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給價值充值——創(chuàng)造你廣泛持久的被需求度

  • 吸引法則
  • 沙亞
  • 14184字
  • 2022-10-20 11:27:41

從人性利己的角度來說,你可以提供給他人價值,愿意與你建立關(guān)系的人就越多,所謂的人脈就會不請自來。換句話說,你想要別人對你刮目相看,就要讓自己變得富有價值。你們之間可以達到資源互換,這樣算是你來我往,大家都能各有所得,關(guān)系才能長久。

人在被需要時,才有價值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很多不同的角色:我們是父母、是愛人、是兒女、是友人……所有人都應該極盡所能扮演好這些角色,對社會做不求回饋的奉獻?;蛟S你的能力有限,但依然可以用物質(zhì)的、精神的種種能力,去奉獻一個人、兩個人,當你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需要時,你的吸引力也就越來越大,你會感覺生命非常充實,因為你體現(xiàn)了價值,同時你也會感悟到生命的意義。

看看下面這個故事,你將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經(jīng)營生命。

在阿迪河畔住著一個磨坊主,他是英格蘭最快樂的人。他從早到晚總是忙忙碌碌,生活雖然艱難,但他仍然每天像云雀一樣歡快地歌唱。他樂于助人,他的樂觀豁達帶動了整個農(nóng)場,以至于人們能從很遠的地方聽到從農(nóng)場里傳出的歡聲笑語。這一帶的人遇到煩惱總喜歡用他的方式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生活。

這個消息傳到國王耳朵里,國王想,一個貧賤的平民怎么有那么多歡樂?國王決定拜訪這個磨坊主。國王走進磨坊后就聽到磨坊主在唱:“我不羨慕任何人,只要有一把火我就會給人一點熱;我熱愛勞動,我有健康的身體和幸福的家庭;我不需要任何人的施舍,我要多快樂就有多快樂。”國王說:“我羨慕你,如果我能像你一樣無憂無慮,我愿意和你換個位置?!蹦シ恢髡f:“我肯定不換。你只知道需要別人,而從不考慮別人需要你什么。我自食其力,因為我的妻子需要我照顧,我的孩子需要我關(guān)心,我的磨坊需要我經(jīng)營,我的鄰居需要我?guī)椭?。我愛他們,他們也很愛我,這使我很快樂。”國王說:“你還需要什么?”磨坊主說:“我希望別人更多地需要我。”國王說:“不要再說了,如果有更多的人像你一樣,世界有多么美好啊!”

故事到這里還沒有結(jié)束。二百年以后,國王與磨坊主又一次相遇了,只不過這時的他們都已轉(zhuǎn)世輪回,磨坊主因為希望被更多的人所需要,轉(zhuǎn)世做了露珠,滋潤萬物,而國王只知道需要別人,這一世他做了個乞丐。

那一天,乞丐很早便出門了,當他把米袋從右手換到左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的灰塵時,一顆大而晶瑩的露珠落到了他的掌心上。

乞丐看了一會,將手掌遞到唇邊,對露珠說:

“你知道我將做要什么嗎?”

“你將會把我吞下去?!?

“看來你比我更可憐,生命操縱在別人手中?!?

“你說錯了,我的思想里沒有‘可憐’這兩個字。我曾經(jīng)滋潤過一朵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讓她美麗地綻放,為這世間增添了一抹艷麗?,F(xiàn)在我又將滋潤另一個生命,這是我最大的快樂和幸福,我此生無悔?!?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這個故事給了我們答案:不是金錢、不是情欲、不是一切身外之物,而是被需要。這是生命的幸福快樂之源。它使我們在實現(xiàn)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同時,超脫了私欲糾纏,進入高貴狀態(tài)。

需要是一種索取,被需要則意味著忘我的付出,但我們生命本身不會因為“付出”而削弱,反而我們給予的越多,得到也會越多。許多人被我們銘記于心,流芳百世,就是因為他們奉行了“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這一生命原則。我們刻意去追求價值,卻不知生命的價值只有在滿足別人或社會的某種需求時,才會被無限放大。

價值,決定你的受關(guān)注度

一個企業(yè)想要吸引顧客、客戶,或是合作伙伴,唯一的途徑就是給對方創(chuàng)造價值。沒有價值,就不足以產(chǎn)生強大的磁力。

價值,是吸引別人的一種資本。你是否具有價值,能夠創(chuàng)造多少價值,別人心里有數(shù),如果你一無是處,別人不會主動靠近你。換而言之,你無法提供給別人需求上的滿足,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zhì)上,或者其他,別人憑什么被你所吸引?這個世界缺少的東西很多,但肯定是不缺人的。

所以說,一個人要想活得更加多姿多彩,若想得到別人的重視,若想在工作中有所建樹,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被利用價值”。說得市儈一些,人與人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人際關(guān)系的最高境界,就是達到“雙贏”的局面。

打個比方。如果你是一顆夜明珠,遺落在黑暗之中,路人經(jīng)過必然會彎腰拾起,并將你好好珍藏起來;相反,倘若你只是一塊平凡無奇的石頭,相信就不會得到路人的眷顧了,甚至還會因為礙事,被人踢上兩腳。道理很簡單,夜明珠之所以被拾起,是因為路人看到了它的光芒,它具有一定的價值,對路人有益;石頭之所以被置之不理,是因為它毫不起眼,它的用處太小,撿在手里反而是一種負累。所以我們強調(diào),要想使自己得到別人的重視,首先就要讓自己擁有被別人利用的資本。

