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攜銅礦以令天子
書名: 我只想安靜的做個昏君作者名: 天喵教主本章字數: 2686字更新時間: 2023-01-07 23:46:57
“呃……陛下,報紙若是多寫風花雪月,這不好吧?”
蜀王朱椿尷尬笑道。
“李三箭收回長安后,何等風光?可惜沉迷優伶……”
“唐玄宗前二十年勵精圖治,大唐榮耀無雙。”
“他們皆是晚年沉迷美色享樂……報紙不該宣傳這些啊!”
蜀王朱椿語氣誠懇,楚王朱楨也覺得有道理。
哪有在報紙上宣傳風花雪月的呀。
“怕什么,朕就是要寵信優伶,提前幾十年把李三箭和唐玄宗晚年做的事做了,這樣朕到了晚年就不是昏君了!”
朱允炆撇嘴說道,他擺出經典葛優躺,望著天空道:“這水滸傳戾氣太重,要多一些風花雪月之事來中和,老百姓沉迷風花雪月,總比一言不合落草為寇好哇。”
“朕可不想國中到處都是好漢,路見不平一聲吼,拔刀相向,血濺五尺。”
蜀王朱椿和楚王朱楨身體一震,這才反應過來。
是啊……
原來是這一出。
朱允炆又翻看了一下大明報第一期定刊,里面還刊登了大明如今的最新稅法,此外就是西北戰事辛苦,邊關戍邊的將士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大運河已經開始修通,沿河兩岸商業發達,老百姓靠著內河經濟越過日子越好,為國債券做宣傳。
廣告版塊兒,如今招商還不多,主要的廣告還是大明貨殖府,御膳坊,東廠的日用品廣告。
“不錯不錯,讓施耐庵好好做,這報紙內容,已經傳遍全國了吧?”
蜀王朱椿忙道:“陛下,已經六百里加急,傳遍各地,保證能在同一日一起做出來。”
楚王朱楨趁機道:“陛下,我按照您的吩咐,在湖廣行省各處尋找石油,雖說沒找到石油,但是找到不少瀝青,還有硫磺,幾處煤礦,荊楚還新發現了一處銅礦……”
“小王有些微末請求……”
石油早在西漢就已經出現了,西漢人叫火油,沈括首先命名叫石油,沈括還在延安親自發掘過石油,用石油做墨水,當燈油,他用石油做的墨水蘇軾用后贊不絕口。
朱允炆瞥了朱楨一眼:“楚王這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
這楚王朱楨,居然攜銅礦邀功,不過如今銅礦的確是大明的命根子,楚王這是攥住朱允炆的蛋了。
楚王朱楨嘿嘿一笑,摸了摸腦袋,笑道:“陛下見笑了,我此來是為我那個不成器的世子求個跟班之職,陛下您遠征安南身邊不能缺了人手,我這世子雖說身胖,但是自幼習武,您放在身邊做個端茶送水的小廝也可。”
這一次遠征安南,朱允炆對皇族釋放的信號很明顯,那就是要用皇族掌軍了。
朱元璋的大明律,規定了皇族不準做官,不準科舉,不準掌軍,把他們當豬養,在前世朱瞻基的時候,就已經有被貶為庶民的皇族討口要飯,撿起老朱家老本行了。
現如今朱明皇族血脈不多,嫡出只有一百多人,算上庶出子女,滿打滿算不超過五百人。
皇族掌軍,高階的軍官只有那么多,一個蘿卜一個坑,自然是早占早升官兒。
最重要的是,朱允炆親口承諾,以后皇族可以海外實封。
這讓皇族們,尤其是初代藩王們個個都很激動,誰不想在海外藩國當皇帝啊,楚王朱楨和燕王朱棣年歲差的不多,眼見著燕王一家這么得寵,很是眼紅。
趁著來述職,他順便邀功,給自己兒子謀個出路。
朱允炆倒是記得楚王朱楨那個世子,有些胖,身板兒肥肥胖胖白白凈凈的,不像是個能吃苦的,這一次去安南可不是好差事,一個瘧疾就能要了不少人的命。
“你這細狗行不行啊,朕記得他白白胖胖的,平日里養尊處優,行軍打仗可不是易事,別怪朕丑話沒說在前頭,那安南之地瘧疾橫行,瘟疫眾多,中招后非死即傷,不死也得掉半條命!”
