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選擇之前要建立自己的收益模型
畢業后到底應該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相信大部分人都被這個問題困擾過,還記得我之前分享過的,在2017年求職的時候,我曾經歷了比較漫長的“Offer空窗期”。但后來經過我幾個月的自學,最后還是收獲了不少互聯網公司的Offer。在當時的那些Offer中,有兩個Offer困擾了我很久。一個是騰訊的產品Offer,一個是一家法律互聯網公司的Offer。這兩個Offer之所以讓我這么糾結,是因為這兩家公司都有其吸引我的地方。騰訊不需要多說,作為當今最厲害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大廠”的光環是我所期待的。而另一家法律互聯網公司更吸引我的是它的創業氣氛,公司里年輕人居多,比騰訊這種“大廠”更有活力,也更扁平化。而且法律互聯網是一個新起的概念,會讓當年的我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擇呢?
我當時選擇了那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因為我不想一畢業就成為大公司的一顆螺絲釘,我想全局地學習一個公司完整的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接觸更多不同的崗位職責,也認識更多的擁有不同能力的人。
實際情況如何呢?在這家法律互聯網公司的兩年,也是我成長特別快的兩年,在這兩年我做過很多不同的事情,除了本職的產品經理,我還做過產品運營的工作,輪崗做銷售期間還做了一百多萬的業績。甚至還做過公開課的講師,給上百個律師講過線下的公開課。在這段時間,我鍛煉了自己多個領域的能力,讓自己有了更快的進步。
插一句題外話,我建議所有看過我的書的人,如果有機會的話,都可以去嘗試做一段時間的銷售。做銷售的過程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如何做銷售,學會如何推銷一個產品、推銷一個理念,甚至推銷自己,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技能。很多專業能力很強的人,經常會陷入自己的專業中無法顧及到用戶需求。這是因為他們缺失了銷售能力,這樣的人即使專業能力再強,也很難做出更加偉大的事業。在這點上,我們必須佩服馬云的能力,他成功地把自己“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個觀點,推銷給了全世界的人。
這是創業型公司帶給我的成長,但創業型公司也有它的弊端,其中最大的弊端是它們在專業能力培養上的欠缺。在這家公司的兩年中,所有的產品經理所需要的技術的學習,我都是通過自己工作后的時間完成的,我通過自費報名課程,用自己業余的時間去學習,保證了自己的專業能力可以與行業同步,于是才有了我兩年后的跳槽。
所以如果你是剛畢業的應屆生,正在面臨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的問題時,我給你的建議是,你先問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夠強的自學能力和自律能力,從而保證自己在創業型公司也能持續不間斷地自學。如果你沒有這種能力,那么我建議你畢業后最好去大公司,因為大公司往往有著成熟的培訓和成長體系,能夠讓你在畢業后的前幾年,在專業能力上處于行業中比較好的水平。
當然,關于這個問題的選擇還有很多,比如有的人很想創業,那么去創業型公司能讓你對于公司運營有全局的了解。有的人比較希望安穩地發展,那么去大公司能讓你學會大公司明確分工下的處世之道。
總結一下,與之前提到的重點一樣,你需要提前建立自己的成本收益模型,無論如何選擇,只要讓自己的成本收益最大化即可。