秦朝時期,有一個名叫程邈的縣城獄吏,主要負責撰寫文書一類的差事。程邈其人性情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打入了云陽縣的大獄。他在獄中百般無聊、度日如年,于是喜歡舞文弄墨的他突發(fā)奇想:如此浪費時光著實可惜。當下通行的小篆,字畫繁雜難寫,何不把它改造一下?干出一番事業(yè),以求赦免罪過。

此后,程邈開始在獄中埋頭整理文字,經(jīng)過10年的精心鉆研,他將小篆化圓為方,把象形“筆畫化”,變繁為簡,化難為易,這便是隸書,總共有3000字。秦始皇看了程邈整理的文字,非常高興,不僅赦免了程邈所犯的罪行,還讓他出來做官,提升為御史。后來,因為秦代公書繁雜,篆字難寫,就采用了隸字。又因為低層的官吏多用這種字體書寫公文,所以稱為隸書。

10年身陷囹圄,對一般人而言,無疑是一種莫大的災難與不幸!但程邈卻因禍得福,這是為何?答案其實很簡單——程邈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被秦始皇利用的價值。他所發(fā)明的隸書,對秦始皇有所用,能夠幫助幫助秦始皇減輕“工作負擔”,所以他才得以釋放,又受到了重用。

職場上同樣如此。老板雇傭員工,其根本目的是要你為他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說,你受到何種待遇,完全取決于你能為他創(chuàng)造多少價值。你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越大,那么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會高;反之,若是你不思進取,躺在些許功績上面“睡懶覺”,你的地位就一定會逐漸被他人所替代。因而,那些有心計的人從不會“犯懶”,他們總是挖空心思創(chuàng)造自己“被別人利用”的價值,這類人大多是職場上的“常青樹”。

《工商時報》經(jīng)營知識版上有一篇“價格由老板決定,價值請自己創(chuàng)造”的文章,說的是:

一家公司應征業(yè)務人員,其中有一個人資歷顯赫,對于公司來說,有點小廟容不了大和尚的狀況,因此公司與他面談時,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面談的時候,公司老總很誠實地跟他說,依據(jù)公司規(guī)定,并不能給予太高的薪水。原本想就此打住,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沒想到他竟然接受不到他原來工作薪水一半的條件,讓公司喜出望外。

開始上班之后,他也沒有任何出身大企業(yè)一些不好的習慣,準時上班,報表填寫清楚,勤跑客戶。過了不久,他的業(yè)績遠遠超乎原本的預期,于是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首度破格晉升,而且大幅度地加薪。自此,他也更加的賣力,為公司創(chuàng)造更多的業(yè)績。

原來他在前一個公司已做到一級主管,工作相當順手,薪水十分滿意,原以為可以就此衣食無憂地過一生,沒想到公司的一次海外投資失敗,老板避走國外,讓大家連帶受累,哭訴無門。

其間,他也曾經(jīng)因為薪水無法與自己所要求的相符而怨天尤人,總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別的老板都不識貨,但在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挫折與沉淀之后,他選擇重新出發(fā),重新體認到價值與價格的差異點。

他認為,價格是別人給的,隨時可以拿走;價值卻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任誰也無法帶走。

一個人能不能得到別人的重視,在于他能不能給別人創(chuàng)造價值。生活是現(xiàn)實的,競爭地殘酷的,沒有人會同情一無是處的流淚人。你認為這是人心不古也好,認為這是人情冷漠也罷,受到“拋棄”的男人,要怪就怪自己“黔驢技窮”,誰讓你“沒用”呢?試想,有誰愿意浪費時間與精力,去咀嚼沒有糖分的甘蔗渣呢?

其實,我們讀書、考研、讀博、留學,無一不是在增加自己的“被利用價值”,你能創(chuàng)造多少“被利用價值”,將決定你的吸引力有多大。生活如此,交友如此,職場如此,仕途亦是如此。

別人遠離你是因為看不到希望

你可能覺得別人都對不起你,因為他們輕視你、遠離你,沒人幫助你,你甚至覺得人情薄涼,倍感心寒和失望。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別人為什么會這樣呢?你又知不知道,別人對你也很失望呢?你可能覺得是因為自己目前的狀況很糟糕,所以人們嫌貧愛富,但你為什么“貧”呢?其實,讓別人避開你的原因,不是因為你沒有錢,而是在你身上看不到希望。

雯雯家小區(qū)附近有個賣菜的小伙子,不高不帥但很干凈,也挺壯實,臉上總是帶著和善的微笑。那天,雯雯和朋友路過這里,朋友突然無厘頭地來了一句:“你說,這樣的男孩能找到女朋友嗎?”雯雯微微一愣,望著小伙子看過來的目光,尷尬地說:“會吧?!迸笥研α?,說:“你過于天真了,在這個高富帥橫行的時代,有誰家的姑娘會看上一個賣菜的窮小子呢?”雯雯笑了一下,沒再說什么。

