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套近乎,和誰都能聊得來
- 聊天是個技術活
- 劉川編著
- 7513字
- 2022-10-17 18:14:14
有些人聊天,只顧自說自話,也不管別人樂意不樂意聽。聊天最好的局面應該是雙贏,就是給對方提供價值,要么是內容價值,要么是情感價值。如果你照顧到對方的需求了,對方的興趣就濃了,你們的關系就好了,聊起天來肯定很順暢。
想要關系到位,人情話先到位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說話過于隨便,不分場合地口若懸河說個不停,可對有些該說的話卻惜語如金。就拿朋友交往來說吧,在一起時間長了,彼此之間常會互相幫忙,完事之后,一句人情話適時遞上:“張哥,昨天那事你受累啦,咱哥倆兒這關系感謝的話我就不多說了?!薄按罄睿⒆舆@么大了,你還給他買玩具干嗎?他喜歡得不得了,可以后你這當叔叔的也別太慣著他。哪天來我家嘗嘗你嫂子包的芹菜餡餃子?!边@時候幫你忙的人感覺到自己的好意被你領受了,心里自也受用了。
其實,朋友也好、親戚也好,幫個忙、送點禮是常有的事,人們做這些事的時候跟求人辦事不同,并不是想從你這里得到些什么好處,甚至于因為關系鐵會很樂意幫忙,他所要求的也并不是等額的回報。這時候,如果你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沒有一句表示的話,人家怎么知道自己的好意是不是已被你接受?要知道,再要好的關系,既然受了別人的施予,就要做出及時、明確的表示,當然,一句恰到好處的人情話也就足夠了。
鑒于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刻意培養自己多說人情話的好習慣。
(1)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見面語、感情語、致歉語、告別語、招呼語。早晨見面互問:“早晨好”,平時見面互問:“您好”。初次見面認識,主方可用“您好”“很高興和你認識”,被介紹的一方可用“請多幫助”“請多指教”。分別時說“再見”“請再來”“歡迎您下次再來”。特定情況的告別語可用“祝您晚安”“祝您健康”“祝您一路順風”“實在過意不去”。有求于人說聲“請”“麻煩您”“勞駕”“請問”“請幫助”。對方向您道謝或道歉時要說“別客氣”“不用謝”“沒什么”“請不要放在心上。”
(2)養成對人用敬語、對己用謙語的習慣。一般稱呼對方用“您”“同志”,對長者用“大爺”“大媽”“先生”,不要用“喂”“老家伙”“老太婆”“老頭”等。對少年兒童用“小朋友”“小同志”“小同學”,不要用“小家伙”“小東西”等。稱呼別人的量詞用“位——各位、諸位”,不要用“個”。對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可以用“個”。第三,多用商量語氣和祈求語氣,少用命令語氣的語詞句或無主句。如“您請坐”“希望您一定來”“請打開窗戶好嗎”“請××同學回答”“請讓開一些”。這樣詞語和氣、文雅、謙遜,讓人樂于接受。
(3)說話要考慮語言環境。即不同場合,不同情況,談話人的不同身份,談什么事情,需要用什么語詞、語調和語氣。因為同一個語詞用不同的語調和語氣在不同的場合、情況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對不起”這一個詞語,因說話人的語調、語氣不一樣,可以是威脅、諷刺,也可以是表示歉意。又例如商業工作者出于工作和禮貌需要,見矮胖型的女顧客應說“長得豐滿”,見瘦長體型的女顧客應說“長得苗條”。其實“豐滿”和“苗條”是“肥胖”和“瘦長”的婉轉說法,但前者易為別人接受。其次,要考慮不同的對象。在我國,人們相見習慣說“你吃飯了嗎”“你到哪里去”。有些國家不用這些話,甚至習慣上認為這樣說不禮貌。因此見了外國人就不適宜問上述話語,可改變用“早安”“晚安”“你好”“身體好嗎”、“最近如何”等。
(4)注意說話的空間和時間。談話人的身份各異,如果是長者、上級、師輩,談話的距離太近和太遠都是失禮的。男女同志之間談話,距離則不宜太近。說話的時間過長(使人疲倦厭煩)、過多(對方不明了意思)、中途停頓(意思表達一半就不說了),都是不禮貌的。
總之,要根據時間、地點、對方的身份(年齡、性別、職業等)以及和自己的關系,多說并恰當地選擇人情話和禮貌用語。
多說討好話,取悅人心就簡單
由于人與人之間很難一開始就產生共鳴,所以必須先誘發對方與你交談的興趣,再經過一番深刻的對談,才能讓彼此更加了解。當你嘗試說服他人,或對他人有所請求時,也同樣適用。你不妨先避開對方的忌諱,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談起,并且不要太早暴露自己的意圖,等對方一步步贊同你的想法后,他們便不自覺地認同了你的觀點。
有一個肥胖顧客問書店售貨員:“有《如何減肥》這本書嗎?”
