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大變局:形塑中國三千年(下)
- 龔鵬程主編
- 1841字
- 2022-10-08 17:36:29
即位詔
李自成
李自成(1606—1645),本名鴻基,陜西米脂雙泉里人。他勇猛有才略,卻氣盛好闖,明思宗崇禎初,投闖王高迎祥。高死后,他繼稱闖王,聲勢漸大。后稱帝于西安,建國號曰大順,更名自成。復率眾東趨,勢如破竹,遂攻陷北京。思宗自縊,明朝因而滅亡。吳三桂引清人入關,大敗自成。自成西走,于九宮山為村民所殺。他一身關系明、清兩朝的興亡。
背景
明朝自中葉以后,就不斷有人民起事,雖然大都迅速討平,卻帶給朝廷很大困擾。神宗末年,由于滿洲人的興起,連年征戰,以致糧餉不敷運用,乃不得不加重稅賦,使得人民生活倍加困苦。恰巧又碰上連串的災荒,收成欠佳,不夠完糧納稅。饑餓的民眾無以為生,遂鋌而走險,嘯聚為盜。這種情形以陜西、山西最嚴重。朝廷派遣軍隊征剿,反因發不出薪餉,激起軍隊嘩變。叛軍與饑民結合,使亂事擴大。他們一同搶掠,四處逃竄,成為“流寇”。他們之所以不停地流動,一方面是躲避官軍的圍捕,一方面則尋找災荒較輕的地區就食。
亂軍之中,起初以高迎祥的聲勢最為浩大,他自稱“闖王”,率領群雄,與官軍周旋。后來高迎祥雖被擒殺,張獻忠、李自成卻繼之而起,繼續與官軍對抗。由于朝廷剿撫的政策搖擺不定,將領又養敵自重,不肯盡力清剿,所以亂事一直無法平定,反軍的勢力反而日益坐大。思宗崇禎十六年(1643),繼稱闖王的李自成攻陷西安,在謀士牛金星、李巖的輔佐下,于次年稱帝,建號大順,改元永昌,設置官吏,大封功臣。
影響
本篇是李自成即位時發布的詔書。文中指斥明朝君臣不能體恤百姓的罪過,確實道出了當時的弊病癥結。然而,最可注意的是,文中他以招服的口吻,曉諭明朝的君臣,已充分反映出他的一統野心。
李自成稱帝之后,不久便攻下北京,迫使思宗自縊身亡,結束了明王朝的統治。不過,他雖然直接造成明朝的滅亡,卻還來不及統一全國,便為吳三桂引入的滿洲人所敗,間接促成異族入主中國。
不過在對抗清人的過程中,義軍余部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高杰、李定國、孫可望等人,原本就是李自成、張獻忠的手下大將,由于他們奮勇抵抗,使得清人無法在短時期內統一中國。
原文
上帝鑒觀,實維求瘼;下民歸往,祇切來蘇。命既靡常,情尤可見。粵稽往代,爰知得失之由;鑒往識今,每知治忽之故。茲爾明朝,久席太寧,浸弛綱紀。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恒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賂通官府,朝端之威福日移;利擅宗紳,閭左之脂膏殆盡。肆昊天聿窮乎仁愛,致逃民爰苦于祲災。
朕起布衣,目擊憔悴之形,身切恫瘝之痛,念茲普天率土,咸罹困窮,詎忍易山、燕水,未蘇湯火[31]!期于恒、冀,綏靖黔黎[32]。猶慮爾君若臣,未達帝心,未喻朕志,是以質言正告:爾能體天念祖,度德審幾,朕將嘉惠前人,不吝異數——如杞如宋,享祀永延,用彰爾之孝;有室有家,民人胥慶,用彰爾之仁[33]。凡茲百工,勉保乃辟,抑商孫之后祿,慶嘉客之休聲[34]。克殫厥猷,臣誼靡忒。
惟今詔令,允布腹心。君其念哉!罔怨恫于宗工,勿阽危于臣庶。臣其慎哉!尚效忠于君父,賡詒谷于身家。永昌元年,謹詔。
《清代通史》
譯文
上帝審視下民,為了求得民間疾苦;百姓歸附順從,誠心盼望獲得解救。天命既然不一定,民心的向背卻是可以清楚地看見。考察從前的朝代,可以知道施政適當和不當的原因;觀察過去的事,可以知道未來,因而經常發現治理疏忽的原因。明朝久居太平,法紀漸漸松懈。君主并非十分昏庸,卻因孤立而經常被蒙蔽;臣子全都營私舞弊,成群結黨,因而公忠體國的人非常少。賄賂通行于官府,君主的權力慢慢轉移;利益專攬于縉紳,鄰里的血汗產物幾乎被榨干了。因此,上天斷絕了對人間的慈愛,以致百姓受到很大的災害。
我原是一個平民,親眼看到人民困苦的情形,親身體會深沉的痛苦,想到全國各地都遭受如此的困苦,怎么忍心讓近畿一帶的百姓,陷身水深火熱之中,因而親自來到這里,安撫老百姓。尚且擔心你們君主大臣,不能通曉我的心意,還不了解我的志愿,所以嚴正地告誡:你們如果能體會天意,顧及祖先,衡量自己的品德,審察實際的情況,我會造福前朝的人,給予不同于平常的禮遇——就像(夏)杞、(商)宋一樣,長久地享受子孫的祭祀,以表現你們的孝思;保有家室,和人民一同慶祝,以表現你們的仁愛。所有的官員,盡力保護你們的君主,讓明室享受爵祿,足以舉行祭祀祖先的禮樂。盡力發揮你們的智謀,不可變更了臣子的情義。
現在這項詔令,開誠布公地表達我的心意。做君主的要多想想啊!不要使大臣怨恨,不要危害臣民。做臣子的要小心啊!還要盡心效力于君主,才會繼續賜福給你本身和家人。永昌元年(1644),敬謹地詔告。
(蔣秋華/編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