后來沒過多久,雯雯回家鄉(xiāng)過年。等再回到北京的時候,寒冷的冬天還未過去。小伙子比其他賣菜的來得都早,這個時候可以較平時多掙一點。他依舊是那身打扮,厚厚的大衣,厚厚的圍巾,兩只厚厚的舊手套。只不過,他的身邊多了一個姑娘。姑娘和小伙子年紀相仿,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清秀的臉蛋不施脂粉,樸素,俊俏。她的小臉凍得通紅,卻不忘將自己的手貼在小伙子臉上為他取暖。

雯雯突然想到那天朋友說的話,莫名地就被觸動了。從不做飯的她破天荒地來到菜攤前。姑娘笑瞇瞇地看向雯雯,問她:“美女,想買點什么菜呀?!宾┻€以一笑,看了看,將一捆新鮮的芹菜撿在手中。姑娘麻利地給雯雯稱量、找錢,末了還不忘說一句:“歡迎常來。”

雯雯提著芹菜還沒走遠,身后就傳來姑娘清脆的歡笑聲:“是不是我今天賣得比你多,你就獎勵我一個漢堡啊……”

就像在愛情中一樣,你真正孤單的原因并不是你家窮人丑,也不是女孩有多么物質(zhì),而是你家窮人丑還不求上進。別人對你的失望并不是因為你沒錢,而是在你身上看不到希望。擇其優(yōu)者而從之,人都有這種趨向,誰愿意整天和一攤扶不上墻的爛泥在一起呢?

如果蜷縮在生活的角落里,那么世界必然一片漆黑;如果能夠改變心態(tài),那么世界也會隨之改變。只是人們在遭遇人生低谷之時,總是習慣性地向現(xiàn)實妥協(xié),嘴里碎碎叨叨地埋怨著命運,微博上的更新不外乎“命運是多么殘酷”“人情是何等淡薄”“窮途末路卻無人扶助”等——那些欲博同情卻只能換來鄙夷的痛苦呻吟,而我們卻一直沒有意識到,并不是這個世界放棄了誰,事實上只有我們自己才有放棄自己的權(quán)利。你的心態(tài)萎了,你的人生也就萎了。

做自己的價值推銷師

毋庸置疑,沒有人不想得到別人的關(guān)注,沒有人愿意默默無聞地過一輩子。在這個充斥著競爭硝煙的社會上,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獲得成功的資本,聰明人多會看準時機,巧妙地推銷自己,抬高自己的身價。

某人剛從學校畢業(yè),急于找一份工作。

他備好履歷表、學校成績單以及教授的推薦函,主動到一家雜志社人事部應聘。

“請問,貴社需要一名優(yōu)秀編輯嗎?”大學生問人事經(jīng)理。

“對不起,不需要?!?

“那么一名好的采訪記者呢?”

“也不需要?!?

“一名認真的校對呢?”

“不需要。我實話告訴你吧,社里目前不景氣,各部門都已額滿,沒有任何空缺?!?

“經(jīng)理,那么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闭f完,大學生從背包中拿出一個設(shè)計精美的招牌,上面寫著——“全部額滿,暫不雇用?!?

結(jié)果,這個極富創(chuàng)意的大學生被公司高薪禮聘,擔任雜志社的宣傳工作。

法國著名職業(yè)選擇研究家巴樂肯,在《形體、性格與職業(yè)選擇》一書中說道:“不論是一位醫(yī)生、律師、舞蹈教師,還是銀行職員,你的一生成敗大部分依賴于你是否具備推銷自己潛能的能力。有些人天生懂得怎樣有效地推銷自己,并給人們一種良好的印象,這完全是因為他們使用了一點額外的智力,我們姑且稱之為推銷潛能意識?!毕裆衔闹械拇髮W生,他就是一個推銷自己的“天才”,他的這種思維轉(zhuǎn)換,簡直令人叫絕,所以他成功了。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每當夏季銷售旺季,某某市場都需要增添人手,并且待遇從優(yōu)。一個男孩子要求來干,經(jīng)理看他瘦小的樣子,只答應讓他試干一天。一天未到,經(jīng)理便拍板留用了他。因為他干完本職工作以后,還做了些分外的工作,而這些工作恰恰表現(xiàn)出了他的潛能。他對一位來買東西的闊太太說:“太太,我想應當替您把牛油和肥皂分別包裝才好。”那位太太聽了這話十分高興。隨后,他又拖著大批貨物送到那位太太的汽車上,問道:“把這些東西放到哪里合適?”他扶那位太太上了汽車之后,又說了一句:“謝謝您?!苯?jīng)理看到了這個場面,從而認定這位小伙子是把好手。

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人們只知道知識的培養(yǎng),卻不懂得自我表現(xiàn)。在當今這個社會,人緣不會主動跑到你面前,如果你不懂得自我推銷,那你將錯過許多唾手可得的人緣,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自我推銷并不是必須具備充足的能力,只要認為自己有這方面的潛力,就完全可以把自己推銷出去。因為一個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不斷地在實踐中摸索、鍛煉,能力才能得以很好地提高與發(fā)揮。如果不給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即使有能力,也不會有施展的舞臺,只能被埋沒。

