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你安南大國來使,不會付不起房錢吧
- 我只想安靜的做個昏君
- 天喵教主
- 2648字
- 2022-12-04 15:37:42
諸臣在不遠處,見皇帝朱允炆與攝政王燕王殿下如此和諧,紛紛感慨。
太祖皇帝的子孫,可真是叔恭侄孝,帝王楷模啊。
有誰能像天子朱允炆與燕王殿下這般毫無芥蒂,坦誠相待呢?
御花園內,叔侄兩人打鬧了一番,朱允炆連連求饒,自己這四叔可是馬上帶軍的大將,渾身腱子肉,朱允炆氣喘吁吁擺著手道:“四叔,咱說正事,攻略安南,需要先靖平漠北,如今漠北什么情況了?”
燕王朱棣輕輕搖了搖頭,他剛才恍惚之間仿佛看到了自己年幼時和自己大哥朱標相處時的場景。
朱棣幼年過得并不好,七歲才有名字,自幼是太子朱標帶著他,父皇朱元璋常年忙于公務,對于朱棣這個兒子的管教時間不多。
朱標帶著朱棣玩耍,帶著朱棣在文華殿聽課,帶他出紫禁城檢閱軍隊……
朱棣眼神閃爍,他心中暖意升騰,自從大哥朱標在六年前病逝后,他已經許久沒有這般溫暖的感覺了,這才是家人啊,他淡笑著回過頭,準備給朱允炆講講北平之事……
剛剛回頭,卻是眸子一縮。
朱允炆怯頭怯腦,伸出手在朱棣腰間比劃,咬牙切齒,似要捏他腰間軟肉。
“陛下!”
朱棣瞪了他一眼。
朱允炆嘿嘿咧嘴一笑直起身來,輕輕拍打著朱棣腰間,笑道:“四叔啊,我是看你腰上有只虱子,幫你撓虱子呢,嘿嘿。”
朱棣不予理會,見左右侍從都離得比較遠,認真問道:“先說正事,北平諸衛所,常年有漠北蒙古諸部侵襲,我大明雖然在多出關隘修建了長城,但防不勝防,若是想要徹底杜絕蒙古侵擾,長城需要從山海關修筑到甘肅才行。”
“長城既可防護蒙古入侵,也可作為屏障杜絕關隘走私,方便收取商稅,如今蒙古諸部四分五裂,較大的部落是兩部,韃靼,瓦剌,此二部各有帶甲之士三十萬以上,其中又分為數百小部落。”
“瓦剌地接西方,多有良鐵,刀劍極為犀利,他們還能夠從西方諸國買到回回炮,而韃靼部之人,馬術弓箭更犀利,這兩部各有特點。”
朱允炆心說原來如此,他拉著朱棣在御花園的亭子里坐下,吩咐左右端上茶來,又進了些茶點,邊吃邊聊。
朱允炆捏著一塊兒糕點,瞇著眼道:“四叔,你說這長城是否還需要修呢?咱國庫的銀子不多了……”
修筑長城,其實由來已久,金國時期,金人為了防備蒙古,就開始在北方修筑長城,其實鮮少有人知道,元朝也對長城一些關隘修繕,方便元朝政府收取關稅和商稅。
大明收復北方后,為了北方防備蒙古人,這些年來一直在征發徭役修筑長城,如今初見成效,可是耗費的錢糧后勤也多。
朱棣吐出一口氣道:“長城必須修。”
“依托長城,進可攻退可守,韃靼部向來需要茶葉鹽巴和鐵器,他們屢次請求通商互市,我大明皆不準許,但是民間有許多商販私自和蒙古諸部通商,若是長城修好,朝廷控制貿易,則韃靼部受制于我大明也!”
朱允炆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現如今的北元蒙古兩個大部落,瓦剌部比較強一些,他們靠近西方,從西方能買到鐵器和各種火藥,回回炮這類武器,而韃靼部卻迅速的墮落,韃靼部所在的地方,在元朝時期雖說是蒙古本部,可是因為蒙古本身是奴隸制社會,很多蒙古牧民壓根沒享受到大元帝國的光輝,在元朝末期起義時,草原上爆發的起義聲勢更浩大,蒙古的上都開平都被蒙古義軍自己給燒了。
到了如今,韃靼部大部分退化成了連口鐵鍋都造不出來,茶葉,鹽巴,全都需要漢人貨腳郎挑過去賣的地步。
如果長城修建好,大明就能用經濟調控,使韃靼部漸漸衰弱。
遠交近攻,交好瓦剌部,扶持瓦剌跟韃靼內斗……
朱允炆深吸一口氣。
“長城現如今還沒錢修,先以攻代守吧,再說說皇族掌錦衣衛之事,朕覺得靖江王朱贊儀不錯,他老成持重,而且知進退,以他掌錦衣衛,監管諸臣,四叔你看如何?”