“對不起,太太,剛剛賣完。您要同一作者寫的《如何增肥》嗎?”
“你拿我開玩笑?!?
“絕非開玩笑,太太,只要按書內的建議反著去做不就成了。”
“我有一位朋友,她長得比您還要胖,有一次來我店里買《如何減肥》。當時沒有,我就把《如何增肥》這本書推薦給她,想不到兩個月后見到她時,居然瘦了10公斤。”可想而知,這位售貨員運用投其所好的心理攻勢,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把增肥的書賣給了一個胖姐。生活中有很多人,去逛一次商場后,往往買回來許多不必要的東西,原因就是拒絕不了售貨員的心理攻勢,可見,掌握投其所好的心理攻勢對一個人有多么重要。
心理學專家曾指出,只要抓住對方的心理,洞察對方內心的想法和需求,而后討好她,對方就會被你俘獲,這時你就可以牽制對方的思想,為己所用了。
窺測他人心理,投其所好地與對方交往,就是要注意揣摩對方心理再想什么,如果你的做法與對方心理相吻合,那么對方就會愿意接受,了解對方的個性,掌控對方的心理。在與不相識的人初次見面中會占有極大的優勢。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可以利用“投其所好”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那么如何去做呢?
(1)了解對方內心所需
既然你要滿足對方的需要,首先就應該了解對方內心所需,這是滿足對方心理的第一個步驟。
(2)盡最大能力滿足對方
大家都知道人在滿足之后都會產生一種快感,特別是在過度滿足之后,這種快感更加強烈。很多聰明人士在初次與人交往的時候,往往很擅長使用的就是這種方法來俘獲對方。
(3)重視心理滿足
人需要得到滿足的地方很多,但無論哪一個方面,都無法避免心理滿足這種需要。因此,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不僅要滿足對方基本的需求,更要滿足對方內心的需求,讓對方心理舒服了,那么,你才能真正達到交往的目的。
禮節性的奉承一定要張嘴就來
一般來說,虛假是為人們所不齒的,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被教育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離不開奉承,因為,有時候,說一些善意的奉承話勝過講直白的大實話。這就要求我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在遵守道德的情況下,奉承就是一種智慧。在一些非常時候,只有說奉承話,才能使事情更圓滿。
有這么一個故事:
王員外家添了個孫子,在孩子滿月的那天,來了許多慶賀的賓客,大家都看著孩子在有意無意地閑談。
李秀才說:“令孫將來一定福壽雙全,飛黃騰達,富貴榮華,光宗耀祖!”
羅秀才說:“人都是一樣的,這孩子將來也會長大、變老、死去!”
李秀才受到熱烈的歡迎,被奉為上賓;而羅秀才則受到客人的鄙視、主人的嫉恨與冷遇。
難道羅秀才說的不是實話嗎?當然是實話,可是實話是不中聽的。相反,李秀才說的極有可能是假話,一個人“福壽雙全”是很難的,但就是假話討得了主人的歡心,因為主人正是這么期望的。
禮節性的語言和奉承話可給人們的幻想與虛榮心帶來極大的滿足,使人從困境與艱難中擺脫出來。它讓人覺得自己在別人的生活中是受到尊重與重視的,因此它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盧梭在《懺悔錄》中說:“我從沒有說謊的興趣,可是,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說些謊話,以便使自己從不同的困境中解脫出來。有時為了維持交談,我遲鈍的思維、干枯的話題迫使我虛構一些事情以便有話可說?!?