當然,自我推銷也是需要技巧的,正像推銷產(chǎn)品一樣。

法國歌唱家亞爾喬在電影《精歌悲淚》中唱的一首歌使他走紅,而嗓子絕不比亞爾喬差的一位年輕歌唱家,在一家咖啡館里也演唱這首歌,他的身子斜倚鋼琴,兩手把在胸前,用極優(yōu)美的聲音低唱那首歌,十分優(yōu)美動人,但是經(jīng)理每周只給他75美元,而亞爾喬每周卻賺3500美元。不解之余,人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了他倆唱歌的不同:亞爾喬走到臺邊,一只腿跪下,兩手張開,眼睛睜大,嘴也張著,向你悲歌,向你哀求,深深地打動聽眾的心弦。

人人都有潛能,但并非人人都能表現(xiàn)出潛能。下面就給你介紹一些推銷自己的原則:

首先,應該在適當?shù)膱龊舷?,恰當?shù)乇憩F(xiàn)自己的潛能。比如你有繪畫的潛能,而你所從事的卻是銷售工作,那么你就可以在搞銷售的同時充分表現(xiàn)出這種潛能,繪制漂亮的標簽和宣傳廣告,這樣你就比其他銷售人員多了一種優(yōu)勢。

其次,應該善于遷移自己的潛能。把自己的潛能與其他活動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別人所不具備的了。那么你較之于其他人,就會更有吸引力。

最后,推銷自己潛能的目的在于讓對方接受自己,所以推銷潛能還要顧及對方,不可一味賣弄,弄巧成拙。

有位女士打算招一名“管家”來看管她的豪華住宅。這件好差事,引得許多女孩子參與應招。但很多優(yōu)秀的女孩子都沒有被女主人“相中”,卻是一名看似再普通不過的姑娘意外勝出,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無論是那些漂亮的女孩子也好,有能力的女孩子也罷,她們都不善于在女主人面前推銷自己,只有那位“再普通不過”的女孩子,利用贊嘆,巧妙地表達了對這間豪宅的向往之意,這能不打動女主人那“挑剔的心”嗎?自然,她也就獲得了女主人的認可,如愿以償?shù)禺斏狭恕肮芗移拧薄?

一個人即使有天大的本事,如果不為人知,不被人發(fā)現(xiàn),就像地下尚未開采的煤,深深地埋在地下,永遠也不會有出頭之日,要想得到其他人的承認,不僅要主動推銷自己,還要善于推銷自己。

吸引力,以付出為紐帶

想與朋友和睦相處,成為人見人愛的紅花,很關(guān)鍵的一個因素就是:付出。常言道“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與人結(jié)交,被人愛戴,就要學會關(guān)愛別人,只有愛別人并愛自己的人,才是最受歡迎的人。

杜淳心寬體胖,整天樂呵呵,朋友們都親熱地稱呼他為“胖哥”。胖哥是某單位的司機,沒權(quán)沒勢,可大家就是喜歡他、尊重他,有人開玩笑地問胖哥身上是不是裝了磁石,不然為什么這么吸引大家呢!胖哥哈哈一笑,“就是有人緣!大家對我好,你羨慕了!”其實胖哥之所以人緣好,都是他靠自己的友善換來的。他的好朋友沒考上大學,鬧著要投河,胖哥一下子請了十天假陪著他,勸說他,等朋友精神好轉(zhuǎn)后,又開車帶著朋友散心,終于使朋友轉(zhuǎn)變了想法。同事小姜的父親骨折住院,胖哥把小姜的家務事整個包了下來,還專門為小姜父親燉了雞湯送到醫(yī)院,每隔兩天還要代替小姜護理老人。領(lǐng)導大趙做買賣賠了一筆,大趙心煩意亂,大趙妻子尋死覓活,胖哥又充當了調(diào)解人,終于勸得這對夫妻和好如初……胖哥對每個人都那么關(guān)愛友善,而大家回報給他的則是愛戴支持。

與人交往,如果你能處處表現(xiàn)出關(guān)愛別人的精神,樂于助人,那么就能使自己猶如磁石一般,吸引眾多的朋友;而一個只肯為自己打算的人,到處會受人鄙棄。吸引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使自己對他的事情很關(guān)心、很感興趣,但你不能做作,你必須真誠地關(guān)心別人,對別人感興趣。

好多人之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為他們的心靈與外界是隔絕的,他們專注于自己。與外界隔絕,久而久之,便足以使自己陷于孤獨的境地。

有一個人,幾乎人人都不歡迎他,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即使他參加一個公眾集會,人人見了他都退避三舍。所以,當別人互相寒暄談笑、其樂融融之時,他一個人獨處在屋中的一個角落。即使偶然被人家注意,片刻之后,他也依舊孤獨地坐在一邊。

這個人之所以不受歡迎,在他自己看來乃是一個謎,他具有很大的才能,又是個勤勉努力的人。他在每天工作完畢后,也喜歡混在同伴中尋快樂。但他往往只顧到自己的樂趣,而常常給人以難堪,所以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避而遠之。

但他絕未想到,他不受歡迎最關(guān)鍵的原因乃在于他的自私心理,自私乃是他不能贏得人心的主要障礙。他只想到自己而不顧及他人,他一刻也不能把自己的事情擱下,來談談他人的事情。每當與別人談話,他總是要把談話的中心,集中在自身或自己的業(yè)務上。