靖江王一系是大明最特殊的藩王,雖然是旁支但是俸米待遇如郡王,甚至接近親王,這一代的靖江王朱贊儀因為他父親朱守謙激起民變被削了王位,處處謹小慎微,處事很得朱允炆喜歡。
朱棣想了想,點點頭。
“如今已經是七月份,十一月之前,我大明應當可以抽出手來拿下安南,四叔,朕已經為你攢下了兩百萬兩銀子。”
“攻下安南,南洋商道便通了,這一仗我大明勢在必得,到時候,四叔你坐鎮南京攝政,朕御駕親征。”
朱允炆說出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什么!?”
朱棣傻眼了。
“陛下,你豈能如此兒戲,天子親征!?”
朱允炆擺擺手,道:“四叔,朕不是兒戲,而是必須如此為之,四叔你想想,我大明開國到如今,第一次遠征外國,而且還是藩屬國,無論成與不成,都將名垂史冊,一旦功成,聲威隆重,一旦失敗,臭名昭著。”
“這一仗咱們輸不起。”
“所以,非得朕御駕親征,成功概率更大。”
“朕要是不去,無論輸贏,對大明的其他人而言都不是好事,四叔你放心,朕不會瞎指揮,朕有自知之明。”
朱允炆想說,咱其實是想去廣西看一看,按照前世的經驗來看,大明如今的軍勢,征討安南翻車的概率很小,這不是白撿的軍功。
現如今大明的邊軍,可不是后世崇禎時期那時的邊軍,他們經歷過開國多場大戰,戰斗力彪悍,火炮運用熟練,且悍不畏死,將領指揮強。
朱棣眸子閃爍,他想了想,也的確如此。
“朕還準備多帶皇族前去掌軍歷練,四叔啊,聽說你幾個兒子都是常年帶兵的?”
“到時候,朕會多用皇族掌軍,為我朱明皇族多培養些將骨,安南打下來,也需要有皇族鎮守啊……”
下午,鴻臚寺。
禮賓院四方館內,安南陳朝的使者陳元,在四方館門前暴跳如雷。
“大人,我安南華也,非夷!”
“怎么能給我等安排這種住所!”
安南陳朝的使節們都氣得跌腳,在朱允炆的刻意安排下,禮部將他們和吐蕃,龜茲,于闐并列為四夷,讓他們住在龜茲這種小國所住的地方。
在安南陳朝看來,他們至少是和朝鮮國并列的藩屬國,乃是華夏文化圈的,至少能住個甲等房,這對于他們而言,是赤果果的羞辱。
鴻臚寺只派了個少卿,面相桀驁,翻了個白眼道:“如今我朝新君登基,諸國來賀,只有此處,愛住不住。”
安南陳朝使者陳元本想發作,但是想到自己這次來的目的,忍氣吞聲,從袖子里掏出一錠銀子,遞給了那鴻臚寺少卿,勉強露出笑臉道:“大人,我等遠道而來,還望行個方便。”
誰料,那鴻臚寺少卿一把將他手里的銀子拍掉,指著一邊的牌匾說道:“我大明的四方館早就升級換代了,免費住處只有這兒,要想住好的地方,也行。”
“得加錢!”
“安南使者,別怪本大人沒知會你,只有住在甲等房陛下才有時間見一面,住乙等房,和免費房,陛下見與不見全看心情。”
安南陳朝使者陳元咬著牙:“這就是大國風范嘛?”
鴻臚寺少卿翻了個白眼,悠悠說道:“安南使者,話不是這樣說的。”
“我朝天子說了,我大明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國窮民貧,你一路走來應當也見到了,且天子早有訓令,我大明還未收復漢唐故土,不敢稱大,東方一撮爾小國罷了。”
“你等安南大國來使,既是華非夷,不會連房錢都付不起吧?”
鴻臚寺少卿鄙夷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