林語堂先生也曾說過:“什么是中國人的教養?我一直苦苦思索,于是發現了以下三點:一說謊;二具有像紳士一樣說謊的能力;三以幽默感理解自己心境的平靜,并且對地球上的任何事物都不過于熱衷?!?
人,總是要面對生活的。生活中,真實是重要的,真誠更加重要,這對人生、對社會無疑是有更大價值的。然而,我們所處的社會是紛繁復雜的,大家都是凡人,都期望能出人頭地。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欲望和念頭,不加選擇、不分對象、不分場合把什么都和盤托出,那只會被人當成“笨蛋”來看,只有把握一定的原則,把握好其中的分寸,你才會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給人不經意間被關心的感覺
聊天時,只有真誠地從他人的立場出發,為對方著想,關懷對方的利益,關注對方的興趣,才能真正贏得對方的心。
卡戴珊是自行車行里的一位年輕的促銷員。一天,有一對夫婦帶著孩子來車行看車,卡戴珊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當然,卡戴珊極少說話,只是請他們自己慢慢地看。
最后,這對夫婦選中了某種型號的車子,但他們嫌這輛車比其他品質相近的車子貴了50元。細心的卡戴珊看到這種情況,便做了如下的介紹:“你們的這種感覺我同樣也有,只是以后你們就會發現,這50元是你們花得最值的部分。因為這輛車有一個非常好的名字,叫作‘請您放心’,它有一個很好的剎車器,經久耐用,方便簡單,更為重要的是,它安全可靠?!?
當看到夫婦倆點頭認同,卡戴珊繼續說:“太太,您的小孩騎自行車,您最擔心的是什么?應該是安全問題吧?多花50元買一個安全,您難道不覺得很值得嗎?而且這輛車,您的孩子至少可以使用五年,五年才多花了50元,每天多了不到1分錢。你們還有顧慮嗎?”
這對夫婦聽后也覺得卡戴珊說得非常對,便買下了那輛自行車。
當你一再強調,產品能為對方帶來什么好處時,對方一般都會感動的。當然,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認真觀察和了解顧客比較關心的是什么。你80%的精力和說話內容最好都落在對方關注的需求上。
無論是什么情況,要獲得對方的認同,就必須首先要為對方著想,關懷對方的利益,關注對方的興趣。
英國皮鞋廠的一位推銷員曾多次拜訪倫敦的一家皮鞋店,但其拜會老板的請求都被鞋店老板拒絕了。
這天,他又來到了這家鞋店,口袋里裝著一份報紙,報紙上刊登著一則關于變更鞋業稅收管理辦法的消息。推銷員認為這則消息有利于幫助店家節省很多費用,因此就希望帶給皮鞋店老板,讓其看看。
當他來到鞋店前時,就大聲地對鞋店的一位售貨員說:“請您轉告您的老板,說我有路子讓他發財,不但可以讓他大大減少訂貨費用,還可以本利雙收賺大錢呢?!?