一個人如果不顧別人,只為自己打算,那么就沒有吸引他人的磁力,就會使別人對他感到厭惡,就沒有一個人喜歡與他結(jié)交往來。

吸引力并不取決于財富

我們很看重成功,因為成功者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但我們要把吸引力和財富的關(guān)系擺正:有財富可以被視為一種吸引力,但真正的吸引力絕不是相對于財富而言。吸引力的基點是:你要足夠優(yōu)秀。

沒有優(yōu)秀做條件,成功也只是虛有其表,有些人雖然一時賺得盆豐缽滿,但取財不走正路,富貴卻不仁慈,這樣的人誰會認可他的成功?這樣的“成功”也必然不能長久。財富,對于一個人的生活確實有所幫助,在一定程度上,它確實有助于成功的發(fā)展,但如果人的素質(zhì)不好,它又很容易被毀掉。所以,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基本條件應該是:是否是一個善良的人、豐富的人、高尚的人。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善良和高貴的品質(zhì),有同情心,有做人的尊嚴感,才能夠真正被大家所認可。

我們來看看富勒的故事,不是約翰·富勒,是米勒德·福勒。

同許多美國人一樣,米勒德·福勒一直在為一個夢想奮斗,那就是從零開始,然后積累大量的財富和資產(chǎn)。到30歲時,米勒德·福勒已經(jīng)掙到了上百萬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為千萬富翁,而且他也有這個本事。

但問題也來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遠了朋友,疏遠了妻子和兩個孩子。他的財富在不斷增加,他的友情、婚姻和家庭卻岌岌可危。

一天在辦公室,米勒德·福勒心臟病突發(fā),而他的妻子在這之前剛剛宣布打算離開他。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對財富的追求已經(jīng)耗費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東西。他打電話給妻子,要求見一面。當他們見面時,兩個人都流下了眼淚。他們決定消除破壞生活的東西:他的生意和財富。他們賣掉了所有的東西,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捐給了教堂、學校和慈善機構(gòu)。他的員工都認為他是瘋了,但米勒德·福勒卻感覺現(xiàn)在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更加清醒。

接下來,米勒德·福勒和妻子開始投身于一項偉大的事業(yè):為無家可歸的人們修建“人類家園”。他們的想法非常單純:“每個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應該有一個簡單體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來休息?!泵绹翱偨y(tǒng)卡特夫婦也熱情地支持他們,穿工裝褲來為“人類家園”助力。

米勒德·福勒曾經(jīng)的目標是擁有1000萬美元的財富,而現(xiàn)在,他的目標是1000萬人,甚至要為更多的人建設(shè)家園。到目前為止,“人類家園”已在全世界建造了六萬多套房子,為超過三十萬人提供了住房。

一個曾經(jīng)為財富所困、幾乎成為財富奴隸、差點被財富奪走妻子和健康的人,現(xiàn)在,他成了財富的主人。從他放棄物欲轉(zhuǎn)而選擇為人類幸福工作的那一刻起,他就進入了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人的行列。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擁有更多的財富,一直是大多數(shù)人的奮斗目標,而財富的多寡,也順理成章地成了衡量一個人才干和價值的尺度。記得有段時間媒體上出現(xiàn)這樣一則標語:“誰富裕誰光榮,誰貧窮誰無能”。標語很醒目,真切地反映了人們渴望富裕,追求富裕的迫切心情。然而它的表述卻令人覺得別扭,甚至有些不入耳。難道說,富裕了就可以瞧不起那些貧困的人,那些貧困的人就應該自卑嗎?

其實富者無非在某些時候或某些方面抓住了機遇,成為富人,然而為富不仁、棄貧愛富就是貧困的另一種表現(xiàn),而這種表現(xiàn)讓整個社會都厭惡。以貧富論英雄,是一種狹義的貧富觀。中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陳景潤算是窮到家了,但是誰又能鄙視陳景潤呢?還有歷代以來的那些清官、廉官,誰又能說他們無能值得鄙視呢?

因此說,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臺,只要自己正視這點,我們都將是富有的人。這才是我們對財富所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記住,你的吸引力不取決于財富。

讓你的價值不可替代

價值不是別人送給你的,而是由需求和自己的能力所決定。如果一個人缺乏價值的支撐,毫無“重要性”可言,那么,他隨時都面臨被拋棄的可能。

所以,你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同時也讓自己變得更重要,成為別人需要的人,成為別人離不開的人。如此一來,你的吸引力增長也自然是理所當然。

一位成功學家曾聘用一名年輕女孩當助手,替他拆閱、分類信件,薪水與相關(guān)工作的人相同。有一天,這位成功學家口述了一句格言,要求她用打字機記錄下來:“請記?。耗阄ㄒ坏南拗凭褪悄阕约耗X海中所設(shè)立的那個限制?!?

她將打好的文檔交給老板,并且有所感悟地說:“你的格言令我深受啟發(fā),對我的人生大有價值?!?

