消費或享用的產品或服務,如國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財物和勞務,以及義務教育、公共福利事業等。
公共產品有兩個基本特征。
一是非競爭性。一部分人對某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該產品的消費,一些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不會影響其他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受益對象之間不存在利益沖突。例如國防保護了所有公民,其費用以及每一公民從中獲得的好處不會因為多生一個小孩或一個人移民而發生變化。
二是非排他性。是指產品在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利益不能為某個人或某些人所專有,要將一些人排斥在消費過程之外,不讓他們享受這一產品所帶來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氣中的污染是一項能為人們帶來好處的服務,它使所有人能夠生活在新鮮的空氣中,而要讓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鮮空氣的好處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