很快,老板同意接受他的拜會。
當你能夠幫助顧客的生意,為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時,顧客不可能不為你的生意著想。當你不僅僅是推銷員,還是對方的顧問時,他們獲得了由你提供的可靠消息后,你的生意必定不會有了一筆之后,從此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不管是在生意場中還是在生活中,只要你能在言談話語間表現出你對他人真誠的關懷,你就能收到最佳的溝通效果,達到你說話的目的。
挑彼此都感興趣的話題打鋪墊
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在人與人交往中,每個人都愿意與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相處,與自己沒有共同語言的人溝通起來會感到很無聊與疲憊。
所以說當我們試圖與對方聊天時,最先需要選擇的就是談話的主題。通俗地講,就是你要與對方談什么,從什么開始交談。如果你常常覺得與人談話很吃力,恐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對應該講什么話這個問題有很深的誤解。
人們對交談有一個最普遍的誤解是:以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談的。這樣的結果使他們把彼此的交談搞得索然無味。他們在搜腸刮肚地尋找重大事件的同時,卻忽略了談話本身所應具有的意義。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見到熟人的時候,你在腦子里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誕的奇聞,驚心動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往的經歷,以及令人興奮刺激的事情。
自然,這一類事情是一般人最感興趣的了。能夠在談話的時候,講出這樣動聽的事情,無論對聽的人,還是對講的人,都是一種滿足。
但是,這一類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畢竟不多。有些轟動社會的新聞,是用不著你來說別人就已經聽說過的。即使是你親身經歷過的比較特殊的事情,也不必到處一講再講。此外,你在某一個場合講很受歡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面前就不一定受歡迎。因此,你若認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談,那你就會經常覺得無話可談了。
其實,人們除了愛聽一些奇聞軼事以外,也很愿意和朋友們談一些有關日常生活的普通話題。比如,小孩子長大了,要進哪一所學校比較好啦,花木被蟲子咬了應該買哪一種殺蟲藥啦,這個周末有什么好電影看啦,等等,這些都是良好的談話題材,也都能使談話雙方感到有興趣??傊?,當你選擇談話的主題時,你要了解對方是否對此感興趣,對方所具備的知識和經驗是否能夠將這次談話進行到底。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么,你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溝通者。
趙琴和李雪同是國內某公司的銷售員,兩個人同時進入公司,兩年以后,趙琴還是普通銷售員,而李雪榮升為銷售部副經理,為什么兩個人的差距會如此之大呢?答案很簡單,交流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兩人地位的懸殊。
趙琴進入經理辦公室,壓根沒有注意經理的情況,經理是一位女性,準確來說是一位準媽媽。趙琴沒有寒暄,開口直言:“經理,所有的客戶我都已經拜訪過了,簽下三筆訂單,另有兩筆沒簽下來,這兩個客戶簡直就是頑石,根本敲不開,還是您親自出馬吧?!苯浝硌凵裰杏辛松僭S不滿,但并沒有說什么,趙琴放下客戶資料,轉身離開了辦公室。
李雪面帶微笑進入經理辦公室,看到經理撫著肚子在辦公室走動,忙不失時機地說運動有利于胎兒健康生長。李雪只簽下了一個客戶,還有四位客戶在猶豫中,她并不急于匯報工作,而是先跟經理聊起養胎安胎的問題,等到兩個人聊得非常開心時,李雪才在話題快結束時匯報自己的工作,談及四個未簽訂單的客戶時,李雪說道:“經理,您現在不宜勞累,這四個客戶我一定會加把勁全部拿下,您安心的照顧肚子里的寶寶就好了?!?
李雪滿面春風地走出了經理辦公室,經理還沉浸在和李雪剛才討論的胎兒健康的話題中。
從心理學的角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發源于了解,而了解最先從共同的話題擴展開來,由共同的話題引起類似的想法或是情感,或許就說我們所說的共鳴了。人們往往對與自己有著類似情感的同類有著好感,所以說,善于參與乃至發起話題,其實是向別人展示自己,同時伸出友好橄欖枝的信號。
制造共同話題,需要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要對對方有一定的了解。因為溝通是雙方的互動,對方的感興趣程度直接決定了互動的程度。什么樣的話題能讓他興趣盎然?這有賴于平時我們對此人的揣摩,當然也有一些常識。這就需要我們做個有心人了。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身邊人的心理檔案,這樣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搜索到可行方案,然后見縫插針。
在這里給大家提供一些常識性的話題方案:
(1)健康話題。關心對方及其家人的健康,給予對方一種暖心的感覺。
(2)愛好話題。愛好是人們最感興趣的事,非常容易引起共鳴。
(3)往事話題。與對方一起回顧某個年代的事情,事物,在懷舊情緒中拉近心理距離。
(4)時事話題。把自己了解到的重大新聞拿來與對方一起談論,迎合對方的觀點,增進溝通溫度。
(5)對方所在的行業,對方從事的工作,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未來的發展前景等等,都是我們增進彼此關系的良好溝通話題。
挖空心思,尋找彼此的共同點
與人聊天時,能否打開交談的突破口,對初次交談以及日后的交往都顯得尤為重要。要想打開與人交談的突破口,最佳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和別人之間的共同點。
那么,在交談中,怎樣才能找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共同點呢?