這件事并未引起成功學家的注意,但是,卻在女孩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從那天起她開始在晚飯后回到辦公室繼續(xù)工作,不計報酬地干一些并非自己分內(nèi)的工作——譬如替老板給讀者回信。

她認真研究成功學家的語言風格,以至于這些回信和自己老板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她一直堅持這樣做,并不在意老板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努力。終于有一天,成功學家的秘書因故辭職,在挑選合適人選時,老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個女孩。

在沒有得到這個職位之前已經(jīng)身在其位了,這正是女孩獲得提升最重要的原因。當下班的鈴聲響起之后,她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在沒有任何報酬承諾的情況下,依然刻苦訓練,最終使自己有資格接受更高的職位。

故事并沒有結(jié)束。這位年輕女孩能力如此優(yōu)秀,引起了更多人的關(guān)注,其他公司紛紛提供更好的職位邀請她加盟。為了挽留她,成功學家多次提高她的薪水,與最初當一名普通速記員時相比已經(jīng)高出了5倍,對此,做老板的也無可奈何,因為她不斷提升自我價值,使自己變得不可替代了。

這個事情告訴我們,只有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在別人那里創(chuàng)造最大的價值,繼而成為公司的頂梁柱、行業(yè)領(lǐng)域里的精英、專家,朋友圈里的中心人物。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物質(zhì)財富、精神財富以及人脈積累,同時為你的人生發(fā)展,奠定堅實而強大的基礎(chǔ)。

吸引力的一個重點就是不可替代性,你在別人眼中的價值,往往就取決于你的不可替代性。那么現(xiàn)在你可以想一想:假如我明天離開了公司,老板會真心誠意地挽留我嗎?假如我離開一段時間,朋友、同事會覺得不適應,會十分想念我嗎?如果是,那么你的價值就高;如果不是,那么你的價值就比較低。

在這個以人脈為資本的時代,可替代就意味著可能失去很多珍貴的機會,不可替代就是人脈的保證,不可替代的人就是能夠獲得更多資源的一部分,為此,我們必須要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記住這一點:如果你在你的行業(yè)領(lǐng)域里可有可無,在你的朋友圈里無足輕重,如果你對別人來說無關(guān)緊要,那么你就是失敗的,而“失敗”二字,必將伴隨你的一生。

愿意給予,就能收獲人脈

當“給予”一詞出現(xiàn)時,獲得也就應運而生了。給予與獲得是一對雙胞胎兄弟,世間的一切有了給予,相應就存在獲得,當給予徹底消失時,獲得也就不復存在了。

人人都想獲得,卻往往忽視了這樣一個真理——有付出才會有回報!若是將獲得比作浩瀚宇宙中一顆璀璨絢麗的明星,那么,給予便是通天之梯,只有爬上這座梯橋,才能伸手摘下星星。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當你真正懂得了給予,獲得才會伸展開它看似吝嗇的翅膀,向我們飛來。

戰(zhàn)國時,齊國的孟嘗君是一個以養(yǎng)士出名的相國。由于他待士十分誠懇,感動了一個叫馮諼的落魄人,此人為報答孟嘗君的禮遇而投到他的門下為他效力。

一次,孟嘗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討債,問誰肯去,馮諼自告奮勇說自己愿去,但不知用催討回來的錢買什么東西。孟嘗君說,就買點我們家沒有的東西吧。馮諼領(lǐng)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見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窮困,老百姓聽說孟嘗君的使者來了,均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對大家說:“孟嘗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這次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的欠債一筆勾銷,利息也不用償還了,孟嘗君叫我把債券也帶來了,今天當著大家的面,我把它燒毀,從今以后再不催還?!闭f著,馮諼果真點起一把火,把債券都燒了。薛邑的百姓沒料到孟嘗君如此仁義,人人感激涕零。

馮諼回來后,孟嘗君問他買了何物,馮諼如實回答,孟嘗君大為不悅。馮諼對他說:“您不是叫我買家中沒有的東西嗎?我已經(jīng)給您買回來了,這就是‘義’。焚券市義,這對您收歸民心是大有好處的??!”

數(shù)年后,孟嘗君被人譖讒,齊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聽說恩公孟嘗君回來了,傾城而去,夾道歡迎。孟嘗君感動不已,終于體會到了馮諼“市義”的苦心。

孟嘗君并沒有想到當年的“付出”能得到日后的“回報”,但等他落難時卻發(fā)揮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梢姡蕴澮部梢允呛檬聝?。

幫助他人正是生命的本質(zhì)。為他人盡力,也即為自己盡力;一個人在幫助別人時,無形之中就已經(jīng)提升了吸引力,別人會將你牢記在心,也會對你的幫助永記在心,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會主動幫助你。

你要能夠給別人帶來好處

盡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認,但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都是互相利用的關(guān)系,這并沒有什么可恥的,人性中總有自私的一面,在為自己著想的同時,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甚至給他人帶來好處,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個僧人行走在漆黑的道路上,因為夜太黑,僧人被路人撞了好幾次。

為了趕路,他繼續(xù)走著,突然看見有個人提著燈籠向他這邊走過來,這時候旁邊有人說:“這個瞎子真是奇怪,明明什么都看不見,每天晚上還打著燈籠?!?

路人的話讓僧人好是納悶,盲人挑燈豈不多此一舉?等那個提著燈籠的人走過來的時候,他便上前詢問道:“請問施主,老僧聽說你什么都看不見,這是真的嗎?”