朱允炆可不是危言聳聽,這年代一個小感冒就能發展成瘟疫。
瘧疾在這個時代的致死率更是高的離譜。
因為安南那地方熱帶雨林氣候,動不動就下雨,燒熱水很困難,很多風寒感冒寒癥熱癥的也無法通過喝熱水來緩解。
為了安全起見,朱允炆自己這一支中路軍六千人,足足帶了一千五百名醫匠,五百名醫女,怕的就是南方的瘟疫和瘧疾。
楚王朱楨連忙道:“陛下,臣回長沙后,痛定思痛,讓世子認真鍛煉,還將他送入了皇家學院,每日跟隨大軍操練,如今幾個月過去,他已經瘦了許多,身體也更結實了。”
“若是他折在安南,小王我也是不悔不怨。”
“行吧,那就讓他在我身邊做個錦衣衛先。”
朱允炆也爽快,如今皇家學院的大明皇族子弟漸漸都開始上道兒,學會了遵守紀律,接下來就是在這幫皇族子弟里進行第二輪篩選,看看哪些皇族子能堪大用。
說實話,這段時間朱允炆重用的幾個人里,朱高煦意料之中,朱高燧普通之姿,朱贊儀有些婦人之仁,但是也逐步適應了錦衣衛指揮這個角色。
反倒是朱允熥,朱允炆有些小意外。
印象中,朱允熥并不怎么受到朱元璋待見,受到的教育也很一般,這其實跟朱允熥母親常氏早夭有關,呂氏是個十分有心機,又有手腕的女人,否則也不會在常氏死后第二年就被朱元璋扶為太子繼妃。
朱允熥雖然外邊看起來比較木訥,實則秀外慧中,是個挺有想法的年輕人。
他得知自己將會被封為瓊王后,便每日跟著天字營的將士刻苦操練,還請教了許多南方官員瓊州氣候,又求周王朱橚給他一批醫學生,積極為瓊州就藩做準備。
朱允炆眼神閃爍,
“朕明日沐浴更衣,拜謁洪武皇帝,后日就要出發了,你們還有何事可以細細說來。”
朱允炆說道。
楚王朱楨忙拱手稟報起在長沙開爐造錢之事,湖北素來有銅礦,自春秋戰國時楚國便鑄造青銅器,如今貨殖府遍地開花,大明的普通老百姓對于錢的需求量更大,紙幣發行快但是面額太大,所以需要大量的銅錢。
內閣中,夏原吉和楊士奇拿出一個方案,請朝廷準許在長沙,成都,西安,北平,以及云南昆明開爐鑄造銅錢,而楚王朱楨既負責西南幾省的貨殖府,也負責此地的鑄錢。
“陛下,湖廣貨殖府今年僅三個月,便收回金銀銅錢折合銅錢七十五萬貫,在長沙新鑄的銅錢也有三十萬貫,已經一并送來了南京。”
“不過,還有一事,民間已經出現了私鑄的銅錢和紙幣……”
鑄造假幣屢禁不絕,洪武皇帝在的時候,就曾經出現過大規模仿造假幣的事,朱允炆聽的眉頭緊皺,現如今倒是可以讓鑄幣局鑄造類似袁大頭一樣的銀錢,可是沒有那么多銀子啊,銅錢仿造很難杜絕,而且鑄造銅錢的工藝又不難。
那么只能在小額度的紙幣上下下功夫了。
“試試做一些面額小不容易偽造,有防偽標識的小面額紙幣?比如和一文銅錢通用的一文錢紙幣……”
朱允炆將目光投向了楚王朱楨,朱楨和蜀王朱椿是兩個風格,朱椿愛財但是取之有道,朱楨是有些鉆錢眼里了,不過他腦子很活絡,想法也多,在湖廣行省搞得不錯,把湖北湖南的貨殖府供銷社開遍了城鎮。
于是,朱允炆將自己這個想法告訴了楚王朱楨。
“楚王啊,這紙幣和銅錢如何防偽,尤其是紙幣防偽,你可以好好琢磨琢磨,若是想到了良策便奏給朕,若成了,別說保你世子一場富貴,你想去海外實封做個逍遙王,朕也是愿意的。”
楚王朱楨大喜。
不過,朱允炆還有句話沒說,等著吧,朕要不了多久就要實施推恩令了,這些地方藩王的權勢的確有些過大了,楚王朱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朕雖然不怕,但保不準后邊出亂子。
你幫朕解決紙幣防偽,朕送你推恩令海外實封,這樁買賣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