(1)察言觀色,尋找共同點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精神追求,生活愛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們的表情、服飾、談吐、舉止等方面有所表現,只要你善于觀察,就會發現你們的共同點。
一個退伍軍人乘客同一陌生人相遇,位置正好都在駕駛員后面。汽車上路后不久就拋錨了,駕駛員車上車下忙了一通還沒有修好。這位陌生人建議駕駛員把油路再查一遍,駕駛員將信將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這位退伍軍人感到陌生人的這絕活兒可能是從部隊學來的。于是試探道:“你在部隊待過吧?”“嗯,待了六七年。”“哦,那咱倆還應算是戰友呢。你當兵時部隊在哪里?”于是這一對陌生人就談了起來,據說后來他們還成了朋友。
當然,這察言觀色發現的東西,還要同自己的情趣愛好相結合,自己對此也有興趣,打破沉寂的氣氛才有可能。否則,即使發現了共同點,也還會無話可講,或講一兩句就“卡殼”。
(2)以話試探,偵察共同點
兩人對坐,為了打破這沉默的局面,開口講話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開場,詢問對方籍貫、身份,從中獲取信息;有人通過聽說話口音、言辭,偵察對方情況;有的以動作開場,邊幫對方做某些急需幫助的事,邊以話試試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煙,也可以發現對方特點,打開口語交際的局面。
兩個年輕人從某縣城上車,坐在一條長椅上。其中一人問對方“在什么地方下車?”“到南京,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么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親戚家有事,你就是本地人吧?”“不是的,我是來南京走親戚的。”經過雙方的“火力偵察”,雙方對縣城熟悉,對南京了解,都是親戚的共同點就清楚了。兩個人發現對方共同點后談得很投機,下車后還互邀對方做客。
這種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實際上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火力偵察”,發現共同點,向深處掘進而產生的效應。
(3)聽人介紹,猜度共同點
你去朋友家串門,遇到有生人在座,作為對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會馬上出面為雙方介紹,說明雙方與主人的關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單位,甚至個性特點,愛好等等,細心人從介紹中馬上就可發現對方與自己有什么共同之處。
一位是縣物價局的股長和一位“縣中”的教師,在一個朋友家見面了,主人給這對陌生人作了介紹,他們馬上發現都是主人的同學這個共同點,馬上就圍繞“同學”這個突破口進行交談,相互認識和了解,以至變得親熱起來。
此舉最重要的是在聽介紹時要仔細地分析認識對方,發現共同點后再在交談中延伸,不斷地發現新的共同關心的話題。
(4)揣摩談話,探索共同點
為了發現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點,可以在需要交際的人同別人談話時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對方和自己交談時揣摩對方的話語,從中發現共同點。
在廣州的某百貨商店里,一位在南海艦隊服役的軍人對服務員說:“請你把那個東西拿給我看看。”他把“我”說成字典里查不到的地道的蘇北土語。旁邊另一位也是蘇北人的在廣州某陸軍部隊服役。聽了前者這句話,也用手指著貨架上的某一商品對營業員說了一句相同的話,兩句字里行間都滲透蘇北鄉土氣息的話,這使兩位陌生人相視一笑,買了各自要買的東西,出了店門就談了起來,從老家問到部隊,從眼下任務談到幾年來走過的路,介紹著將來的打算。身在異鄉的一對老鄉的親熱勁兒,不知情的人怎么也不會相信是因為對方一句家鄉話而造成的結果。
可見細心揣摩對方的語言確實是可以通過找出雙方的共同點,使陌生的路人變為熟人,發展成為朋友的。
發現共同點是不太難的,但這只能是談話的初級階段所需要的。隨著交談內容的深入,共同點會越來越多。為了使交談更有益于對方,必須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層的共同點,才能如愿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