那個人回答說:“是的,我從一生下來就看不到任何東西,對我來說白天和黑夜是一樣的,我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么樣子!”

僧人十分迷惑地問:“既然你什么都看不到,你為什么還要提著燈籠呢?難道是為了迷惑別人,不讓別人知道你是盲人嗎?”

盲人不慌不忙地說:“不是這樣的,我聽別人說,每到晚上,人們都變成跟我一樣了,什么都看不見;因為夜晚沒有燈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著燈籠出來。”

僧人無限地感嘆道:“你真是會為人著想呀,你的心地真是善良!原來你完全是為了別人!”

盲人急著回答:“不是,其實我是為了我自己!”

僧人一怔,非常驚訝,便不解地問道:“為自己?怎么這么說呢?”

盲人答道:“你剛才過來的時候,有沒有人碰撞過你呀?”

僧人回答:“有呀,就在剛才,我被好幾個人不小心撞到了?!?

盲人莞爾一笑,說:“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見,但是我從來沒有被別人碰撞過。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我提著燈籠,燈籠照亮了我自己,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到我而撞到我了。”

盲人的想法很簡單:點著燈籠照亮自己,免得被撞倒,甚至撞傷,這種想法聽起來有點自私,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的“自私”不僅保護了自己,而且還幫助了別人,借著燈籠的光亮,路人走路時也方便了很多,這種互相“利用”得到的結(jié)果是互惠的。

安東尼·羅賓談起華人首富李嘉誠時說:“他有很多的哲學思想我非常喜歡。有一次,有人問李澤楷,他父親教了他一些怎樣成功賺錢的秘訣。李澤楷說賺錢的方法他父親什么也沒有教,只教了他做人處世的道理。李嘉誠這樣跟李澤楷說,假如他和別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他讓別人多賺二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跟李嘉誠合作會賺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雖然他只拿六分,但現(xiàn)在多了一百個人,他現(xiàn)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八分的話,一百個會變成五個,結(jié)果是虧是賺可想而知。

李嘉誠是個精明的生意人,而做生意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賠錢的買賣沒人愿做,與別人合作時,自己總是少拿二分,不是李嘉誠沒有私心,而是他的生意手段太高明了!其他生意人因為和李嘉誠合作,每筆生意多賺了二分,但李嘉誠卻因為少拿這二分而多賺了幾百分,這種互相“利用”給雙方都帶來了好處,如果世界上能多一些這樣的“利用”關(guān)系,那每個人都應該舉雙手贊成。

人類最大的財富正是資源的分享,在現(xiàn)實社會中,只要不是損人利己,在物競天擇的自然規(guī)律下,互相“利用”也可以是一種合理的行為,那是人際間互動形態(tài)的多元與多樣的表現(xiàn)。世間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利用別人可能是一個負面詞匯,但如果你能把互相利用變成互利互惠,那么這個詞匯也就有了正面的意義。

互惠互利,就是使合作者之間都能夠得到優(yōu)惠和利益,使合作的結(jié)果皆大歡喜,這是雙贏思維的典型體現(xiàn)。但是,要做到互惠互利不僅僅是一方的事情,它要求合作的任何一方都要有雙贏的品格、過人的見地以及積極主動的精神。

給予不當,大毀形象

給人好處還是有一些學問的,別以為“給”這個動作很容易,給得不恰當,不但對方不會感激你,有時還會怨你哩!你白白損失“好處”,又招人怨,天底下再也沒有什么事比這更冤的了。

所以,要給人好處,就要給得“恰到好處”,也就是說:不輕給、不濫給、不吝給!

所謂“不輕給”就是不輕易給對方,總是要讓對方為這“好處”吃一些苦頭,花一些心力,讓他在“付出”之后才“得到”,這樣子他才會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好處。

如果你因為身上有太多“好處”而隨便給人,或想以“好處”來討別人歡喜,那么不但他不會珍惜這些“好處”,對你也不會有任何感激之心,反而還會嫌少、嫌不夠好,甚至一再向你要好處,你如不給或給得不如前次好、不如前次多,對方便要怪你、恨你,比你不給他好處還怨得深、恨得厲害。

不過,“不輕給”也要拿準分寸,如果你是故意不給,或擺明有意要在“折磨”他之后才給,那么你有可能招怨;你要向?qū)Ψ奖砻髂愕摹昂锰帯逼鋵嵅蝗缢氲哪敲春媚敲炊啵o他也有身不由己的困難,或是還要同他人“研究研究”等。

決定給他好處了,你也要讓他知道,你是如何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促成這件事,對方受了你的好處,心里多少也會有壓力,對你的感謝,自然不在話下,而且也不會動不動就來向你開口,這樣你給人好處才給得有價值有意義!

“不濫給”就是“不亂給”,該給誰、給多少都要有準則,否則會出現(xiàn)和“輕給”一模一樣的后遺癥,而且還會造成是非不明的結(jié)果。

“不吝給”是指應該給、必須給、不得不給時,就要毫不吝惜地給、慷慨大方地給;不怕給得多,只怕給得少。這種情形包括人家有恩于你時、獎賞有功的屬下時、要重用某人時、要收買人心時,以及情勢所迫時。

如果你給得少,給得不干脆,那么這“好處”的效果會減很多,甚至還會引起反效果,得不到別人的感謝也就罷了,有時還會招怨!所以說,“好處”一定要給得“恰到好處”。

學會技巧性地助人為樂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人情就是財富。人際交往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結(jié)情誼,做人做得風光者,大多與善于結(jié)交人情,樂善好施有關(guān)。施恩是人情關(guān)系學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開發(fā)利用人際關(guān)系資源最為穩(wěn)妥的靈驗功夫。

對于一個身陷困境的窮人,一枚銅板的幫助可能會使他解決極度饑餓和困苦的事,或許還能使他干出一番事業(yè),闖出自己富有的天下;對于一個執(zhí)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幫助可能會使他建立做人的尊嚴和自信,或許在懸崖勒馬之后奔馳于希望的原野,成為一名真正的勇士。

不過,幫助別人同樣離不開技巧。在具體的情形下,當你想幫助某個人時,你要注意具體方法,如何幫助他,才能使他真正得到你的幫助。一位殘疾人坐在三輪車上上坡,但因坡度較大,他費了很大的勁也沒上去。好心的你走上前,想幫助他,告訴他該怎樣用力。你不知道,他此時最需要的,是你從后面推他一把,幫他順利通過這段道路。

幫助別人,不要居功自傲。應注意: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幫助要做得自然得體,也就是說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到你對他的關(guān)心,能夠做到這一點是最理想的;幫忙時要高高興興,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幫忙的時候,覺得很勉強,意識里存在著“這是為對方而做”的觀念,假如對方對你的幫助毫無反應,你一定大為生氣,認為,我這樣辛苦地幫你,你還不知感激,太不識好歹了!如此態(tài)度甚至想法不要表現(xiàn)。

那么,怎樣才能將施恩術(shù)發(fā)揮得更好呢?佛家告訴我們,一要出于至誠;二要不求回報;三是不輕毀人家。前面兩條好理解,不輕毀人家是什么意思呢?

“輕”是輕視。因為自己處于“施主”的地位,心里難免有幾分優(yōu)越感,在語言神態(tài)上就可能表現(xiàn)出看輕對方之意。比如那個“不受嗟來之食”的典故中,有錢人搭一個棚子,好心給饑民施粥,這是件功德事,說話卻不客氣,看見來了個人,就說:“喂,來吃吧!”誰知那個人有骨氣,不受嗟來之食,掉頭而去。你瞧,本來是想幫助人家,反倒得罪了人家,還說什么“好心無好報”,太不通人情世故了嘛!

“毀”是詆毀的意思,也就是說人家的壞話。這個壞話不是當場說的,是背后說的。比如,給了別人一個幫助,生怕人家不曉得自己心眼好,馬上去告訴人家:“那小子現(xiàn)在都混成這樣了,窮得連給小孩交學費的錢都沒有。我看他可憐,借給他500元。”這好像是真話,怎么說是詆毀呢?因為這是揭人隱私。人在社會上,是要講信譽的,這是一種無形資產(chǎn)。你讓人知道了他的窘狀,他的信譽馬上下降,以后辦事人家不放心他。所以,你借給他500元,一句話就讓他損失了無形資產(chǎn)5000元。你這500元他還要還你,他損失的5000元找誰去要?他不找你報仇就好了,還想指望他的回報?

假如受自己幫助的人發(fā)達了,自己卻原地踏步,說的話就更難聽了:“那小子,當初如何如何,要不是我?guī)退话?,他哪有今天?”這就不只是詆毀,而是誣蔑了。他走到今天這一步,99%肯定是靠他的才能和努力,你那點幫助哪夠用?不自度者,連佛祖也認為度不了他,自己不努力還揭別人的短,不是詆毀是什么?人家不報復就好了,你還指望他的回報?

電影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鏡頭:某男出身豪門,某個貧家女跟他結(jié)了婚,從此錦衣玉食,事業(yè)上也是風光無限。此男便以此為傲,氣稍不順,就說:“你沒有我,哪有今天?”最后,妻子堅決要跟他離婚。這個男人就是犯了詆毀的毛病。不錯,你是給了她一個機會,但運用這個機會的才能卻是她自己的,沒有才能有機會也白搭。她有這個才能,在別的地方也可能找到這種機會,怎么能說沒有你就沒有今天呢!

總之,人不是刺猬,難以合群,人是情感動物,需要彼此的互愛互助,且不可像自由市場做生意那樣赤裸裸的,一口一個“有事嗎?”“你幫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幫你。”從而忽視了感情的交流,會讓人興味索然,彼此的關(guān)系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你拉著我的手,我拉著他的手,他拉著你的手,這個世界就屬于大家的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远县| 炉霍县| 新建县| 吕梁市| 韶山市| 安阳市| 定州市| 册亨县| 宜川县| 太和县| 宣威市| 山阴县| 慈利县| 康平县| 昭觉县| 石景山区| 仪征市| 凤庆县| 乌拉特后旗| 大田县| 三门峡市| 枣阳市| 灌阳县| 吴川市| 行唐县| 多伦县| 通辽市| 丽水市| 古蔺县| 房山区| 五台县| 宝清县| 黑山县| 淮阳县| 讷河市| 平江县| 南充市| 宝山区| 七台河市| 牙克石市|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